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小学的回忆作文400字 小学回忆作文400字

小学的回忆作文400字 小学回忆作文400字

时间:2019-07-03 18:17:17

相关推荐

小学的回忆作文400字 小学回忆作文400字

我信,应该是有为认亲后知道自己被抛弃心生难过和感慨,和当年的发小微信倾诉,谈到小时候的事情,说见到的亲父母就是小学三年级和发小说的给他钱和零食的人,这些是有为和发小共同的童年记忆,近四百元,在二零年代初对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算巨款了,不管有为还是发小绝对是震撼级的记忆。

青春痴绝处,山西杏花村!

公元825年,即唐敬宗宝历元年,在长安长大的杜牧,从陕西蒲城出发,踏上了去往山西的旅程,满脑子的诗与远方。

这一年,他23岁,风华正茂。

这一次的游历,杜牧先后到了山西的潞州(长治)并州(太原)汾州(汾阳)等地。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杜牧自己说的,不相信者可去查阅杜牧留下来的著作《樊川集》,专注于唐史研究的文化学者吕世宏对之也多有论述。

风萧萧,雨飘飘。山一程,水一程。激情在心中燃烧,青春是团火。

杜牧为何要来山西?一是实现其政治抱负,一是探访其曾祖父生活与工作过的地方。

唐穆宗(唐敬宗的父亲)长庆元年(8),河北三镇再次抗旨,形成了割据势力,朝廷无力征讨。唐敬宗一即位,青年杜牧突发奇想,他要游说驻在潞州(山西长治)的昭仪节度使刘司徒刘悟收复河北三镇,满怀激情地写了封《上泽潞刘司徒书》,还专程送去。

刘悟是官场老油条,根本不把毛头小伙子杜牧放在眼里。没聊几句,直接拉黑!

出师未捷,壮志难酬,杜牧很伤心。算了,去实现第二个愿望:寻曾祖父的足迹。

杜牧的曾祖父的人生很彪悍,祖父杜佑则更厉害,官至宰相,撰有《通典》二百卷,考溯了历代典章制度。杜牧的父亲与伯父也都在京城长安为官,家宅正居长安城中心的安仁坊,显贵无比。

杜牧一出生就是锦衣玉食,妥妥的官四代。

对于自己的家族,杜牧一直颇为自得,他曾写诗夸耀家中的万卷藏书,很不低调。

正是由于有如此身后的家学底蕴,才会有以后惊艳了时光的杜牧。

要到汾州,须先经过并州(太原),再从并汾路去往目的地汾州。

在并州,杜牧写下了慷慨悲凉的《边上闻笳三首》:“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杜牧的另一首诗《并州道中》,写于并州通往汾州的并汾路上。此时,是早春,此诗表达的是旅人的凄苦之情。

清明快到了,汾州就在前方!于是,一首传唱千年、经久不衰的伟大诗歌即将诞生!

这首诗,只能诞生在汾州(今山西汾阳),因为只有此地,才有冠绝天下的美酒。只有如此醉人的美酒,才能催生出这样伟大的作品。

杜牧在到达汾州境内时,时值清明,细雨如梦,雨丝中似乎夹带着淡淡的酒味——与诗词同属一脉的清香。

汾州的杏花村,是中国酒的故乡。此地盛产的汾酒,历史极其久远,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

正史《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信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说的都是汾酒。

杜牧诗兴大发,突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民俗水墨画。

很多人从这两句中读出了一种清愁,而我则读出了一种清欢。

人间至味是清欢。

接着杜牧又吟出了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两句更妙。《红搂梦》里大观圆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

大师就是大师,信手拈来一则中国最早的酒广告,诗赖酒兴,酒借诗名,一千多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成就了汾酒的大名,也升华了杜牧的青春悸动。

