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给宝宝起名李姓 给宝宝起名字姓李

给宝宝起名李姓 给宝宝起名字姓李

时间:2018-08-21 04:36:11

相关推荐

给宝宝起名李姓 给宝宝起名字姓李

公元1002年,刘娥的侍女梦到仙人托梦给她做儿子,醒来后感觉奇怪,便将此梦告诉了刘娥。刘娥听后大喜,便与宋真宗商议,准备"借"李氏的肚子诞下自己的皇子,皇帝欣然同意。事后,李氏奉命侍寝,果然没多久,便怀上了龙种。

这李氏就是宋仁宗的生母、章懿皇后李氏,《狸猫换太子》中的那个悲情妃子。

这本来是宋真宗宠妃刘娥身边的侍女,只因偶然间梦到仙人投胎做她的儿子,结果不久之后就被皇帝临幸,并且生下了一位皇子,而这位皇子日后还成为了一代明君。然而,悲惨的是,她产下的皇子却被宠妃抱走了,终其一生再也没法跟自己的儿子相认。

李氏本是杭州人,她的祖父李延嗣曾经做过吴越国金华县的主簿,父亲李仁德在宋朝被封为了左班殿直,属于没有职事的武散官。

李氏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继母吴氏对她十分苛刻,动辄打骂,轻则谩骂,李氏的青少年时期一直笼罩着一层阴影 。

在李氏五岁那年,父亲不幸过世。继母撇下了李氏,携带着儿子改嫁了,无依无靠地李氏只能削发为尼。自此,天地之间,再无亲人。

李氏出家为尼后,在京师汴梁的尼姑庵中过着暮鼓晨钟的生活,每日里伴着青灯古佛,本应就此了却一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使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女人就是宋真宗的宠妃刘娥。

此时的刘娥还只是德妃,日子过得并不舒心。她明明和宋真宗是真爱,只是公公宋太宗不待见她,还命宋真宗把她赶出了府,她只能被逼与宋真宗偷偷摸摸来往,过了十五年的憋屈日子。

直到宋太宗驾崩后,宋真宗即位,刘娥也一路高升。后来郭皇后也薨逝了,皇后中宫之位空缺,可刘娥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就算皇帝答应,群臣也不会答应啊。

刘娥本就喜好修佛,苦闷交加之余便借着上香之际出来散散心,祈祷上天能够赐自己一个龙子。

刘娥在上香之际,边看到了李氏。刘娥一见李氏,只觉李氏虽然身着一身青衣,但清秀俊美,举止优雅,甚至还有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

在询问过李氏的家世后,刘娥便想让她还俗,做自己的侍女。李氏虽然出了家,但作为一个妙龄女子,明显尘缘未了,所以一听到刘娥的召唤后,便立刻答应了。刘娥因为喜欢李氏,便将她收为了侍女。

此时的宋真宗已经四十一岁了,还膝下没有一男半女,刘娥也已经年过四十,与前夫也没有生下子嗣,所以李氏的梦让刘娥想到了借肚生子。

果不其然,李氏十月怀胎欺瞒后,为宋真宗诞下了皇子,取名为赵受益(后改名赵祯)。

然而,还没等李氏反应过来,自己的儿子就被抱去了德妃的宫殿,皇家为了补偿她,只是册封她为崇阳县君。

可李氏虽然是孩子的生母,宋真宗却对外宣称是刘娥所生,并因此晋升她为德妃。两年后,宋真宗又正式册立刘娥为皇后。

这赵祯虽然是宋真宗的第五子,但由于在他之前的兄长们全部早夭,只剩下他这个独苗,所以才被册立为了储君,并认皇后刘娥为皇后。

只可惜,这刘娥并没有生养经验,只能将赵祯交给了杨淑妃抚养。至于小皇子的生母李氏虽然被封为了婉仪,但却不能与自己的亲生儿子相认,只能在深宫之中日日流泪,独自承受着思子之苦。

宋真宗偶尔过来也会看看李氏,毕竟他对李氏有所亏欠。又过了几年,李氏再次生育,诞下了一位公主,这才让刘娥和宋真宗的愧疚感减少了不少,毕竟有孩子陪伴着她。

公元10,宋真宗驾崩,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赵祯即位后,尊刘娥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至于他的生母李氏,虽然进位为了顺容,但没多久就被赶到了皇陵守墓。

