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山西长治市发展“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的调查报告

山西长治市发展“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1-20 21:23:01

相关推荐

山西长治市发展“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长治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大农业”发展理念,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启动实施蔬菜、干果经济林、规模养殖、创业就业和专业合作社五大增收工程,加快培育具有县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力争率先把长治市建成全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近年来我市以转型跨越为主题,以延伸产业链为主导,本着小型转大型,初加工转深加工,千方百计追求产业集聚效应的原则,依托屯留玉米良种、长子大青椒、平顺大红袍花椒、黎城核桃、沁县小米、壶关旱地西红柿6个中国特产之乡,重点规划建设了最能体现高效和特色的六大产业板块。分别是产业链不断延伸的300万亩优质玉米产业,以60万亩优质谷子为主的小杂粮产业,种植、储存、加工、促销一体化发展的50万亩设施蔬菜和6万亩食用菌、200万亩优质干鲜果品产业,持续提升生态、健康、安全水平的6000万头(只)规模养殖产业。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89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个(金泽生物、屯玉种业、世龙食品)、省级20个(沁州黄集团、壶关紫团公司等)、市级101个(达利食品、长子方兴公司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221个;农户公司发展到8600个。三大主体的发展壮大,延伸了生产加工链条,提高了农户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效益,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和“一村一品一社”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动能力,加大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公司三大经营主体的扶持发展力度。

促进农民增收初显成效。长治市“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从业农户达到10万户,从业人员30余万人,“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来自村品经济的收入占到70%以上,“一村一品”发展成为惠及千家万户农民稳定增收的实际举措。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60元,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特点

1.品牌战略初显成效。“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战略一开始就面向市场化、规模化,通过实施产品品牌战略,打通销售渠道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形成了400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品牌,创立了沁州黄小米等3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三泰核桃等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此外还有127个认证绿色食品品牌、97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和26个有机食品品牌。依托这些品牌和名牌产品,长治市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将资源和特色转化成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战略。

2.深挖传统特色产业,提升地方品牌优势。长治市从资源禀赋出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以绿色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加大力度继续发展沁县沁州黄小米、屯留良种玉米、黎城核桃、长子大青椒、平顺大红袍花椒、壶关旱地西红柿等传统特色产业,在原有产业品牌基础上树品牌、创名牌,深化产业链,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深入挖掘这六大产业板块,引领和带动食用菌、小杂粮、规模养殖、绿色蔬菜、农产品深加工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发展,整体推动了长治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格局的快速形成。

3.村品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长治市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通过对传统村品资源的整合,形成了一批具有规模生产能力的蔬菜村、畜牧村、干鲜果村、小杂粮村、民间工艺村等专业化生产特色村品经济。村品经济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形成合力,进而形成品牌,创造分散、小农经济无法形成的规模效益,从而使村品经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走向新的高度。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前景展望

长治市高度重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通过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重点扶持100个示范村,每年选择300个推进村,在全市形成一批地方特色突出、品牌优势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50%的行政村达到“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专业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6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的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本县市区人均纯收入高10%以上。通过实施五大增收工程,到,全市农村基本实现户均一亩蔬菜棚,户均三亩经济林,户均百头(只)畜和禽,户均一个务工人,户均一个合作社社员的目标,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长治市启动实施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31”工程,今年又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30个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标志性龙头企业1户、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9户、超亿元的20户。

制约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

长治市在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这些制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规模化不足,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全市村品经济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的仅仅局限于具有传统优势的品种以及大力扶植的新兴品种,多数村品经济受组织、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仍旧处于分散、粗放的经营状态,技术水平薄弱。

2.市场化不足,缺乏名牌产品。实现产品市场化是“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将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农民增收,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市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中产生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还远远不够,品牌还不够响亮,对市场的覆盖还远远不够。市场需求因素逐渐成为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瓶颈。

3.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村品经济产业的产品多以核桃、小米、蔬菜等农果产品为主,这类产业的共同特点是产业链条没有延伸,以纯粹的种植业或养殖业为主,产品基本没有附加值,这就大大降低了产业的外延价值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业的上下游环节没有跟上发展,产品单一性发展,一方面产业发展风险大,另一方面严重制约了产品效益的实现。

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重视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一村一品”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关键在提升。要推动长治市农业转型跨越发展,以抓好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就必须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的推广和发展。要按照重点扶持、梯度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继续加大力度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通过在全市树立地方特色突出、品牌优势明显的示范村的方式不断进行推广,在扩大产业规模、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提升发展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召开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推进,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同推进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加快发展的速度。

2.实施品牌、名牌发展战略,依靠品牌、名牌开拓和占领市场。产业发展要以品牌化经营拓展销售空间,产品要立足于市场需求,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优势品牌。鼓励企业通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省著名商标等方式提高产品知名度,同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形成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和名牌企业,实现产品由本地市场到省内市场、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辐射。

3.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加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加快国家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建设高效特色产业板块和培育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方式,不断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向生产生态并重转变;在农业科技服务上,要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机构,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水平,树立先进的管理和发展理念,实现产业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最终实现规模效益。

4.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政府要加以引导和政策扶持,引导村品经济产业实现纵向发展,向产业的上下游发展推进,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增强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深化拓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内涵和外延,在产品加工上不断开拓进取,通过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市级畜牧兽医检验检测中心投入运行,积极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保证产品质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