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蒹葭赏析 蒹葭欣赏

蒹葭赏析 蒹葭欣赏

时间:2019-11-24 06:56:16

相关推荐

蒹葭赏析 蒹葭欣赏

【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江。——《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来这里,认识世界!

5. 《诗经·蒹葭》赏析【19先秦两汉诗歌】#教育 #思维训练-识典汉语

诗经里的绝美诗句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经典作品赏析:

爱情诗《关雎》《蒹葭》(另:《凤求凰》);戍边诗《采薇》。

《关雎》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写出对一个在水中采荇菜(参差~,长短不一的水草,左右流/采/芼之)的姑娘,表达思念、爱慕之情。

首句“关雎”(一种水鸟)起兴,次句点名主题。 二三章思念:日思夜想(寤寐求之),相思之苦(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四五章用音乐取悦对方、表达爱慕: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另:《凤求凰》思念、琴声表达,名句“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蒹葭》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写了对水对岸的意中人的追寻,穿过芦苇荡苦苦追寻。

“蒹葭(芦苇)~,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采薇》久戍边疆的士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反映兵役沉重长期难以返乡,及兵役生活之苦。

今天白露,蒙曼教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说: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最美的节气,一个是清明,一个是白露。白露时节美,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诗经蒹葭》是最美的描写白露的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今天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的: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早晚的温差较大,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

立秋时节,一般在阳历的八月初,时令依然是炎热蝉鸣如火,草木葱茏,几乎感觉不到浅秋的痕迹。转眼到了白露,秋的味道浓郁了,昼暖夜凉,树叶半边绿半边黄,开始在风中凋零,枝头果实累累,到了成熟的季节,秋天的景象深了。

蒙曼老师是著名的历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的常驻嘉宾,她和康震、郦波一起,在诗词大会上对中国古典诗词有过精彩的点评赏析。她精选了关于季节变换的唐诗进行解读,诠释了四时之诗,四时之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一年四季分明,最美的唐诗放在流转的季节里,千年以后的我们用心品味唐人笔下的春花秋月,了解那个时代人们在四季转换中的习惯、劳作、和收获的喜悦。

蒙曼老师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的讲师,她27岁成为北大的博士,32岁就登上《百家讲坛》,一炮而红。她有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特别钟爱中国古典诗词。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独到的解读风格,为我们讲述唐诗里的四时之诗。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作者从《唐诗三百首》中精选32首诗。按照节气、节日编排。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蒙曼老师用她独到的解读带领我们穿越到大唐跟着着唐人的节奏,去感悟和品味唐诗四时之美。

唐诗传承千年,在今天与我们再度相遇,那别样的风韵,那朗朗目口的律动美,不同的人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悟与风情。蒙曼的套装书《四时之诗》《唐诗之美》《顺着历史学古诗》《人生五味》,很适合学生阅读,特别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初中生,喜欢的宝宝戳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遇见好书##我要上头条#

网页链接

一首满含激情的迎春诗

——赏析天一《淡雪晴苑》

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玉兔送金虎'之际,拜读了天一的《淡雪晴苑》。这首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满含激情。

江山千里绣祖国万年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大好河山秀丽多姿。

朝霞迎旭日,紫气化和风。

诗运用了“朝霞”一词,取自于宋·杨椿《咏朝天关》

坤地厚鳌背,

艮山比犬牙

云根生夜雨,

石刃凑朝霞

这句诗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扬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

接着用四句诗的“霜谷雪梅松柏”歌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秋景;描绘“梅雪相拥踏雪寻梅”的意境;赞扬“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风亮节。

古人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才华都用在钻研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上,从身边的小事物中收获乐趣、感悟道理。

诗的最后引用了“岁杪迎阳春”,取自于《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郑玄注:“杪,末也。”后谓年底为岁杪。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年就要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古诗鉴赏

台湾诗人余光中: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北宋陈丕《 南池 》:

