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将举行揭碑仪式|皖游快讯

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将举行揭碑仪式|皖游快讯

时间:2021-07-29 03:36:33

相关推荐

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将举行揭碑仪式|皖游快讯

1.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将举行揭碑仪式

在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内,一尊耸立的主碑石总会引人驻足观赏,成为广大来山游客必拍一景,无论是上山游玩还是下山回程的游客,都争先恐后在此留影纪念。

4月17日,我市九华山风景区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大家庭中的一员。为适应教科文组织要求,全面提升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显示度和关注度,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投入200余万元,建立主碑,以示标志。

历时3年的筹划、建设,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主碑于今年6月竣工建成,标志着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在国际融合发展上,掀开了崭新一页。如今,这块主碑石已成为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标志性建筑,作为新的人文景点,整个工程形象鲜明,特点突出,整体效果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恢弘大气,并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记者从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下半年,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将举行正式揭碑仪式。

据统计,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现有地质遗迹点57处,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3处,国家级地质遗迹9处。自以来,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一直致力于地质遗迹保护及生态修复工作,不仅对九华山东部和南部的莲花云海、九子岩等重要地质遗迹开展定期巡查保护、科普解说系统建设,还对狮子峰、翠峰、花台等重要野生动植物生境栖息地实施定点监测、开展必要的连通物种迁徙扩散的生态廊道建设等。此外,在科学研究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系统研究了莲花峰、狮子峰、翠峰、花台、小花台等景区的花岗岩地质演化景观特征,并分析了九华山古树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的动态变化。同时,通过打造莲峰云海民俗博物馆、65块科普解说牌、拍摄制作《神奇灵秀地大美九华山》《保护地故事-九华山》《地理中国》等专题节目大力开展科普教育与宣传推广,使得地质公园显示度有所提高。

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打造,将地质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充分融合。“近年来,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始终坚持以旅促农、绿色发展,带动东部、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还依托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实施了池黄高铁九华山高铁站建设工程,推动地质旅游交通升级。”据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在保障人民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坚持走地质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的社区绿色发展之路,共建促繁荣,为建设现代化“三优池州”奠定了坚实基础。(来源:池州文化旅游)

2.宣城:文旅助老助残 展现人文关怀

宣城市文旅局始终坚持文旅人文关怀底色,为全市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文旅美食,展现了对广大老年人、残疾人的关心爱护。

提供文化节目。宣城市文化馆精心组织,于10月14日在市府山广场开展情暖重阳秋色美——“敬老月”文艺宣传进社区文艺演出。演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歌曲、舞蹈,还有老年人喜爱的戏曲节目,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宣城市博物馆将《红耀皖东南——宣城市革命文物图片展》流动展览送进光荣院,丰富老同志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由志愿者提供现场讲解,和他们一起重温革命历史,共话革命精神传承。

开展系列活动。宣城市图书馆借力“江淮读书月”活动,联合鳌峰派出所开展老年人防诈骗知识讲座,让老年人了解并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宣城市博物馆开展“关爱盲人,带你走进我眼中的世界”主题活动。活动以讲解员介绍展览、触摸文物复制件等形式举行,旨在丰富视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会各界对视障人群的关爱和重视。

设立便民设施。宣城市文旅局大力推动旅游厕所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老年人、残疾人的旅游体验,完善旅游厕所无障碍坡道、抗菌扶手等人性化设施,满足母婴、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如厕需求,配置无障碍厕所326个,设置第三卫生间83个。宣城市图书馆建设无障碍通道,设立盲文阅读室,为来馆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来源: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3.第十五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闭幕

10月25日,第十五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闭幕!

这四天,参展商、观展市民线上、线下准时赴约。这四天,互动、交流、融合频频叩响文化之门。这四天,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会客厅发生的创意文化之美频上热搜,呈现坚定打造“文化之城”的信心与力量!

开启科技+文化的联欢。

这几天,秋桂飘香的合肥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文化的味道”。人们克服了疫情的阻隔,开启了一次科技+文化的联欢。本届合肥文博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举办的一届重要展会,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举办的一次盛会。

一方面严防严控,一方面热度不减。

疫情期间,合肥文博会一方面严防疫情输入,实行有效防控预案,一方面保障如期举行、热度不减,向外界传递出的正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办展方针的始终坚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显著提升,展现推动全省与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倡导创意文化、致力打造文化之城的“合肥担当”,以及这座科创之城对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由衷关切。

本届文博会深度整合线上线下文化产业资源,通过“云文博会平台”,在线上展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无论是热爱文化的有识之士,还是前来“打卡”的普通市民,都切身感受到了本届文博会所引领的创意文化之“盛”、科技融合之“尖”、惠民服务之“广”、核心价值之“势”。

“大咖”云集让人印象深刻。

10月22日上午,“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信仰的红色印记》李福顺一百八十米书画长卷巡回展安徽站开幕式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登陆大厅举行。作为第十五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的重要展出部分,《信仰的红色印记》描绘了建党百年以来的百件重大历史事件,传承创新,庐州故事娓娓道来。

今年,在非遗展区的现场,非遗传承人刘靖凭借一支毛笔就获得了满堂喝彩。手持毛笔蘸取纯金颜料绘于红色蜡纸上,精准落笔以点画圆,长长的龙须飘逸洒脱,朵朵祥云绕龙而生,转眼一幅龙腾如意便跃然纸上。

在合肥报业传媒集团负责的媒体融合成果展区,合肥晚报的“我要上头版”封面成市民最喜欢的打卡热点之一,上演了一幕幕温情故事。

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10月22日,第十五届合肥文化博览会首日,合肥市文化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主展馆举行。本次文博会现场签约项目共13个,签约金额68.16亿元。

