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广东广州市增城区乌榄采摘正当时

广东广州市增城区乌榄采摘正当时

时间:2021-06-01 08:02:32

相关推荐

广东广州市增城区乌榄采摘正当时

村民打榄前需在树下铺上一张塑料膜以便收集。

打榄是一门技术活。

金秋十月,正值乌榄收成季节。据《增城县志》记载,乌(白)榄在元代已有大量种植,在民国时期产量已相当高,达到2000—2500吨,榄核700吨;建国初,全县乌(白)榄面积及产量分别为1.82万亩和1.04万吨,1975年总产量下降至5430吨。后因生产建设征地等原因,乌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产量有所降低。

记者从广州市增城区农业局获悉,增城乌榄在全区各镇街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荔城、中新、正果、派潭、小楼和朱村等中北部镇街。,增城乌榄被评为“增城十宝”之一后,价格和效益提高,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目前全区乌(白)榄种植面积为2.8万亩,年产量8000多吨。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市增江街西山村、广州市正果镇汀塘村、二龙山国际生态园等乌榄种植集中地时了解到,今年的乌榄产量有所提升,但价格有所回落,批发价为4—5元/斤,零售价为7—8元/斤。

增江街西山村:单棵产量较去年上升

据记载,广州市增江街西山村所产的西山乌榄始种于明朝万历年间。果身尾部有点偏左,又名“左尾”,因其具有皮薄肉厚(占全果60%以上)、肉纹幼嫩、油质适中、味道芳香等特点,闻名中外,有“山蚝豉”之美称。西山乌榄的出仁率高,每担榄核可出仁11斤,比一般品种多出1斤多,为取仁最好的品种,其嫁接成活率高,适应性广,常年产量为90—100吨。

据村中长者回忆,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西山村种植的乌榄多达3000余棵,每到乌榄丰收季节,榄香四溢。但90年代后,西山村的部分土地被征,改作他用,耕地减少,乌榄树的数量锐减,如今仅剩400棵左右。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西山村乌榄树数量下降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以前很多人用乌榄仁榨油,如今市面上的粮油产品众多,村民不需再用乌榄仁榨油,而且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食品琳琅满目、选择众多,人们对乌榄的喜好程度有所降低,村民就对榄树疏于管理;二是大多数乌榄树种植于地势较为陡峭的山头,日常管理较为困难,产量逐渐减少,质量也有所下降;三是以耕种为生的村民已不多,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务工。

记者从广州市西山村村委得知,今年每棵乌榄树的产量较上年有所上升,平均达到120斤左右,批发价在5元左右。

广州市正果镇汀塘村:乌榄产量总体提高

近日,记者来到正果湖心岛的榄林竹海,走在葱郁的榄树林下,仿佛被笼罩在一大片绿伞下,让人心旷神怡。抬头一看,榄树的枝头上硕果累累,榄香馥郁。四五个榄农正在树上打榄,一颗、两颗、三颗……不一会儿,树下一张白色的塑料膜上就散落着许多黑得发亮的乌榄,榄树的主干旁靠着好几个装着新鲜乌榄的蛇皮袋,均被撑得鼓鼓的。

广州市汀塘村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心岛的榄树大多属于附近的汀塘村。如今汀塘村共有榄树200多棵,最多的时候有将近500棵,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疏于管理,榄树的数量有所下降。

广州市汀塘村的榄树属于村中的集体资产,村委每年以分配和自愿承包的方式给全村约200户村民。今年汀塘村的乌榄产量有所上升。村民彭叔承包了湖心岛附近约50棵榄树,去年收成5000斤左右。“承包的榄树有的产量仅有几十斤,有的却有几百斤,今年总产量比去年高,能给家里带来几万元的收入。”彭叔笑呵呵地说。

二龙山国际生态园:500棵榄树产量约5万斤

位于小楼镇邓山村的广州市二龙山国际生态园身处乌榄种植区内,其所处的二龙山地区素有增城“乌榄之乡”之称,当地有古乌榄树上千棵,其中,景区内树龄达上百年的乌榄树约有500棵。今年国庆期间,二龙山国际生态园借助周边丰富的乌榄资源,举办了首届乌榄文化节。

二龙山国际生态园500棵榄树的产量约5万斤,在国庆7天的假期中,园区以9元/斤的价格平均每天售出1500斤新鲜乌榄。此外,乌榄还被制成榄角、乌榄特色菜提供给游客免费试吃,7天共消耗乌榄约1.5万斤。由于乌榄采摘时间延续至11月中旬,首届乌榄文化节将持续至10月底。

二龙山国际生态园业务总监赖锡志介绍,乌榄树的成熟期和寿命都较长,从幼苗到结果盛产差不多要,而且刚开始结果的头几年一般只能收获寥寥数斤,经济效益不可立竿见影,所以近年来鲜有人种植榄树,乌榄树成了珍稀资源。赖锡志说,二龙山国际生态园计划充分利用乌榄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都会在乌榄丰收时节举办乌榄文化节,将乌榄打造成景区品牌。总结首届乌榄文化节的经验,在下一届乌榄文化节,景区将推出巧克力乌榄、油炸乌榄等特色菜,以及“介”榄比赛、扔榄核亲子活动等,邀请榄雕艺人到景区给游客观赏榄雕过程,还会制作榄哨等新奇有趣的榄雕玩具。

