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优秀叙事文章600字

优秀叙事文章600字

时间:2019-10-20 05:26:01

相关推荐

优秀叙事文章600字

本站精选6篇优秀叙事文章600字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优秀叙事文章600字(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手影

文/耿艳菊

她是我的同桌,杨影。她的人和她的名字一样美,杨柳一样袅娜,光影一样美轮美奂。不仅如此,她还多才。她拥有一项精湛的技能:玩手影。

咦,手影?谁小时候没有玩过呢?它是一种大众的游戏。不过是同骑单车一样,几乎人人会,但精湛得登台表演又是极少的。杨影就有这能耐,她们家有祖传表演手影的底子。

那时,我们读高一,十四五岁的花样年华。刚刚甩掉初升高的大山,另一座高考的大山还遥遥无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常常是晚自习后,点支蜡烛,教室里的一面墙作幕布,烛影的摇曳里,杨影的一双魔手变化万端。一会儿孔雀开屏,一会儿鸟儿比翼起飞,一会儿又大狮子怒吼状…栩栩如生。最让人叹服的是她用手影还能讲述故事,有趣的,感人的。她一边表演,一边用清脆的嗓音讲说,完美无暇。很多同学都被吸引了,一时间众云托月,杨影就是那美丽的月亮仙子。

有些遗憾的是她的学习成绩差强人意,偏中下等。很多事情总是这样,九全十美,就差那么一点。改变是在一年后的高二,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刚从学校毕业,明朗帅气。他教我们数学,好多女生都悄悄地喜欢他,我也是,我想杨影肯定也是。她好像跟以前变了一个人似的,特爱学习了。尤其是数学,以前她最讨厌,从来不听课,不是睡觉,就是看故事。现在可不一样了,她似乎很盼望上数学课。课上两眼放光,笑迷迷地看着台上的老师。年轻的数学老师好像也很喜欢她,常常让杨影来回答问题。晚上放学后,杨影很少表演她的手影了,而是一道又一道地演算数学题。甚至,杨影还经常出入数学老师的宿舍。

很快,一些风言风语就有了。那时候,琼瑶的《窗外》正在班里传阅,甚至有人称杨影为江雁容,而她却一点也不在意。杨影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期中考试,她竟一下子跑到了前五名。有好事的同学忍不住了,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画了一又胖又丑的女孩,旁边写着杨影的名字。那天,杨影笑容满面的走进来,喧闹的教室突然一下子静下来,大家敛声屏气,等着杨影的惊人举动。只见杨影看了一眼后黑板,愣了下,静静地走过去,默默地拿起黑板擦把那画轻轻地抹去了,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像往常一样做题。

后来我转学了,忙着学习,与杨影失去了联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想不通,那么个骄傲的人,面对大家的传言,还有恶作剧竟无动于衷?竟然可以如此淡定?

不久前,我们意外地重逢了,在学校的百年校庆上。她还是一如从前的美,同时多了一份岁月积淀的贵气,更从容优雅。知道她顺利地考上大学,现在自己经营一家公司。谈及当年的事,她只是淡淡的笑。直到晚上,她准备了一支蜡烛,拉着我去以前的教室,一如当年,表演手影。之后,她向我晃了晃手,说,你看,刚才那些影子,是我的手演示出的,却不是我的手。爷爷告诉我,这是手影的真正意义所在。她顿了一下,又说,其实,数学老师是我家的一位亲戚,是他给我讲了大学里的生活,我才决定要努力学习的。

原来如此呀!是的,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有时候,面对复杂,需要的就是保持这种淡定的态度。无论手的影子怎样千变万化,手就是手。

远道而来不是客

文/王红

柳絮飞落,樱桃红熟。在党校培训期间恰巧赶上谷雨,都说谷雨至春已晚,我们要在这个日子里向最后的春天告别。

于我而言,在这个节气里不只是对春光的恋恋不舍,还有对家乡的拳拳思念。就像候鸟的规律迁徙,我的家乡菏泽在每年的谷雨前后都会因牡丹盛放而锦绣千里。此时"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最能表达我心之所往。

乡愁带来的沉郁,除了用认真听课拉快时间的进度,还有一个消遣就是透过会议室宽大的玻璃后窗眺望远处土坡上的橄榄树,一条条延展的灰白绿给单调的土黄色底纹增添了不少情趣,也很好地安置了我的课余时间。

看的时间久了,禁不住想,原来生命中的许多事真的就是缘分使然———陇南很适合油橄榄。

如果是以前有人问我橄榄树怎么样,我会毫不客气地回答,不及牡丹万分之一。

油橄榄外形太普通,普通到只是长着不太挺拔的枝干、粗糙不平的树皮,不太浓密的树冠、细长稀疏的叶子,不太艳丽的花朵、小不可见的花瓣,加上好似涂了脂粉不太鲜亮的绿色,真的没有美感。

我对油橄榄颜值的低评价持续了好长时间,直至在陇南与其相伴着走过了五年,这种偏见才得以改观。

对于油橄榄的绰约风姿,千万别像浅薄的我一般视而不见。

曾经就有人如此赞美过:树冠如华盖般铺展,树身虬曲苍老,枝繁叶茂,叶子泛着低调的灰白色,枝叶间缀着黑亮油润的小小果实。

在作者眼里,油橄榄不仅英气勃勃,而且俊逸挺拔,即使苍老扭曲的树干也有岁月的美。

我不得不承认,艳阳下的橄榄树确实有一种梦幻气息。

相比姿态各异的单棵橄榄树,我更喜欢成片的橄榄林,浓密的灰绿色树冠相接成云,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种壮观的风景在陇南白龙江沿岸海拔1300米以下的河谷、川坝、半山地带寻常可见。