不仅如此,在此后的十年间,宫内外因为畏惧太后的权势,压根没人敢跟皇帝透露实情,而李氏至死都没能跟皇帝相认。

后来,李氏一病不起,刘太后感念她有生下皇子的功劳,便晋升她为宸妃。只可惜就在册封当天,李宸妃就撒手人寰了,终年46岁。

李宸妃薨逝后,夺走了她亲生儿子的刘太后只觉心中有愧,便下了按照皇后的礼仪安葬了她,并且用水银保护了她的遗体。到了第二年,刘娥也薨逝了,享年65岁。

刘娥薨逝之后,先前对刘娥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的燕王赵元俨突然对外宣称,称李宸妃才是宋仁宗的亲生母亲,而且李宸妃还是被刘娥害死的。

宋仁宗听闻这个消息大惊失色,便慌慌张张跑去向杨太后询问自己的身世。杨淑妃意识到了宋仁宗的愤怒,只能将实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宋仁宗。

宋仁宗得知实情后既哀痛又愤怒,连忙追尊自己的生母李宸妃为皇太后,并且提拔自己的舅父李用何做了高官紧接着,宋仁宗又派人打开了李氏的棺椁,来检视自己的母亲是否真的被刘娥残害。

可令人意料之外的是,棺椁一打开后,宋仁宗竟然惊奇地发现,由于李宸哥的遗体有水银的保护,母亲的容貌是那么的安详、端庄,丝毫没有被人伤害过的痕迹,而且穿的衣服和刘娥的一模一样,足以见得刘娥对李氏的厚待。

事后,宋仁宗感慨万千道:"人言可畏,又怎么能亲信呢?是我错怪了太后啊!"这场大风波过后,宋仁宗对刘娥更加感念,并对她的家族更加优待。

浙江缙云有户姓李的人家,子嗣不旺,年纪很大了,还没有儿子,于是广为施舍,才生了个儿子,起名叫李继泽。李继泽出生后,已是家财散尽,家徒四壁,生活很艰辛,他结婚十多年,也没有生孩子。

有一年,李继泽搭一个叫潘富的商人的船去应试,结果商人和仆人得了急病,仆人病死了,同船的人有的怕传染上病,有的看死了人怕惹事,都弃船走了。李继泽看到商人病得很重,没人照顾,如果自己也离开他去赶着应试,潘富只有死路一条,而且船上的物资钱财可能会被坏人抢走。于是留在船上,找来大夫,为他看病治疗。十几天后,潘富在继泽悉心照顾下,恢复了健康。

为了感谢李继泽,潘富拿出所带的七百两银子,要送给他一半,继泽坚决不接受。潘富在交谈中得知继泽没有后代,就说:“你已经人到中年,还没有儿子,我有一个17岁的女儿,给你当小妾传宗接代吧。”李继泽笑笑说:“儿孙心上影,天道暗中灯。我救你是为了道义,够我下辈子花的钱我都没要,怎么能接受你的爱女呢?”

没想到过了两个月,潘富贴上彩礼,将女儿送到了李继泽家,请他纳为小妾。李继泽坚决拒绝,潘富坚持要嫁女,双方僵持不下。这时李继泽的老婆陶氏出来打圆场,取下头上的银簪、饰物作为回礼,留下了潘家的女儿。

出乎潘富意料的是,李继泽夫妇并没有把他女儿当小妾,而是当成女儿,抚养了几个月后,找了一个好女婿,用潘家送的钱财举办了隆重的婚事。

一个多月后,陶氏竟然怀孕了,十个月后,李继泽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之后,李家香火旺盛一发不可收拾,六年间,陶氏竟然生下了七个儿子。#历史趣聊#

一天,毛泽东把女儿叫到跟前,很认真地说:“我的娇娃,你以后就姓李,单名一个敏字”。

小李敏不解地问:“爸爸姓毛,我为什么姓李啊?”

李敏,原名毛姣姣,是毛泽东与第三任妻子的女儿,刚出生的李敏又瘦又小,赶来贺喜的邓颖超看了,忍不住感叹了一句:“真是个小姣姣啊”,于是毛泽东就为她取名毛姣姣。

毛姣姣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贺子珍前往苏联生活,直到11岁时才回到父亲的身边。

毛泽东虽然很疼爱女儿,却不溺爱,他不想孩子因为他的缘故,而受到特殊待遇,即便是要登记入学档案,他也不许女儿填他的名字,而是写身边工作人员的名字。

之所以姓李,主要是因为再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化名“李德胜”,所以李就沿用了下来。不仅仅是李敏改了姓,她的另外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也改了李姓,单字一个讷,叫李讷。

作为一位父亲,毛主席用自己的方式教育着儿女,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位人民主席,毛主席却绝对不搞特殊化,不以权谋私,不利用自己来为子女谋福利。实在是令我们后世敬佩不已。

#头条历史# #历史冷知识#

毛泽东姓“毛”,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取名为“李敏”、“李讷”呢?

