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征文 征文比赛

征文 征文比赛

时间:2019-10-01 08:40:45

相关推荐

征文 征文比赛

#故事推荐#逆风而行

本文参加【六专题】八月征文《月圆之夜》征文通知链接[网页链接]

皓月盈盈,人影绰绰。思绪漫展,上下翻涌,跟着飞机一起到夜空中自由驰骋。

8 月28日 星期一 晴(凌晨有暴雨)

我们公司承建的厦门BRT一个项目标段,近期进入了施工冲刺攻坚阶段,我被紧急调往厦门支援。

我所在的福州工程队的驻地生活区,就安排在离厦门机场T3航站楼候机大楼650米处。

T3航站楼候机大楼前有个巨大的花园广场,它就成了我工歇晚餐后消食健步、排遣异乡思亲苦闷的福地。

广场地下,商铺环连,美食集结,车轮驻扎,停止咆哮。广场之上,只有蜂飞蝶舞,闲步游人。没有车喧马嚣,叫卖嘈杂。与南来北往、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候机楼大厅虽近在咫尺,却大相径庭,是隐于惊涛骇浪中一顷静波。

广场不是庸俗不堪的贪大求宽,一马平川,一览无余。也不是奇石彩砖,亭台水榭,假山环廊,而是一波冲上岸的海浪,浪的发端在南,尽头在北。

气势汹汹的海浪,在大地母亲面前瞬间就服帖了下来,扎下足,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每一层高隆起伏的畦垄,就是一道浪,一浪接一浪,一浪比一浪高。碧绿的海水,凝化作了绿绒绒的地毯。

亭亭如盖的榕树,金黄飘香的桂花,笔直冲云的棕榈,绯红㶷烂的杜鹃,娇羞还艳的紫薇,高风亮节的修竹,热情奔放的三角梅,清丽俊朗的郁金香,姹紫嫣红的熏衣草……它们静静地伫立在地毯上。

望着脚下一尘不染的绿地毯,它们的脚一步也不舍得踩下去,聚拢在一起,扦插成海浪上的一束鲜花。

这束永不枯萎的鲜花,为了候机大楼这个女神,不辞万苦,飘洋过海,踏浪而来,忠心耿耿地为它而怒放着。

徜徉在绿叶红花中的人儿,可以男老,可以妇幼。可以强壮,可以羸弱。可以富贵,可以贫贱。可以形影不离,呢喃细语。可以孑然一身,沉默思索。可以拖家带口,怡情乐陶。可以长裙曳地,可以短裤背心,肌肉男甚至可以赤膊上阵。可以悠哉游哉,轻盈漫步。可以健身急跑,大汗淋漓。

广纳承载,无禁不让,铸就有容乃大。

南边的月亮急切地蹿出海面,与太阳匆匆擦肩而过,来不及抹去潮气,推开红霞,跳上山岛,攀越高楼,掠过树梢,才斜到我腰后,就迫不及待地放出光芒,辉映大地,夜色的大幕就这样被撑着,关也关不上。

几棵一个人多高的幼棕榈,忠诚地守护在我的身后,穿过其四分五裂的锯齿长叶,月色也被裁成济公和尚手中那把破蒲扇般的支离破碎。

隆起的畦垄,是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座下的那个高高土堆。

歇歇脚吧!凌晨私奔落入凡间的雨柱,这秋日慵懒的早餐烟火还没闻到,就被烈日悉数缉回晴空。了无痕。

我像小时候那样,席地而坐,静静地看着飞机的起降。

边上一家四口已先我而至,可以看得出来,这家爸爸才三十多岁,他脖颈的皮肤与脸一同承受灼日烤射,上衣紧绷,手臂壮实有力。妈妈操着浓重的西北方言,简略的妆容,并没有减少她的慈爱,她的目光不时地呵护着一双儿女。