杜牧喜饮酒,汾州杏花村的美酒一定让他大过其瘾。当青春遇到美酒与美景,犹如金风玉露一相逢,迸发出了陶醉其中的痴绝之情,永远挥之不去。

杜牧的这首《清明》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妙趣无穷。比如,可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又可将其压缩成五言:“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改为一首词也绝无问题:“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可改成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诞生一千余年来,直至1980年,历代文人雅士从来没有任何争议,诗中所指地就是山西汾州(今汾阳)杏花村。然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出现了好几个地方跳出来说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在他们那里,如同六耳猕猴说它才是孙悟空一样。

结果自然是谁也争不走,无论是杜牧的一生游历、文学轨迹,还是创作环境、水土气候,都决定了他笔下的杏花村只能在山西汾阳。

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山西杏花村的汾酒不间断传承在数千年之上,至今生机勃勃,为白酒巨头之一。“酒家何处有”的要害是酒家,那些不产酒还好意思争杏花村名号的地方,表现得太没文化了,不说他们也罢。

一首好诗,一坛汾酒,定格了杜牧的青春岁月,在历史的地平线上,他远隔千年的背影,正越来越清晰,成为了所有中国人的文学记忆和田园诗酒情怀!

赣州市新赣南路(杨老井街)的杨老井古遗址在今年7月被发现后,经过修复在十月份呈现在了市民眼中,当时修复的杨老井古井台壁实在不敢恭维,我曾在那时发表过头条及视频。

当时拍照时现场就有附近原住民对这修复的古井遗址进行评说,大家一致公认这古井台壁的造型让人错愕,井中除了约二米深和原井址内壁坑是土,井内没井水,让人看着就象个大坑[捂脸]

网友们在评论区的留言更尖锐,说这井台壁远看像土台近看样灶台,不久将来成垃圾桶。[震惊][偷笑][笑哭]

这是因为这井台壁给建造成了一个圆柱型,内外粉刷成朱红色,又用白灰描绘出方砖式的格子,放眼赣州古城现今尚存的古井也找不出这种造型的井台壁,恐怕全国也找不出,真绝!

自从这古井台壁建成遭到市民及网民吐槽后,新赣南路社区的工作者还是很认真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很快邀请了我和原杨老井管理者(过去专职清理维护并车水卖水者)的后人也是我的同学,及原杨老井街的原住民老人们,邀请我们到新赣南路居委会开了个对杨老井遗址重新挖掘重建井台壁的整改征询意见讨论会。

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踊跃发表意见。

我在征询会上提出这井的水源应该挖掘恢复,因为水才是井的灵魂和脉动,地下水脉还在就一定能挖出水源,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杨老井遗址距离古清水塘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三、四百米,清水溏就是杨老井的地下水源的其中主要一脉赣州古时的地下水源是相当丰富的,八十年代前赣州市还有大小池塘、濠沟、濠塘古井加起来有一百多处,分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所以说只要古清水塘还在,古杨老井就一定找回水源。

近日我重返新赣南路,惊喜的发现,往日朱红色大土台式的杨老井井台壁不在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灰白色花岗岩大理石的井台壁了,它是由多块孤型石块拼接成的,从井台俯看井内已不是之前的土坑了,而是一个深达约四五米的深井了,井底是一池清净如镜的水面井内四壁是由红砂岩、花岗岩、麻条石、青石等各种材质的孤型石块垒成,它也是几百年来各个时期维护古井的历史记忆和留存。

在井内壁与井台面约七八十公分处安装了一块不锈钢防护网,这样能起到保护古井不被破坏和防止有人不小心掉下去的危险,这是起了一个双重保险作用吧。

如今这口古杨老井终于恢复了它古老而又新的活力了!