塞万提斯笔下"当橄榄展现翠绿、油金、黑亮的果实时,那将是你一生中见过最和谐的景致之一",这样的美丽画面陇南一年四季也都在轮转。

油橄榄来到中国,离不开一个令人尊敬的名字———周恩来。正是因为上世纪代留学法国的周恩来总理在地中海沿岸领略了油橄榄的价值,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出访阿尔巴尼亚时才专门从遥远的地中海引植到了国内。

自上世纪70年代油橄榄在陇南试验栽培获得成功,它就像一个多年前出走远方的游子回到了家乡,自然地、融合地、不扭捏造作地,在这片荒凉而贫瘠的土地上,以莫大的勇气和非凡的气度茁壮成长。

经过40多年的不断探索实践,陇南油橄榄种植面积近60万亩,武都区油橄榄保存面积约占全国的60%,橄榄油产量占全国的93%,油橄榄鲜果产量占全国的91%,是全国最大的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武都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武都区油橄榄也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审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广种橄榄树,收获橄榄果,加工橄榄油,研制开发橄榄系列产品,油橄榄产业已经成为陇南的优势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真正实现了"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油橄榄的大面积种植,为白龙江两岸的荒山沙地披上了绿装,改善了生态环境;油橄榄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农业收入,促进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正如孙雪涛书记所说:"油橄榄绿化了陇南的大好山川,更填充了农民的钱袋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树’。"

茅盾先生曾在散文《白杨礼赞》中写道: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我也想把这赞美送给油橄榄,它实在也是一种不平凡的树,毕竟不是每一棵树都能与恶劣的环境搏斗,活出属于自己的繁茂葱茏。

油橄榄已经是陇南的标志,"橄榄之城"已经成为陇南最具魅力的城市名片。

漫步武都城,春天刚刚抬起脚步,夏季已然步入,满城深浅不一的绿色让人身心舒畅。在这绿色世界里,油橄榄显得很特别,不张扬、不夺目,甚至可以说朴实无华到低调,但胜在目所及处都是它的身影,这种富有蓬勃生机的色彩成为独特的风景。

我曾设想如果陇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所有色彩里最喜欢迷彩,请为它植满油橄榄。

值得期待的是,陇南市政府为了城市提质和产业转型升级,正在把武都周边的两水镇、汉王镇连体打造为中国橄榄生态小镇,城区行道树也更换为油橄榄,正在打造别样的城市橄榄风景线。

孙雪涛书记说,打造橄榄之城、橄榄小镇,就要把橄榄文化的"和平与友好""平安与健康"核心价值与大家分享,让所有到陇南的人都知道"梦中的橄榄在远方,远方的橄榄在陇南".

实在是一语中的!

想到了一句常听的话:今生广种橄榄树,来世愿做陇南人。这是许多正生活在或者曾经生活在陇南的人们的心语,相信以后到陇南的人也会有深切体会。

就像我把牡丹与菏泽画上等号,理所当然也会把橄榄和陇南画上等号,所谓吾心栖处是故乡,就是如此。

突然想到,在刚刚召开的陇南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给我印象深刻的孙雪涛书记的一段表述:到2035年把陇南建设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融合甘陕川元素的特色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使陇南真正成为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建设美丽陇南……展开山水画卷、展示厚重人文、展现田园魅力,让人们的脚步在陇南停留、身体在陇南徜徉、心灵在陇南沉醉。

每一次扬帆起航,都需要灯塔的指引。

有睿智的理念前行,陇南在发展版图上已经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在原点上绘制秀山美水,在纬度上培育生态发展,在经度上彰显千年文明。

在多维的立体空间里,陇南这座追求"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城市,日益集聚着自己的独特魅力,用庄严和谐的黄钟大吕牵扯着游子之心,用明媚秀致的山川形胜吸引着旅途之人。

橄榄绿在陇南大地上铺呈延展,幸福感也随之蔓延。

我的小狗桂圆

文/徐颖

我的小狗桂圆死了,永远的离开了我。

在我回家的前一天傍晚,爸爸带两只小狗在小区里的院子里玩耍,加上邻居家的八宝,三只小狗开心极了,兴奋地相互追逐打闹。糯米玩得兴起,往小区门口的马路上跑,爸爸赶紧追了出去,桂圆也追了出去,追得速度太快,还来不及反应,桂圆就被飞驰的换煤气的三轮车给撞飞,又从肚子上碾了过去。

又惊吓又疼痛的桂圆,飞快地爬了起来飞奔回平时玩耍的草地上趴下,大口大口的吐血,很快就有进气没出气了。没有时间和肇事者纠缠,爸爸看到桂圆已经不行了的样子,抱着它回到了家里,在家门口的地板上桂圆挣扎着又抬起头艰难地看了爸爸最后一眼,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这些经过都是我回家以后听妈妈描述的。而在桂圆出事的那天晚上,我还喝了红枣牛奶桂圆汤,喝的时候看着晶莹的桂圆粒,我还在想着,哈哈,桂圆,明晚就可以回家见桂圆了。

家里最初一共养了三只小狗。桂圆因为毛的颜色像桂圆的壳的颜色,刚来时又只有月余大,小小一团圆圆的,就心血来潮给它取名叫桂圆。八宝完全是为了和它的名字有配对感,给取的。后来,又来了小糯米。三只狗狗给家里闹得天翻地覆的,到处都乱糟糟的,让我第一次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乱得跟狗窝一样。

