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一部关于在路途中寻找梦想的电影故事《摩托日记》

一部关于在路途中寻找梦想的电影故事《摩托日记》

时间:2020-04-22 06:32:28

相关推荐

一部关于在路途中寻找梦想的电影故事《摩托日记》

影片根据恩内斯托·格瓦拉的日记改编。1952年1月,格瓦拉和好友阿尔贝托·格兰纳多骑上诺顿500沿着公路开始了一次“寻求和发现真正的南美洲之旅”。计划四个月内旅行八千里,方式是顺其自然。出发前的格瓦拉同大多数年轻的我们一样:羞涩、胆怯、紧张、迷惘,然而,在这个“堂吉诃德”青春祭礼式的旅行之后,他却变得坚毅而勇敢,从一个男孩变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正如格瓦拉在自己日记的最后写到:“写这本日记的人,在他重新踏足阿根廷土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死了。组织与打磨过这本日记的那个我,早就不再是我,至少现在的我,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漫游南美洲对我造成的改变,远远超过我所能遇见的。”

旅行的意义和作用就是如此,许多人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其实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游览沿途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体验一种不一样的心情,在一路变幻的影像和故事中完成一次心路历程的转变。诺顿500油门踩响的那一刻,格兰纳多说:“年轻的福瑟和我即将踏上通往人类精神最偏僻的地方的征程,在那里,我们将见到新的土地,听到新的赞美诗,吃到新的果实。”没错,格瓦拉和好友格兰纳多最初的目的同所有旅行者一样,只是为了去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听一些没有听过的语言,品尝一些没有吃过的食物。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每到一个地方都留下点儿风流韵事。从女友切齐纳那里离开时,格瓦拉还死守着为爱人买短裤的十五美元,不管格兰纳多怎样欺瞒哄骗就是不给,影片至此之前的格调都是轻松愉快的。顺着一路飞驰的车轮配着轻快流畅的吉他声,让人不觉想起了Joel Hanson 的那首“Traveling Light——轻装旅行”。然而,随着旅程的推进,吉他的弦渐渐绷紧,音乐逐渐变得沉重而有力,毕竟,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游山玩水,每一段旅程到最后都是智慧的结晶,在生命中慢慢沉淀,当这种沉淀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命运的轨迹也将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在格瓦拉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平以及下层人民的疾苦之后,他的成长足迹开始逐渐转弯,终于他把十五美元给了一对苦难的矿工夫妇,此时,个人的儿女情长早已抛在了一边,格瓦拉的脑海中也第一次出现了“革命”的念头,从这微小的十五美元我们可以看到格瓦拉的人生观、价值观正随着旅行的继续开始转变。

这种转变在格瓦拉24岁生日时达到了顶点。他不顾自己的哮喘独自游过冰冷的河水到对岸,和隔离的麻风病人一起过生日。在麻风病人隔离区的一段情节很容易让人想到了《飞越疯人院》,然而不同的是《飞越疯人院》中的麦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未能换取梦想的实现,而格瓦拉却最终让所有的人向他投入了崇敬的目光,从这里似乎已经可以依稀看到格瓦拉身上潜伏的那种革命家和伟大领袖的气质。影片在拍摄中大多采用手持摄像机拍摄,许多镜头看上去都在稍稍晃动,再加上导演时不时地穿插两个黑白的镜头,因此整个影片看上去有一种纪录片的风格,这使得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感。此外,演员的表演也丝毫不做作,不管是格瓦拉忧郁的眼神,还是格兰纳多搞笑的表情动作,都被演员刻画的细致入微且不见雕琢的痕迹,两人一庄一谐,可谓是达到了完美的配合。

再烂的公路片也都会有看头,因为若是剧情台词你还可以在公路片固有的一路变幻的景象中找到弥补,而《摩托日记》除却故事本身的感人和人物刻画的深刻外,南美洲特有的瑰丽景致更是让人大饱眼福:大气磅礴的秘鲁山川、暮色中的古老城墙、斑驳的石板路、水气氤氲的湖面以及载有身着洁白长衣的修女悠然划过的木船……世界上只有两种事物可以让人的心灵震撼,那就是自然和贴近自然的生命体验,当画面定格在肃穆的崇山峻岭、字幕上显示“秘鲁,1952年4月5日,7014公里”的一刻,又怎能用简单的震撼二字来形容?

格瓦拉从一个普通的男孩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再到一位伟大的领袖和革命家,这期间除了他对底层社会与人生的体验外,旅途中或灵动秀美或雄伟壮丽的自然历史景观也肯定在一定意义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