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仿写桂林山水 仿写桂林山水长江

仿写桂林山水 仿写桂林山水长江

时间:2019-01-19 15:16:27

相关推荐

仿写桂林山水 仿写桂林山水长江

“双减”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中重要一“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但是“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而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要正确合理地利用语文作业这个载体,让它切实可行地为教学服务。

一、控制作业的总量。如每日不超过几道题;其次是控制作业完成的时间,例如“某一题在几分钟内完成”;第三是控制作业完成的场域,例如限定在课内完成,或者在延时服务时间完成等。

二、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因此,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与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1.读写积累类作业这类作业可以是名篇名句的摘抄,读书心得,课文的续写、仿写等。如学了《凡卡》后,让学生编写《凡卡的信寄出以后》;学了《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写一篇《皇帝的新装后传》。这类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语言精华,增加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2.表演类作业它可以是演课本剧,课文内容的补说、续说等。如教学《完璧归赵》《紫桑葚》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教师放手让学生做编导,定角色,制道具,编写课本剧并演一演。教学《珍珠鸟》这种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录音。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能力,提高口语水平,展现表现力。3.情景再现类作业以课文的现有图片为载体,进行再现或者补充,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类优美的写景文,可以让学生画图画再现美景。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画一画当时的送别场面以及写一些故友的离别赠言,对古诗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深化古诗的中心。4.鉴赏拓展类作业它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如学了《黄河大合唱》之后,让学生聆听一下《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学了《青花瓷》后,推荐学生搜集景德镇四大名瓷;学完《女娲补天》后,让学生互相讲自己所知道的神话传说故事。这类作业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储。

以上是我对“双减”下语文作业布置的一些尝试。追求有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去追寻!

语文必须要姓语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语文一定要姓语,基于语用,提升核心素养,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一、语文姓语,要基于语用。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曾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重视语用,重在把握文何以载道。一是要以读为本。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方式,是激发兴趣、增强审美、开发思维,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教学《桥》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重点入情入境地朗读描写老汉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对“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采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感受独特的表达效果,增强语感,夯实语用基础。二是要学习表达。如教学《桥》时,就是要指导学生抓住描写洪水、老汉和小伙子的句子,习得对比的写法。抓住课文的结尾反复诵读体会,“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领悟文章设置悬念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三是实践训练。如教学《匆匆》时,指导学生抓住文中优美的句段,朗读感悟,学习作者运用排比、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小事来表现时间匆匆、稍纵即逝,积累语言,并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语文姓语,要基于明德。《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篇目,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朗读感知、体验感悟,与文本深入对话,与作者情感交融,从而增强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如学习《桂林山水》《日月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到文章的景色美、语言美、结构美,懂得祖国的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学习《飞夺泸定桥》《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等,懂得和平的重要性,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用鲜血换回来的。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过零丁洋》《满江红》等,通过铿锵有力的诵读,感念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将相和》《骄傲的大公鸡》,自读品味,感悟文章表达的美好的个人品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语文姓语,要基于传承。龚自珍说过,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诗经》里潺潺自流的山间溪泉,新妍明丽的万物风情,自然流淌的浓浓情愫,朗朗上口、宛转悠扬的优美诗句。《楚辞》那婉转叠回的音韵、优美酣畅的文辞以及狂流奔泻、九曲回肠的爱国主义情怀。《论语》那通俗平易、明白晓畅的语言艺术,仁礼爱恕、经世致用的思想经典。豪放旷达、婉约多情、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文辞优美、诗情画意、思想深邃的四大名著,还有那传唱不衰、启迪后世、熠熠生辉的元曲和明清小说,都为孩子们学习母语提供了典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提高阅读和审美能力,系统吸收消化经典文化的思想精髓,启迪丰富自己的人生旅程。

四、语文姓语,要基于思维。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学生想象、联想、概括、提炼、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杨氏之子》中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机智婉转回答孔君平的话,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可见杨氏之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教材中所表现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为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提供了载体。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有的同学认为存在,有的同学认为不存在,这样把观点相同的同学分为一组,让孩子们依据对教材的理解,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展开辩论,讲道理、摆事实,大胆证明自己的观点,激发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精心设计,加强指导,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发思维潜力,锤炼思维品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