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邮政银行农户贷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利息多少

邮政银行农户贷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利息多少

时间:2019-06-25 16:38:49

相关推荐

邮政银行农户贷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利息多少

【巴南的邮政有点不一般,抗疫蔬菜包均价2元一斤,大家看看价格怎样!】往常我们以为邮政只是邮政储蓄,邮寄东西的地方,不过,此次巴南区的邮政还参与了“抗疫保供”!

在一个巴南的一个小区群里,有业主正在询问如何能不出小区买到蔬菜,各位邻居纷纷分享如何购买,其中有朋友分享了巴南邮政的蔬菜包。

页面上显示所有蔬菜,均为巴南区内农户种植的本地蔬菜,中坝、麻柳就有许多种植蔬菜的农户。如果真是巴南农户自己生产的蔬菜,销售到了巴南人民的手里,可谓是“一举两得”。

既为广大农户解决了销售困难的问题,又为出小区买菜困难的朋友,解决了购买物资不便的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蔬菜包中的蔬菜品种及价格吧!

蔬菜包一,价格36.8元,约18.5斤。包含小白菜3斤+莲花白6斤+莴笋3斤+白萝卜3斤+本地花菜3斤+小葱0.5斤!

蔬菜包二,价格66.8元,约29斤,包含+小白菜3斤+水白菜3斤+莲花白6斤+莴笋3斤+冬汉菜3斤+白萝卜3斤+本地花菜6斤+蒜苗1斤+葱1斤!

蔬菜包价格均价在2-2.3元/斤,蔬菜多为本地应季蔬菜,价格还是挺实惠的,只是品种相对少一些,不过,这确实是“抗疫蔬菜”!这样的蔬菜包,你怎么看?#重庆头条#

【重庆一朋友愁坏了,原因是地里的萝卜6分钱一斤,卖不出去!】起因是因为昨日说起了巴南一高风险小区,社区帮助推出了20元买到9斤蔬菜包的事!

最近大家居家生活,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就是厨房。而出门条作废的小区,如何买到菜,买到实惠的蔬菜,就成为每天最重要的事!

先是一位朋友分享所在的小区,购买的蔬菜价格是萝卜3.5元/斤,白菜3.5元/斤,芹菜7元/斤,藕8元/斤,油麦菜4.5元/斤……!

看得出来,以上蔬菜的价格,比我们直接去超市、农贸市场直接采购,价格要便贵一些。当不能外出时,这些蔬菜价格就对钱包,不太友好了!

紧接着,另一位种菜的朋友却表示,自己地里的萝卜一角一斤,大面积萝卜卖不掉,只6分钱一斤,白菜1元/斤,藕9角/斤,莴笋9角/斤。

这位农人所在的乡村也时常封锁,不能下地干活,也极少有老板去采购。不难看出,一些蔬菜种植户,地里的蔬菜也因为疫情“静”了下来!

不过前不久看巴南邮政推出的蔬菜包36.8元,约18.5斤,均价在2-2.3元/斤,就是巴南邮政帮助其巴南的农户,如麻柳的蔬菜种植户地里直销的。

这样的合作模式,在疫情下,不仅居家的朋友能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而且也帮助了当地的农户解决了蔬菜销售难的问题!

呼吁更多的企业帮助农户们解决,因为疫情“静”了下来的蔬菜吧,同时也能让大家买到更多新鲜又便宜的蔬菜!#重庆头条#

#我眼里的家乡变化#

我的家乡在江西赣州,距赣州城区约四十公里的乡村。

老家村里有五个村小组(人民公社时叫生产队),当时,我们组一百二十多户人家,人口近六百。

土地面积四百多亩(水田和旱地)主种水稻,甘蔗,烟叶。还有红薯,大豆,蚕豆,雪豆,绿豆,花生,油菜,黄麻等作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里开大会,高音喇叭响,喇叭唱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歌声唱四方,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1978年,我二十郎当岁,在生产队做会计,每天记10分工分,每个工分值一角二分钱,一天可值一元二角钱。妇女老头每天记七个工分,初学劳动者在四到六分左右,一些不会用牛犁地,不会插秧的男劳力就给评八到九个工分。