李敏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中说:“小学毕业要上中学了,一天,爸爸把我叫到他跟前,很认真的说:我的姣娃要上中学了,成个大孩子了。成个大孩子就得有个大名,我的姣娃就姓李,单字敏”。

“爸爸,我干吗要姓李啊?”

对于这个问题,当时的毛泽东回答说: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化名“李德胜”,希望革命事业可以旗开得胜,他很喜欢这个化名。

他也很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所以就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李敏、李讷。

李敏,原名毛姣姣,是1936年冬,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贺子珍在陕北保安县生的,当时赶来贺喜的邓颖超,看着又瘦又小的婴儿,怜爱的说:“真是个小姣姣啊!”于是,毛泽东就为她取名“毛姣姣”。

后来,毛泽东为两个女儿分别改为“李”姓的另一个考虑,就是希望女儿不要因为他的身份而受到特殊待遇,即便在登记入学档案时,毛泽东也不许女儿写他的名字,而要写身边工作人员的名字。

虽然对两个女儿无比疼爱,毛泽东也经常告诫她们:“要接触生活、接触群众,将来才能自立于社会,靠我这颗大树生活的日子是不能长久的,靠自己的双手比什么都强,什么都能办到。”

在父亲的影响下,李敏和李讷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稳定而充实,这大概就是一位伟大的父亲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吧!

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合并以后,名字该怎么取?高手过招,值得一看。

2000年左右,中国出现高校合并潮,强强联合,资源重组,旨在打造中国一流高校,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就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在此期间,盛传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合并,准备打造亚洲一流强校。

双方态度暧昧,也进行过实质性的接触,但最后却不欢而散,这是为什么呢?

当双方代表坐下来讨论合并后的校名问题出现了分歧,东南大学建议,根据中国人取名惯例,孩子生下来,分别提取父母的第一字来给孩子取名。

比如,父亲姓李,母亲姓陈,孩子取名李陈x,因此,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合并后应该取名:东南大学。

而南京大学代表认为,取名可不拘一格,不一定只能提取姓名的第一个字,提第二字也是可以,而且这种做法也有先例,因此,两所学校合并后应该取名:南京大学。

高手过招,双方都想让对方跳到自己挖好的坑里,谁也不愿作出让步,合并自然化为泡影,变成个人自嗨的游戏。

朋友们,你们认为,这两所大学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如果合并,该取什么名字好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生机大会# #生机嘉年华#

铁面青天包拯:独子去世,独孙早夭,谁知60大寿时得一意外之喜

子孙夭折,沉浸在悲伤中

包拯少年时,家人为他配了一门好亲事,婚后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妻子李氏温柔大方,知书达理,深得包拯的喜欢。然而,包拯的妻子身体虚弱,没多久就病逝了。李氏去世之后,家人为了让包家延续香火,便又为包拯安排了一门亲事,也就是陪伴了包拯一生的妻子——董氏。

董氏与包拯的感情很好,共生下一儿两女。包拯对这个儿子很是喜欢,给儿子取名包繶,从小就悉心教导,而包繶也不负父亲的教导,熟读四书五经,还受到过皇帝的亲自嘉奖,可谓少年得志。

到了十九岁时,包繶娶了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为妻,二人婚后生活幸福,很快生下了小孙子包文辅。此时,包拯幸福满满,一家人三代同堂,其乐融融,令人羡慕。而不久后,包繶又被封为太常寺太祝,可谓双喜临门。

然而,福祸相依,包繶准备前去上任时却突染疾病,没过多久便去世了。听闻噩耗,包拯心痛不已,可怜儿子风华正茂却英年早逝,好在还有小孙子可以聊以安慰。

本来,包繶的妻子崔氏年纪轻轻,可以改嫁的,然而崔氏深情便拒绝改嫁,一心照顾小儿子。因此,一家人除了想念包繶之外,倒也生活平稳,与往常倒没什么不同。

然而,命运似乎对待包拯并不太友好。在包繶去世四年后,五岁的包文辅也染病夭折,包家再次沉浸在无尽的痛苦之中。

包繶是包拯的独子,先前英年早逝,如今包繶的独子又幼年夭折,包拯此时心灰意冷,痛苦万分。而崔氏在短短几年,便经历丈夫、儿子相继去世,更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崔氏虽然年少而守寡,但颇为孝顺,坚决要以儿媳的身份,侍奉包拯终老,以表安慰,而包拯也待崔氏如亲女儿一般。