最后我们要为新赣南路社区干部们的认真、虚心接受市民意见的态度和及时将杨老井整改修复好精神点赞,你们干了一件功德无量保护赣州古井文化的好事!![赞][赞][赞][玫瑰][玫瑰]

“妈,要么你还给我一居室,要么给我400万“20多年前,郭家分得六套房,三个儿子人人有份。可几个月前父亲去世,郭家大哥看了遗嘱后,当场就把母亲家砸了,母亲哭诉:不该过早处置财产。

回忆起当天的情景,郭母至今还心有余悸,从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房子一片狼藉,几乎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郭家大哥坦言,自己在砸东西时,内心已接近崩溃,那时的他完全丧失了理智,如果不是自己在精神病院工作32年,真会精神失控。

据郭家大哥讲,他们家原有两处老宅都位于海淀区,在1996年和1998年,两处院子先后进行了拆迁。第一次拆迁郭家得到两套两居室,被父亲分给了老二和老三,没有给老大。后来因为这两套两居室的实际面积较小,他们经过争取又要了一套一居室。

据郭母回忆,这套补差而来一居室,当初在登记产权人的时候,因郭父没拿身份证,就登记在了老三名下。这样算来在第一次拆迁时,郭家总共分到了三套房子,除了其中一套登记在老二名下之外,其余两套都登记在了老三名下。

两年后,第二次拆迁,家里又分到了三套房子,大哥现在居住的三居室就是其中之一。而另外一套两居和一套三居则全部登记在郭父名下,所有手续也都是父亲一手操办的。

整体算下来,郭家在前后两次的拆迁中,一共分到了六套回迁房,其中两套在父亲名下,两套在老三名下,还有两套分别在老大和老二名下。

平静生活过了二十多年,随着父亲去世后,大哥却突然觉察到不对劲,他几次去追问母亲,这才知道实情。

原来老伴在生前也就是留下一份公证遗嘱,她老伴名下的两套房子,三居室留给老三的孩子,两居室留给老二的孩子。并且在,已分别把两套房子过户给了两个孙子,也就是说曾经在郭父名下的两套房子如今已经全部易主。

郭家大哥一听,父亲名下的两套房子早在就已经全部处置完毕,可这件事他却一直被蒙在鼓里,他当时就火冒三丈,这才有了砸母亲家的场面。

经过一番操作,郭家在两次拆迁中所得的六套回迁房呈现出这样一个局面,那就是大哥一套,二哥家两套,小弟家三套。

大哥大嫂认为这样的分法不公平,而且老父亲之所以这般处置,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重男轻女,因为在三个儿子中,只有大哥家的下一代是女孩,老二老三的孩子都是男孩。

调解现场,大哥拿出一份当年的拆迁协议,他说在第一次拆迁的老院里,原本有他四间房,而且他也是单独的户口,作为合理合法的被拆迁人,他本可以单独享受自己的拆迁利益,可父亲却替他做了主。一手包办了所有拆迁事宜。

据大哥回忆,拆迁时,父亲只是告诉他可以先分套三居室,将来再补一套一居室给他,他也没再多问,出于信任,之后所有的相关手续,也都由父亲全权代理了。

大哥大嫂坦言,他们等了二十多年,就是盼着有朝一日父亲能把一居室补给他们,谁知这件事父亲生前一直没办,而父亲留下的遗嘱,没有他们一点利益,甚至父亲名下的房子过户手续都办完了。如今大哥和大嫂觉得既委屈又无助。

现如今在大哥看来自己是少分了一个一居室,而老三则是多分了一个一居室。而且父亲生前住院时曾告诉过他,老三手里的一居室属于他,去找老三要回来。

老三说,一居室在20多年前确实登记在他的名下,可这套房去年就卖掉了。大哥大嫂表示房子已经卖掉,母亲和弟弟要么还他一居室,要么给他400万元对价补偿。

对此,老三的观点是,虽然从总体上看,他家确实分了三套房,但这三套房必须分开来说,两套是父亲分给他的,一套是父亲过户给他儿子的,那是爷爷给孙子的馈赠,算下来他也只分到两套。

而跟小弟情况相同的郭家二哥也这样认为。对于既成的事实,二哥和小弟都愿再做改变,已经落袋为安的房子,谁也不愿再重新分割。

母亲说,大儿子曾经跟她提过要30万元的补偿。可大儿子却说30万并不是他们主动提的,而是亲戚从中调解,说母亲打算用30万元解决,他觉得30万少,提出最少50万。

母亲说,老伴去世前长期患病,几乎花光了老两口的所有积蓄,如果再拿出50万元给大儿子,那她的养老肯定受影响。

调解员问老二和老三能各拿出25万给大哥吗?毕竟在房产分配上,他们俩确实获益更多,可老二和老三都表示没办法拿出钱来补偿给大哥。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母亲突然发言了,她表示自己愿意以个人名义拿出30万元补偿给大儿子。这对一个老人而言,应该是不小的压力。