八宝和糯米都是外向型性格,来者不拒,和谁都亲,陌生人还没走近,它俩的尾巴已经开始起劲地摇起来了。桂圆不同,它天生胆子就小,警惕心非常之高。来我家两星期后,睡觉还总躲在角落里或者洗衣机后面,很没安全感的样子。它平时总是安安静静的,端坐在一边,秀气的眉毛让它看起来就像个文静的小淑女。我就会开玩笑地揉它的脑袋,并且说,乖,摸摸狗头。桂圆也不恼,任揉。

后来八宝被楼下邻居小男孩抱去养了,家里就剩下桂圆和糯米。糯米生的小巧,可爱又亲近人,俨然小区明星,走到哪里,都有一群孩子围着喊"糯米""糯米".桂圆在一旁,也有小孩想摸它,它还没等人靠近,就跑走了。爸爸喂肉给它俩,糯米就蹲在爸爸脚下,或者扒着腿要吃。桂圆就只蹲在糯米身后,静静的望着。看着糯米可爱,禁不住它撒娇就喂糯米肉。然后看一旁的桂圆,就那么静静地看着,也不争也不抢,一脸平静的看着你,不由得就让人把手上的肉给了它。为此我还笑它是个小腹黑,吃食由糯米去争,争到了自然少不了它的一份。

爸爸最初是非常反对我们养狗的,为此一旦狗狗闯了什么祸,咬坏了东西,在哪儿随地大小便了,总会被爸爸数落说,看吧,都是你们要养狗。到后来,爸爸也慢慢喜欢上了两个小家伙。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居然是去厨房切肉喂狗。

每次进门,一开门,一大一小两只狗狗就冲了出来,把两只前爪搭到你身上,兴奋地不停摇尾巴,表示它们的欢迎和开心。后来在书上看到一些解读狗狗肢体语言的文章,抬起两只前爪搭在你身上,是在说"我爱你",而露出肚皮求抚摸,则是在说"我是你的爱",看到这里,我就高兴地和妈妈说,老妈,桂圆每天都在说"我爱你我爱你",而糯米说的是"我是你们的爱"哦。

桂圆长得很快,个头迅速就长大了,快有糯米的一倍大,走在一起,经常有人问桂圆是不是糯米的妈妈。每次都得无奈解释,其实两只都还只是小狗。桂圆的爪子相当锋利,它又喜欢说"我爱你",弄得我们一家夏天在家都穿长裤,否则腿上就会留下一道一道爱的印记。每天就是这样,一进门,桂圆就正面扑你,"我爱你啊",两只爪子挠得你连脱下鞋的功夫都没有,好不容易脱了鞋子往房间走,它就在后面继续"我爱你",就这样被它推着往前走。

桂圆的尾巴是卷起来的,而且摇尾巴的方式与众不同。似乎是没有人教它怎么摇尾巴,它只会连屁股一起摇。每次看到我们,表示欢迎,就使劲地摇屁股,小腰一扭一扭的,惹得我老是学它,说,桂圆,看我,然后就学起扭屁股,把老妈逗乐。

我家的传统是爱起昵称,我从小到大,被爸妈起了无数个爱称,想起来就起一个名字。这个传统,也到了小狗身上。桂圆喜欢一只前爪搭着东西,站得笔直,像"獴",迅速有个外号就叫"獴圆"了。叫它叫的兴起,干脆就乱叫了起来,圆,也是在叫桂圆,圆圆,也是它,甚至发音像恒源祥"羊羊羊"的发音"圆圆圆"也是在叫它。桂圆爱搔痒,摆出姿势时,嘴看起来就像海豹,于是又多了个"海豹圆"的昵称。不管换什么名字,它也总知道是在叫它,回应的很快。

沙发是桂圆的天下。刚开始的时候,桂圆整个身子立起来,也搭不到沙发的边。很快它就长大了,连助跑都不需要,后退轻轻一弹,整个就跳上了沙发。吃饭的时候,本来沙发就坐了我们一家人已经够挤了,它还要跑来凑热闹夹在我们中间,赶也赶不走,把狗脑袋凑到你碗前,闻一闻,然后就看着你,就好像说,我只是看看你在吃什么,并没有要你喂我的意思。可你就会忍不住喂它一些吃的。桂圆不挑食,什么都吃,狗粮也吃,糯米不喜欢的狗零食也吃,肉片也吃,大白菜也吃,连米饭捏成团,它也照吃不误。是一只有着优良艰苦朴素传统的中华田园犬。

晚上,爸爸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它就跳上去,趴在一边。身子靠着爸爸,或者把脑袋搭在爸爸腿上。一开始爸爸不允许它上沙发,后来,桂圆上了沙发,爸爸还会特别给它盖床毯子,桂圆把脑袋搭他腿上,他就摸摸桂圆脑袋。有桂圆的陪伴,爸爸看电视的时间都会久一点。有一次爸爸还特别兴奋地和我们炫耀,桂圆刚才用两只前爪抱着我的手呢。妈妈就开玩笑吃醋,说桂圆都还没抱过我的手呢。

有一段时间,妈妈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我平时也要上班,照顾不了狗狗,把桂圆和八宝送过乡下一阵子。后来听说八宝已经和乡下孩子和狗狗玩得不亦乐乎了,桂圆却几乎一个星期都只躲在沙发底下,只有在肚子饿了的时候才跑出来,吃一点狗粮,又缩回沙发下面。