今年合肥文化产业签约项目包括:六家畈泰德文化综合体项目、薇娅工作室项目、合肥数字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等。签约项目覆盖范围广泛,涵盖融资、旅游开发、主题公园、影视制作、文创开发等多个类别。

集中签约项目凸显出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大项目多,投资数额、融资数额大,文化产业核心层产业项目比重多,内容产业项目价值链长、增值空间大,项目多元、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这些项目的合作建设,对提升合肥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平台,本届合肥文博会已成为展现合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窗口,促进文化产业交流的一大平台,助推合肥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一块“跳板”。

走过十五年,合肥文博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道路上,服务于民的理念一直不变。合肥文博会传递的正是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强市的信心,坚定不移增强城市软实力,加快打造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文化之城。(来源:合肥晚报)

4.淮北市多举措延伸文旅产业链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淮北市深化文旅融合,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全链条创新,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向好。

龙头引链,按照“引入市场活力、激发产业潜力”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极力推进项目落地生根。加强与中青旅、景域驴妈妈、上海文广、北京首融控股等国内著名文旅企业集团联系和接触,争取临涣古镇综合开发、龙脊山景区的二次投资和运营、淮北市文化艺术中心、淮北市“太空创想”文旅综合体等大型文旅项目落地。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入驻淮北市球类体育产业园、莱博特文化艺术品出口基地等项目。安徽相山之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淮北市莱博特相框制造有限公司、淮北市森恒家居制品有限公司、安徽南湖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获评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项目强链,坚持项目带动,着力加快文旅产品开发。,全市共7个项目列入省512项目库。投资约7亿元的老城石板街、南大街改造项目,于今年五一期间开街,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夜游新地标;投资10亿元的南翔云集特色商业文化街区建筑已基本竣工将于近期开业;隋唐运河古镇投资1.6亿元用于二期南市金街、运河大观园建设,极大提升隋唐运河古镇接待水平。积极谋划储备文旅重点项目,新申报省级“512”旅游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达86亿元。

业态兴链,坚持文化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工作共生共赢,四铺“菊花小镇”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的菊花加工厂1座,年产值300万元。加大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变“美丽乡村”为“景区村庄”,南山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烈山镇、双堆集镇、临涣镇获评省级特色旅游名镇,榴园村、黄新庄村、淮海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季榴园研学旅游基地获评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将红色文化景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推出“希望的田野”和美乡村之旅、红色记忆之旅等12条等精品旅游线路,让“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

营销固链,坚持营销宣传,全力提升文旅品牌形象。制作全市主要景点彩色宣传卡片,放置在汽车站、高铁站和各大酒店宾馆,方便游客查询使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南湖、朔西湖等塌陷区景区治理经验被央视专题报道宣传。积极参加澳门、上海、义乌、徐州、枣庄等文化旅游节会,唱响“东西南北 传奇淮北”文旅品牌。开展“安徽美食百城千味”评选宣传活动,淮北榴园地锅鸡、淮北响肚和淮北油茶获评安徽省招牌菜称号。(来源: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5.芜湖以更优创业生态打造活力迸发的创业之城

近日,芜湖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关于打造“创业芜优”之城的意见》,标志着以创新创业为独特标识的安徽省域副中心,正式开启了紧紧依靠开放创新改革、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广聚资本和人才合力打造“创业之城”的序幕。

芜湖是历史悠久的长江沿岸城市,处在上海、南京、杭州大都市圈的交汇地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坚实的产业基础,积聚了较强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创新能力。从改革开放初期诞生民营经济的“报春花”傻子瓜子,到连续多年位居安徽民营企业发展前列水平,芜湖用历史和当下充分说明了这是一块适合创新创业的沃土,一定能够迸发更为强劲的发展活力。

打造“创业之城”是新时代推进芜湖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催生新动能的内生动力。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培育创业文化,降低创业成本,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和电子商务、养老服务、全域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奋力构建创新促动创业、创业带动发展的良好生态。

基于此,芜湖《关于打造“创业芜优”之城的意见》提出,坚持三大计划聚英才、三大平台引创业、三大体系聚资本、三大生态优服务,构建人才、平台、资本、服务四个方面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各类创业资源和要素的协同联动和放量汇聚,实现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服务链深度融合。

根据“意见”精神,芜湖将以真措实举、真金白银、真抓实干,推动“十四五”期间全市力争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个、领军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0000名,累计引进30万名大学生;累计招引创投企业30家,创投培训机构30家,创投服务机构30家;建成市级以上创业孵化载体100家,净增市场主体40万户,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新增规上(限上)企业1200家,累计带动就业120万人次……一座在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业芜优”之城渐行渐近。

“川广者鱼大,山高者木修。”好的创业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打造“创业芜优”之城,迫切需要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联动的协同创新创业体系。

随着“意见”落地,构建更优创业生态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政府服务的“加法”,换取创新创业的“乘法”,积极构建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构建更优创业生态要发挥投融资等在创业初期的关键作用,利用好“新三板”作为中小微企业重要融资平台的作用,鼓励资本市场面向创业项目并购重组,注入金融活水滋润创业之岸。

构建更优创业生态要鼓励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大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发挥科技大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科技大企业衍生、“裂变”更多创业。

构建更优创业生态要培育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创业文化,大力营造“青年创新业、众人创家业、能人创企业、高人创产业、干部创事业”的创新创业氛围,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动能。

构建更优创业生态要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注重塑造现代城市气质,注入更多文化、学术等时尚元素,营造吸引年轻人才创新创业的城市发展生态,让每个创业者都成为城市发展的“合伙人”。

创新创业象征着生命力、支撑力,也蕴育着新优势、新未来。让创新充分涌流,让创业活力迸发,努力构建优良的创业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为芜湖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芜湖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