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故事200字 袁隆平水稻故事简短事例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故事200字 袁隆平水稻故事简短事例

时间:2022-11-02 09:06:58

相关推荐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故事200字 袁隆平水稻故事简短事例

“不要让袁隆平回来”。1975年,袁隆平的父亲弥留之际,对身边的人吩咐道。就这样,袁隆平错过了与父亲最后见面的机会。

因为父亲的理解和支持,这一年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亩产650斤,而普通水稻的亩产只有200斤。

有这样深明大义的父亲是袁隆平的骄傲,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袁隆平的父亲其实也是一位英雄,在抗日战争中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的父亲叫袁兴烈,生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这个时期出生的人是经历最丰富的一代,封建社会生,民国时代长,跟着共和国成长。

由于家境还不错,袁兴烈接受了新式教育,按部就班地念完了小学、中学,由于学习刻苦还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袁兴烈做了教育工作者,先后在德安县高等小学担任过校长和督学。

后来由于日本人的侵略,学校没办法继续开下去,袁兴烈一家也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番奔波后,他终于在武汉的铁路部门找到了还算稳定的工作。

在带着家人四处奔波的日子里,袁兴烈目之所及的,都是日本鬼子对国人的残忍践踏。至此,对日本人的愤怒时时萦绕在他心里,他迫切地想为抗日战争做点什么。

可是,自己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能做什么呢?

思来想去,他想到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为抗日部队运送物资。

但那时候的铁路运输是抗战的大动脉,铁路运输是日本人的轰炸重点,袁兴烈为部队周转物资是非常危险的,每天都有牺牲的可能。

袁隆平的回忆录里曾写道:父亲每天回来身上都有一股硝烟味,陌生又让人心慌。人瘦了一大圈,眼窝深陷,满脸的疲惫,双眼布满红血丝,但依然坚定地做着转运工作。

1933年,袁兴烈听闻喜峰口战役中,西北军大获全胜,他为英雄们取得的战绩感到自豪。

他了解到,在这次战役中,大刀队功劳最大,可谓是打出了威风。但彼时,军队的大刀冶炼工艺非常糟糕,每次与鬼子奋战后磨损都相当严重,很影响战斗。

于是,他又想到为军队制作经久耐用的大刀。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首先经费就成问题。为了制作大刀,袁兴烈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拿了出来,可一个铁路上的普通职工能有多少钱,于是他只有四处去募捐。

他首先找到的是钢铁厂的老板陈子山,希望得到帮助,没想到陈子山也是个爱国人士。听到袁兴烈的打算后,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接下来,他又联系到很多的爱国人士,大家听说袁兴烈要为抗日的大刀队锻造大刀,纷纷响应起来。

这些爱国人士有捐钱的、有出力的,还有人专门请来了最好的锻刀师傅。而袁兴烈每天亲自盯着锻造,一刻也不耽误,每天熬到很晚才回家。

袁隆平说那时候父亲的脸像焦炭一样,双眼血红凹陷,几乎不怎么休息。可以想象,父亲为军队锻造大刀的心情是多么急切。

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锻造出580把锋利的大刀。此时正逢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开始,袁兴烈又亲自押运,把这些大刀送到了29军名将孙连仲手里。

在台儿庄战役中,孙连仲组织的大刀敢死队,跟日本鬼子展开的巷战,为赢得胜利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袁兴烈和爱国人士们及时捐赠的大刀,为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因为他上过大学,有文化有胆识。西北军又最重视有学问的人,袁兴烈得到了孙连仲的赏识,邀请他给自己当心腹秘书。

于是,本以为可以用知识光耀门楣的袁兴烈,成为了投笔从戎的军人,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更可贵的是,袁兴烈把这种爱国情结传承给了自己的儿子。袁隆平深受父亲影响,一生都在为了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努力,他也成了让父亲和祖国都为之骄傲的人。

虽然父子错过了最后见面的机会,但袁隆平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却告慰了父亲的在天之灵,这样的父子值得每一位国人的尊敬和爱戴!