妈妈给我看了它们的照片,照片上的桂圆毛脏脏的,眼神很是忧伤,右眼还长了一个红红的东西。看到那个照片,我就受不了了,当时就哭了一场,希望妈妈赶紧把狗接回来。

妈妈也心疼,把它们接了回来。接回家后,桂圆非常非常开心,却多了一个爱叹气的毛病。你很温柔的抚摸它的时候,它会长长的透一口气。妈妈说是因为桂圆在乡下受了委屈。可是好久好久,桂圆的委屈都没抒发完,我对桂圆说,桂圆乖,再也不会把你送走了,我们都会很爱你的,然后抚摸它,它仍旧要透一口长气。

桂圆眼睛里的红红的东西越长越大,我们担心它,送去治疗。一开始的宠物医院水平比较差,只告诉我们说,会有50%的几率自己长回去。我们也就没在意,后来过了一个月的样子仍旧不见好,换了一家宠物医院,说是很容易的一个小手术就可以解决的。我们迅速给桂圆做了手术,手术后的桂圆还处在麻醉效果中,舌头不由自主地露了一点在嘴外,我还特意拍了照片,准备到时候羞一下它。看着它腿上的留置针头,又觉得心疼,只想好好抱抱它。

桂圆去了好几次宠物医院,大部分是去打疫苗,它胆子小,每次必须用笼子关着去。去了以后,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的安抚它发抖的小身板。一直到打完针,上了车,它才会不抖。桂圆是我见过的唯一一只会晕车的小狗。在我的车上晕车好几次,还吐过,把中午吃的排骨都吐了,因此每次坐车,我都要说一句,桂圆加油,很快就到,不要晕车哦。之后,桂圆再吐,基本都是快到目的地了才吐,拿盘子给它垫在底下,也不再弄脏我的车子。

桂圆走丢过一回。那次爸妈也瞒着我,是我中途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妈妈没忍住,在电话里就哭起来,说桂圆走丢了。当时我脑子就是一片空白,怎么会丢了呢。还在上班途中,我回到办公室,想着不能哭不能哭,却最后控制不住情绪大哭出来,把同事们都吓到了。后来知道是我狗狗走丢了,还帮忙我一起在朋友圈里转发我的寻狗启事。我回到家里以后,天下着雨,爸爸妈妈已经找了一天桂圆,都放弃了。我不能接受事实,一个人跑出去找桂圆。先在小区里,一栋楼一栋楼,每栋都爬到顶楼,一路喊过去,一路仔细地听着是不是有狗狗的叫声。踩着积水,爬上楼又爬下来,脸热得往外冒热气,但都不见桂圆的踪影。后来妈妈出来找我,又陪我到沿小区的店铺里,一户一户给人看手机里桂圆的图片,拜托他们帮忙留意。最后绕着小区走了一圈,沿途还进了派出所,希望能够从监控当中找到桂圆,路上的宠物店也拜托了,要是有人来卖桂圆,也麻烦联系我们。回到家以后,就只想着桂圆,不知道它是生是死,是被人抱走了养还好,临近冬至,真的让人无比担心,不敢细想。

哭了很久,最后睡了,睡着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想法,明早要早起打开门,说不定桂圆就会从门外蹿进来呢。第二天是周六,从来都睡懒觉的我,六点一过就爬了起来,抱着希冀去开了门,真的有一个黑影蹿进来,定睛一看,的确是我的桂圆,那一刻的惊喜,现在都回忆得起来。我大叫一声"桂圆",妈妈在房间里以为我思念桂圆过度,正准备安慰我,就看见桂圆飞快奔向她,妈妈一下子就从床上跳了起来,一把抱住桂圆就哭起来了。没人知道走丢的一天一夜,桂圆去了哪里,但是它回来了,带给我们无限的失而复得的喜悦。

后来,我在微信里及时更新了桂圆找到的信息,并且说,谢谢大家,桂圆找到了,简直是个奇迹,我会好好照顾它的。可是我的好好照顾却没能兑现,在它死后的一天,我才知道它的死讯,连最后一面都没有看到。在它死前的最后一次见面,我因为要赶去上班,怕它追着我的车子开动的时候伤到它,特意叫妈妈把它叫回家。我不知道那是我们的最后一面,我甚至没有能摸一摸它的头,没能看一看它美丽的黑亮的眼睛,没能好好告一声别。

周五回家的时候,半路接到爸爸电话,问我到家了没,我还有点奇怪,我已经回去得够早,爸爸也从来没有那么早就问我到哪里了。但是没在意,我开着车子进了小区,特意在小区的院子里看了一圈,往常也有时候妈妈会带着它俩在下面等我一起回家。一边爬楼梯,一边想着要做好准备被扑着说"我爱你"了,打开了家门。打开门,没有摇着屁股冲出来的桂圆,我又进了门,看见糯米蹲在门边摇尾巴,我就问爸爸,桂圆呢。爸爸含糊地说了一声,去妈妈那里。我有点不安,怕桂圆是病了还是怎么,就急忙脱了鞋子,到妈妈房间去。就看见妈妈坐在床上,看见我就哭了,说,桂圆死了。

我第一下甚至没有反应过来,眼泪都没有,有点不可思议的平静,我说怎么回事。妈妈就哭着让我看了她写给桂圆的悼念文章,里面详细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因为她实在不愿意再重复一遍事情的经过。我只觉得脑袋懵懵的,心里一点一点的凉,看完了桂圆是怎么死的,看完了爸爸妈妈埋葬桂圆的过程。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

我的桂圆。我可爱的桂圆。它7月11日到我家,粗粗算来,才5个多月,但是好像和它相处了那么久那么久,要说起它的事情来,我可以一直一直说个不停,越来越喜欢的桂圆,像家人一样的桂圆,怎么会就死了呢?死是多可怕的事情啊,死应该是离它多么遥远的事情啊,几天前,它还靠着我,我还摸过它,房间里好像还有它身上的气味,怎么会一转眼,就再也见不到它了呢?

