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谁会想到这首《康定情歌》的背后 竟然有这么多曲折感人的故事!

谁会想到这首《康定情歌》的背后 竟然有这么多曲折感人的故事!

时间:2019-05-27 21:25:49

相关推荐

谁会想到这首《康定情歌》的背后 竟然有这么多曲折感人的故事!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这首在中国在大陆广为传唱几十年的《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歌唱男女青年间的美好爱情,深受大众欢迎。可有谁知道这首情歌背后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多少年后才把它的词曲作者和原唱者基本搞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这首歌,起初来自于四川康定地区的一首民歌,后经多人改编,成为现在的词曲形式。

康定在哪里?康定现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族为主,汉、回、彝、羌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又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历史悠久。古代为羌地,在三国蜀汉时称为“打箭炉”,后来历经隋、唐、元、宋、明、清各代,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为康定府。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撤县改为康定市。

在康定市炉城镇东南有座跑马山,藏语名为拉姆则,意为:仙女山;因山顶上有五色海湖,故又称为五色海子山。山势奇瑰,风景秀丽。歌中的“跑马溜溜的山”就是这座山了。

随着这首《康定情歌》的传播,康定之名也闻名中外。甘孜州为了把此歌的词作者、曲作者和首唱者搞清楚,1997年, “悬赏1万元寻找《康定情歌》词曲作者”,其中自贡熊仲文、四川轻化工学院副教授宋方信等都认为《情歌》作者是四川宣汉县马渡乡百丈村人李依若(原名李天禄,1911--1959年),后经记者深入实地寻访发现,这首歌是李依若大约在1930年,与一个康定县同姓李的女同学恋爱时,两人结伴到康定跑马山上游玩,李依若根据湘西"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李家溜溜的大姐"听。后因家庭干涉,两人被迫分手。

李依若

李依若的同龄好友和他的遗孀赵氏老人都多次听他唱过这首《跑马歌》,他们都坚信《康定情歌》的原作者就是李依若。还有一个叫欧明学的人说:李依若到他家去吃酒时教他唱的这首歌,还说歌的名字叫《康定城歌》,歌词里有“劳动溜溜的好”,不是现在“张家溜溜的大哥”而是“李家溜溜的大哥”。

解放后,李依若曾任宣汉成立文艺宣传队队长,宣汉文联主委,川北民歌研究委员会委员。李依若才华横溢,一生最爱搜集整理民歌,创作民歌。他先后整理创作巴山民歌上百首,尤以《康定情歌》、《苏二姐》和《跟着大阳一路来》著名于世。遗憾的是,后来李依若不得不流着眼泪,一边唱,一边将这些民歌的手稿全部焚烧了。1959年李依若去世。

但让这首歌广为传唱的首唱者是谁呢?组织者最先找到了20世纪40年代上海大中华唱片厂出品的最早唱片,唱片上的演唱者是“管喻宜萱”,但却不知道“管喻宜萱”是谁。直到5年后的2002年,甘孜州在央视西部频道录制《康定情歌》专题片时,才搞明白“管喻宜萱”,就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喻宜萱(1909年9月6日-1月8日 ),她是新中国声乐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并创建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李双江、吴雁泽等歌唱家都是她的学生。

丈夫管泽良(1908年-2001年),是我国知名植物遗传学专家曾任国务院参事,湖北省立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院长。按旧时代的习惯喻宜萱就成了“管喻宜萱”。在采访时年93岁的喻宜萱教授后得知这首歌被广为传唱的情况,因各种资料说法不太一致,这里综合参考多种资料进行整理如下。

喻宜萱教授和她的学生们

1927年11月,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的国立音乐院,1929年9月,改名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上海国立音专),1938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学校羁留上海,校址迁入租界,但有不少师生到重庆后方。1940年11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集中上海国立音专的师生及北平(今北京)等地的音乐家,在重庆沙坪坝区青木关镇成立国立音乐院。1941年留在上海租界的国立音专被汪精卫伪政权接管,并改称国立上海音乐院。