当时的各家各户,粮食基本够吃,我队属于半产粮区,半经济作物产区,无需交公粮,还享受国家的供应粮。但是,农业税一定得交。

所种甘蔗交给江西第三糖厂,在所交的甘蔗款里扣除农业税,按每吨甘蔗供一定比例的粮食,而烟叶,黄麻就交给当地供销社。

除农业生产之外,队里还建了养猪厂,砖瓦厂,烤烟房,茶场,抽水机,碾米机,一台大拖拉机,两台手扶拖拉机,一台机耕船,一台插秧机,一个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水库,八九口小水塘,水库水塘可排灌农田还可以养鱼,麻雀虽小,五脏齐全。

年终分红,全队有三分之一农户有应进款,三分之一不进不出,三分之一超支。(超支户也同样分粮食和其它农作物)过年过节大家都按人口分鱼分肉。

全体社员吃饭没有问题,基本能吃饱,主粮不够,红薯加豆。穿衣有定量布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但是那个年代不能外出打工,有少量外出搞副业者,必须由大队公社出具证明,还得向生产队交搞副业的钱款,补记工分。必须以农业为主业,其他叫副业。更不能经商做生意,叫投机倒把,搞资本主义,属于违章违规。

在收粮季节,市场上不允许卖粮,要是在市场上卖粮,会被市场管理委员会(简称市管会)工作人员没收。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

实行家庭承包制,分田到户,农民的积极性,自主独立性大大增强,种子、化肥、农药更加高质高量地增加,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大量的劳动力,可以从土地中转移出来,进城打工,开始就在邻省广东各地。后来发展到有渐江,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

最初在外打工所挣到的钱不是从银行直接汇款,而是从邮局寄回家乡,每到秋冬,打工收获的季节,去乡邮电所取钱,得排很长的队,有的人等上好几天都取不到钱,还得走后门,托熟人帮忙。

四十多年过去了。

现在的家乡,原有的土瓦房没有了,变成了红砖钢筋水泥楼房,三四层,五六层,七八层都有。

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自行车,摩托车比前少了,小轿车有了,且越来越多了,原来进村的路很宽,现在经常堵路,会个车都很难。

年轻人外出打工,做生意,从事各行各业。上了大学的孩子们也不回家乡种地了。

老人们去茶馆喝茶打牌,摸麻将。

只有一些不老不少的中老年人种些较近的土地,本来可种两季改种一季。种些自己吃的蔬菜。

不需要生产队长安排劳动生产,自己成了生产队长,自己安排家庭生产。

要是重回到原来的生产队,一百人就有九十九个不愿意。因为改革开放自由了,更加富裕了。

相信国家会更加繁荣富强,农民会更加富裕,安康,幸福。

一个女孩搞了一个节目,入农村人家蹭饭。我看了两期,第一期它问了三四家,前三家一看都是普通农户,这些农户要么一脸惊奇诧异,要么一脸鄙夷,都说不方便,要么说自己没好吃了,要么说让她去饭店去吃,最后他看到一个老大爷,就问他可不可以在他家吃饭,老大爷迟疑了一下,就答应了,然后家里人弄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有五六个菜吧。老大爷告诉她,他100岁了,是个老红军,身体很好。我估计大爷肯定有退休金,老大爷穿的挺整洁。

第二期情况差不多,也是四户,前三户都是拒绝,都是普通老百姓,最后一家答应了,一问才知道两位老人都是邮政局退休职工。家里拾掇的干干净净,还养着花草。一派田园风格。老两口也做了丰盛的饭菜,把酒言欢。最后女孩剧组给两家老人呵一个生病老人买了礼物。

看了这个节目,我感觉,古人说的,仓凛实而知礼仪。穷人只能是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90年代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子。当时的村民除了种庄稼之外还有部分农户以养蚕为副业。