最终,大儿子表态接受这30万,以后不会再因房产的事去打扰母亲。而获益较多的二哥和小弟也必须出一个声明以后对母亲的养老和居所问题一包到底,不能强行跟大哥要钱或派责任。

老年人一定要守好老本,看好老窝,这是调解员反复提醒老年人的两句话。老人不要过早处置财产。过早处置的结果最后是自己坐蜡。也希望为人子女能懂得如何回报父母。

西安记忆之四百一十八:西安碑林#西安#

【超爱报告文学 放歌伟大时代】整理书房,忽然一张算来已超过30年的合影老照片(图一)映入眼帘,仔细摩挲,认真辨认,勾起了一阵阵的温馨回忆,也有一阵子隐隐作痛…[流泪]

那时是1990年七月份,酷热难耐,地点是齐鲁石化机关大院会议室门前,为何合影呢?

1989年元月15号,菏泽75个高考落榜生,逃离故土,因一句“除了老婆不发啥都发”(齐鲁石化职工福利多多之意)的戏语,[呲牙]不远四百公里来到淄博,加盟齐鲁石化烯烃厂。上班一年多,我还在基层一线倒班,未来、前途一概懵懂,但班里那种偷奸耍滑、弄虚作假的风气实在让安分守己、的我看不上,经常受排挤[抠鼻](可以写个系列),受工段长周鲁鼓励,工余时间偶尔写点豆腐块,不时发表在厂报,不想却得到了厂宣传部丁惠云老师的表扬。后来越写越想提高自己,又得到了厂宣传干事沙作宏、张传永两位老师(沙后来搞起了发明有专利,有了企业!张后来当上车间党支部书记,正科[小鼓掌])的支持,厂宣传部部长马永德批准,得到一个到公司报社参加培训的机会。谁知这改变了我人生轨迹[思考]。

三天的培训结束后,有了这张合影,报社一把手鞠梅初——报社人称“鞠老”,请来公司宣传部长与大伙一起拍照。报社人几乎都来了,与学员混在一块,喊“茄子[耶]

后来受报社李明老师(齐鲁石化出书第一人,报告文学作品独树一帜,后在海南发展,官至海南副厅级。退休后仍有影响,担任两间大学的客座教授,著书立说搞起了苏东坡研究,不断开辟新领域[小鼓掌])影响,尝试写报告文学。公司文联副主席周蓬桦老师看我爱写报告文学,创造机会让我深造。我得以去泉城参加山东报告文学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到了一些写作手法,感受到报告文学作家以天下为己任,为时代为人民讴歌的风范,(哈哈有点发言稿的意思)[害羞]。

后来陆续写作了齐鲁石化各类题材的报告文学,一篇稿子在报纸上常常发表一个整版,六七千字。近年来有点影响力、令人叫好的作品少说有十五篇,其中《寒潮过后》发表在齐鲁石化文联《新潮》杂志,报告文学《抗寒保卫战》不仅在报纸头版头条转二版,一万八千字,还发表在中国石化作协公众号《石化文苑》。不仅得到了公司党委以及行政领导的表扬,老百姓也爱读。

还有《动员千遍 不如问责一次》,头版头条编发,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与肯定。现在齐鲁二化党群人事科副科长朱文静前几天还说起这篇作品。

合影中其中给过我很大帮助两位恩师先后驾鹤西游,一位摄影记者李毅平老师,一位王建和老师,[流泪]实在是令人唏嘘。

那个年代的回忆(三)

内蒙古兵团二师十三团无线电厂大概有400人左右,几年来陆续地有人调来,也有人离开。前期有当兵走的,中期有上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走进校园。后期是因为病退困退回城了。

