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甘肃省定西市倾全力打造“中国薯都”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甘肃省定西市倾全力打造“中国薯都”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时间:2020-12-18 10:16:56

相关推荐

甘肃省定西市倾全力打造“中国薯都”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9月16日?17日,由农业部 甘肃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将在定西市安定区隆重召开。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左二)、定西市市长常正国(右二)深入基层调研马铃薯产业。

马铃薯产业成为定西市农民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

近年来,定西市坚持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围绕打造“中国薯都”,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开发层次,推动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多万亩,总产量500多万吨,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35万吨,使定西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

马铃薯大田种植。

一、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定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马铃薯17世纪引入中国后,在甘肃尤其定西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而且使定西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

(一)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天然场所。定西北部黄土干旱区日照长、积温高,适宜高淀粉型马铃薯和优质商品薯生产;南部高寒阴湿区海拔高、气候冷凉,又是马铃薯脱毒种薯和良种扩繁的最佳区域;而处在中部的河谷川水区光热水资源充足,更是发展优质菜用型和加工型马铃薯的理想之地。

(二)特殊而合时的气候特征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定西无霜期 109-162天,年降水量且多集中在6月至9月,雨热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相吻合,而生长期内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很少,既有利于马铃薯增产,更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同时还有利于马铃薯病害抑制和品质提升。

(三)充裕肥沃的耕地资源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广阔空间。定西耕地大部分富含钾素,适宜马铃薯生长。北部干旱区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干物质积累;南部高寒阴湿区以黑垆土为主,马铃薯单产高;中部河谷川区以黑垆土为主并夹有沙壤土,加之热量充裕,适宜早熟菜用型和加工型马铃薯生产。

定西由于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所产马铃薯以个大质优、色白体圆、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口感醇香、耐运耐藏和适合加工而闻名国内外,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24.1%?30.7%、淀粉含量18.97%?24.25%、蛋白质含量1.18%?2.44%、糖类1.5%左右、矿物盐类1.1%左右。尤其以陇薯3号为代表的高淀粉型、以新大坪为代表的优质菜用型、以大西洋为代表的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质优良,倍受青睐。国内外诸多知名专家在定西考察后认为,马铃薯是该地顺应天时和市场,大面积规模种植,打造地域优势产业的首选作物之一。

马铃薯网棚种植。

马铃薯交易火爆。

二、坚持不懈抓培育开发,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从1996年以来,定西市委、市政府就坚持不懈抓马铃薯产业的培育开发,目前已跨越自给自足而走过规模扩张和产业培育两大阶段,正在加速向“中国薯都”新阶段迈进。来,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在全国地级市位列第一并在甘肃三分天下有其一;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多万吨;发展举措由“洋芋工程”提升为“产业开发”;地域品牌由“中国马铃薯之乡”正向“中国薯都”嬗变;功能效用由解决农民基本温饱跃升为繁荣城乡经济的特色支柱。

一是良种推广步伐明显加快,种薯产业进一步升级。截至底,全市种薯企业已达27家,组培苗生产能力达2.5亿株、原原种生产能力提高到3.5亿粒以上。种薯扩繁运行机制不断创新,从组培苗、原原种、原种到一级种、二级种的逐级扩繁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生产模式,种薯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建立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2.09万亩、一级种基地23万亩、二级种基地101万亩,脱毒种薯得到普及应用;选育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系)5个,引进适宜优质良种12个,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

二是种植基地优势已经形成,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借助科技驱动、企业带动并辅之政府推动,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北部干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中部河谷川区3个区域化特色生产基地。近5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种植面积328万亩,产业总产值近18.8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益63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3%,种植面积较大的安定区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超过农民纯收入的一半。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348万亩。市上把马铃薯增产的着力点放到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实行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黑色地膜全覆盖、小整薯坑种、芽栽、测土配方施肥、稀土旱地宝拌种等10多项抗旱增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推进。

马铃薯优良品种大面积普及。

大量机械在马铃薯大田使用。

三是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壮大,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0多家,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35万吨,年实际产量10万多吨,产品发展到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系列。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公司等25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定西薯峰公司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临洮腾胜公司、陇西清吉公司等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依托骨干企业,组建了省级马铃薯淀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圣大方舟公司已研发出变性淀粉新产品50多个,其中25种产品企业标准经甘肃省质监局备案批复,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四是市场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外销贮藏能力明显增强。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及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渭源会川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还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50多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92个,另有2100多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市乡村,3100多户贩运大户走南闯北。以来,定西马铃薯鲜薯及加工品又以专列形式挺进华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各大终端市场,鲜薯市场份额在50%?80%。市场需求的时空变化又使各类贮藏保鲜设施应运而生,总贮藏能力在300万吨以上。