有一个小伙子刚毕业被分到了这边的乡镇邮局,并且负责将村民们卖蚕所得的钱带到村里分给大家,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具体为什么这么操作我也不清楚。

有一天,小伙子照样骑着自行车载着大家养蚕的血汗钱来村子里了,可能是因为天太热,他在村头的小河边停了下来去洗了把脸。等到回来的时候,那个绿色的装了几十户村民养蚕钱的袋子还在,钱却没了[汗]

小伙子初出茅庐急得不知所措,其实只要肯稍微动下脑筋,就知道很可能是被附近的村民给拿走了,这些钱不是小数目,这件事也非同小可。小伙子都要急哭了,他走到村子里哭求大家有没有人看到,只差点就跪下来了。然而没有一个人承认。

没有人承认自然只能小伙子自己来补这个窟窿,要知道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真的没有人拿吗?只知道村子里有知情之人说正是村口那个叫谁谁的拿的,人家都看见他拿了钱跑得飞快。

再后来,这个叫谁谁的人生了一个二胎女儿,21三体综合症。其实孕检的时候查出来的,这家人不相信非要生下来,现在大概十几岁了吧,知情的其他村民们都唏嘘,报应啊,当初要不做那缺德事儿。

只是不知道当初的那个小伙子有没有因为这件事挨了处分,但愿好人有好报[祈祷]

仙姑村

落在国家4-风景区茅山脚下的仙姑村,村域面积4.35平方公里,总人口1682人,区划代码为320482109,邮政编码为213000,车牌号码为苏D。村如其名,这里青山绿水,环境优美,风景怡人,旅游资源丰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村内有三门五庙的古迹。 村内已有十余家农户自办农家乐,仙姑咸猪蹄、茅山老鹅、炖鸡蛋、野山菇、地皮菜等,名扬方圆百里,已形成具有农家特色的仙姑菜系,被江苏省农林厅授予为“江苏省农家乐专业村”荣誉称号。每年来仙姑村的食客达到五万人以上,村内境月池、农家屋、生态园,周围景区茅山三清观、元阳观、崇寿观,乾元观、海底水库等,已形成吃、住、玩为一体的休闲格局,乡村旅游项目初见雏形。 引进投资上亿元的壹号农场项目,将仙姑村农家乐从吃向吃、住、玩、游、购、娱发展。并结合周边景点,茅山、乾元观、海底水库形成T字型旅游路线,综合打造仙姑村“道路两旁树成廊、河堤两岸树成行、房屋河塘相交错、农家长廊好风光”的美景。

仙姑村面积4.35平方公里,人口1682人,

村庄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区茅山脚下的仙姑村,村域面积4.35平方公里,总人口1682人。村如其名,这里青山绿水,环境优美,风景怡人,旅游资源丰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村内有三门五庙的古迹。

村内已有十余家农户自办农家乐,仙姑咸猪蹄、茅山老鹅、炖鸡蛋、野山菇、地皮菜等,名扬方圆百里,已形成具有农家特色的仙姑菜系,。每年来仙姑村的食客达到五万人以上,村内境月池、农家屋、生态园,周围景区茅山三清观、元阳观、崇寿观,乾元观、海底水库等,已形成吃、住、玩为一体的休闲格局,乡村旅游项目初见雏形。

常州市仙姑村

引进投资上亿元的壹号农场项目,将仙姑村农家乐从吃向吃、住、玩、游、购、娱发展。并结合周边景点,茅山、乾元观、海底水库形成T字型旅游路线,综合打造仙姑村“道路两旁树成廊、河堤两岸树成行、房屋河塘相交错、农家长廊好风光”的美景。

乡村旅游

仙姑村地处省级茅山旅游度假区核心,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自开始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近年来,仙姑村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淳朴的民风乡情,赢得到了“金坛乡村旅游旅游第一村”的美誉。目前,该村拥有18家农家乐,杨梅、草莓、猕猴桃、板栗等采摘园10家,垂钓中心3家,可以提供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摘农产品、玩农家乐服务。

