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擦亮荔乡生态文明底色——广州河长制5周年成效巡礼(10)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擦亮荔乡生态文明底色——广州河长制5周年成效巡礼(10)

时间:2019-05-31 08:12:59

相关推荐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擦亮荔乡生态文明底色——广州河长制5周年成效巡礼(10)

南方网讯(记者/汤文诗 通讯员/赵雪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碧道蜿蜒,鹭鸣啾啾。站在增江画廊远眺,延绵山丘、城市楼宇,繁花绿树与旖旎碧波交相辉映,仿若走入一幅巨型的生态山水画卷中。

以水为脉,治水兴城。“十三五”以来,广州市增城区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要求,以推动国考大墩断面水质达标为抓手,大力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大墩断面水质于底实现了从往年的IV类、Ⅲ类到Ⅱ类的提升,1-10月均值达Ⅱ类水质,市生态环境部门检测数据显示增城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排名全市第一;农村污水治理、农村供水改造等乡村建设工作助力增城、连续两年位列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珠三角片区第一;增江碧道荣获“WLA世界景观建筑奖”,被水利部评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 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创建工作通过了水利部珠江委的现场复核,被推荐为全国第二批样板县。

一串串硕果和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增城治水人五年来的坚持和付出。

五年来,全区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移推动国考大墩断面水质达标。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高位谋划、高位推进,共召开常委会会议研究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15次,召开全区誓师大会2次,召开全区总河长工作会议及河长办涉水污染专题工作会议共23次,先后发布8道区总河长令,制定水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建立区水务工作群、河长办工作群以及重点项目群每日通报、督办存在问题,举全区之力保障坚决打赢我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国考大墩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与相比(注:国家开始实施采测分离),水质明显好转。其中,溶解氧浓度(均为年均值,下同)为6.61毫克/升,同比上升了32%;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0.7毫克/升,同比下降了17.7%;氨氮浓度为0.073毫克/升,同比下降了85%,已达到I类水质的标准;总磷浓度为0.054毫克/升,同比下降了46%。同时,增江口断面水质、水质类别均为Ⅱ类,优于国家Ⅲ类考核目标要求。今年1月至10月,大敦断面水质达到国考Ⅱ类标准,主要指标优于同期,其中今年1月至10月溶解氧浓度累计51.4毫克/升(均值7.34毫克/升)比同期上升了0.9%,今年5月和7月的溶解氧浓度指标更是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实现当月达标,断面水质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良好趋势。

五年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党建+”模式打响多场攻坚战。

“党建+三级河长” 吹响河长制工作集结号。全区共设区、镇、村三级河湖长520名,通过广州河长APP加快各级河长从“形式巡河”到“内容巡河”的转变;增设区镇两级河湖警长29名,将公安执法力量融入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现“河湖长+河湖警长”机制的无缝对接;推行网格化治水,全区设置862个标准基础网格,配备363名网格长、864名网格员,形成以流域为体系、以网格为单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治水网络体系。

“党建+万人巡河”吹响污染源查控冲锋号。增城率先将河长制工作与全域党建深度融合,掀起了一场以“党建引领万人巡河”活动,将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社区居民三种力量拧成一股绳,全区共有176个部门和单位累计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参与巡河3万余人次,利用“河涌众采小程序”累计发现涉水污染源1万余宗,办结率达98%以上,“河涌众采小程序”也因此入选中国测绘学会“测绘地理信息自主创新产品”。形成了党员示范、全民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污染防治工作格局。

“党建+环境执法”打响涉水污染执法歼灭战。全区各环境执法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党员干部为骨干组成执法队伍,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开展水环境专项执法“利剑”行动。累计执法检查工业企业15069家次,共发现环境违法行为741宗,调查取证234宗,责令整改3832宗,查封关停439宗,罚款3019万元。完成工业企业(含工业园区)污染源排查10553个,发现问题2505个,整治2469个。累计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3460个,整治率达100%,完成村级工业园的整治提升约1412亩。累计处理各类水政违法案件线索共计487宗,立案数、罚款数年均保持40%以上增长,辖区范围内河道非法采砂、洗砂等涉水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扼制。累计督促拆除河湖管理范围内违法建构筑物3588宗,面积150.14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五年来,坚持系统治理,加快补齐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短板。

