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时间:2021-03-19 01:57:18

相关推荐

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脊髓损伤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瘫痪在床,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对于患上脊髓损伤的患者来说,首先应该做好相关的检查。下面是关于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的介绍。 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 1. X线检查:常

1检查脊髓损伤的方法有哪些

脊髓损伤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瘫痪在床,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对于患上脊髓损伤的患者来说,首先应该做好相关的检查。下面是关于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的介绍。

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

1. 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照斜位。阅片时测量椎体前部和后部的高度与上下邻椎相比较;测量椎弓根间距和椎体宽度;测量棘突间距及椎间盘间隙宽度并与上下邻近椎间隙相比较;测量正侧位上椎弓根高度;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 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MRI可显示脊髓损伤早期的水肿、出血,并可显示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脊髓受压、脊髓横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萎缩或囊性变等。

3. SEP(体感诱发电位):是测定躯体感觉系统(以脊髓后索为主)的传导功能的检测法,对判定脊髓损伤程度有一定帮助,现在已有MEP(运动诱导电位)。

健康网温馨提示,只有做好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就可以找到对的治疗方法,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的病情恶化。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2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脊髓损伤这种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多数是患者因为误诊造成病情加重的情况发生。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吧!

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

(1)CT脊柱扫描:在诊断脊髓损伤方面,CT具有很高的价值。它能显示损伤节段椎管骨质结构的全面情况,特别是对椎弓骨折及碎骨片的位置、脊椎关节突绞锁均可清楚显示。若伤者情况允许,可行脊髓碘水造影后CT扫描,更能显示椎管、蛛网膜下腔及脊髓三者的关系。脊髓挫伤时可见脊髓结构的紊乱,髓外血肿可见脊髓受压移位。

(2)MRI:出血型脊髓挫裂伤在T1及T2加权像上显示脊髓膨大、信号不均及限局性长T1长T2的水肿区。无出血型脊髓挫裂伤在T1加权像上可仅见脊髓膨大而无信号强弱变化,而在T2加权像上呈长T2信号的水肿改变。MRI在显示椎间盘损伤及椎管内出血等软组织影像方面亦优于CT。矢状及冠状位成像更便于了解受损节段的范围大小及邻近节段的情况。但在骨性结构的显示方面MRI不如CT。

(3)体感诱发电位:通过测定脊髓传导功能是否正常对脊髓损伤的诊断及预后的判定均有一定的帮助。完全性脊髓损伤时头部不能描记出诱发电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时头部可描记出异常波型。伤后复查中如SEP波型渐趋正常提示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4)H反射测定:刺激腓总神经后在腓肠肌记录到的第一个波是运动纤维受到刺激的直接电反应,经过一段潜伏期后记录到的第二个波是感觉纤维受到刺激后通过脊髓中央灰质引起的反射性肌电反应,即H反射;H反射消失表示脊髓中央灰质神经元受损。

相信通过阅读上述文章大家对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有所了解,对于患上脊髓损伤的患者来说,脊髓损伤的检查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有所了解。

3辅助检查脊髓损伤的方法有哪些

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脊髓损伤这种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患者一定要及时发现脊髓损伤的病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下面是关于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

1、局部查体:多见损伤脊柱局部的变形、肿胀、压痛及棘突分离现象。

2、神经系统查体:各种深浅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检查、生理和病理反射的存在和消失,有助于判断损伤的平面、部位和程度。

3、腰椎穿刺:可了解脑脊液是否含血性,间接推断是否有脊髓的挫裂伤,还可了解有无脊髓蛛网膜下腔的梗阻。

4、脊柱X 线平片:可见有椎体的压缩、椎板或关节突的骨折、脱位、椎间隙或椎管的狭窄、小关节交锁等,通过骨质和椎体解剖结构的变化间接估计脊髓的损伤。但在小儿,因脊柱的弹性强,椎体可在损伤的瞬间脱位后又自行复位,故可出现明显的脊髓损伤而X线平片未见异常。

5、CT:可见损伤平面椎体和小关节的骨折,骨折碎片可突入椎管内造成脊髓的压迫移位,脊髓可见点片状挫伤出血灶,严重时见脊髓密度降低,外形肿胀,蛛网膜下腔受压闭塞。

6、MRI:能够清楚的显示脊髓的受压移位、挫伤出血和水肿,对脊髓损伤有确诊的意义。

上述文章中介绍的脊髓损伤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诊断脊髓损伤的病情。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患上脊髓损伤这种疾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