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老上海西洋古典家具 老上海家具装修风格

老上海西洋古典家具 老上海家具装修风格

时间:2019-04-13 11:38:14

相关推荐

老上海西洋古典家具 老上海家具装修风格

#文化大拜年#【老上海的过年习俗!大年初五满城鞭炮声】

各位小伙伴,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今天,我们说说老上海是怎么过年的。

1、 腊月廿三、四,灶神像前送灶祭灶!家家户户要在灶头上“送灶”“祭灶”,其中必备茨菰,荸荠、糖元宝这三样,据说糖元宝是让灶王爷吃了说话不清,少说坏话。一般做官家人是腊月廿三送灶,而老百姓都是腊月廿四送灶。

正所谓“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献无他物,鱼买新鲜肉买肥!”

2、腊月廿五-廿九,正式进入过年状态了。掸尘扫除办年货、备新衣、讨债、讨账。因为腊月廿五是诸神下界之日。所以各家各户都要里里外外大扫除,清除一年的积灰。而过年时每户必磨粉,包团子,大户人家还自制年糕。前者是取“团团圆圆”之意,后者吃了“年年高”之意。

由于江南地区不过小年,所以年廿九就是江南地区的小年夜。

3、除夕,年三十大年夜,易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悬冬青柏枝于门上,祀神祭祖蒸年糕、团子,全家围坐团圆饭,子时守岁“接灶君” 。

4、正月初一,除互相拜年之外,大家一般不出门,也不能扫地,所谓“一日至三日,禁扫除”。鸡初鸣、天微明大家就要穿新衣拜天祖、开门放炮,喝元宝茶(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发压岁钱,邻里贺岁,各投刺于门。

5、正月初二,这天主要就是走亲戚,外嫁的女儿这天终于可以回娘家了,走亲访友吃年酒。待客必请喝元宝茶,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还要说:“恭喜多如意”,必请吃酒饭,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

6、正月初三,天庆节,由于老上海家家有井, 所以大家认为井中有神,它的名字叫“井泉童子”, 所以这天不扫地,不动火、不打水、一直要到傍晚送“井泉童子”走了以后。 接着就是全家用蔬果祭祀门神。

7、正月初四,正月初四这天很重要,这天晚上基本不睡觉,而是家家都要接财神,处处放吉鞭,到城隍庙烧香看“财神出巡”。

8、正月初五,“财神日”(路头神),这天上海各处的商家全部就要开业了。从早晨开始,整个上海城内就开始爆竹声不断。 商家们会在正堂点起香烛,挂起赵公元帅(赵公明)的新像,供三牲:猪头、鲤鱼、大公鸡。尤其是鲤鱼,鲤鱼又称为“元宝鱼”,因为“利余”两字所以特别受欢迎。

然后就是重头戏放炮了,可谓阖城轰响,声震百里,连续不断,阵势超过大年初一, 可谓“爆竹相连不住声,财神忙煞共争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而伙伴们必定有顿开张酒要喝,老百姓午饭每家必吃馄饨,因为馄饨还有个意思,兜财!

9、正月初六,穿新衣服,弄堂里锣鼓喧天,这是街坊们开始准备元宵节闹花灯节目了。

10、 正月初七,人日又叫人节,老上海人必吃吃赤豆饭和人日菜,亲朋间互相吃酒。

11、正月初八,谷日,这天是谷神的生日,农家在这天要拜谷神盼望有个好收成,而城隍庙拜值年太岁,也是有钱人家的放生日。

12、 正月初九,天生日,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天大家要去白云观拜祭玉皇大帝。

13、 正月初十,地生日,石制工具都不动,祭地生日它欢喜,做事须求脚踏实地。

14、正月十一,这天是女性祭奉紫姑的日子,这天老丈人请女儿一家再吃一顿饭,吃完这顿饭,她们就要回去了。

15、正月十二, 老上海人这天要买灯笼,大街上开始搭盖灯棚,同时也是女儿回夫家日,老鼠娶亲日。

16、正月十三,下点灯,从这天开始上海大街小巷正式开始张灯结彩了! 家家拿着糯米或大米,投到锅中爆成花,以开花大小占卜新的一年吉凶, 也就是“卜流年”。

17、正月十四,祭拜“临水娘娘”(厕姑)的日子,民间立祠奉祀,女性在家邀厕姑,男性不用参加。

18、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白天要吃馄饨,而晚上吃汤团。吃完以后去大街看灯棚;要不去城隍庙观灯、看西洋景,看戏,看杂耍等等。女性还要 "走三桥"。

而在老上海的观念里,一直要到元宵节过完,这才是过了一个完整的年!