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生王震亚等发起成立"山歌社"收集改编中国民歌活动,声乐系学生吴文季也积极参加。1946年5月他去了西康省(康定当时为西康省的省会),到当时国民党康定驻军的青年军夏令营任临时音乐教官。当时往返运货的马夫常在康定城跑马山的山坡上休息聊天。一个马夫哼唱的一首《溜溜调》吸引了他,经他整理或加工,把这首歌曲定名为《跑马溜溜的山上》,还添加了"世间溜溜的女子任你溜溜的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哟,……"这段歌词。吴文季回校后把这首《跑马溜溜的山上》的简谱交给了老师伍正谦。

老年的喻宜萱教授

1945年,青木关国立音乐院迁到南京,吴文季也随学校回到南京,继续在音乐专业深造。在学校举办一场音乐联欢会,于是武正谦找到作曲系江定仙老师,请他为《康定情歌》编配钢琴伴奏谱,还请江定仙保密,想音乐会一鸣惊人。当时江定仙身边没有钢琴,用风琴配出了伴奏。江定仙配好伴奏后,将《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1946年,在国立音乐院师生联欢会上,伍正谦用美声演唱了这首《康定情歌》,吴文季用手风琴进行伴奏。但反响一般。江定仙后来一直保存着《康定情歌》的谱子。

1933年,喻宜萱在上海国立音专毕业于后,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音乐系任教。1935年,喻宜萱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留美期间,喻宜萱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在纽约、旧金山等17个城市举行独唱音乐会。从此,喻宜萱名扬海外乐坛。1939年,喻宜萱回国后,先后在成都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和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并在各地举行独唱音乐会,1945年以后,为普及平民音乐活动,喻宜萱辞去教职,专门从事演唱活动。在全国各城市举办独唱音乐会。

1947年,喻宜萱准备在南京国际俱乐部举办个人演唱会,约他的同学江定仙为她伴奏,江定仙向喻宜萱推荐了这首《康定情歌》。喻宜萱看后爱不释手,马上背歌词。在下半年的音乐会上,喻宜萱正式演唱了《康定情歌》,引起轰动。1948年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为喻宜萱录制了唱片,从此这首歌就传扬全国。

1949年5月、6月,喻宜萱分别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举办了音乐会,演唱了《康定情歌》,并先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了《康定情歌》,使这首歌走向了世界。央视在录制《康定情歌》专题节目期间,甘孜州和康定县相关领导等登门拜访了白发苍苍的喻宜萱,授予喻宜萱“康定荣誉市民”称号。喻宜萱激动地说:“我唱了半辈子《康定情歌》,终于和康定人民取得了联系。”她为甘孜人民写下这样的话:“我喜爱《康定情歌》,我向往康定跑马山,我热爱康定的人民。”喻宜萱教授在1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康定情歌》唱遍中国,享誉世界,无疑,吴文季的采集、整理、改编功不可没。吴文季193月31日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洛阳古镇,少年时接受"五四"思想,投笔从戎,北上抗日,在重庆、南京组织学生爱国运动。他热爱民族文化,醉心于挖掘各地文化资源,采集民歌,一片好看的树叶也要采集回来留作纪念,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编200百余首民歌。

解放后,吴文季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文工团、总政文工团工作,任研究员、歌唱组副组长等职。1952年他在北京首唱和领唱《英雄们战胜大渡河》,震动了中国乐坛。1953年12月,他因为在康定国民党军队音乐教员的经历,被怀疑有历史问题遣送回惠安家乡进行劳动。当时,他正与一姑娘热恋。回到家乡后,吴文季的身心都承受着极大的创伤。为了不连累姑娘,吴文季忍痛与她分手。从此,与中国第一情歌有着不解之缘的他终生未婚。

吴文季

他根据惠安的风土人情,先后谱写和编导了《阿兰》、《丰收之夜》、《八级浪》、《惠女颂》等许多优秀乐曲、舞蹈,多次进京参加全国会演,成为将惠安女搬上舞台的第一人,开创了现代闽南音乐作品。

1966年5月1日,吴文季在贫病交迫、极端无助中,孤苦伶仃地结束了自1953年以来充满苦难、饱经忧患的一生,只活到48岁。临终前一天深夜,他因肝破裂而大量咯血,垂死前仍趴在桌上,在黯淡闪烁的微弱烛光下,为福建崇武县一个小小的渔村俱乐部修改准备演出的乐曲。1986年,在吴文季去世整整之后,终于获得正式平反,恢复名誉。