作者:陶梅

编辑:沐颜

参考资料:袁隆平口述《袁隆平自传》

红领巾 心向党,红色故事我来讲 第二十四期《袁兴烈捐大刀》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

是的,作为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主将袁隆平,从1960年发现“鹤立鸡群”的现象之后,一直在苦苦求索,从实践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的机会,从理论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益的观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终于攀上杂交水稻的世界高峰。在繁忙紧张的教学、研究之余,自1960年来,先后发表《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等十几篇论文,编写了《杂交水稻》等几倍著作,其中《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用英文写成。——《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故事》

#袁隆平提出发展海水稻目标# 今天的水稻高产离不开袁老师的辛苦研究成果。我们为这位科学家点赞[赞][赞][赞]

袁隆平能坚持一生研究杂交水稻背后的动力哪里来?那是因为1930年出生的他,看到过中国人真正的苦难,每一件都犹如人间炼狱——战争、饥饿、逃难、动乱、天灾。当时他们在重庆,战乱和饥饿带给人类的苦难景象,铭刻在他心里。他在逃难的过程中看到了农民冒着炸弹爆炸的危险,在水田里插秧,是为了不误农时。

后来,他去农户家走访,小女孩竟然在走路的时候生生被饿晕,倒了下去,但还是不舍得吃袁隆平给的窝头。

60年代,他了解到杂交水稻的技术已经被日本人攻破,但日本人根本没打算公开研究成果,他更加坚定了要为中国人培育出自己杂交水稻的决心!

就这样,袁隆平一直走在这一条并不平坦的路上,在育种的时候,他找不到适合的育种环境,因为温度都不适合。这时候,袁隆平作为科学家疯狂的一面展露出来了,他竟然把种子放在自己的耳蜗里,当种子真的破土而出的时候,那种生疼的感觉并没有让他后悔,反而兴奋地大叫起来。

努力奋斗的人总是运气很好,正当袁隆平事业遇到时事动荡,无法开展下去的时候。共和国元帅聂荣臻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早就表达了支持的态度,袁隆平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因此免去了下放矿场劳作之苦。

袁隆平对母亲的感恩贯穿他研究生涯的全部。袁老在给母亲的信里说:“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袁隆平还说:“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袁隆平是一个心怀梦想的理想主义者。,年逾88岁的袁隆平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可以给国家至少增加1亿亩耕地,一亿亩就是300亿公斤,300亿公斤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湖南省的全年粮食总产量,多养活一亿人口。”

1973年,杂交水稻的成功问世让我国粮食亩产量开始了质的飞跃

2000年亩产达到700公斤

亩产达到800公斤,亩产达到1000公斤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过90亿亩,增产稻谷8.5亿吨

,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

同年,袁隆平团队研究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就凭这一点,袁隆平的精神可以贯穿全人类的历史。行业内的研究人员知道,杂交水稻并非袁隆平第一个发现,三系法也并非第一个发明,只是区别在于,发现这些真理的日美科学家没有选择公开研究成果,因为他们的境界还停留在国家的层面,故意闭塞杂交技术。而袁隆平是站在世界大同的角度,后者甘愿放弃上亿专利奖金,将自己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袁隆平写道。

9月,袁隆平在首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的晚会上的致辞,文字整理版正是下面图1这篇《妈妈,稻子熟了》。

1902年,袁隆平母亲华静出生于扬州的富商家庭,接受过良好教育,当过教师,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袁隆平说:“我母亲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我从小就受到她良好的熏陶。很小时我就跟着她念:This is a book. How are you.”

袁隆平之所以选择学农学,也与袁母有关。

袁隆平6岁那一年的初秋,母亲带他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母亲牵着他的手,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红红的桃子灿烂地挂在树梢、绿绿的葡萄像一串串碧玉,果树之间的空地上,间种着在那个年代还稀有的西红柿。美极了。

“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袁隆平如是说。

袁隆平说,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是母亲,“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宛霞书室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没降生到人世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在每个人的生命当中,母亲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位母亲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正,是否教子有方,都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袁隆平给妈妈的这封信很好地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

对此,你怎么看?