总是在房间里行色匆匆,迈着小爪子走过地板上发出沙沙声音的桂圆;听见家人回来,拽也拽不住地,就把头抵在门上,屁股不停摇着,就等门一开就冲出来说"我爱你"的桂圆;每次好吃的东西都会谦让着糯米的乖巧懂事的桂圆;和糯米玩耍时会躲在房间门口打埋伏的机智的桂圆;抚摸它,它会收起爪子,耳朵往后,露出肚皮,亮亮的眼睛满脸依赖地看着你的桂圆;爱把脑袋靠在爸爸腿上陪他看电视的桂圆;爱叹长气的桂圆;胆小怕事的桂圆;会晕车的桂圆;所有所有的桂圆,都没有了。再也找不到了。再也没有小狗桂圆了。路上汪汪叫的小狗不是我的桂圆,所有其他的狗狗,都不是我的桂圆。我的桂圆只有这么一个,可是它永远都不会醒来了。

它被埋葬在城郊地里的一片临时开垦的菜地旁边。它走的那么突然,爸爸妈妈都没做好准备,甚至都没有挖土的工具。和邻居借工具,只有种花的小铲子。本来想将它葬在小区里,可是铲子根本挖不动小区的硬地。夜色里,悲痛的爸爸妈妈带着桂圆找不到一块能让它安息的地方。最后在城郊的菜地旁边,两棵柚子树下,爸爸弯着他发胖的身子吃力的挖了一个土坑,将桂圆用它的小棉袄裹好让它躺在里面。一层一层的撒土,把土踩实,因为爸爸说不踩实,怕被野狗挖了去。

我只想去看看我的桂圆。

我带了一个塑料袋的狗粮和零食,火腿肠切好。以往怕火腿肠吃多了不好,每次就给小半根,这次全部都给你。我把给桂圆的吃的,用土埋在了它身边。妈妈告诉我桂圆是头朝哪边躺着的,我摸着对应的土的位置,最后给它摸了摸头,手划过粗糙的土粒,好像就是划过桂圆绵密的细细的短毛。

桂圆,你这个笨蛋。为什么这么狠心,我都没能来得及好好的更爱你一点,你就不辞而别。妈妈说你去做一只天堂狗了。天堂里,不会车来车往,你可以撒欢儿跑了。我只希望你下辈子可以做一个人,生在一个幸福家庭,被人疼爱,能够一辈子都平平安安的。做一只小狗太可怜,不懂得躲避危险,不懂得保护自己,说不了话,爱主人用尽一生,主人却没能好好爱护好你。

我在街边,花45元钱买到了桂圆,这是唯一可以用金钱买到的真爱。它爱它的主人直到短暂的一生结束。它的主人也很爱它,却再也没有机会好好爱它,只能想念它。

行走的煤炭

文/董小龙

严寒再次降临,窗外风雪漫卷,又到了围炉取暖的时候了。往年这个时候,我会及早储藏煤炭,或堆放在墙角茅草棚下,或存贮在灶房案板下边,小块煤,沫子煤,码放的整整齐齐。每天,不论炕头,还是厨房,只要有一盆炭火燃烧着,即使外边山寒水瘦,家里始终温暖如春。

现在,煤炭走了,煤炭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退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上了电和天然气,我们再也不用煤炭了,城市集中供暖让房间洁净清爽而又十分温暖;燃气灶做饭方便快捷而又特别干净卫生。

然而煤炭呢?冰冷战胜寒冷,黑暗驱逐黑暗,那些貌不惊人但却满腔热忱的煤炭呢?那些燃烧自己但却温暖别人的煤炭呢?它们,去了哪儿?

还记得第一次买煤的事。有一年,我跟着村里人到附近一家煤矿去买煤。路上,我一直在想,黑暗、潮湿、阴冷、与世隔绝……地层深处的800米、1000米,这,就是煤炭的生存环境……胡思乱想着,煤矿到了,只见眼前的煤炭,堆积如山。清晨的阳光下,这些煤炭通体发光,乌黑锃亮,闪烁着迷人的光彩。所有买煤的人,都手拿一把铁锨,站在煤堆前,前腿蹬,后腿蹦,拉开架势,准备装煤。这时,只见两个浑身黝黑的矿工,推着一辆装满煤炭的矿斗车出来了,在高高的煤台前停下来,一个矿工用手里拿着的铁钩子往矿车上一拉,哗哗哗……矿斗车顷刻间倒了下来,煤炭仿佛从天而降,从矿斗车里滚落下来,犹如一道黑色瀑布,在我们眼前飞快流泻。"快装。"村里人说。我们拿起铁锨,伸长手臂,快速的从煤堆上往下扒拉块煤。"哎呀,我拣了宝了。"抬眼看去,村里人双手抱着一个乌黑闪亮,熠熠生辉的大块煤,放在他的架子车上,俨然是他的 "镇车之宝",让他十分兴奋。称重时,过磅师傅居然没有吭声,微笑着给他过了磅。也许,在过磅师傅眼里,这大块煤炭其实算不了什么,在煤矿,比它大的块煤多的是。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居住的家属院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煤棚。那时做饭烧煤炭,用鼓风机。每次做饭,先用旧脸盆去小煤棚弄些煤炭回来,倒在锅灶前。做饭时,一边用铁铲往灶膛里填煤,一边把鼓风机的细瘦绳儿一拉,呼啦啦,浓烟滚滚,火星四溅;吃饭时,尽管厨房里烟雾缭绕,但却丝毫不影响饭菜的清香。