作曲者江定仙老师(1911月10日-2000年),作曲家,湖北武汉人。1930年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陕西省教育厅、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编辑,湖北教育学院、重庆音乐院教授。解放后,先后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兼系主任和副院长。他一生著作颇丰,除了许多歌曲和合唱曲外,还有《烟波江上》交响诗和《钢琴曲三首》,以及谱写《早春二月》和《没有下完的一盘棋》的电影音乐等。

与《康定情歌》有关的还有康定地区的溜溜调。有人认为《康定情歌》是康定北关外雅拉沟一带农牧民首创的一首民歌,属于“溜溜调”,本来只有前三段。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康定的少年儿女在“伴花夜”(陪新娘欢度婚前之夜)或打趣“儿女之情”时,都爱唱这首歌,词中“李家大姐”、“张家大哥”,通常要临时改唱成眼前女方和男方的姓氏。李依若和吴文季应该都是根据这里的溜溜调改编创作的。而现在仍有演唱溜溜调的传人,这就是康定的毛云刚。

毛云刚的先辈,是清乾隆时期康定八大寨子中唱溜溜调唱得最好的人。他们一代代相传下来,唱到毛云刚这一辈已是第六代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云刚本来在康定城里有个正式工作,因他过于入迷唱歌,加上溜溜调被视为靡靡之音,他丢掉了铁饭碗。但他并不后悔,回农村后仍边劳动边唱民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康定的一次歌咏大奖赛中,毛云刚被请去演唱了 《十二杯酒》与 “溜溜调”。虽是仗着酒兴来的两首,可他一鸣惊人,很快家喻户晓。平时,村子里遇到红白喜事,都要请毛云刚出山,好好唱几曲溜溜调。

毛云刚

1988年夏,毛云刚和藏族歌手亚东一起在跑马山上唱过歌。亚东被誉为“高原歌王”,当时他很喜欢唱藏族情歌《十二杯酒》,但他在长调上拿不准,毛云刚花了几个晚上教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一天,歌手谭维维专程从成都来到康定,找毛云刚请教《康定情歌》的原生态味道。

12月25日晚,“康定溜溜调”非遗项目走进北京卫视大型文化传承节目 《传承者》。节目中,毛云刚代表四川康定溜溜调唯一的传承者,携手著名歌手龚琳娜演绎了原汁原味的《康定情歌》,观众掌声雷动。节目最后,毛云刚面对观众流着热泪说:“谢谢大家喜欢我们的溜溜调,我希望这古老的山歌会传承下去,传遍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谭维维

在毛云刚家里,每每来了客人,他都要抱出一本发黄的手抄歌本给大家看。这是他耗时两三年整理出的1300多首民歌。毛云刚只有初小文化,也不懂创作,但他记性好,这些溜溜调是他打小一边唱一边凭脑壳“抠”的。

毛云刚溜溜调里的《康定情歌》,跟我们现在听到的《康定情歌》还不太一样,那歌名儿叫《康定巷情歌》,歌词经过若干人的再创作是这样的:“跑马山上青松林,这方有我心上人。天上又下罩子雨,这个姻缘天铸成。跑马山上一朵云,端端照在康定城。李家大姐一枝花,张家大哥看上她。一来看她人才好,二来看她会当家。郎才女貌都双全,跑马情歌代代传……”

毛云刚说:“记得小时候听父亲或乡亲们对歌,每一首都是对生活对大自然最真实的反映,人们见山唱山、见水唱水,就是遇到个喜欢的姑娘也要唱歌。我觉得,那种随时能听到歌声的日子,过起来才有意思。”

毛云刚与龚琳娜

真没想到,这首《康定情歌》还有这么多的故事,这首民歌成功在全国流传而且声播海外,让全中国和世界知道了康定,知道了跑马山,知道了康定青年的爱情。从这方面来说,毫无疑问,李依若、吴文季、江定仙、喻宜萱等人在作词、作曲、采集、改编、演唱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歌曲的成功,并没有完全给他们带来成就、收获和幸福。吴文季因此遭受了磨难,并终身未娶,实在令人叹息!最后,再向他们致以深深地敬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