没有走想走的人心浮气躁,羡慕嫉妒存在。只要听说谁要离开这里,口口相传,消息爆棚,大家都知道了。

家里一直为我办理知识青年回城手续,1975年的回城指标,年底前批准了。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仙逝了,全国人民都很悲痛,我也同样悲伤。厂领导组织我们开大会纪念活动,班组讨论,怀念敬爱的周总理。持续几天的纪念活动后,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中。

己经是一月二十日了,月底就要过春节了。星期天我去拜访负责这项工作的厂教导员,(现役军人,无线电厂是营级编制。)

我去家里,他和夫人都在家。教导员的夫人是二车间主任,组装车间大多数是女士。我表达了希望领导能尽快给办好回城转出手续,想回家过春节。

我该说的话己经说完了,正要走时,门口进来了几位二车间的女士们,不知有什么事到家看望领导。看到我在,一个北京人女生大声喊道:大家都很伤心,有人还在办自己的事。然后没有人接话,谁也不出声,都冷眼旁观,房间一片寂静。

我也怔了几秒钟,对教导员说,那我走吧。教导员夫妇礼貌的送到家门外。

我与这位北京的女士根本不熟悉,生活中没有来往,工作中没有交集。她这种没有理由的爆发自已的坏情绪,也许帮了我?反而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

第二天星期一通知我去拿加封的档案,星期二,户口丶粮食关系转出手续也到手了。我开始整理行李,打包木箱。麻烦司机送到不很远的哈业胡同小火车站,铁路托运。带不走的日用品,送给我的好朋友。

这位女性朋友是热压机组的组长。内蒙古兵团二师无线电厂产品一红梅牌半导体收音机,在内蒙古自治区销售不错,卖的很好。质量和性能很优良,信号强且稳定,收台多,外接电源。电池盒和收音机的外壳都是由热压机床,用塑料原料颗粒热压制而成。

产品之二是高音喇叭销售量也很好的。我要离开这里了,以后的情况不清楚了。

(未完待续)

没想到还有这么苦的退休老教师。

明明退休工资很高,可是……

昨天回老家,有位老人给我父母送了两箱水果,苹果和桃子。这位老人,帅帅的,金丝眼镜,我看着面熟。脑海使劲儿翻滚,还是没有回忆起来。

“姑娘,我跟你爸是初中同学啊,呵呵。”老人笑得慈祥又疲累。

我还是没有回忆起来。

“我是中学的退休老师……”

脑瓜儿点燃了,我说怎么这么熟悉呢,只是没教我而已啊。

“叔叔怎么给我家送东西呢?”傻愣直是我的本性。用老公的话说,心肝挂在脑门儿上。

“都是自家果园里种的。”老人弯腰搬水果箱子,我赶紧接过来。

老人走后,我才知,他跟我爸一起看大门。

我吃惊!我爸是农民,人家可是老教师啊。

我爸说,老人退休工资六千多,还种着两个果园,说到此处,我已佩服的目瞪口呆,多么勤奋的老人啊!

那为什么还要出来跟我爸“同流合污”啊?

六千多的退休金足够他老两口过的滋润,何况还有地,何况在农村,能花几个钱?

我爸说:“他的两个儿子四十多了,工作不稳定,又拖家带口的,有四个孙子了。大儿子做生意赔了四百多万。

现在老人的退休金及家里的收入都用来贴补大儿子。小儿子不满意,闹得很僵,逢年过节也不来一趟……”

那为何给你送水果啊,还两大箱?我忍不住地问。

我爸说:“他家老伴得卖水果,不会开电动三轮,他要把老伴送到地方,卖完了,还要把老伴接回家。一送一接,时间上就不允许了,常常需要我替班。”

老人不容易啊。

有的劳累了大半辈子了,终于可以歇歇了,每月领退休金,生活无忧,春暖花开的时节到来了。

只是,春暖花开,真的属于自己吗?