自此以后,一家人会时常思念儿孙,但生活终究还要继续。直到包拯的六十岁大寿之时,沉寂许久的包家才终于有了一些热闹,在宴会之上,包拯思念儿孙,感叹自己老而无子,后继无人,不禁潸然泪下。崔氏不忍包拯如此伤心,便告诉了包拯一个秘密。

老来得子,欢喜至极

包拯因为地位很高,六十岁大寿前来贺寿的官员甚多,儿媳崔氏在宴会上当众宣布了这个秘密:包拯其实还有个儿子。此话一出,满座哗然,包拯一生没有妾室又无外遇,一把年纪,儿子从何而来?

见众人疑惑,崔氏这才慢慢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在包繶去世之后,包拯的妻子董氏看包拯沉浸在痛苦之中,感叹没有儿子可以延续香火,而自己年迈已无力生育,便鼓动包拯再娶个妾室以延续香火。但包拯对董氏感情专一,加上为人正直,并没有纳妾的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当年包拯在迎娶董氏的时候,董氏有个贴身丫环孙氏,孙氏是一并过门做了妾的。由于包拯公务繁忙,在家时间很少,所以虽然孙氏是妾室,但却很少有夫妻之实,多年来依旧陪在董氏身边照顾。那时,董氏见包拯多次拒绝纳妾的想法,便打起了孙氏的主意。

董氏安排孙氏每日照顾包拯起居,而自己则暂居一旁。这样的安排确实起到了效果,日久生情之下,包拯确实与孙氏同了房。但包拯为人古板,心系董氏,便将孙氏送回了娘家,将董氏接了回来,董氏见包拯如此行事,便再也没提纳妾一事。

然而,巧合总是不期而至,孙氏回娘家后竟然诊断出了喜脉。但孙氏不明董氏让自己回家的用意,害怕引起董氏不喜,便不敢声张,只把消息告诉了崔氏。崔氏谨慎行事,一边帮孙氏保胎,一边观察家中的态度。

十月怀胎,孙氏顺利产下一子,母子平安。孩子出生后,崔氏依然没有声张,如今见包拯意志消沉,于心不忍,便将整件事说出来,没想到,婆婆董氏听完非常高兴,忙命人将孙氏接回包家。百官也非常识时务,在向包拯道喜后也纷纷离开。

包拯老来得子,自是高兴得不得了,给孩子取名包綖。然而,包拯的欢乐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包綖四五岁的时候包拯就去世了,年幼的包綖便由崔氏一手带大。

清正廉洁,不落父亲名头

包拯去世时,宋仁宗亲往吊唁,见包綖衣着普通,包家也是摆设寻常,感念包拯一生奉公廉洁,连家中积蓄都很微薄,便赏赐包家金银财帛无数,又怜悯包綖幼年丧父,便加封包綖官职。

包綖少年得志,受崔氏的悉心教育,虽然名声日显,但为人谦逊,颇有包拯的风范。包綖八岁时便因包拯的功绩被封为八品官,其后的时间里,包綖勤学知识,官职很快得到提升。

宋徽宗崇宁四年,包綖任潭州通判,上任途中染病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而人们在包綖的遗物中除了任命状和生活衣物外,只找到46枚铜钱,其公正廉洁的作风与包拯如出一辙。

包綖一生留有四子三女,也算是家族兴旺,相信包拯泉下有知,也算是解了心中香火延续的遗憾。

公元7,安乐公主向唐中宗李显请安,柔声说:父王,快尝尝女儿做的面饼。李显没有迟疑,三两下就吃完了。然而不一会,李显就口吐鲜血,翻倒在地。

用最尽一点力气,李显直直地盯着,宠了一辈子的女儿,没来得及吐出半个字,含恨而终。

安乐公主是李显与皇后韦氏的嫡女,可惜生不逢时。

当初李显一家被武则天流放江西,途中,韦氏在车上生下一个女婴,正是日后的安乐公主。

此时,是李显一家最窘迫的时刻,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连件像样的婴儿服,都拿不出来。

看着刚出生的女儿和虚弱的妻子,李显心中内疚不已,发誓说∶"他日,若我能够重见天日,必对你们百依百顺。"

虽然,苦命的李显,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他日”。

可是,命运就是这般神奇,兜兜转转后,李显二度被立为太子。百感交集之余,携妻带女,回到京城,登基称帝。

安乐公主这才体会到什么是皇室之女!华贵的服饰,精美的珠钗,宫女的簇拥,宽敞明亮的宫殿,所有的一切,使她内心倍受震撼!