“爸爸,看!飞机飞起来啦!”约十岁的姐姐激动的喊声刚落。“妈妈,快看快看!飞机飞下来喽!”看上去约五岁的弟弟又欢呼雀跃起来。他们爸爸妈妈的目光,马上从儿女的脸上转到了起降的飞机上。

我的目光也心悦诚服地接受姐弟俩的指挥。这条亚洲最繁忙的跑道,平均每90秒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在这样高峰时段,总是头追着屁股跑,起飞的还未远去,降落的接踵而至。

赤霞染红了天空,华灯映带。飞机起降的隆隆声,一会儿由近及远,一会儿由远及近。虽然,它们是天空了无踪迹的过客。但正因有了它们的飞翔,天空不再寂寥。…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最近打开朋友圈,好多人都随着刘亦菲去了有风的地方。

我有个表妹,是我小姑姑的女儿。她是个事业型的娇小女汉子,记得下半年那会儿,她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下半年挣20万。

至于有没有达到目标,我没有问,但我想是完成了目标。

她和我一样,大龄未婚,但她完全不用担心七大姑八大姨的嘴,因为她经济能力强。

记得我刚开始去北京时,我和她还陆陆续续地聊过几次天。

后来我没有主动找她了,我想她也淡忘了她的微信通讯录里还有我这个表姐。因为圈子不同,层次不同。

我不主动找她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目前够不着她的生活,我不好意思。她不找我大概是太忙了无暇顾及我的生活。

我很羡慕她,之前每年过年她都世界各地的游玩,--无奈只好原地不动,今年她随着刘亦菲去了有风的地方,朋友圈里全是她旅游过后留下的痕迹。

今天是除夕,我想写点什么送给自己:

愿新的一年,方方面面各上一层楼!!!

愿今年自己也能有钱有闲地去有风的地方,感受微风拂面的美好与安逸!!!

#去有风的地方征文#

大语文与131逻辑

我们先看看某省近五年的中考作文题:

1、中考作文题目:这,是我的节奏

2、中考作文题:合唱

3、中考作文题:做个诚实的人

4、中考作文题:阳光

5、中考作文题:“会玩,才好!

你觉得连续五年的中考作文题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规律是什么?

这个规律是显而易见的,包含于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很容易被发现,但是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都需要建立“概念”,通过建立概念的过程完成作文的中心立意。

我们就拿今年的“这,是我的节奏”,节奏这个词需要建立概念,即什么是节奏?然后作文的素材都必须符合这个概念。

我们翻开《普通心理学》关于“思维”这个章节: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另外我们特别要划重点的一句话:概念是思维的符号。

好了!作文是考核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即从一个中心点展开,那么发散性思维的符号就是概念,首先需要对“节奏”一词进行概念化。

建立概念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此题的节奏建立概念并不难,内涵即有规律性的(时间节点)行为和心理活动,外延可以包括生活节奏、学习节奏、运动节奏、心理节奏等等。

经过这道工序加工以后,作文题的立意就非常容易啦!自己可以选择素材比较丰富的概念外延做为中心思想,但是所有的选材和組材不能逾越外延,否则就容易跑题,例如你选择写自己的生活节奏,那么生活一词和节奏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偏正词组,前者对后者是限制和定义。

当然结合高考作文题的特点,我们再联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基本上可以梳理出来三段式的命题规律的走向:

一个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条主线:

1、爱国爱党

2、革命英雄主义

3、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立足:社会实践

语文学科进入“大语文时代”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了,教育部统编教材对于课内和课外的一体化趋势很显著,今年的中高考命题狠狠地阐述了这个真理!

当然这也导致了语文老师的尴尬,换句话说当语文老师还在孜孜不倦研究课本中某一句话的意义的时候,中高考命题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要求早就已经天马行空了,语文老师自己一年的阅读量至少要达到多少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如果增加了社会实践要求,恐怕研学旅行这种教育方式将越来越常态化,这也是大语文的教学灵魂之所在,即所见、所闻、所感,最终将使得语文学科更切近生活化,简单总结一下:阅读+生活实践,这让人不由得想起来了一句如雷贯耳的中国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兜了一大圈,语文又回来啦!