不过,作为21世纪的你,也许只能感觉一下了!

#读书跨年季#谁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人?最高等级的上海文明在哪里?

余秋雨认为华亭人是最早的上海人,而明代进士徐光启是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上海人。而今天上海市那某种素质可以在徐光启身上找到一些踪影。

余秋雨认为,《上海县志》中所记载的一家豪华国际宾馆,华亭宾馆,这家宾馆所在的地方就是当今的上海的原址。所以说上海旧名华庭。

而明代进士徐光启算是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上海人,他的木离华亭宾馆很近,两相对应。于先生认为这就概括着无形的上海文明。

关于如何将上海人的某种素质归因于徐光启身上的一些踪影,余先生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徐光启早年的一些经历。

徐光启年近40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在此之前,徐光启曾经南北游逛。在广东遇到了意大利传教士郭居进,他们聊的十分融洽。徐光启从此知道了天主教的一些渊源。那年他34岁,他对于以儒学为干的中国宗教精神早已沉浸很深,而且他不把刚刚听说的西方宗教当做西洋镜子一笑了之,而是很深入的思考起来。与此同时,他并不想放弃科举。

四年之后,38岁的徐光启进京赶考,有路过南京,当时他专门去访问了更为著名的欧洲传教士利玛窦。询问人生真谛之后呢,又与另一外传教士罗如旺交接,并接受他的洗礼。他将赶考的大事向后推迟到洗礼后的第二年,徐光启就考上了进士,成了翰林院庶吉士。

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之后,徐光启可以说已经光宗耀祖。他本可以安安心心的在京城做个官儿,但是这个上海人他很不安心,他渴求去更多的了解国外的宗教以及先进的知识,理论和科技。于是他总是去找当时正在北京的利马窦,探讨天文,历法,数学,兵器,军事,经济,水利等等各个方面。其中他对数学的兴趣最大,当时穿着翰林院官服的徐光启,非常痴迷的投入了精密的西方数学思维,不久后,他与利玛窦一起译出了一大套《几何原本》。这件事发生在鸦片战争前的两百三十多年,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壮举。

虽然说徐光启这个上海人对于先进的科学非常的痴迷,但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他非常善于处事。他没有拿着一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而是左右逢源,不断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在《几何原本》发行之后,他竟然官至礼部侍郎,不久又成了礼部尚书。获得这么高的官职之后呢,他就开始宣扬天主教提倡西方科学文明。聘用了欧洲的一些人士,忙活了没几年就过劳而死,他死之后,崇祯皇帝还辍朝一日,以示哀悼,灵柩运回上海安葬,安葬地就在他后代世代聚集地。后来这个地方就开始被称为徐家汇。

余秋雨认为,开通好学随和机灵,传统为学也学得会社会现实也周旋的开,却把心灵的门户向着世界闻名洞开。敢将不久前还十分陌生的心之事吸纳进来,并自然而然的会入人生,余秋雨认为,上海人不像湖北人张居正那样为兴利除弊深谋远虑。不像广东人海瑞那样拼死苦谏,不像江西人汤显祖那样挚情吟唱,这便是出现在明代的第一个金珉的上海人。

余秋雨对徐光启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人生的态度相当现实的徐光启是不大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但是诶说起来,他的身后流泽实在是十分了得,他的安葬地徐家汇成了传播西方宗教和科学文明的重镇。著名的交通大学从上世纪末开始就出现在这里,复旦大学在迁往江湾之前,也一度设在附近的李公祠内,从徐家汇一带开始向东延伸出一条淮海路,笔直的划过上海滩,他曾经是充分呈现西方文明的一道动脉。老上海高层社会的风度长久的由此散发,因此有人认为,如果把上海闻名,分个等级最高一个等级,可民之为徐家汇文明。

#上海人# #上海身边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