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国美院望境创意团队6个月给萧山古镇“整形” 用美学重塑杭州楼塔镇

中国美院望境创意团队6个月给萧山古镇“整形” 用美学重塑杭州楼塔镇

时间:2020-11-14 07:21:14

相关推荐

中国美院望境创意团队6个月给萧山古镇“整形” 用美学重塑杭州楼塔镇

通讯员 余伟忠 郑诗剑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萧山南翼的楼塔古镇,历史悠悠。

地处萧山、富阳、诸暨要冲,建镇于唐末公元897年,楼塔镇是浙江东部一个“水清木华、文脉绵延”的千年山乡名镇。

不过,岁月的磨砺冲刷,也会让古镇的面貌变得“混杂”。如果不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师的精心改造,这个千年古镇的风貌,就会泯然于中国大地上万千个乡镇中了。

由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设计团队担纲规划设计和营造监理,通过六个月的厉兵秣马、日夜兼程,给古镇中心约0.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大整形”,以“保护性整治”为原则,突出一个“古”字,做活一个“水”字,匠心推动古镇蝶变新生。

改造前

改造后

古镇内水系发达,洲口溪环绕而过,大街小巷溪流淙淙,常年不涸,古井石埠星罗棋布,泉水甘冽。

古建筑群主要由明、清、民国院落组成,当铺、商行、酱园、纸行、药房、私塾等配套齐全,建筑雕梁花窗、石窗画檐,特别是门额、对联别具特色,有“竹苞松茂”、“腾蛟起凤”、“绳其祖武”、“瑞应吾庐”、“修身齐家”、“渔樵耕读”等,均为郭沫若、张治中、楼子芹等名家所撰。

改造前

改造后

岁月的变迁导致建筑风格交融“混杂”,打破统一风貌的古镇改造模式,170余幢建筑一户一策,各美其美。保持街巷的复杂性与历史性,形成新旧交杂与历史记忆并存的真实情态。

通过市井生活场所的保护和延续、原住民生活轨迹的保留、人居环境的修复和改善进而保护市井生活的原风貌。

现在的小镇,不仅有着江南情怀的明清老宅、民国时期的欧式近代建筑,还复兴了一批新宋风建筑。在楼塔漫步,可以邂逅中国的各个时代。

改造前

改造后

引水入街

沿楼塔溪的建筑立面需要整饬外,古村落里还要恢复唐代古水系,真正打造“古韵楼塔、清水小镇”。

水景分为上水系和下水系。下水系古称横水坑,始载于唐代。穿横街由西往东,流向古镇南稻田。横水坑内溪水清澈,早先古镇居民常用之于生产生活,或淘米洗菜、或洗衣洗澡,旱季则用于灌溉旱田。横街兴旺之时,两边有药铺、茶馆和酒馆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交通和行人出入街需要,在道路拓宽时,将横水坑封盖。经过望境创意设计团队认真勘探、反复评估,决定恢复当年风貌,深藏于地底的唐代古水系始得重见天日。

在下水系上方还打造了“引水入街”的上水系。从横街慢慢西行,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水景池忽左忽右地排列,一条清渠将其串起,水很清浅,伴着哗哗的声响。这些水景池均由老石板或野山石砌成,流水与老街交织成景,游鱼与光影相映成趣,形成“流水绕古街,小桥连老铺,清池围旧宅”的动人画面。

水系的变迁,见证了新时代楼塔人民的美好生活。

沉睡千年的“燕子”活了起来

“览其清辉,令其欢燕” 出自《清燕楼记》。望境创意设计团队充分运用东方美学对楼塔进行文化挖掘、风貌梳理,将「燕子」图腾作为设计元素融入古镇有机更新,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礼赞、传承创新。

燕子图腾贯穿于整个改造设计中,从导向系统、雕塑、城市家具,甚至屋顶的泥塑,完美融合,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

以创新推进社会治理

楼塔镇正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得益于望境创意设计团队的文态、业态、形态、生态、活态协同共进理念,注重场所精神,激发文化活力,在传统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智慧治理、乡贤文化、共享共治等为手段,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智慧治理

为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楼塔镇以互联网+党建模式,全面推行智慧治理系统二维码公开项目,通过现代网络手段,让每个村民主动自觉地参与社会治理。依据地理优势,首推无线小镇,成为萧山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首个“无线小镇”的试点。

顺应科技发展,开发农民建房数字化管理系统。创新利用Google Earth等工具,用卫星图对比核实存量违法建筑建造时间,利用无人机开展日常巡查,对集镇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将把准确数据输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大大提高规划效率。

乡贤文化

楼塔乡贤文化历史悠长,乡贤人才辈出。集约化发展导致村镇正在萎缩、褪色甚至消失,在楼塔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让从楼塔走出去的知识分子、走在前列的乡镇企业家以及外来的艺术家设计师群体积极回馈社会、造福乡里,投身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我们称之为新乡贤,是新时代乡镇“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引领者。发挥新乡贤作用,利用新乡贤力量,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贤文化有机结合,保护、培育“家乡”——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共治共享

楼塔水系恢复后,镇里接受望境创意设计团队的建议,为了表明维持水质的决心,放养了百条锦鲤。锦鲤意寓吉祥欢乐,还象征着和平、友谊。因为锦鲤的出现,当地居民们开始重视环境卫生、改善行为习惯,每户居民从自家门前做起,晨昏两次固定清理河中的垃圾。养锦鲤成了当地居民共同的事务,也同时联接邻里感情。

水系的再造成为一个起点,水道周边的环境美化也顺利成章地展开,居民开始意识到,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大幅改善生活环境,实现了从“冷眼观”、“袖手看”到“拍手赞”、“动手干”的转变。

以产业助推美丽蝶变

古镇的有机更新出名后,媒体闻风而动、游客闻名而来,使居民归属感、幸福感油然而生。今年春节期间,镇上居民普遍比往年多花费5000-10000元的开销,为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做客,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体现老百姓的自豪感呢!

“楼塔镇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仅是拆掉违章建筑、打造整洁街道、建设规范市场那么简单,而是要真正做好产业融合文章,注重文化业态和商业业态的提升和融合。”通过对“艺术文创、中医文化、健康养生、民宿旅游”四大新兴产业打造,延伸了小城镇的文化产业链,最大限度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唤醒沉睡的千年古镇。

而这样的古镇情怀早已引来了“新客人”。楼塔人引入中国美术学院、李可染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机构的师生创意团队来记录这座千年古镇的新生。修缮老宅,设立国家级李可染画院、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楼曼文纪念馆、明代名医楼英纪念馆。“腾笼换鸟”盘活厂房9万方,吸纳社会资金2亿元和引进全国知名艺术培训机构。

接下来更多的“产镇融合”项目将引入楼塔。古镇迎来新宾客,这是古镇年轻的开始。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一脉延续,是实现一方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抓手。

楼塔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少、成效显,重视全民参与,高度关注民生,成功获评省级样板,成为全国少有的市级小城镇整治先进集体,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突出贡献集体。

12月5日,千年古镇楼塔迎来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全国小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杭州的样板小城镇再次吸引了全国目光。

随着“两带两廊”产业规划的正式发布,其中“时代智造走廊”将经过闻堰、义桥、戴村、河上,直抵楼塔,也让楼塔这个曾经的“经济欠发达镇”迎来了机遇。随着“杭州二绕”在萧山区的唯一出入口设在楼塔,这让楼塔真正成了“杭州的南大门”。楼塔以打造新时代“古韵清水镇、文旅养心地,创新活力城”为发展定位,努力争当全省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建设示范区、杭州南花园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区和新时代萧山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