紧接着,她跟随父母,远远受满朝文武大臣三叩九拜,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时,深深地被权势的魔力吸引。

李显二度称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补偿妻女。除了在物质上全力满足她们的欲望,李显甚至让韦后与他共同听政。

安乐公主看着母亲威风凛凛,把持朝政,大权在握的样子,十分崇拜。

一天晚上,安乐公主拟好一份诏书,笑眯眯地走到李显身边,用嫩白的小手捂住父亲的眼晴,嗲嗲说道:父皇,儿臣拟好了一份诏书,请父皇盖上宝印。

李显想询问内容,安乐公主连忙撒娇道:“父皇,这是不相信儿臣吗?父皇过说,对儿臣有求必应的嘛!”

李显连连说:好,好,好!接着,闭上眼睛,盖了大印。安乐公主见如此轻易就能得手,胆子更大了。

此后,安乐公主经常拿一张空白的诏书,连哄带骗地让李显盖印。然后拿回家里,随意填上内容。

安乐公主要这么多空白诏书,有何用?

卖官!据称,宰相以下的官位,大多数能从公主手中买来。

当时卖官到了什么程度呢?只要是你有30万钱,不论你是杀猪贩肉的屠夫,还是一个卖布打鱼的小贩,都能当官。这类的官员,称之为“斜封官”。

若是官位不够怎么办?那就几十个人,同时担任一个职位。何等荒诞!

安乐公主大肆敛财,有了钱后,更是花样百出。

一、斗富。为了与姐姐长宁公主一较高下,安乐公主大兴土木,强行征拆民居。更过分的是动用国库的银子,修建新府。所谓大力出奇迹,在她的“努力”下,一座座豪宅拔地而起。

二、奴仆竞赛。拥有了奢华的府邸,就想着要补充奴仆家丁。于是,她发明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游戏,派兵当街抢取百姓的儿女,强征为奴仆侍婢。

史称:李显爱一女,而取三怨,官怨,兵怨,民怨于天下。

监察御史上书,安乐公主的种种劣行,罄竹难书,要求严惩。可是李显不仅不听,还百般为女儿开脱。

紧接着,安乐公主提出了一个更为过分的要求,索要“昆明池”。

没想到,一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安乐公主,这次败了。

李显婉言说道:“昆明池自前代以来,从不曾赏人,朕不能违背祖宗先例。”

李显的拒绝,一下子激怒了安乐公主。她不依不饶,强行圈地四十九里,修建一个比昆明池更大的池子,取名“定昆池”。意思是:一定要超过昆明池。

正是这次的拒绝,让安乐公主觉得,权利必须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她异想天开,让李显册封自己为皇太女,好让自己像祖母武则天一样当女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甚至让自己的丈夫武延秀,去陪亲娘韦皇后寻欢作乐,来换取母亲对“皇太女”一事的支持。

可这个要求,已经触及李显的底线,他就算再昏庸,也不可能答应。

接连的拒绝,安乐公主心理发生质的变化:“只要父皇在位一天,那继位的只能是李氏的皇子。父皇,别怪儿臣心狠。”

安乐公主拥有韦氏的外戚力量,以及丈夫武家人的支持,她已迫不急待地想要取而代之。

便是开头的一幕。对此没有任何察觉的李显,吃下爱女的面饼后,一命呜呼!

李显死后,安乐公主和皇后韦氏选择密不发丧,并拥立10多岁的李重茂为帝,做他们的傀儡。

安乐公主打算,等待时机废掉李重茂,登基称帝。

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安乐公主的美梦才做了13天,李显的侄子李隆基组织人马,深夜突袭,将安乐公主和韦后斩于乱刀之下。

天之骄女,就此落幕,年仅25岁。

【半饱的人生】

李隆基登基后,追封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指犯上作乱的平民百姓,可见对她的深恶痛疾!

李显到死也不敢相信,自己万般宠爱的女儿,居然亲手毒死了自己。

一国公主,本有无数的美好在等着她。童年的磨难,没有教会她珍惜眼前,反而被权利和欲望蒙蔽了心智,一手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可悲可叹。

人生的道路很长,且行且珍惜。

#头条创作挑战赛#

@半饱的人生 和我一起做精神明亮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