概括一句话:语文越来越难教啦!

成长类的作文,以前的结构通常是:感兴趣——投入学习——遭受挫折——鼓励——取得成功

而现在,结构越来越灵活、新颖了。但是,不同年级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如小学生还是可以用上面的结构的;但是到了初中,就要讲究结构的严谨和新颖了。

不会写水文的语文老师不是好老师。

附:下水文一篇

捉蝴蝶

当晚风中氤氲着绿草的芳香时,记忆的大门已被悄然打开,又到了可以无忧无虑捉蝴蝶的季节了。

春日,下午。母亲让我陪着他一起到郊外的公园里散散心,我不情愿的放下手机,“青草味,那么难闻,有什么好玩!我”气哼哼的跟在她的身后。一路上母亲满眼都是笑意,像极了春天的阳光,而我,敷衍着,低着头,用力的踢着路边的小草,对母亲的抱怨让我觉得一切都那么烦。

“看,那几个孩子,多快乐呀!像不像小时候的你呀?”母亲轻轻的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抬起头,看见那几个孩子,无忧无虑的在草地上奔跑着,公园的上空都是他们的欢声笑语。也许是他们的欢乐感染了我,我站起来,不禁向他们身边走去。“你去吧,我在这里等着你回来!”母亲的话不禁让我心里一颤。

我来到他们身边,孩子们不禁停下了脚步,围着我,柔声细语的,“姐姐,你陪着我们一起抓蝴蝶吧!”我点点头,和他们来到了花中。“小声点,看,多美的蝴蝶呀!”一只翅膀带着白色斑点的蝴蝶,正停在黄色的花朵上,那翅膀颤颤巍巍的,在夕阳的余晖中,散发出银闪闪的光芒,头上那两根触角,随着它吮吸时上下摇晃着。

我蹑手蹑脚的靠近蝴蝶,屏住呼吸,准备捏着它的翅膀的时候,那蝴蝶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翅膀一振,向着夕阳飞去,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夕阳柔和的光线中了。我们惋惜着,向着蝴蝶消失的地方跑去。

“蝴蝶是大自然的精灵,吮吸花粉就是它最应该做的事情,吮吸花粉,是为了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我们可不能打扰它。”母亲看似无意的自言自语道。听了妈妈的话,感觉那青草味,散发着芬芳,我用力的吸了一口气,沁入心脾。

“我一直在等你,我们回家!”我用力的点点头。

猛然间,我的心像被春风拂过一样,对于捉蝴蝶,我又多了几分思考:捉蝴蝶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猛然间,

#故事推荐#,我们一起征文| 遇见了,你的余生,请多多指教

1

那天,正当深夜零时,她忙完手中的工作,在睡梦中几近徘徊,意识飘忽。

所以当电话的震动与铃声响起,她也能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用手摸索身旁的手机。她有点懊悔,今晚偏偏把手机开着,以往她都是直接关机的,估计是工作逼得她太紧,一时忘了。使这手机的振铃扰了她本就贫瘠的睡眠。

她抬起半只眼瞥了瞥屏幕上的名字,是一个交情尚好的朋友,这位朋友很少深夜打搅她过,想着深夜造访必有急事,她按下了接听键。

他的声音在那边急急的传来,她听的一愣一愣,意识也渐渐回来,随后她挂了电话,推醒了身旁酣睡的先生,这时她已睡意全无,双眼放光的说着:“快点、快点,有一条小猫在等我们,我们快出门吧!”

