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这789个村是缘何嬗变的?———四川达县整合支农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纪实

这789个村是缘何嬗变的?———四川达县整合支农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纪实

时间:2020-03-09 00:58:09

相关推荐

这789个村是缘何嬗变的?———四川达县整合支农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纪实

“丰收了!现在可好了,以往种什么都没有收成的土地,如今变成聚宝盆了!”达县管村镇高寨村67岁的农民程光让激动地说。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四川达县通过支农资金整合使用和产业带动,改变了全县农村的落后面貌。于是记者带着探究的心情走进了达县。

达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26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3.37万亩,林地面积114万亩,森林覆盖率28.66%,总人口126万,其中农业人口106万,辖64个乡镇789个村;建成市级新农村示范镇1个———赵家镇,市级示范村5个、县级示范村45个;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全国商品粮、油料、苎麻生产基地县和四川省瘦肉型商品猪、优质肉牛生产基地。

达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育林说:“达县成立了以县长李春为组长,我和组织部长郭莲、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玉怀为副组长,各涉农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达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打造了以产业和项目为支撑的,实行统一申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统一验收的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改变了以往‘撒胡椒面’式的资金使用方法,确实把支农的钱用在了刀刃上,打破了纵横交织的管理机构,重复、交叉使用的涉农资金,分散使用的支农资金难题。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规范农业资金投向,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扶持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实施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围绕新农村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主题;以农村道路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新技术推广和新型农民培训、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建立起分工明确、安排科学、使用高效、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农业财政资金运行管理体制。按照达县‘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发展重点和新农村建设西移,在铁山以西经济落后的20个村社整合支农资金,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其做法是:

把零星小菜拼成上档大菜

被四川省确定为12个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之一的达县,同时被财政部确定为支农资金整合自主试点县。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打破常规,把县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1700万元;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及文化卫生建设项目70万元;新型农民培训项目“阳光工程”105万元、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沼气220万元、农村沼气国债项目110万元;乡村教育项目600万元;旱山村集雨节灌工程7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8万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39万元;土地整理项目1500万元、红层区找水项目133万元;通乡公路建设项目1000万元、通村公路建设项目629万元;以工代赈项目250万元;新村扶贫项目60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50万元、劳务扶贫项目7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0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26万元;省级蔬菜基地建设资金项目500万元、市级蔬菜发展资金项目50万元;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20万元、县级水利发展资金500万元、县级蔬菜发展资金100万元、县级村道建设资金300万元;省级整合支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200万元;农村便民道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等整合在一起,整合资金10080万元设专户、建专账、配专人,封闭运行,统一管理,对整合资金全部实行县级报账制。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政府采购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确保整合项目顺利实施。利用报纸、专栏、专题片、宣传车、板墙报、横幅等多种形式,长期性、经常性宣传有关整合支农资金政策措施。发挥财政、审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各项支农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检查;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为达县大规模实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群众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培育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带动周边群众的思想观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增强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从而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支农资金整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把一种优势变成多种优势

整合后的资金坚持统一管理,集中使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部门负责,事权明确,权责匹配,减少了部门行为的随意性和资金的分散。把整合的资金集中用在规划村的路、水、电、气、社会事业及产业的配套设施上。县级安排并落实好财政支农预算,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机制,确保每年支农资金增幅高于一般性财政收入增幅,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提高农业资金市场化运作水平,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形成资金使用合力,发挥支农资金规模效益;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制定优惠投资政策,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开发农业,形成全社会各方面投资和支持农业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开发建设的主体地位,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财政扶持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参与项目工程建设;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汇报工作,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大力引进加工企业和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大业主,积极发展股份制专业经济协会,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从而大力提升财力,调整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具装备设施。对纳入整合范围的支农资金使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专款专用,对资金来源情况、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做到定期报告公示,接受人大、政协、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的监督,接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接受新闻媒体、社会各界人士及全县人民群众的监督。

多业发展促进增收

达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将整合一体的10080万元资金主要使用在水果、蔬菜产业带的配套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公共环境和发展社会事业。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农民增收,在尊重农民原有的种植习惯和巩固原有种植养殖业优势的基础上,依托巴彭路、江木路主公路线,突出建设水果、蔬菜、“两个区域化产业带”。

投入5071万元在巴彭路、江木路主干线沿线的大堰、金檀、管村、罐子、陈家、龙会、九岭、石梯、石桥、桥湾等10乡镇发展水果产业。连片种植优质柑橘哈姆林甜橙1000亩、优质新系脐橙5000亩、青恬冬枣1万亩,形成以哈姆林甜橙、优质新系脐橙、青恬冬枣三个品种为主的水果产业带。重点建设管村镇高寨村、村坪村,金檀乡金窝村,石梯镇磴子村、四垭村、水塘村,九岭乡龙蹬村,石桥镇双堰村、四方井村等9个村。

投入5009万元在江木路金大段和巴彭路主干道沿线的大堰、金檀、管村、五四、九岭、石桥等乡镇发展蔬菜产业,连片发展无公害鲜销蔬菜1万亩,加工型蔬菜2万亩,形成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带。重点建设大堰乡卢岗村、双井村,金檀乡罗坪村、南泥村,五四乡寨沟村、田家店村、黄桷梁村,九岭乡庞家村,管村镇红扁村,石桥镇百胜村、新场村等11个村。

建设新农村造福百姓

通过支农资金整合使用和产业带动,改变了达县农村的落后面貌。目前,全县完成村社道路路基工程187.8公里,硬化工程121.3公里,便民道路73.9公里,新修堰(鱼)塘85口,整治堰塘112口,新修提灌站9个,新修微水池244口,排洪沟渠7.8公里,整治水库3座,建设人畜饮水工程3处,新栽苎麻2万亩,品改1万亩,新增商品蔬菜面积1.55万亩,500亩蔬菜示范片2个,大棚蔬菜382亩;新栽植各类水果1.3万亩、中药材2000亩、蚕桑3400亩,建立规范化养殖基地50个,畜牧小区9个,培育和发展规范化畜禽养殖大户113户,出栏生猪40.75万头、肉牛1.93万头、肉羊4.78万只、家禽452.38万只。共建沼气池1626口,改厕改圈改厨1980户,红层打井1266口,新建住房300余套,花坛0.92万平方米,村庄布局更趋合理,形成居民集居点36个,在产业、交通、区位等中心地带建设集办公室、阅览室、远程教育中心、医疗室、幼儿园、娱乐室等于一体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27个。

到12月底,全县种植优质新系脐橙5000亩,可年产优质新系脐橙7500吨,产值达1.5亿元;种植哈姆林甜橙1000亩,可年产哈姆林甜橙1250吨,产值达7500万元,种植青恬冬枣1万亩,可年产青恬冬枣1500吨,产值达8000万元;种植商品蔬菜1万亩和加工型蔬菜2万亩,可年产各类蔬菜3.8万吨,产值3000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22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380元,将极大地改善农民人居条件和农业生产生态条件,有力地推进达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