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c语言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生成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c语言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生成

时间:2024-08-31 23:08:54

相关推荐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c语言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生成

众所周知,不可能有永远都不会出错的人,同样也不可能有永远不出错的计算机,永远不出错的数据。

人有知错能改的觉悟,计算机也有,不过计算机没有人类聪明,只能通过一个特定的方法进行自我改正,这就是校验码存在的必要了。

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校验码有奇偶校验码,CRC循环冗余校验码,海明校验码等。

这里只介绍用的最多的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何为校验码

校验码是通过一种计算方法,发出端在原始数据的尾部添加若干数据;然后接收端通过计算得出数据有无错误,并且能把错误的数据还原成正确的数据。

例如,原始数据为1010,我们通过在其尾部添加若干数据,比如101,则数据变成了1010101,将这个新的数据发送出去;假如在发送过程中出现错误,数据变成了1110101,则接收端能根据1110101还原成原始正确的数据1010。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特点

CRC码是基于模2运算建立编码规律的校验码(模2运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异或运算)。

编码方法:

1.将原始数据用一个多项式M(x) = A*X^(n-1)+B*X^(n-2)+…+N*X^(1)+P*X^(0)

比如说原始数据是1010,则表示为M(x) = 1*X^(3)+0*X^(2)+1*X^(1)+0*X^(0)

2.将原始数据左移k位,得到M(X)*X^k,形成了n+k位信息。

上面的1010,左移3位,得到1010 000

3.用多项式M(X)*X^k 除以(或者说异或)一个特定的生成多项式G(X),所得余数则为需要拼接到原始数据尾部的CRC校验码。

例:

已知原始数据为1100,生成多项式G(X)=1011,则求算CRC码的过程如下:

已知 :M(X) = 1100 = X^3+X^2 (n=4)

由 G(X) = 1011 = X^3+X^1+1

得 k+1 = n = 4

得 k=3,需要左移3位

故得 M(X)*X^3 = 1100 000

(M(X)*X^3) / G(X)计算过程:

1100 000 M(X)*X^3

1011 G(X)

--------------

111 0 余数,高位0省去;然后余数左移1位,继续异或G(X)

101 1 G(X)

---------------

10 10 左移1位,继续异或G(X)

10 11

----------------

10 由于k=3,而算到这里我们已经对余数移位2次,还需1次

则最后算出来的结果是010,则原始数据变成了1100 010,最后三位是CRC码。

很容易发现,如果我们需要算k位码,则G(X)的位数应该是K+1.

由于最后的数据变成了7位,而有效数据还是4位,故上述的1100 010码又叫做(7,4)码,对应的还有(7,3)码,(7,6)码等。

CRC码的译码规则和纠错方法

还是刚刚的例子,我们用最后得出的数据除以G(X),发现其余数为0,这个就是正确的数据。

我们尝试改动其中一位,比如说第2位,得到:1000 010,我们用这个数除以G(X),发现余数为111,余数不为0,则说明数据有错了!

下面给出每个位出错对应的余数:

序号

N1 N2 N3 N4 N5 N6 N7

余数

出错位

正确

1 1 0 0 0 1 0

000

错误

1 1 0 0 0 1 1

001

7

错误

1 1 0 0 0 0 0

010

6

错误

1 1 0 0 1 1 0

100

5

错误

1 1 0 1 0 1 0

011

4

错误

1 1 1 0 0 1 0

110

3

错误

1 0 0 0 0 1 0

111

2

错误

0 1 0 0 0 1 0

101

1

假如我们现在收到一个错误的信息是1000 010,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余数是111,但是如何得知是第几位出错了?

我们试着对余数111补0后继续除下去,发现下一次的余数变成了101,继续下去,又变成了001,以后依次出现为010,100,011。。。反复循环,这就是“循环码”名字的由来。

这样,假如N2出现错误,则出现了不为0的余数后,一方面对余数补0继续模2除,另一方面将被检测的校验码字循环左移,当余数为101(即数据的首位为0)时,通过异或门可以将其纠正后在下一次移位时送回N2。这样当移满一个循环后,就得到一个纠正后的数据了。

最后给出几个标准

在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发现,G(X)的作用非常重要,生成CRC码和译码都需要它。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随便一个(K+1)位数据都可以作为生成多项式,它要满足的条件:

1.任何一位出错,都不能使余数为0,这是非常显然的;

2.不同位发生错误后,余数不能相同;

3.对余数继续模2除,应使余数循环。

为了方便起见,也为了标准化工作,现在一般用的生成多项式有以下几个:

CRC-16 = X16 + X15 + X2 + X0 美国二进制同步系统中采用

CRC-CCITT = X16 + X12 + X5 + X0 由欧洲CCITT 推荐

CRC-32 = X32 + X26 + X23 + X22 + X16 + X11 + X10 + X8 + X7 + X5 + X4 + X2 + X1 + X0

下面贴出生成CRC码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std;#define CRC_16 0x18005

//CRC-16 = X16 + X15 + X2 + X0

#define CRC_CCITT 0x11021

//CRC-CCITT = X16 + X12 + X5 + X0

#define CRC_32 0x104C11DB7

//CRC-32 = X32 + X26 + X23 + X22 + X16 + X11 + X10 + X8 + X7 + X5 + X4 + X2 + X1 + X0

#define CHECK_CODE 0x8000

//check_code = x15,判断被除数位数>=16//check_code是为了每次做异或运算时保证位数是足够的

unsignedlong table[256];void build_16(unsigned longpoly)

{

unsignedlongx;

unsignedlongt;/*这里是将原始数据直接写入到t中

for (unsigned long i=0; i<256; i++)

{

x = i << 8;

t = 0;

for (unsigned long j = 0; j < 8; j++)

{

if ( (x ^ t) & CHECK_CODE)

t = (t << 1) ^ poly;

else

t <<= 1;

x <<= 1;

}

table[i] = ( unsigned long ) t;

}*/

//下面的是把余数和原始数据分开的写法//原始数据只有8位

for (int i=0; i<256; i++)

{

x= i<<8;//只移8位是为了位数对齐,因为下面的运算都是低位对齐的

for (int j=0; j<8; j++)

{if (x&CHECK_CODE)

{

x<<= 1;

x= x^poly;

}else x <<= 1;

}

table[i]= (i<<16)+x;

}

}void build_32(unsigned longpoly)

{

unsignedlongx;for (unsigned long i=0; i<256; i++)

{

x= i<<24;for (unsigned long j=0; j<8; j++)

{if (x & 0x80000000) //判断位数是否足够,32位

{

x<<= 1;

x= x^poly;

}else x <<= 1;

}

table[i]= (i<<32)+x;

}

}intmain()

{

build_16(CRC_16);

build_16(CRC_CCITT);

build_32(CRC_32);for (int i=0; i<256; i++)

{if (i % 10 == 0)

cout<

printf("%lx", table[i]);

}return 0;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