在那个凌晨,她激动的几欲手舞足蹈,惹得没睡醒的先生眉头紧锁。

2

她和他先生骑着小电动匆匆出门,她不停的和先生说,在离家2公里的马路旁,有一只孤零零的小猫,不知为何被遗弃在那里,它瘦骨嶙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旁边站着一位守候它的朋友,正着急的打着一个又一个电话,去催促他的朋友们来领养一个小生命。

在这个凌晨12点多的夜晚,马路上稀零的闪着几束车灯,来往的街道几乎空无一人,谁也不会注意到,在昏暗的马路旁,蹲着的男子和他手下抚摸着的黑白条纹的小猫。

直到一辆电动车的车灯,直直的向他们奔过来。

蹲着的男子站起,看着从电动车后座奔来的长发女子,任她激动的拍拍他肩膀,径直蹲下去看她将要领养的小猫。

男子讲着小猫的由来:深夜出门,偶见马路中央正躺着它,见它瘦瘦小小,似乎已是饥饿已久,无力走路,但还有一线生机,便把它放到路边,打了电话问她是否有意愿收养。

她认真看着那蜷缩成一团的黑白条纹小猫,心中一阵颤动。她对朋友说,也是对自己说:“我愿意,除了我,还有谁会领养它呢?”

说罢她转头问身旁的先生:“你愿意吗?”

先生似无可奈何,却无比包容地笑:“这个问题你已经有答案了,还要问我吗?”

最后他们披着夜色,带着小猫回家。一路上的寒风刺的小猫一直往她怀里钻,似是一但靠近了温暖,就不愿放手。

3

那一次是她任性兴起,但身旁的先生也有一意孤行的时候。

某天,他们携手去逛宠物店,去寻找一条幼小可人的金毛。

她的第一所愿是金毛,为此她一进宠物店,就把目光锁定在酥酥软软的小金毛上,刚想津津有味的好好看看笼里的小家伙,却发现结果与自己所想的相差甚远。

宠物店里的宠物大多都无精打采的趴在笼里,小狗小猫们的窝略显杂乱,似是好几天未清理,空气中也隐隐传来一股臭味,而不怎么大的店面通风不畅,使这股味道更加难以散去。她看在眼里,为这些小生命心疼又着急,却又没办法,买小金毛的兴致已丢了大半。

她想离开这家令她感到胸闷的店,一回头,发现先生赖在店中某个角落不走了。

先生站在一个关着一条小博美的笼子前,眼神定定的看着笼中软趴在地,身上没几块肉的白色“毛球”,团团中,只露出两个黑色的小眼珠,似布娃娃面上的黑曜石。

那双黑曜石,也像感应似的,可怜兮兮的望着先生。

先生对她说,他要领养这只小博美。

这回轮到她皱眉了:博美比金毛爱掉毛,平时护理会麻烦点,且看这只“干瘪”的小毛球,似是生了病,年龄又小,实在很难养活啊!

先生坚持:“如果我不养它,它肯定会死的!没人会买下它了!”

笼中的团团趴在角落几近奄奄一息,眼皮也渐渐耷拉下去,又轻轻抬起,黑色的眼珠仿佛能望近她心底,心中微微酸涩,一阵不忍,刚才对它的嫌弃也融化在它眨着的眼睛上了。

救救它吧,心底有声音说。

她蹲下凑近笼中的白色团团,喃喃自语:好吧,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家的一员了,以后,还请多多指教啊!

4…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话说作文 (第四部分)

最后一句话:其实我的这些举止,全是听贾老师上课的时候“看”到来的。“看”,用上引号。第一句话定调,我听贾老师上课。转到“看”字。我听贾老师上课,与其说是听,还不如说是“看”。举了三个例子是看来的。然后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爱是可以传递的。他看到了老师教给他的一些礼貌用语,礼貌举止,传递到社会上,改变了社会的一部分。我感到这篇文章就是好作文。孩子自己的生活,孩子自己写的。