关注@宛霞书室 ,听我为你讲诉更多有趣有料的故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她# #母爱是一个圆# #我想对妈妈说的话# #致敬平凡的你#

#今天读书了吗#本书主要讲述中国成功培育超级稻及其他杂交农作物,主要包括:一、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水稻学者探讨杂交的优势、袁隆平发现雄性不育水稻、袁隆平制定三系配套方案、袁隆平及时调整研究方案、李必湖等发现野生不育稻、袁隆平和助手做转育实验、杂交稻“三系”配套成功;二、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袁隆平攻克制种高产难关、杂交水稻遍地开花结果、袁隆平荣获特等发明奖、科研人员攻克杂交难题、超级稻被列入863计划、国际学者盛赞杂交水稻;三、杂交小麦和玉米研究:李振声培育优良抗病小麦、张改生挑战杂交小麦育种、冯树英自创高产杂交小麦、吴绍骙成为杂交玉米之父、陈伟程致力研究玉米新品、李登海艰苦培育超级玉米;四、杂交蔬菜的研究推广:王金陵开拓杂交大豆育种、王一航成就独特洋芋人生、傅廷栋努力探索杂交油菜、李殿荣不断研制油菜新种、农民父子苦研超级油菜、陈炳金成为杂交辣椒之父、父子攻克蔬菜培育难关、杨日如成为杂交大葱之父。

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到了极致,这就是伟大。

袁老是真正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矢志不渝;始终胸怀天下胸怀人类,大爱无疆;做出无数成就,造就无数级浮屠,依然质朴纯真。这才是伟大科学家的定义。

看下袁老的成就吧: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 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它的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再次体现了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继续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

1997年,他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这是一道世界级难题,通过攻关研究,2000年已实现了第一期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的指标,比现有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尤其1999年在云南永胜还创造了亩产高达1137.5公斤的高产新纪录,第一期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为3000万亩。

2001年以来,袁隆平指导选育成大面积示范亩产800公斤、米质优良的第二代超级杂交稻,并于提前一年实现第二期超级稻目标。第二期超级杂交稻于开始推广,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在大面积生产上比第一期超级稻高50公斤/亩以上。袁隆平仍不满足,进一步提出了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攻关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每亩900公斤目标,经过努力,、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百亩示范分别达亩产926.6公斤、917.7公斤,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实现。,启动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9月29日,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实现百亩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

率先在湖南20个县启动实施,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计划在全国推广6000万亩,产出800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

9月2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1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以及相关技术专家、测产验收专家来到兴宁,对华南双季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测产验收。现场实割测得晚稻平均亩产705.68公斤(干谷)。

5月22日,位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有机覆膜直播试验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测得亩产1065.3公斤,创下海南省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6月袁隆平团队就完成了一项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试验——沙漠里种水稻,亩产超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

袁隆平在一次采访中,说“不可能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有2个梦想。

1. 禾下乘凉梦,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

2. 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我始终在努力是我的梦想成真。也希望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赞][ok]

水稻是我们国家和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

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1930年9月出生的袁隆平,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经历过逃难的生活,亲眼见过,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上饭。

记者问:你是不是特别害怕这种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可能了!”

是的,杂交水稻研究出来之后,我们不会再因饥荒而饿死人。铁饭碗已经牢牢地把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他一生都在追求他的2个梦想,并不断努力奋斗着。

取得成就后,但从未骄傲过。而是给自己设定又一个目标。不停的努力着......

你有梦想吗?你在追梦吗?

#袁隆平有多全能##社会各界悼念袁隆平##袁隆平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岳麓书会|寻找未来的杂交水稻科学家,共读袁隆平的故事】小朋友们知道人工嫁接是怎么一回事吗?种植水稻的过程是怎样的?“雄性不育株”对袁隆平爷爷的水稻种子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本母本分垄间种又是怎么一回事呢……11月19日上午,《禾下乘凉梦——袁隆平的故事》新书分享会将在长沙图书馆217报告厅举行,为你揭晓答案。分享会上,你将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邓湘子、袁隆平院士首届学生,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谢长江、著名画家曹勇、段张取艺的创始人张卓明、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李红叶一起共读《闪亮的名字•时代楷模人物绘本:禾下乘凉梦——袁隆平的故事》。#首届岳麓书会##相约岳麓书会#

他怀着“禾下乘凉梦”,研究水稻半世纪,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卓越贡献;耄耋之年仍躬耕田间,只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今天,袁隆平诞辰92周年,一起重温袁爷爷的嘱托。

1、经常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的体会是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2、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3、年轻人是今后我们建设的后备力量,今天是桃李芬芳,今后就成长起来,就是国家社会的栋梁。

4、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5、我希望更多青年从事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

6、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

7、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接受经验教训,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

8、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

9、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去,我们要担当起来!

#每天一句正能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