赖锡志表示,乌榄作为“增城十宝”之一,知名度远远低于荔枝、增城菜心,二龙山国际生态园推出乌榄文化节有利于乌榄打响知名度,带动周边村落乌榄的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

金秋十月,正值乌榄收成季节。据《增城县志》记载,乌(白)榄在元代已有大量种植,在民国时期产量已相当高,达到2000—2500吨,榄核700吨;建国初,全县乌(白)榄面积及产量分别为1.82万亩和1.04万吨,1975年总产量下降至5430吨。后因生产建设征地等原因,乌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产量有所降低。

记者从广州市增城区农业局获悉,增城乌榄在全区各镇街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荔城、中新、正果、派潭、小楼和朱村等中北部镇街。,增城乌榄被评为“增城十宝”之一后,价格和效益提高,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目前全区乌(白)榄种植面积为2.8万亩,年产量8000多吨。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市增江街西山村、广州市正果镇汀塘村、二龙山国际生态园等乌榄种植集中地时了解到,今年的乌榄产量有所提升,但价格有所回落,批发价为4—5元/斤,零售价为7—8元/斤。

增江街西山村:单棵产量较去年上升

据记载,广州市增江街西山村所产的西山乌榄始种于明朝万历年间。果身尾部有点偏左,又名“左尾”,因其具有皮薄肉厚(占全果60%以上)、肉纹幼嫩、油质适中、味道芳香等特点,闻名中外,有“山蚝豉”之美称。西山乌榄的出仁率高,每担榄核可出仁11斤,比一般品种多出1斤多,为取仁最好的品种,其嫁接成活率高,适应性广,常年产量为90—100吨。

据村中长者回忆,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西山村种植的乌榄多达3000余棵,每到乌榄丰收季节,榄香四溢。但90年代后,西山村的部分土地被征,改作他用,耕地减少,乌榄树的数量锐减,如今仅剩400棵左右。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西山村乌榄树数量下降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以前很多人用乌榄仁榨油,如今市面上的粮油产品众多,村民不需再用乌榄仁榨油,而且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食品琳琅满目、选择众多,人们对乌榄的喜好程度有所降低,村民就对榄树疏于管理;二是大多数乌榄树种植于地势较为陡峭的山头,日常管理较为困难,产量逐渐减少,质量也有所下降;三是以耕种为生的村民已不多,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务工。

记者从广州市西山村村委得知,今年每棵乌榄树的产量较上年有所上升,平均达到120斤左右,批发价在5元左右。

广州市正果镇汀塘村:乌榄产量总体提高

近日,记者来到正果湖心岛的榄林竹海,走在葱郁的榄树林下,仿佛被笼罩在一大片绿伞下,让人心旷神怡。抬头一看,榄树的枝头上硕果累累,榄香馥郁。四五个榄农正在树上打榄,一颗、两颗、三颗……不一会儿,树下一张白色的塑料膜上就散落着许多黑得发亮的乌榄,榄树的主干旁靠着好几个装着新鲜乌榄的蛇皮袋,均被撑得鼓鼓的。

广州市汀塘村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心岛的榄树大多属于附近的汀塘村。如今汀塘村共有榄树200多棵,最多的时候有将近500棵,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疏于管理,榄树的数量有所下降。

广州市汀塘村的榄树属于村中的集体资产,村委每年以分配和自愿承包的方式给全村约200户村民。今年汀塘村的乌榄产量有所上升。村民彭叔承包了湖心岛附近约50棵榄树,去年收成5000斤左右。“承包的榄树有的产量仅有几十斤,有的却有几百斤,今年总产量比去年高,能给家里带来几万元的收入。”彭叔笑呵呵地说。

二龙山国际生态园:500棵榄树产量约5万斤

位于小楼镇邓山村的广州市二龙山国际生态园身处乌榄种植区内,其所处的二龙山地区素有增城“乌榄之乡”之称,当地有古乌榄树上千棵,其中,景区内树龄达上百年的乌榄树约有500棵。今年国庆期间,二龙山国际生态园借助周边丰富的乌榄资源,举办了首届乌榄文化节。

二龙山国际生态园500棵榄树的产量约5万斤,在国庆7天的假期中,园区以9元/斤的价格平均每天售出1500斤新鲜乌榄。此外,乌榄还被制成榄角、乌榄特色菜提供给游客免费试吃,7天共消耗乌榄约1.5万斤。由于乌榄采摘时间延续至11月中旬,首届乌榄文化节将持续至10月底。

二龙山国际生态园业务总监赖锡志介绍,乌榄树的成熟期和寿命都较长,从幼苗到结果盛产差不多要,而且刚开始结果的头几年一般只能收获寥寥数斤,经济效益不可立竿见影,所以近年来鲜有人种植榄树,乌榄树成了珍稀资源。赖锡志说,二龙山国际生态园计划充分利用乌榄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都会在乌榄丰收时节举办乌榄文化节,将乌榄打造成景区品牌。总结首届乌榄文化节的经验,在下一届乌榄文化节,景区将推出巧克力乌榄、油炸乌榄等特色菜,以及“介”榄比赛、扔榄核亲子活动等,邀请榄雕艺人到景区给游客观赏榄雕过程,还会制作榄哨等新奇有趣的榄雕玩具。

赖锡志表示,乌榄作为“增城十宝”之一,知名度远远低于荔枝、增城菜心,二龙山国际生态园推出乌榄文化节有利于乌榄打响知名度,带动周边村落乌榄的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