增城区举全区之力,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从源头实施雨污分流,系统推进污涝同治,综合多措施、多路径并举。在广州市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派出以邱慰荣、林伟国为首的高水平技术支持组驻点指导,他们风雨无阻,坚持每周不少于三天深入我区镇村现场指导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攻坚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完成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推动排水单元达标建设等,形成市、区、镇、村四级共同发力的治水工作格局。以来,增城累计建成污水管网约4708公里,约为“十二五”期间建设管网的16倍,基本消除管网覆盖空白区。全区还新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扩建污水处理厂2座,全区共10座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达51.05万吨/日,进一步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攻坚26宗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按照《增城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及系统治理的思路,实施26宗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目前总进度完成约97%,累计完成新建污水管网约1700公里、管网清淤约680公里。新增污水收集约18万吨/天,挤出外水约21吨/天,污水集中收集率约89%。11月份,新塘、中新、正果污水处理厂晴天COD进水浓度稳定达到190mg/L以上,同比同期提升约36%;氨氮进水浓度稳定达到28mg/L以上,同比同期提升约58%,污水处理效能稳步提升。同时,将43条合流渠箱共36.77公里改造任务纳入7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中同步实施,现均已完成工程任务,全部通过市河长办清污分流效果达标评定;制定内涝点“一点一策”方案,解决53个历史易涝易浸点,实现污涝同治效果,按照“具备条件的全力揭盖,不具备条件的分段揭盖“原则,对山羌涌、上邵涌等条5条暗渠进行全面揭盖复涌,直面历史问题,引导群众监督,表明治水决心,发挥标杆作用。

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首创“区排水公司+农户”农污运维增城模式。因地制宜采用四种治理模式全面完成全区251个行政村(含1738个需治理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其中69个接入市政污水系统的行政村共处理污水4.4万吨/天,其他分散式处理站点的行政村共处理污水3.7万吨/天。同时构建“四维”管理模式,压实区、镇、村和维管单位各级管理责任,推动以行政村为单元的网格化、以巡检APP为手段的智慧化、外观和功能的标准化和“区排水公司+农户”的本地化“四化”维护模式,全区806个农污设施常态化运行,并顺利举办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集中供水现场推进会,会上省委常委叶贞琴高度肯定了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对增城区推行的“区排水公司+农户”的运维模式表示赞赏,将增城区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在全省推广。

五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水和谐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增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治水为民,通过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促进人水和谐。一是努力打造“碧水漫道,幸福增城”。广泛听取群众建议,群策群力、共建共享,高标准编制碧道建设规划。完成32.8公里碧道建设,完成75.2公里的碧道建设,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二是以碧道引领防洪排涝建设,串接滨水休闲空间。在实施增江、西福河、派潭河等河道整治工程过程中,在保障水安全基础上,兼顾生态、文化、景观等功能,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同时,坚持以线串点、以线带面,串联碧道沿线资源、景点、产业园,将滨水休闲空间进行辐射,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高质量打造增江6.5公里省级万里碧道示范点。荔湖湿地、政务中心广场、立体碧道等景观节点已成为市民“网红打卡点”,群众美好生活好去处。其中立体碧道建设属全省首创,形成广东碧道“增城样板”,成为激发老城市新活力、“出新出彩”的重要内容。四是建设小楼邓山村碧道网络。利用邓山河、王厅涌、老屋涌三条河涌整治工程,在解决水安全同时,提升水生态和水环境,打造“碧道+美丽乡村”特色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旅游兴旺。五是打造开发区雅瑶河碧道。围绕开发区富士康、广本厂区等重点产业地块,依托碧道建设,实施河道综合整治,改善重点项目周边人居环境,提升区域居民幸福生活指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