作为常州乡村过大年暨金坛乡村旅游嘉年华活动的举办地,仙姑村乡村旅游升级改造工作也来了一次完美的展示。笔者在村里看到,以“梦乡村 过大年”为主题的景观氛围改造,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红灯笼和彩绸高挂枝头房檐,让整个村庄充满了喜庆色彩和浓浓的年味儿。村中心广场上稻草猴、茅草屋、稻草垛、稻草牛及富有江南风格的庭院背景墙,吸引游客驻足留影。家家户户门前一排排整齐悬挂的咸猪蹄、茅山老鹅、小鱼干等乡村特色腊味,飘香诱人,勾引着游客竞相购买。

据金坛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区旅游局将仙姑村的整体形象改造和乡村旅游品质提升作为年内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对仙姑村开展“大刀阔斧”和“精雕细琢”式的用心改造。如今,崭新的村庄里处处是景,整体上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档次。

近两年,一年一度的“乡村过大年”活动成了仙姑村乡村旅游的特色项目。以来,仙姑村共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实现收入500多万元。而新的一年,随着仙姑村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的变身,还将有更好的未来。

获得荣誉

11月20日,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焦作头条# 三教《下冶农村》

济源至下冶(岭上)、大峪公路在村北交汇,上有公路穿村而过。村中有数百年历史的汤帝庙,有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王屋山水库东干渠薄壳渡槽(长达千余米)。有建于的景达铜业厂,建于的豫镍业及建于的宝山锌业。有建于1983年的面粉厂。有商店、农村合作医疗所、学校。

三教村历史久远,地理位置独特。古时曾是晋东南通往豫西的交通要道。民国九年曾任社总的李兴诗修庙宇,兴办集市,开仓赈灾、组织红枪会抗击土匪,为政清廉,百姓拥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下冶等前六村及石板等后四村为其悬匾、立碑以示弘扬。民国十八年(1929年)李维汉带红枪会战陶山、打原头抗击河南土匪,悲

壮牺牲。百姓以戏剧《打原头》到各村公祭演出。1938年汤帝庙曾为国民党军抗击日寇战地医院。1943年成为中共地下交通站,地下党员樊宗海等人为革命传送情报、护送革命人士,成为共产党由晋东南通往豫西北的重要通道。1944年王屋县区干队驻扎三教村。1945年王树声率部经三教到长泉渡过黄河开赴豫西。1947年

陈谢大军渡黄河,设立三教兵站存储、转运粮草。解放后,三教村为管理区、学区驻地,先后设立供销社、信用合作社、粮食供应站、邮政代办站、烟叶收购站、兽医站、下冶社办林场等,成为周边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1945年建立村小学,1968年建立初中班,1975年建高中班。1983年后定为下冶乡第二中学。从1964年春全大队动员,出动劳力,深山背木料建学校。又经1975年新建砖瓦教室,80年代到90年代初先后建中小学教学楼4幢,彻底解决了中小学师生办公、教学、食宿用房。在“普九”工作推动下建立了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及标准化操场和各类体育器材。圆满通过“普九”验收,被评为济源市“普九”达标先进校。

20世纪50年代在村东头、东沟、前庄建大型水库三座,60~70年代平整土地建大寨田,特别是1973年王屋山水库罐区东干渠工程延伸至下冶境内,县水利指挥部、县人民医院服务站设在该村,县运输公司为此开通两班公共汽车。承留、轵城、城关等公社民工2000余人在该村架设薄壳渡槽。部队派机械支援。大队组织劳力挖水池,打涵洞、修明渠,历时两年圆满通水。1989年搞小流域治理,绿化面积达3.5万亩,兴修支渠3500米,平整土地536亩。1990年春,国家农业部部长、省委书记和国外加拿大专家到这里视察、参观。1971年县农、林、水派驻村干部改革耕作习惯,推广旱地农业种植新技术。1988年县农业局旱地办在村搞滴灌、渗灌节水灌溉新技术,成功经验在山区乡镇推广。