在山区小镇工作的时候,冬天取暖依然用煤炭。不论是会议室,还是我们的宿舍,都有一个铁炉子。平常的日子,大家围着一炉炭火,伸手取暖,汇报工作,丝丝暖意传遍全身,尤其是风雪夜归的时候,浑身冰凉的时候,衣服湿透瑟瑟发抖的时候,升腾的烟雾,乱窜的火苗,都会让人觉得人生是如此美好。有时,我们会在火炉上坐上铝壶,烧一壶开水,用来泡茶;有时,也会在火炉上烘烤几个包子,甚或几块红薯,一把毛豆和几个玉米棒子。大家围着火炉,吃着香喷喷的包子、毛豆、红薯,不知不觉,整个漫长的冬季一晃而过,窗外河边的柳树,已是一抹新绿。

在机关工作的日子里,我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锅炉房打开水。锅炉房在机关后院,旁边堆放着小山似的煤炭。每次去打水,都会看见烧锅炉的师傅拿着宽大的铁锨往炉膛里填煤。炉门打开的一瞬间,熊熊燃烧的煤炭,喷吐着长长的火焰,风卷残云似的,舒卷翻飞,让人不敢靠近。但烧锅炉的师傅却不怕,他们冒着高温在炉火前忙碌,常常汗流浃背,时不时的抬起胳膊,撩起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汗,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与烧锅炉师傅相比,我打水的工作轻松多了。每次打水,我必须两手并用,一手提两个,两手提着四个竹壳热水瓶,打好水后送到会议室。每天打两次,清早一次,下午一次,有时开会,人多,水不够喝,就要往返多次。锅炉房有宽大的水泥池子,一排溜安装着三个水龙头。打水时,只要把热水瓶放在下面,拧开水龙头,哗哗哗,伴随着蒸腾的热浪雾气,滚烫的开水注入热水瓶里。"小心点,别烫着。"烧锅炉的师傅叮咛打开水的人。然而很快,随着一条曲曲弯弯的黄色燃气管道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做饭、喝水不再烧煤炭了。机关会议室、办公室添置了烧水器,用上了电水壶。机关的锅炉房拆除了,烧锅炉的师傅走了,堆放在锅炉房墙角的那一堆没有烧完的煤炭被遗忘了,风吹、日晒、雨淋、风化,渐渐失去了黝黑的颜色,变得寡淡灰白,终归成了一堆无人问津的垃圾。只有我,还时不时想起它们,去机关后院的时候,间或投去一瞥浪费、可惜的目光。

这些年,由于工作原因,我一次次奔走在各个矿区,一次次与煤炭邂逅。有意思的是,这地方的煤矿是编着号的,是按号叫的,醒目而传神。比如1号矿、2号矿。但煤矿与煤矿之间是隔着一座山,一条沟的,间隔着几十里山路甚至更长的距离,好在现在的公路密如蛛网,煤矿与煤矿之间,道路通畅便捷,四通八达。有一次,在5号矿,煤场上的煤炭,堆积如山,晶莹闪亮,眨着眼睛在看我,似乎说:"来吧,握个手。"我走过去,拿起一块煤炭,紧紧的握着,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有一次,在9号矿。这是一家国有大型煤矿,煤炭年产量超过300万吨。在这里,我邂逅了一群矿工,他们面色黝黑,线条粗犷,眉骨突出,楞角分明,刀刻斧削一般;而他们身后的煤场,真是煤山煤海,气势宏伟,十分壮观,豪迈粗犷,令人惊叹。有一次,在2号矿。说起煤矿生活的艰辛,一位矿工说:以前我们煤矿的设备比较简陋,采煤的方式也比较原始。为了将煤炭从地下采掘出来,我们花费了很大力气,开山凿洞,建起矿井,竖立井架,矿工们深入井下,顺着巷道挖下去,再挖下去,遇到煤层,就停下来,然后弯腰弓身,一锹一锹采挖。之后,煤炭被装进罐笼,用钢丝缆绳提升到地面,通过皮带运输机,送入选煤楼,精挑细选,挑去矸石,分出精煤。就这样,积少成多,慢慢堆积成煤山煤海……不过,现在好了,不用矿工采挖,而是由采煤机割煤、装煤、运煤,我们2号矿,已经实现了煤炭采掘的机械化。这些煤炭,不论矿工采挖,还是机械采掘,只要来到地面,很快就被装上火车、轮船和带拖挂的大卡车,沿着长长的公路、铁路、水路,运往全国各地,走进各大电厂、工厂车间、锅炉房,甚至每个家庭。也有许多煤炭,被装运上轮船,通过海港码头,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解决他们的燃(煤)眉之急。

