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肿瘤医院成立精准肿瘤中心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肿瘤医院成立精准肿瘤中心

时间:2020-08-30 00:38:39

相关推荐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肿瘤医院成立精准肿瘤中心

新民晚报讯(记者 施捷 通讯员 王懿辉 王广兆)今天下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宣布成立。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王红阳院士和林东昕院士受聘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荣誉主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邵志敏教授受聘为精准肿瘤中心主任,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黄薇教授受聘为中心执行主任,王坚教授、胡欣教授、施锦绣教授分别担任中心副主任。

图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揭牌现场 来源/院方供图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的首位死因,与上个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全国死因调查相比,当前我国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呈现直线上升。国家癌症中心最新肿瘤登记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死亡率达到了167.89/10万,其中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是我国主要的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7%。根据《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世界22%,发病人数居全球第一。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恶性肿瘤还将面临继续恶化的趋势。

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表示,“精准肿瘤中心”的目标是建设一流的临床检测中心、大数据集成分析中心和创新示范性临床转化平台,提供涵盖早期筛查、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疗效预测及监控等临床与科研应用的高水准服务,为精准肿瘤医疗的推进“铺轨”、“注力”、“破瓶颈”,畅通肿瘤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精准肿瘤中心”将在肿瘤医院东院(周浦)建设临床检测标准实验室,所建检测技术平台达到国际标准,为精准肿瘤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心的建立,有望在国内率先实现肿瘤精准医学的跨越式发展,打造“复旦肿瘤标准”。

来源/视觉中国

“当前恶性肿瘤防治策略中,有两个重要的理念深入人心:其一是基于‘大人群’开展肿瘤的风险评估和早期诊断,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以求‘治未病’,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其二是基于‘患病个体’开展肿瘤的个体化诊治,达到‘精准治疗’,提高恶性肿瘤的疗效。”精准肿瘤中心主任邵志敏教授指出,事实上,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复杂疾病,均受到外界环境、个体生活习惯和基因等多重因素的协同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的防治,必须从个体的基因差异和外界环境影响等层面入手,“量体裁衣”精准施治,而非单纯依赖宽泛的“群体数据”。

“精准肿瘤医疗”根据肿瘤病人个体在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异性,制定个体化的精准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是具有颠覆性的医学模式。但在当前,“精准肿瘤治疗”仍存在诸多挑战。邵志敏强调说,首先,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使优势医疗资源和科研资源有机结合,导致临床需求与科研技术“脱节”;其次,缺乏协作机制使医疗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样本信息有效共享,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足;再次,缺少一体化平台使产、学、研有效转化,导致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屡遭“瓶颈”。

据介绍,中心将以临床应用为导向,整合跨学科、跨体系的优势团队,实现临床实践与学科研究创新的深度“接轨”,攻克精准肿瘤治疗的关键问题;促进临床医学信息与科研信息数据的密切共享,让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碰撞出更多火花;以高通量的基因测序为基础,开展肿瘤诊断与治疗、基础和转化等领域的工作,打破科研成果临床转化的“瓶颈”,推进“精准肿瘤医疗”技术的产业化。

成立仪式上,学术期刊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创刊揭牌。该学术杂志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AME合作创办,郭小毛院长担任主编,王红阳院士、林东昕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主编。杂志致力于为全球的医生学者讨论精准癌症医学问题、交流实践经验、分享科研成果提供一个专业的学术平台,搭建起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东方与西方连接和合作的桥梁,推进精准癌症医学的探索,促进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