1982年家家户户通电。2002年全村用上自来水。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全村建沼气池180余座,占农户的85%。新建戏楼和文化广场,配备各类体育器材50余件。宽带、网络、远程教育、图书阅览室、休闲、娱乐场等全部到位。

新建马勺沟“朝阳” 住宅小区和好汉坡“吉祥住宅小区”。吉祥小区发生自然灾害,村委会积极争取政府资金180余万元,使得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治理,10个居民组的1000余亩土地进行机械化平整改造。截止底,村民住上了砖混结构小楼。近十年来考入大专院校学生54人,有汽车300辆,其中轿车260辆,面包车30辆,卡车10辆。有大型拖拉机、收割机4台。有摩托车及老年三轮车和各种家用电器普及。底,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28元。

供销社“回归”成了热点,网友心操稀碎,担心多多:会不会凭票供应,会不会垄断,会不会挤压小商店生存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基层供销社解体了,但很多地区供销社一直都在,比如江浙沪,一直都是零售业的生力军。

我觉得供销社系统和其它零售业态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参考邮政和诸多快递公司的关系,既是竞争关系,又是互补关系--有竞争不会导致垄断,没有其它快递公司网点的地方,一定会有邮政,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供销社来托底。

供销社的托底,跟邮政托底相比,更具战略意义。市场失灵的时候,供销社可以补位;市场“捣乱”的时候(参考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等等),供销社来“平乱”;特殊时期,供销社的执行力是最靠得住的,这个我参加过抗疫保供志愿活动,有所体会;当然还有更重要的。

如果承认我们国家抗疫总体是成功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成功?我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从上到下的组织力、执行力,党委政府各级政令畅通,老百姓听命令守规矩,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强。各项工作落实的关键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落实万事皆成空,抗疫中一些地方出现混乱,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村(居)民委员会力量薄弱、战斗力涣散,此处可以脑补。于此类似,完善基层供销社系统,就是要强化保障供应、稳定供应、稳定市场、优化农村市场的基层执行力、战斗力。

往上数十年,农村农民的吃粮问题基本不参与市场,家里存的至少够一年的口粮,很少会到市场上去买粮。现如今,农民打下粮食有几家存口粮?据我所知的区域里几乎没有,跟城里人一样,吃的米面油全部超市采购。也就是说,过去多半口粮存于农户,现在全部口粮都靠市场。风和日丽,风调雨顺,一切安然。借用一句话: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供销社的“回归”也好,“重构”也好,一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销社,不可能是计划经济下的供销社;不是要打击谁、取代谁,而是为了国家更加稳定更快发展,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

淡出公众视线的供销社,仿佛在一夜之间重回聚光灯下,近期有关“供销社重出江湖”“重启供销社”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实际上,供销社这个久远而又似曾相识的商业形式,一直存在于舞台中心,从未被国家和消费者所抛弃,去年实现了6.26万亿元的销售额,体量超过京东与拼多多全年GMV之合。这个事情其实大家也别误会了,全面重启供销社,布局到乡镇,这个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问题,战时物价上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短缺、疯涨,供销社的作用就体现出来的,跟邮政快递一样,是一个兜底的作用。供销社应担当起人们衣食健康安全的重任,引领社会经济向服务社会服务方向发展,而不是让市场成为商人资本为所欲为任意忘为的自由市场。应该附以供销社新的活力,按现在时下流行可行的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并通过整合资源,引入关联行业产业的战略投资,交叉持股,优势互补,做大做优做强,大力促进乡村三农振兴。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当下,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计划经济下的供销社这一流通渠道,曾为城乡二元二元结构的物资流通、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满足农民商品需求发挥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供销社名义上是农民股份制企业,其实质是名副其实的姓“国”的控股公司,所以发展和壮大供销社对于打击流通领域的寡头,切断其垄断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供销社的背后,就是供给侧的保障,久违的农村营商环境给予保障,目的是提高国內物资内循环的通道,最大的保障低层民众的利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