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聚焦文旅促发展贴心为民办实事——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

聚焦文旅促发展贴心为民办实事——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

时间:2023-03-14 22:36:15

相关推荐

聚焦文旅促发展贴心为民办实事——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聚焦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心系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愁。注重服务为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文旅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民营文旅企业发展“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一是加强政策引领。研究制定《加快恢复甘肃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若干措施》《关于大力促进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引客入甘”补贴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在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平台精准推送产业政策信息140多条,解决中小企业对政策“不知道”“找不到”等问题。二是强化金融支持。携手金融机构出台《做好全省文旅企业融资支持工作的通知》等融资政策及配套措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做好服务保障。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推进“放管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5140家文旅企业基础信息库,汇编《甘肃省文化和旅游企业基本账》。坚持“定了就干、马上就办”,甘当“店小二”,痛打“蒋门神”,把管用、能用的政策送到企业手中,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发展乡村旅游为民助增收。坚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打出了一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组合拳”,助力村强民富。一是做热乡村旅游。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开展全省乡村旅游市场启动活动,组织开展“万车游陇原”,面向全国发布甘肃最美“春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5条。开行“三区三州”红色旅游专列,发布“建党百年·红色之旅”精品线路20条,统筹整合14.8亿元,用于帮助55.4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二是助力“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行动。截至底,全省成功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10个、乡村旅游专业村1270个、田园综合体10个,发展乡村民宿3500多家、农牧家乐21500多户。三是坚持富了口袋富脑袋。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承办了全国“三区三州”旅游扶贫专项活动,成立了“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联盟,协调中国银行开设“三区三州”支行,开行“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专列”,联合发布四条“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精品线路,累计开行“环西部火车游”专列130列,发送游客12万多人。协调开通了“南京—延安—兰州”“杭州—恩施—兰州”两条“一带一路”最美航线,举办“民宿主人”等专项培训班90多期、13000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开展惠民展演展播增自信。立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送文化下乡”、邀请劳模、产业工人、基层一线干部群众观看演出,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党的温暖和血融于水的“亲情”。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系列活动。组织群众参加了“致敬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展览、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邀请环卫工人、交警等社会各阶层人士观看了话剧《八步沙》、音乐剧《达玛花开》《焉支花开》、歌剧《西风烈》、秦腔《肝胆祁连》、音乐舞蹈史诗《裕固儿女心向党》、革命历史影片《建国大业》等,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吸引力与感染力。二是开展红色主题教育。通过召开全省红色旅游工作座谈会、举办全省红色景区讲解员培训班、红色文创产品展示活动、推出“如意甘肃红色之旅”特别节目、开行“三区三州”红色旅游专列、发布推广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红色旅游线路等形式,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三是开展“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百场百部文艺展演。密切干群关系,先后举办了“建党百年·春绿陇原”九大省直文艺院团巡礼演出、新创优秀剧目、文化进万家、黄河之滨惠民演出和“春绿陇原”云演播等系列文艺演出演播活动,共直接或间接组织邀请群众观看292场次,现场观众38.6万人次,网络访问人数3160万人次,受到了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扩效应。深入贯彻“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和人民共享的工作方针,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非遗保护传承相结合,举旗帜、兴文化、展形象,造福百姓。一是建成甘肃非遗大数据平台。与腾讯公司签订非遗大数据平台建设协议,截至目前,已建成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83项非遗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二是开通非遗视频直播。组织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非遗展示作品2000余个,累计点击播放量1200余万次。景泰滚灯宣传视频参与微博平台“我最喜欢的#非遗过大年#十大视频”评选活动,取得了全国第七的优异成绩。三是组织展示展销活动。会同兰州文理学院拍摄制作《甘肃非遗》形象宣传片。邀请全省各地200余名非遗传承人共同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陇南市武都区举办了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产品展销活动,拓宽销售渠道,带动群众增收。累计投入资金2700余万元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6家,组织认定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家、省级91家,开发非遗文创产品64861个,吸纳贫困户2078人,培训群众16492人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谋福祉。围绕建设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文化旅游强省目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为民办实事实践中当先锋、做表率,打造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一是丰富文化生活。立足为民利民,突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举办了甘肃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文艺策划组织骨干素质能力提升班,为“三区”培养急需紧缺的文化工作者,更好地指导服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了“追寻红色足迹 逐梦砥砺前行”红色经典诵读活动、“舞动陇原”广场舞展演、“唱响新时代”群众大合唱、甘肃省器乐大赛、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等,充分展示人民群众艺术创作最新成果。参演群众达2000多万人次。二是强化产品供给。持续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活动,加大赴贫困地区演出力度。累计组织各级各类活动2000余场次,安排送戏下乡演出5898场次,各级公共图书馆到馆17.48万人次。三是提升服务能力。组织专家修订完善了全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艺术、文博、图书资料4个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开启了为农村技术人才评职称的先河。完成15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3个文化馆的总分馆制、14个市级图书馆、86个县级图书馆及兰州新区、兰州市少儿图书馆总分馆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安装工作,并向基层图书馆配备516套分馆流通设备、500套数字资源阅读设备。积极争取“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为基层文艺院团配送流动舞台车31辆。启动实施流动文化车工程,为“两州一县”每县配备流动文化车1台,有力解决了贫困地区送文化下乡难题。

为民办实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省文旅厅将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坚持守正创新,聚焦“急难愁盼”,不断压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逐条逐项落实好实践活动各项具体任务,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马青彦)

聚焦文旅促发展贴心为民办实事——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