杂树疏阴覆小亭,池塘流水自泠泠。

残荷犹结高秋绿,深柳遍含斜日清。

宇内谁堪千古在,眼中吾已二毛侵。

旧时游侣晨星似,墙角啼蛩不可听。

清代许德蘋《浣溪沙·寄怀崔小莺姊》:

片片飞云逐雁行,飘来一阵木樨香。更阑犹厌漏声长。

心事漫和灯细语,愁怀只与梦商量。无眠又见月窥窗。

​注:木樨,即桂花。

南宋贾似道《于潜道中》:

数家烟火深村里,几处牛羊落日中。

客久不归心事远,梧桐叶叶是秋风。

清代徐芗坡《牵牛花》:

墙腰篱角碧茸茸,小草闲庭点缀工。

弱质爱霑秋雨翠,芳心愁对晓霞红。

凉分银汉迢迢水,香送苔阶冉冉风。

盼断鹊桥人去杳,几枝疏影伴吟虫。

明代薛纲《题徐明德墨兰》: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宋代李处权《月夜鼓琴》:

清风泛寒露,夜久气转凉。

恍然幽梦觉,明月及我床。

唐代刘沧《秋日望西阳》: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馀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清代陈曾寿《牵牛花》:

一枝颜色费评夸,冷翠光中晕淡霞。

绝世幽情容一现,能如我意是秋花。

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明代朱茂曙《牵牛花》:

金飙初动露华滋,最爱娟娟竹尾垂。

多少红楼昏梦里,不知秋色到疏篱。

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 同:沾)

北宋韩琦《重九会光化二阕·其二 》:

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

清代许德蘋《鹧鸪天》:

瘦蝶撩人扑纸窗,一林枫叶染轻霜。烟涵松翠侵鬟翠,风送橙香浥袖香。

临水曲,感情长。梧桐瑟瑟晚来凉。篱边又报深秋信,丛菊枝头已绽黄。

唐代李商隐《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宋代林逋《宿洞霄宫》: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宋代朱熹《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纳兰性德《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唐代钱珝《江行无题》: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元末明初舒頔《白槿花 》:

素质不自媚,开花向秋前。

澹然超群芳,不与春争妍。

凉夜弄清影,缟衣照婵娟。

佳人分寂寞,零落祇自怜。

鲜鲜碧云树,皎皎万玉悬。

朝开暮还落,物理乃自然。

嗤彼壅肿木,徒尔全天年。

明代王微《吴江舟次》:

半窗残月梦,几树断烟愁。

未抵荒江外,相思一夜秋。

宋代孔平仲《霁夜》: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清代袁枚《迟弹琴道士不至》:

立尽碧梧影,横琴不见君。

酒凉千树竹,花散一溪云。

海上水仙远,寒空雁翅分。

移情向何处,孤鹤唳离群。

清代牛焘《桂花》:

丹桂花开八月中,天香飘落引秋风。

人间亦有淮南树,一夜吹香到月宫。

清代张鹏翮《惜紫薇花》:

白露秋深雁影单,紫薇花剩两枝残。

多情未许风吹尽,留待来朝仔细看。

唐代虞世南《咏风》: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宋代林景熙《练川道中次胡汲古韵》:

客中还又客,回首忆并州。

一枕江湖梦,五更风雨舟。

水寒荷叶老,虫响豆花秋。

几度看云坐,吾生亦觉浮。

宋代辛弃疾《临江仙》: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清代查学礼《扁豆花》:

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

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

#在头条看世界#《我讨厌我的眼睛》文/陈秀凡

要说令我最不满意的器官,那非眼睛莫属。

我为何如此讨厌我的眼睛呢?这就要说到上次的英语考试了:老师一点下听力“测试”播放键,我便对听力题发起了猛攻,而我同桌则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别人看我的目光也和看傻子似的。

过了一会儿,听力的音频放完了,我揉了揉眼睛,再去看屏幕,只见在“mp3”的前面有一行字:听力试音。

眼睛啊眼睛,你居然如此坑我!

