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钟南山的无座车票刷爆朋友圈: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请永远不要忘记

钟南山的无座车票刷爆朋友圈: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请永远不要忘记

时间:2019-12-28 10:54:10

相关推荐

钟南山的无座车票刷爆朋友圈: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请永远不要忘记

一张车票在我的朋友圈刷屏:

@广州日报

车票显示:出发时间1月18日,起点广州南站,终点武汉站,无座,补票。

身份证信息还透露,乘车人1936年生人,现年84岁。

你一定猜到了,这就是钟南山院士1月18日赶往武汉时购买的动车票。

因为是无座,所以钟老先生当时才会坐在餐车。

@广州日报

两天后,他向外界明确传达“新冠肺炎肯定人传人”的信息。

他警告所有人,没事不要来武汉,他却只身前往抗疫的最一线。

是他真正拉响了警报,扭转了整个武汉的抗疫局面。

一张小小的车票,看似普普通通,却完成了一次非凡的使命。

它拉开了中国全民奋起抗疫的真正帷幕。

从1月18日至今,在漫长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数医护工作者和基层工作人员沿袭钟老先生的精气神奔赴抗疫一线。

而配合政策、自觉隔离的亲爱的你,整整14亿的中国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参与进了这场战争。

我们一起抗争,也一起守望相助。

每一个平凡人抬头仰望星空,却未觉察到,自己也是光源,照亮通往希望的路。

下面我们即将分享的这些照片,不算耀眼,没有明星、没有流量,甚至看不到多数人的脸。可每一张口罩下,都有一个为你拼过命的陌生人;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应被遗忘的故事。

关 于 疼 痛

过去的这些日子,有些人去过地狱,有些人再没回来。

更有无数的人,生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感中,周遭弥漫着压抑、悲伤和无助的气氛。

来源:米拍 摄影:王效

1月23日,武汉封城,市内公共交通停止运营。一位地铁工作人员正在粘贴告示。

来源:人物 摄影:尹夕远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封城前赶回家,不少人只是途径武汉或在此转车,却不幸被留下。

他们选择睡在地下车库,其中有人用400块钱在武汉熬了23天。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摄影:蔡小川

一门之隔,里面是还在抢救中的老伴儿。

这个背影,让人不忍心多看上一眼。

@成都商报

妈妈就要去前线了。这一刻的分别场景,太戳心。

小姑娘,真的对不起!为了给我们的城市治病,不得不借走你的妈妈。

来源:网络

因为医护工作者们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最一线,孩子忍不住找到了诊室外。

永远不要忘记,这样近在咫尺、却只能隔窗相望的母亲和孩子,忘了那就真叫忘恩负义。

2月8日,北京城鹅毛大雪。

通惠河畔,有人用身体写了5个大字:送别李文亮。

写完后,直直地躺进厚厚的雪中,久久没有起身。

来源:网络

待他从雪地里站起来,留下一个很重的感叹号。

这个感叹号重重砸到人们心底里。

是叹息,是眼泪,亦是疼痛的警醒。

关 于 抗 争

尽管疫情早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引发很多糟糕的后果,人们愤怒之余,更多却是在表达无奈,恨自己帮不上什么忙。

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谁一定得帮上什么忙,但无数“能做事”的人,都在争先恐后,奋不顾身。

摄影:陈卓

只要能上前线,坐什么车去真的无所谓。

来源:人民海军

各地援汉医护踊跃报名,赶向武汉,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

她们是妈妈、又是女儿,他们是军人、更是医生。

@_Fiona_z

我们相信眼下糟糕的局面是可以改变的,更觉得自己必须为此做点什么。

如果我们什么也做不了,那就乖乖戴好口罩,不给大局添麻烦。

@新华视点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住了这么多天,临出院也没能看清你们的脸,所有的感谢都化作泪水,我好了,你们也要继续保重!

@别动我狗咂

消杀工作看着犹如科幻大片,却无比神圣。

来源:长江日报

火神山建筑现场,一个女工缩在早春的寒意中小憩。

工期太紧了,工作太累了,快到身体极限了,可是,再咬牙拼一下,或者只是打个盹,就又扛过去了。

摄影:晏君

“志愿者”三个字,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只是代表了千千万万个平凡又伟大的人。

@人民网

为重症慢性病患者买药的武汉网格员丰枫,他自己没有生病,却仍要把药袋挂满全身。

@愤怒银行

一位网友说,中国人骨子里,是有些拯救世界的浪漫情结的。

我看到太多人,毫不吝啬地捐出地里的收获,或者手中的积蓄,只盼尽一份自己的心意。

更看到无数人,踏踏实实按照政策走,哪怕要一定程度上牺牲自己。

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崇高信仰”,只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如此,并且一往无前地选择了担当。

哪里来的救世主和上帝?中国人的神,从来都是自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