有一次,我因工作上的事,去了一趟12号矿。在12号矿的宣传栏上,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煤是地壳运动的产物,约在3亿年前的古生代及几千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大量植物残骸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等复杂的演变过程,最终成为煤炭。另一份宣传资料显示:亿万年前的一次地球运动,陆地板块的一次剧烈碰撞、漂移、流动,在地球上生存了千百万年的原始森林和大片古树随之毁灭,经过漫长的叠加、堆积、碳化,最终形成了煤炭。资料显示,作为能源矿产资源,全世界的煤炭资源储藏量达万亿吨。其中:美国2466.43亿吨、俄罗斯1570.10亿吨、中国1145亿吨……当人类走出蒙昧,走进现代文明,运用现代手段和精密仪器,探测到煤炭的时候,煤炭长眠不醒的日子尽了,煤炭跟随人们的铁锹,走出地层深处,来到地面。当煤炭跃出地面,大放光彩之时,真是石破天惊,一鸣惊人,寒冷不再纠缠,黑暗退避三舍,人间充满温暖,世界一片光明。

有一次,在10号矿,一位矿工问我:"知道煤炭为什么是黑色的吗?"我摇了摇头。这位矿工说:"色黑如墨,油润光泽,黑色,既是煤炭的颜色特征,也是煤炭的魅力所在。色如黑漆。漆黑一团。黑色的煤炭,作为地球上十分珍贵的矿产资源,煤炭的有机质是黑色的,有机质含量越高,煤炭的颜色就越黑、越深,也就越显珍贵。而黑色和白色,原本就是世界的颜色,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世界才会圆满。"这位矿工的话,让我大吃一惊,我没有想到,在这样的山沟,在这样的矿区,竟有这样颇有识见的矿工。闲聊间,几个年轻的矿工下班了,他们卸下头上的安全帽,脱下工装,向浴室走去,黑色的脸面,黑色的胳臂,黑色的衣服,甚至连胡茬也都是黑色的,包公似的"浑身上下一锭墨",像煤炭一样闪着光泽,看见我,列着嘴笑,那一口牙齿,洁白如玉,我真不敢相信,他们是如此阳光健康。恍忽间,我觉得,其实他们也是一块块煤炭,脸上布满黑灰,额头淌着汗珠,手上磨起血泡,在矿山煤海,燃烧青春年华,奉献聪明才智,辛苦劳作,无怨无悔,只把光明温暖留给这个世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城市公园的转角处,一座矿工雕像巍然耸立,三个头戴安全帽和矿灯,手持铁镐的矿工,面色黝黑,神采奕奕,望着他们深沉凝重的表情,想着他们用辛劳、汗水、鲜血奉献光和热的时候,一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如今,尽管我们已经走进了电能、风能、光伏、潮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时代,但我知道,煤炭没有停步,依然在行走,从远古走到今天,从井下走到地面,从矿区走进电厂,从堆煤走进锅炉房,从煤山煤海走进车辆轮船,煤炭,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如今,每当大雪纷纷、寒潮来袭时,每当还不到供暖时间而房间却格外寒冷时,我就会想起煤炭,想起那些温暖的日子,想起那一炉熊熊燃烧的炭火,想起那些给我带来明亮温暖的煤炭。

挖松蘑

文/李英

在我们那儿,每家每户都会从大队分到一大块儿或几小块儿零散稀疏的林地,以供应自家柴火,所以也叫柴火林。我家分到一整块儿的柴火林——一个松树坡,不过道远点,在一个打我记事起就觉得神秘的地方:马夫营。爷爷爸爸倒是很满意,松树坡里杂生着一些刺槐、荆棘灌木之类,没有我和哥哥喜欢的榆树。松树坡在一个地势很高的缓坡东面,半向阳半背阴,到达坡上要经过一片悠长的山谷,山谷出奇的静,经过的时候,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四周林中布谷鸟的空灵声,不过那个时候总是觉得这种叫声怪怪的,甚至有点害怕,此时越听自己的呼吸声越清晰,就越紧张急促,越要跟紧爷爷、握紧爷爷的大手了。

跟爷爷去了几次松树坡,爷爷每次都不舍得伐粗一点的松枝,甚至已经半挂在树上摇摇欲坠的半拉枝条都不舍得硬拽下来,生怕伤了树,更不用说直接砍树了,每次只是找寻些掉落在地上的枯枝,用顺手扯过来的葛条捆成一个大捆,还特地给我捆一个小捆,两头磢得整整齐齐的,捆的中间背肩处环周还给我挤垫上软软香香的茅草,生怕柴火硬,戳、硌着我。

边划拉着枝条,爷爷边对我讲:"这些松树是早年间你爸爸像你那么大的时候,村上集体种的,留着它们慢慢长吧!臭小子,你有口福了,昨天刚下了一场小雨,待会儿咱们寻些野山珍回去,比如松滑,晚上给你炖肉吃。"我停下来,追问爷爷:"松滑?那是什么?""咱们这儿叫它松滑,一种很鲜的蘑菇,专长在松树根底的腐殖土里,小雨一滋润,一夜功夫就冒了出来等中午大太阳出来一晒,蘑菇伞展开了,就老了,不好吃了!"爷爷笑盈盈地捋着五龙须应我。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松滑这个名字,第一次把松滑这个名字与蘑菇联系到一起,虽然味道上肯定:之前狼吞虎咽地吃过,却只顾吃了,那是爷爷爸爸的酒肴,不舍得吃、专门留给我的。

