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因为有这样的音乐 希区柯克的悬念故事才不会被时间冲淡

因为有这样的音乐 希区柯克的悬念故事才不会被时间冲淡

时间:2020-10-01 23:17:06

相关推荐

因为有这样的音乐 希区柯克的悬念故事才不会被时间冲淡

1941年,奥逊·威尔斯前往好莱坞拍摄《公民凯恩》,他邀请自己在水星剧场的伙伴伯纳德·赫尔曼为该片配乐,两人从30年代起便结下了友谊。此时的威尔斯刚通过广播剧积累起一些名声,而赫尔曼则长年为电台和剧场音乐服务。

这是两人首次有机会在好莱坞的大银幕上施展才华。谁也没想到,这样两个年轻人竟然创作出了好莱坞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奥逊·威尔斯因该片一炮而红,但赫尔曼的音乐却没有引起轰动。

《公民凯恩》剧照

同年,赫尔曼还为另一部影片谱写了音乐:威廉·迪亚特尔(William Dieterle)导演的《黑夜煞星》(All That Money Can Buy)。该片的光芒完全被《公民凯恩》所掩盖,但赫尔曼却凭借这部配乐赢得了他职业生涯中唯一一座奥斯卡奖杯。

不过,当人们提到赫尔曼的代表作时,大多忽略了《黑夜煞星》的存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赫尔曼也曾谱写出一些优秀的配乐作品,比如:《简爱》(Jane Eyre)、《醉汉广场》(Hangover Square)、《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和《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等等,但直到他遇见希区柯克,才真正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1955年,希区柯克找来赫尔曼为其执导的黑色喜剧片《哈里的麻烦》(Trouble with Harry)配乐,从此开启了两人的合作序幕。很快,这对组合便迎来了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赫尔曼也一举奠定了好莱坞电影配乐大师的地位。

1958年,已名声大振的希区柯克开始拍摄电影《迷魂记》(Vertigo),一部关于爱情、欺骗和疯狂的电影,由詹姆斯·斯图亚特和金·诺瓦克出演,影片的结局不再是好莱坞式的“大团圆”,而是主人公的激情最终毁灭了彼此。

《迷魂记》剧照

赫尔曼从瓦格纳的音乐中汲取灵感,用小提琴和长号构筑了极富浪漫气息的狂躁氛围,影片中每一处暗示都与音乐动机同步。赫尔曼用迷幻的管弦乐来渲染主人公的精神迷恋。影片结尾处,弦乐又摇身一变,演绎出浪漫典雅的抒情与感伤,用渐进式的音效慢慢将影片的气氛推到顶点。《迷魂记》是希区柯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赫尔曼发行的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原声带。

《西北偏北》幕间曲《西北偏北》幕间曲01:13来自后来之声

第二年,他与希区柯克再次为观众奉献了一部经典之作:《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西北偏北》中的经典镜头

有人认为,《西北偏北》是希区柯克最出名的影片,或者与《后窗》不相上下。可以肯定的是,该片是希区柯克电影里外景拍摄最出色的一部。众所周知,希区柯克擅长拍摄封闭的室内戏,对外景并不热衷,《西北偏北》则展现了少有的宽广视野。片中,加利·格兰特从英国的山顶开始穿越整个国家,警察与谋杀电话之间的追逐,惊险的大爆炸等场面频繁刺激着观众的眼球。

为了烘托惊险刺激的画面,赫尔曼在序曲中即展现出狂乱不定的节奏与暗藏杀机的和声,瞬间营造出经典的悬疑片氛围,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为了配合影片的情节展开和场景变化,赫尔曼还谱写了一支较为明亮的主题旋律和一些悠长的管弦乐片段。整部配乐体现出十分丰富的情绪变化。

《西北偏北》中的外景戏

1960年,希区柯克拍摄了又一部经典影片:《惊魂记》(Psycho)。在创作过程中,希区柯克要求赫尔曼不要在浴室谋杀那场戏里加任何音乐。然而,赫尔曼却坚持认为音乐在那场戏中是必须的。他很快为这段浴室谋杀写了一段音乐。希区柯克听后大为赞赏,随即改变了想法。

希区柯克为这场浴室谋杀留下了惊悚片历史上的一个经典镜头,赫尔曼用小提琴制造出的咄咄逼人的杀气则在电影音乐史上留下了同样不可磨灭的印记。它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画面带来的冲击感。“观众能听到,每一次刀子刺在女演员的肌肤上时,小提琴就变换一个音调,这确实相当吸引人。”赫尔曼后来这样回忆道。

《惊魂记》剧照

这三年,是这对黄金组合携手“狂飙突进”的三年。他们的巅峰期正好遇上一个复杂多变的年代。

50年代末60年代初,电视行业的崛起打破了电影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电影音乐中运用大型管弦乐队的作品越来越少,战后成长起来的观众偏向于更流行化的听觉趣味,并且,由于电影题材的多样化,爵士乐、摇滚乐和电子合成器开始大量出现在电影音乐中。

作为一名严谨的管弦乐大师,赫尔曼并不为潮流所动,而是专注于挖掘传统管弦乐在和声与配器方面的表现力;同时,他又与当时的主流风格保持着距离,他不喜爱大编制的交响化配乐,也不喜欢排山倒海的华丽曲调。他更偏爱使用规模较小的乐队,并善于谱写现代风格的乐段。

与希区柯克为数众多的经典影片相比,1964年的《玛尔妮》(Marnie)显得寂寂无名。赫尔曼为该片谱写的配乐依旧充满了张力与矛盾:既有生机勃勃的号角,也有小提琴杂乱无章的狂舞,同时也包含有舒缓平和的曲调,某些乐段依旧散发着迷人的光辉。这部作品,也成为了他与希区柯克最后的狂欢。

事实上,赫尔曼与希区柯克的合作时间只有,当人们谈到赫尔曼时,往往只对这里的作品津津乐道,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位作曲家拥有长达35年的配乐生涯。

但赫尔曼显然不属于八面玲珑的配乐家,人们很难想象他为科幻片或者史诗片配乐的情景。他的作品数量并不多,留下的大多是佳作,其艺术成就也主要集中在悬疑片和惊悚片领域。赫尔曼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为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所作的配乐,该作同样成为了被后人铭记的经典。

(本文素材来自拙作《电影散场,音乐留步》,内容有较多改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