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旅行丨贵州黔东南雷山秘境:控拜苗寨 苗银朵朵开

旅行丨贵州黔东南雷山秘境:控拜苗寨 苗银朵朵开

时间:2022-10-21 22:39:07

相关推荐

旅行丨贵州黔东南雷山秘境:控拜苗寨 苗银朵朵开

「来源: |贵州星子 ID:gzxz76」

贵州黔东南雷山秘境:控拜苗寨

文丨佚名

来源丨网络

控拜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村寨主体坐落在海拔近1000米的半山腰的阳坡上,寨脚有乌相河和丢乌单河蜿蜒流过,村落房屋大多散落在梯田间,建筑密度不高。杆栏式的纯木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疏密有致,四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延续着古老的稻鱼生产传统。村内有较多的清代吊脚楼建筑。村内有苗族芦笙舞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控拜苗寨有202户共有12个小组总人口为1292人,主要有李、穆、杨、龙四大姓。历史上共有9寨,800余户,4000余人。清代"改土归流"期间,反抗清军起义失利后,九寨被清军烧毁,人们亦四散逃难,被迫流落他乡。

控拜苗寨因全寨有90%以上劳动力从事银饰加工,被誉为“银匠苗寨”,现在全寨大多农户举家到全国各地加工银饰,只有过年过节时回家来暂住。控拜苗寨的传统节日有吃薪、过苗年、吃牯脏等三大节日。据控拜苗寨发布的海报得知,吃薪节控拜苗寨在索匾富(山坳名)举行跳芦笙舞比赛。

12月17日,控拜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与雷山大多数苗寨一样,控拜苗寨民居建筑是吊脚木楼,有自己的芦笙场,和大多数苗寨过一样的节日。但是,控拜苗寨拥有独特的称号“银匠村”。家家户户都制作银饰,擅长银饰手工加工工艺,并被国家文化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灵”载入史册。

控拜村银饰文化有600多年历史,银匠整个流程保持手工锻打。是蜚声中外的“银匠村”,家家有银匠,代代出名师。控拜村的银匠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袭,手艺极少外传,村里的银匠最多时有275人,但是近年来都外出谋生去了,只留一些老银匠在村里。

控拜一家一个作坊,艺术制品从粗到精逐步升华,传艺形式是以老带小,亲朋互教,父子相承,代代相传。银匠带徒终年在外从事银饰加工,其足迹遍及湘西、桂北、黔西、滇东以及铜仁、兴义、安顺等少数民族地区。银器制品有银具和银饰两大类。银具有银酒杯、银酒海、银壶、银碗、银筷、银匙、银勺、银碟、银手杖、银针、银雕象以及银仿动物、仿建筑物工艺品等。银饰又分为男饰和女饰、儿童饰三个类别。

控拜苗寨主要由上寨、中寨、下寨三个部分。现在,年轻人都去了城里,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呈老龄化趋势。

1975年出生的龙太阳,是控拜银匠村唯一一个留守村寨的苗族银匠,他坚守在村里打银饰、种田地、照顾妻儿老小,创出一条致富路。他说想让外出的银匠看到,在家里种田地,赡养老人,打银饰,也能致富,也能过上好日子。

控拜村的银匠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袭,被列为首批苗银锻制技艺非遗名录。它离千户苗寨仅有十多公里,但却与西江的热闹不同,这样一个曾经居住了千多人的苗人银匠寨子,现在只剩下不到两百人,寂静而冷清,龙太阳是这个村里目前唯一留守的年轻银匠。

龙太阳说,苗银要与时俱进,苗银在他的手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他的灵感来源于稻田,来源于这一片青山绿水,来源于寨子里沉默又飞扬的小楼。于是,他的手下飞出了蝴蝶、稻田里的蜻蜓。

到控拜“银匠村”除欣赏其绝妙的银饰工艺外,这里还有“送扁歌场”和“芦笙场”可以一览民族节日风情,每年农历6月“吃新节”,在“送扁歌场”,毗邻的凯里、台江两县市苗寨的青年男女汇集于此,游方对歌。老年人则汇集在此斗雀,极盛时达万人。

时光匆匆,带走了这个古老村庄“叮叮当当”的打银声,也带走了曾经的繁华与热闹,能留下的,都是最值得留下的。这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犹如世外桃花源。

声 明

我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本人,将及时予以致歉/删除。

贵州星子,岁月的拾荒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