不过,这难不倒我。如今科技发达了,我可以到医院换一双电子眼。

这电子睛的功能可多了,可以调节视力,从0.01到10.0随便调;可以调成红外线模式,具有透视功能,可以偷窥女生在抽屉里的“私密”操作;甚至还可调节成快动作和慢动作。

这,简直是为我私人定制啊!

于是第二天,我便带着我的新眼睛去上学了。

一到学校我就和冤家见面了。只见他戴着橡胶手套,仰着头,鼻孔朝天,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上次要不是我有洁癖,你早就性命不保了。哼,今天我戴了手套,看你怎么办?”

“哈,手下败将,今个我不用我的吐痰神功,放马过来吧!”

我一语未毕,他已经攻了上来。

我不慌不忙把眼睛调为慢动作的模式,一拉一钩,把他摔了个“狗啃泥”。接下来么,这个不知趣的家伙自然是被我“逼”得“体无完肤”。

不仅如此,每当老师将到而未到之际,我便把眼睛调成红外线模式,一旦发现老师临近,便大声提醒同学们,为此,我们得到了老师一次又一次掏心掏肺的表扬。

俗话说得好“有利就有弊”。没过多久,这电子”。没过多久,这电子眼的“弊”也渐渐显露出来——这玩意要充电!

有一次,又是英语考试,我毫不在意,毕竟用电子眼抄起答案来又快又准。

可就在英语考试开始的那一刻,我眼前一黑——眼睛没电了!我交了一次白卷。

又有一次语文考试,考到一半,这电子眼突然中了病毒,我只看到一堆“雪花”。

唉,究竟什么样的眼睛才适合我啊?!#佳作赏析# #创新作文#

诗词鉴赏

明代朱用纯《丑奴儿·秋月秋雨》:

青天万里彩云薄,露白星稀。夜静眠迟,秋月娟娟系我思。

梧桐淅沥芭蕉滴,剪烛吟诗。把酒填词,偏爱清秋夜雨时。

元代张可久《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

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明代范景文《残荷》:

雨馀风际费禁持,除却亭亭别有姿。

偶忆佳人初睡起,销魂正在欲嫣时。

杜牧《早秋》:

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

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宋代杨万里《秋热》:

多难幽怀惨不舒,秋风残暑扫难除。

一生最怕西窗日,长是酴醾架子疏。

宋代郑刚中《秋雨遽凉》:

数日窗无疏竹影,烟中长有万丝飞。

不知小雨催时节,但觉朝来欠夹衣。

杨万里《秋热》:

今年秋热倍常年,更住西峰落照村。

最是樱桃梢上日,徘徊不落等黄昏。

明代张宁《芙蓉二绝·其二》:

水绕回塘晚色荒,褰衣人在水中央。

相思道远空零落,斜倚蒹葭一夜霜。

清代顾彩《相见欢》: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

清代苏穆《满庭芳·中元感赋》:

几日新秋,西风向晚,又吹新月团圆。画楼人静,衣袖觉轻寒。漫道萦帘细雨,良宵也、别样辛酸。平池上,流萤露草,何处接荒原。

凭栏。看弱柳,丝丝都是,飞絮芳年。奈纤影而今,不到莺边。此际魂销灞岸,归期早、尚隔霜天。伤心处,一声梧叶,和露坠窗前。

元代陈颢《秋萤》:

寒光一点映松萝,零落西风恨更多。

莫向波间照秋影,满溪凉雨颤残荷。

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宋代郑刚中《初秋》:

微风有意回阑暑,小雨频来作放凉。

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尉子似》: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

唐代杜牧《早秋客舍》: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宋代杨万里《云际院小池荷花才落,一叶急》:

欲落荷花先自愁,如何落後免沉浮。

谁将碧玉圆盘子,和蕊和花一一收。

李煜《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宋代舒邦佐《立秋后十日》:

万绿枝头一叶黄,秋风恰则到林塘。

晚云更作潇潇雨,拾得人间一夜凉。

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

竹桥新月上,水岸凉风至。

对月五六人,管弦三两事。

朝忙少游宴,夕困多眠睡。

清凉属吾徒,相逢勿辞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