回到过去

三月十三日.多云.中度污染

昨天回家,做了很多家务,抽空写完日记,已经很晚了,上床和老婆腻歪了一会,她睡着了!因为回忆了04年的青葱岁月,关灯后迟迟无法入睡!记忆它像魔盒既然打开了!所有过往我想把它捋捋。让我把那些年华虚拟,用文字创造一个完美的自己。

04年秋季,我在张掖中学读高二,因为爱上了一款经典的网络游戏,从来没有上过自习,期中考试成绩下来后!一千四百四十八个同学,我已经到了八百名开外,迫于成绩的压力和对父母的愧疚,我辍学了,没有告诉父母,一个人在网吧里呆了几天,身上的钱花完了,给一个发小打了电话,他说在福顺大酒店学习厨艺,我问:还要人吗?他说:要呢!我告诉他明天早上我就去追随你,

次日,我准时站在酒店门口,发小把我带进后厨后,悄悄告诉我:过会厨师长会来面试,如果问我想学什么,你就说想学粤菜。过了一会来了一个带高帽子,穿白主色红下摆短褂的胖子,他用一口南方色彩强烈的普通话问我:靓仔,你想学什么菜式啊?因为发小已经给我交代过了,我毫不犹豫的说!想学粤菜,(其实作为农村出来的北方人我真的不知道粤菜到底是什么样子!)他听完我的回答,说:小伙子有眼光,然后对着我不认识的一群人喊了一声,从人群里出来一个戴中等高度帽子长一双青蛙眼的小伙,告诉他这个学徒就归你带了。(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老乡都是广东人)

在后厨的日子,脏乱而又繁忙,洗碗,洗菜,拖地,给师傅洗衣服,记菜品配料!就这样过了三个多月,也幸亏我是农村的孩子吃的了这些苦也有眼色,广东师傅特别喜欢我!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厨又来了一个学徒,我荣升为二灶打荷学徒,终于可以和师傅们一起下班了,以前他们走完我还的拖地洗衣服!

一天,下班后,广东师父叫我去商贸大世界上玩。他给了我几个游戏币,他们一直在跑马机那里!我逛了一圈,都不会!就又回到他们身边,观察了一会,我把几个游戏币全部押到四号马,结果赢了,师傅们高兴坏了,把游戏币全部换成钱!我们大喝了一顿,还剩下200多!我给他,他不要!说币是送我的,中奖也是我的!

大概半年后,店里来了一个女孩子,本来是应聘服务员的,但因为长相好看!被大堂经理聘为迎宾了,穿上那套迎宾服,她真的漂亮极了!其实从她第一天上班我就看上她了,后来我和她接触了几次!又加上师父的鼓励,我就开始追她了,她进门,我到前面开门,她吃饭,我给她端碗,她下班我陪她一起回宿舍!就这样,在我猛烈又热情的攻势下,我和她开始单独约会,我们一起吃火锅,一起逛街,一起去景区玩!慢慢的我们开始亲吻,我清楚的记得那是的第一场雪,那天下班后,她穿着灰色的羽绒服,黑色打底裤,咖啡色雪地靴!我们手拉着手走过一个个店面,我走的很慢,生怕回到宿舍,我们就会分开!当经过一个宾馆的时候,她停了下来。

她说:霍,我们认识多长时间了?

我说:芙蓉,十个月了。

她说:你真的喜欢我吗?

我说:都这么长时间了你还看不出来吗?

她又说:你会一直对我好吗?

我说:嗯,一辈子。

那好,我把自己交给你了!她看着我!我亲吻了她!然后她拉着我的手,非常坚定的走进了宾馆。在那里我们两个完成了从孩子变为大人的过程。虽然仓促!但确实灵魂抽离了身体,交融在了一起!从那以后我们正式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

时间过得很快!在福顺又学习了三年,学成后,我掌二灶,那时我才22岁。工资一个月5000。升级后,我向芙蓉求婚了,她答应了我,在师父和亲友的祝贺下!我们举办了盛大的婚礼!过上了让人嚼舌头的幸福生活[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这虽然是我编造的结局,但如果真的能回到过去,我希望我的人生就是这样

献给我的初恋赵女士

不知道你现在过的好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