后来我问了这个孩子的家长,他不知道小孩写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情感。

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怎么教呢?我说:学生写出好作文,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现在有很多的会议,搞了一些公开课,老师上作文课,不能代表全部。我感到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什么一节课能上得好,一节课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可能。他要做许多事,我等会儿再说。学作文没有诀窍,只有三个字:读,实践;写,实践,操作;还有一个是修改。三个字:读、写、改。加上一个多:多读,多写,多改。多写,经常写,最好是天天写。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天天写。写了以后必须要改。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一定要多读,多写,多改。鲁迅先生是大文豪、大作家,我记得他说过类似的话,原文记不住,他是怎么会写作文呢?他自己也不知道。用他的话来说:写着写着写多了就会了。写着写着写多了就会写了。所以你要让小孩写,写了以后要读,要改。

下面是我自己碰到的一件事,叶圣陶不教小孩作文。在上一个世纪90年代,我到北京去参加一个交流会,碰到叶圣陶的大公子叶至善,跟我住在一个楼里。这天晚上我们吃了晚饭,我就把叶至善先生请到我的寝室里边小坐。闲谈的时候三句话不离本行,我就请他介绍叶圣陶先生,当时叶老还活着,健在。叶圣陶先生是怎么教小孩写作文的?他用浓重的苏州话说:不教的。我就感到纳闷,叶圣陶先生是作家、文学家、儿童文学家,又是编辑,还是小学教员,跟我们一样教小学,非常重视小孩的启蒙教学,怎么可能不教呢?我不信。然后他就说:真的不教。他说:我父亲这么做,到底算教还是不教?原来叶圣陶先生不给孩子教什么“作文入门”,作文只有写作技法,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怎样把事物写具体等等,这些写作知识从来不教。

那么做的是什么呢?只要求:第一,要看书。叶圣陶先生办公室的书房里边书柜的书很多很多,你要读,一本一本读过去,读什么随便你。但有一点,你要让叶圣陶先生知道,最近老大在读什么书,老二在读什么书,老三在读什么书。这是第一个,读书。

第二个,每天要写一点东西。不是命题的,不是大人出题目。写一点随感,随笔,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都可以写。看人家相骂,吵架,都可以写。写了以后也用不着交给他父亲,他父亲给你改,用不着。就是到乘凉的时候,他父亲拿了一个藤椅,坐在院子里边,叫三个小孩站在他的边上,一个一个读给他听。叶圣陶从来不说这里写得好,这里写得不好,这个词应该改,他从来不说。他只说:懂了,不懂。你读着读着,他摆摆手说:这里不懂。不懂就是听不明白。那不懂呢,小孩就拿出去自己修改,修改好了再给他读。我还是不懂。还是不懂,那再去修改。修改以后再给他读:哦,这样就懂了,懂了。他说:我是这样就会写作文了。就是在父亲的懂与不懂声中学会作文的。

那么这件事他走了以后,我思考了很多。我是个小学语文教师,教作文是我的主课,那么学生作文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呢?三件事:第一是要读书,一定要读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要是书,开卷有益。我小时候就看《儿童时代》《故事大王》……这些书爱不释手。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套书,什么小人国,大人国,小气国,哎呀,爱不释手。回家看,路上看,上课也偷着看。我记得教我们语文的叫欧阳先生,我们老师很凶,很严厉,我是在看《糊涂国》,因为我作业稀里糊涂,常常不对,老师批评我这个人是糊涂虫。我正在看《糊涂国》,看得起劲的不得了,猛然间,这个书被老师收走了,让我在黑板前面罚站。罚站很不好,很难受,老师拿着这个书抽我的脑袋,说:你本来就糊涂,越看越糊涂。书被没收了,我很可惜。这是一套丛书,好看得不得了,大人国,小人国,糊涂国和小气国。里边有个情节我还记得,他点到了一个广东汤,广东人要吃广东汤,里边有清水和茭白。就问这个为什么叫广东汤呢?这根茭白在水里边广东,广东,广东……哎呀,好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