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成都:建设“环成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成都:建设“环成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时间:2021-01-18 04:43:06

相关推荐

成都:建设“环成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文物遗址发掘保护

加快推进三星堆-金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东华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新津宝墩国家考古大遗址公园、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临邛古城有机更新公园暨历史人文型公园城市示范区等,推动文化遗址保护、活化和合理开发;加快建设成都自然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群、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峨影沉浸式电影博物馆,打造历史内涵深厚、文化内容丰富的博物馆群落。

■文化遗产创新转化

探索"非遗+X",建设非遗展示馆、非遗项目体验基地、非遗美学生活馆、非遗主题演艺等文化遗产体验新载体,以演艺、剧目等方式将文化遗产体验主体化、可视化、舞台化,打造《舞韵天府》《蜀风雅韵》《蜀女卓文君》《伎乐24》《金沙》等文化演艺剧目,以及芙蓉国粹川剧秀、"花重锦官光影秀"、合江亭蜀宫夜宴等夜间文化演艺体验产品。

■构建乡村文化记忆标识

将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活化融入乡村"大景观"打造,构建独特的乡村文化意象;活化一批具有年代记忆的建筑、工具、物品、民俗等,建设一批唤醒乡愁、触摸传统、延续文脉的文化记忆"打卡地"和乡史、村史、乡村博物馆,推动对川西林盘、乡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都)

协同开发世界遗产地、环龙门山、环龙泉山等文旅资源,打造天府国际机场连接青城山-都江堰等国际IP旅游资源的快速交通网,提升环成都文旅圈国际化发展水平;串联古栈道、剑门关、白马关、三星堆、武侯祠、摩崖石刻等历史文化遗址,推动蜀道申遗,做优蜀道文化旅游带;深度挖掘长江源头酒、灯、盐、茶、竹文化价值和"三线"工业基地人文底蕴,做强沿长江休闲度假旅游带;整合红色文化、巴文化资源,打造伟人故里、嘉陵江、大巴山旅游游环线,贯穿川东北渝东北生态文化旅游带。

■建设国际演艺装备文化创意产业园

打造总部办公、研发设计、创新孵化、商业展览四大功能板块,集聚产权平台、培训基地、文化创客中心等多种业态,实现产业、文化、创意、社区功能四位一体、融合发展,致力于建设演艺装备文化创意总部集群。项目拟选址成都天府新区天府文创城,总投资(不含土地价款)不低于5亿元,用地面积约53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

■推动文化对外传播提质增效

借力境外大型国际展会活动、节事平台,把握重大赛事活动密集举办机遇,开展城市形象推介和国际营销; 实施"海外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国际主流媒体合作、国际智库渠道拓宽、自有媒体能级提升、社交藤体、全民外宣"六大计划,打造跨文化交流传播矩阵;加强天府文化的国际传播,办好《天府文化》杂志,设立天府文化展示传播中心、天府名人堂、天府文化讲堂,开办天府文化电视频道,出版天府文化系统丛书。

■建设成都金融城文化中心

按照文化美学理念, 设计打造600座建筑总面积为 28000平方米的剧场和美术馆及辅助用房,计划底完成文创中心整体建设,旨在金融城CBD强调理性和效率的氛围中,融入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艺术体验目的地。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3317.74m,总投资17.5亿元。

■天府特色生活服务

推动文化服务特色化发展,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着力发展创意设计、音乐艺术、传媒影视、动漫游戏、现代时尚等重点领域,加快天府锦城、天府影都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创空间。推动餐饮服务特色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和餐饮中心,加大餐饮"老字号"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保护,加快成都名小吃标准化建设、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餐饮中央厨房建设。

东进请关注《成都东进在线》

服务成都东进,见证千年巨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