爷爷牵着我来到了坡顶半背阴处的几株更高更粗大的松树下,巨大的松树头让我顿时感觉到了童话一样的阴凉世界,四下的鸟鸣虫叫让这个阴凉世界更显静了。光从几棵大松树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或圆或方的树缝间亮晶晶地透下来,随着微风闪晃着,怪刺眼的。光闪晃的时候,刚才的鸟鸣虫叫也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树冠边缘的光均匀地垂下来,好像一个半透明的天然屏障,只把我们祖孙两人围抱在里面,在松树老爷爷的巨大衬托下,我们就像两个一大一小的小矮人一样。在虬曲有力、盘互交错的树根旁,我们踩着厚厚绵绵的棕黄色的松针地毯,一脚脚的"吱吱"声伴杂着一踩更是嘎巴脆响的干松枝和小塔一样的松果(我们那叫松瘤)。祖孙俩扑跪在那儿,用手轻轻地剥寻着那叫做"松滑"的嫩蘑。

爷爷告诉我说:"那伞盖收着的、稍稍打开的更加好吃。"我跟在爷爷的侧后方,就在爷爷拨拉过的枝叶覆盖下的黑色腐殖土里,发现了一颗,两颗,三颗……我往自己旁边的小篓子里轻放着这晚上就能炖肉的小东西,就像往自己抽屉里放爸爸送我的大红封面的厚笔记本一样。我眼睛盯着小东西们,嗓子里迫不及待地喊着,惊喜地告诉爷爷:"我这发现了很多很多!爷爷您拨拉得那么快,等着我点!我先把这边捡拾干净!"爷爷回头看看说:"这就是松滑,别急,慢慢来,它又没长腿,跑不了!"

很快,在祖孙俩的努力下,我们带的柳条篓都小冒尖了。爷爷上下拍搓着手说:"天也快黑了,能吃一阵子了,走,咱们回家,炖肉去,再加点青椒,你最爱吃了!"爷爷背上之前的大捆柴火,不顾我懂事的央求,连同之前给我准备的小捆柴火都一块放在大捆上一起背上了,边把柴火上肩边对我说:"你提着咱们的松滑就行了,别洒了!"爷爷前面走着,我后面跟着,一手稳提着松滑,一手使劲地往上托扶着大捆柴火。爷爷慢慢地回过头,慈祥地笑着,我扶得更有力了,祖孙俩一前一后路不平却脚步平地更加坚定地走向"小桔灯"点点的村落……

吃刨汤

文/宗晴

大清早,贵叔还没起床,手机响了:"喂,贵哥,今天到我家吃午饭。"

电话是东明打来的。贵叔在乡下的时候和东明是邻居,如今贵叔的儿子在镇上买了房,搬上街好几年了。

贵叔问:"啥好事?"

东明说:"我家杀了年猪,请你们回来吃刨汤。"

贵叔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乡下人喂的年猪,基本不喂饲料,口感很好。东明专门打电话给他,说明把他这个老邻居放在心里。

半上午,烟雾散去,太阳露出笑脸,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贵叔提了箱牛奶,高高兴兴地向乡下走。

像办喜事似的,东明家的院坝里摆满了桌椅。人们接踵而至,东明满脸堆笑,忙着递烟端茶。贵叔递上牛奶,东明笑着埋怨:"哪个喊你去破费哟?随便回来耍嘛。"

贵叔说:"老伙计,你能干哈,快七十岁了,还种这么多庄稼,喂这么多肥猪。我搬到街上去了,平时买点肉,一点都不香!"

"那肯定不好吃。"东明笑哈哈地说,"我这猪,全是用包谷和红苕喂肥的哟。莫客气,多吃点。"

贵叔和几个老熟人坐一桌。很快,菜端上来,有毛血旺,萝卜炖排骨,炒猪肝,炒瘦肉,回锅肉等等,还有鸡鸭鱼,丰富得很,桌上都没地方放了。

东明捧出两个酒坛,喜滋滋地介绍,自己烤的米酒,广柑加冰糖泡的,不打脑壳。

有人啧啧道:"我的天,你安了心的呀,硬是要把我们一个个醉趴下不成!"

几杯酒下肚,人们的话多起来,家事,国事,天下事,畅所欲言,说得最多的还是农事,明年的庄稼怎么种,喂多少肥猪,行情如何……

贵叔羡慕地望着大家,很少发言,他想,要是自己还在老家,必然也会像以前那样,喂几头肥猪,趁农闲的时候宰了,请左邻右舍一起聚聚,联络一下感情,共同分享喜悦。

正胡思乱想时,东明端着酒杯来到他面前,硬要给贵叔满上。贵叔用手挡住杯子,谦虚道:"喝得差不多了。"

东明说:"啥意思?嫌这酒不好喝?"

贵叔只得饮下一杯:"老伙计,谢谢了,你辛辛苦苦喂出来的,我……"

东明眼睛一瞪:"你说啥?请大家评评理,该不该奖励酒?"

满桌人齐声附和,贵哥这话说包了,必须奖励酒!

跟着,桌上的人依次向贵叔敬酒,这个说,明天到我家吃刨汤,那个说,后天我家杀年猪,来吃刨汤。

桌上的人都真心实意地向贵叔发出邀请。贵叔面露难色,又不好拒绝,只好应承下来。乡下人厚道,盛情难却呀!

后来,贵叔和家人商量好,托人去乡下,花两千多元买了一头土猪,宰杀后,专门办了几桌,要请乡亲们吃刨汤。

那天,贵叔一早就跑回乡下,挨家挨户地敲门,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大家都拒绝了。贵叔跑了整整一上午,没请到几个人。他问东明怎么回事,东明吞吞吐吐地说:"人家有难处。"

"啥难处?我可是专门买的土猪,想回请大家呢。"

东明狠狠蹬了一眼:"大家都在乎的是一份老交情,自家有什么就吃什么喝什么,你去花钱买猪肉,这叫吃什么刨汤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