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作文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作文

时间:2023-01-13 10:30:40

相关推荐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作文

瓷器文化:瓷器的制作流程。不复杂就在做不了

古瓷器鉴赏之~茄皮紫釉的原理

茄皮紫釉的官烧和民烧不同工艺流程

紫色釉是以锰元素为主要着色剂,以铁和钴起调色作用(原理)。

茄皮紫出现在明初的宣德时期。

(一)官窑烧制工艺流程:茄皮紫属于低温色釉,必须将素胎在1280~1320度高温中烧制瓷化,然后在素胎上施以含锰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在850~900度的炉中焙烧烘烤,经过二次烧成,即可得到釉色光润鲜艳的产品。

(二)民窑烧制工艺流程:民窑烧制茄皮紫采用烧孔雀绿的工艺流程,在靠近窑后的烟囱部位,放置既不占地方,又节约燃料而且适合茄皮紫发色,温度在1000~1100度左右的窑位上一次性烧成。所以民窑会出现:肉红色,米黄色胎。

初次来到景德镇,对于归野先生来说,肯定是要找一个地方恶补一下关于瓷器的基本常识,所以就选择了古窑民俗博览区!

这里不仅有瓷器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技艺展示,还能见到宋元明清时期不同的柴烧古窑,并且都还在使用。老匠人们的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在这里汇聚传承,让归野先生看的如痴如醉。

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仅有半天的探访时间,深深觉得实在是太短了!这里还有很多感兴趣的来不及看,好吧,下次再来!

#百媒亿粉游江西·从景德镇出发# #视觉旅图共享图库#

【陈炉古镇,“炉火千年不熄”】

陈炉古镇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东南20公里处,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发展而留名,是当今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熄”的耀瓷基地,被誉为“东方古瓷巨镇”的活化石。

在漫长的 1300 年里,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保留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鲜明文化特征,留存了起源文化的原真性,显现出了其地域文化的特征。在历史的长河里,一代又一代人之间对于这些技艺和记忆的活态传承,是形成地域文化的基础,也是原住民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支撑,它跨越了时空用特有的方式在交流。

无论是从陶瓷的制造流程还是陶瓷的制作形式都依然保存着原始的人工技艺和私家陶瓷作坊。陶瓷制作过程中从原料的采集、泥料的制作、手工拉坯、人工刻画、窑炉烧制都呈现着文化的原真性。当地的居民亦农亦商,忙时耕种闲时制瓷,附属于当地居民的这些活态记忆一代代传承下来。

究竟有多古老?若就此问题向当地老人发问,他们会说 :祖祖辈辈都这样。在旧称同官,今称铜川的东南方向 15 公里的陈炉,先人在那大山深处架起炉火,生生不息。没有人追问陈炉何时开始制瓷,只知道“陈炉”其名,来源于随处可见的景象——陶瓷陈列。从山麓到山巅,陈炉处处是陶罐、寸寸有瓷片。或许,在陈炉架起第一座耀州窑的先人也没想到,这炉火一烧,便是一千多年。

据文献记载, 陈炉镇在民国以前规模较大的庙宇有宋家崖清凉寺,北堡兴山寺、娘娘庙,永兴土地庙、西头庙,水泉头龙王庙、药王庙,上街关帝庙等 。 目前仅存宋家崖清凉寺的东罗汉洞以及永兴西头庙。 东罗汉洞为一座建于土崖中的砖券窑洞, 窑洞内壁顶部残存墨绘云龙纹壁画。西头庙为梁氏家庙,近年重修, 庙内保留着一尊宋金时期的僧伽造像。

除佛教和民间神祇崇拜之外,陈炉镇最具特色的祭祀神便是陶瓷业窑神,窑神庙就是承载这一信仰的场所。 历史上耀州窑的窑神并不完全一致。 陈炉镇东三社、西八社各有 1 座窑神庙。 东社窑神庙位于陈炉镇上街, 祭祀对象不明,建筑原有大门、戏楼及大殿各1 座,碑石 1 通,1953 年被拆毁,庙内碑刻遗失。

陈炉因制瓷而兴。 制瓷业的兴盛,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同时也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民俗民风。 如今陈炉镇古风犹存,瓷韵依旧。 徜徉在古镇的小巷中,随处可见的瓷片、错落有致的民居,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古镇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文化。

茗雅轩记—茶问(二)

柴窑好还是气窑好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