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七夕节 你知道牛郎织女星来历?其爱情故事如何演绎 董永故事

七夕节 你知道牛郎织女星来历?其爱情故事如何演绎 董永故事

时间:2021-09-12 00:25:36

相关推荐

七夕节 你知道牛郎织女星来历?其爱情故事如何演绎 董永故事

七夕节,你知道牛郎织女星来历?牛郎织女故事如何演绎的?牛郎织女与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我国四大爱情故事,那你知道牛郎织女故事起源于何时呢?

有关牵牛织女最早的记载,是《诗经·大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皖彼牵牛,不以服箱。”

由此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只是两个星的名字,此时还看不出来牛郎织女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淮南子》记载“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风俗通义》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七日鹊首无故皆髡,梁以渡织女故也”

由此可知,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情况,后来在汉代又加入了乌鹊搭桥以渡牵牛、织女的情节。而《荆楚岁时记》中则说“牵牛娶织女,天帝两万备礼,久而不还,被驱在营室”,牛郎因为借钱结婚,无力偿还债务而被天帝强行分开,这似乎在说牛郎织女分离的原因,但实际上是反应了汉朝以来娶亲聘礼很重的习俗,才有了这样说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牛郎织女在文人的作品中多次出现,大多数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曹植的“临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曹丕“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蔡邕“悲彼牛女,隔于河维”都提到这个故事。

《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一年一度相会”

由以上资料可知,这一时期,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封建文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迎合统治者,把天帝美化成一个公正的家长,而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情节也改编了,将织女写成一个唯命是从,婚后懒惰废织的子女。这一时期,在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分化出宣扬“孝”的思想“董永”的故事。在董永故事中,天帝为了救助人间的一个孝子,竟然让自己的女儿从天庭嫁到凡间与凡人董永结婚的故事。这个时期牛郎织女与董永的故事无论在故事情节和主题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

在唐朝时,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诗文大量出现,杜甫在诗讲述牛郎与织女受王母娘娘的阻挠而分离,只能隔河相望,表示对牛女的深刻同情,此外,孟郊、宋之问、李白、元稹、孟浩然等都作过歌咏牛郎织女的诗,大都对她们的爱情遭遇表示同情。唐朝的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女子地位的提高,这个时期牛郎织女的题材,大多都表示这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执着和向往。

宋朝,宋代的社会精神不同于以往时代,将唐代崇尚道家思想改变被重视理学,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巧拙天所赋,乞怜真可嗤”,“性与是身俱,巧拙有常度,”巧和拙都是天生的,何必白白浪费精力去乞巧呢?乞巧拒拙在理学上认为是违背天理的,是不可取的做法。

理学的即存天理,灭人欲,对女性做出了各种伦理道德上的限制,女性地位低下,不主张女性主动出击,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是强调让女子消极等待。

到了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爱情古代被演绎成各种版本,深深地扎入人心,以至于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他们在牛郎织女传说中添加了许多符合自己民族特色的元素和情节,例如兄弟分家情节,动物报恩情节以及丈母娘考验女婿等情节。

参考文献:《荆楚岁时记》、《史记》、《诗经》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