五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产业软实力不断提升。定西马铃薯不仅是调整结构、发展经济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更浓缩了定西人民立足当地培育致富产业的创新精神。全市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个,“定西马铃薯”等5个产品已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临洮“腾胜”牌等5个马铃薯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获国际金奖;“爱兰”“腾胜”“祥裕”3个商标获得甘肃著名商标。安定、渭源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特别在连续7年举办马铃薯产业经贸洽谈会的基础上,、、连续三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国家级盛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定西马铃薯从良种扩繁、鲜薯营销和精深加工走向全国,引领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定西市连续两届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国际薯业博览会,第二届展览会上被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展会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正像温总理指出的那样,“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

马铃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马铃薯专列发送。

’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隆重召开。

三、矢志不移打造“中国薯都”,不断提升马铃薯产业开发水平

马铃薯素有“能源植物”“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美誉,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国际社会已将马铃薯产业列为维护粮食安全的战略产业,我国对马铃薯产业更为重视,甘肃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将马铃薯作为16个产业链之一来打造。这些都表明,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光明而广阔。“十二五”期间,定西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促进马铃薯产业从粗放式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以生产鲜薯为主向以生产脱毒种薯为主转变,从以精淀粉加工为主向以变性淀粉为主的精深加工转变,走良种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子,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供应基地、精深加工基地、产品研发基地和物流集散与价格形成中心,以此形成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确保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产业产值达到52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1100元。

(一)着力打造种薯生产新优势。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带动、科技驱动、市场拉动相结合,农艺、农机、良种、良法相配套,着力完善技术规程,壮大良种基地,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组织,强化质量检测,做响知名品牌,促进马铃薯产业由以商品薯生产为主向以种薯生产为主转变,由数量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变,努力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国内有影响力的马铃薯科研育种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良种及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选育马铃薯优质新品种(系)30个,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达到50家,年产脱毒原原种5亿粒,建立质量可控、品质不断提升的马铃薯脱毒原种扩繁基地5万亩,马铃薯脱毒一、二级原种和优质新品种繁育基地150万亩。

(二)着力提升精深加工新层次。要以变性淀粉、全粉、休闲食品等作为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坚持走规模化、集群化、精深化的发展路子,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生产线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加大龙头企业的升级改造力度,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加工企业进一步加大优质原料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加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末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以上,实际生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90%以上产品质量达到国标优级或一级品以上。

(三)着力提供技术服务新保障。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目标,支持推广应用脱毒种薯、垄作栽培、病虫害综合预防、肥料配方深施、黑色地膜双垄沟全覆盖等先进适用技术,引导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民规范化生产,提高种植效益,并从土壤深松、播种到收获采挖,全程推广机械化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力争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300万亩,发展订单生产面积250万亩,实施机播面积100万亩。

(四)着力完善商贸流通新体系。要通过健全完善市场体系、贮藏体系、运销体系,逐步把定西发展成中国马铃薯及其制品的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在市场体系建设上,进一步提升4个农业部定点专业市场功能,新建、扩建中型市场80个、小型市场500个,培育新增购销流通组织5000个。在贮藏体系建设上,进一步扶持农户、协会和企业加快贮藏设施建设,使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350万吨以上。在运销体系建设上,继续实施“稳定占领低端市场、巩固提高高端市场、研究开拓超级市场(超市)、加速挺进国际市场”的营销战略,在充分占领一级市场的基础上,组织动员经销协会与大企业、大工地、大专院校直接对接,逐步向二、三级市场延伸,开辟稳定的经销市场,在重点市场试行产销直通车,在终端市场建立50个马铃薯直销窗口,努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五)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新品牌。进一步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定和认证,鼓励协会、企业联合打造统一品牌,在商品薯、种薯和加工产品品牌打造上求突破。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参加市场竞争,提高定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要创新马铃薯大会举办方式,不断提升产业软实力。要率先推广马铃薯饮食文化,创新拓展马铃薯饮食文化内涵,开发马铃薯食品品种,建设马铃薯饮食一条街,包装梯田马铃薯生产旅游项目。通过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文化内涵,吸引国内外客商来定西投资。要以多种文学艺术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反映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全方位打造马铃薯文化。

(六)着力建设产业发展新平台。为切实带动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我们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带来的历史机遇,规划建设了集生产、商贸、物流、加工、研发等为一体的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国家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以搭建“中国薯都”集群化发展平台。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于12月正式挂牌成立,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种薯繁育、物流集散等产业。为配套和支持园区建设,制定了《加快工业企业发展扶持办法》《马铃薯良种工程项目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方案》和《循环经济产业园企业入园优惠政策》,为入园企业从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收减免和科技支撑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和支持,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打造新平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