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别告诉她》:中国式谎言故事的背后 折射出“死亡教育”的缺失

《别告诉她》:中国式谎言故事的背后 折射出“死亡教育”的缺失

时间:2020-08-10 06:55:16

相关推荐

《别告诉她》:中国式谎言故事的背后 折射出“死亡教育”的缺失

故事,从一个谎言开始。

从小移民美国的女孩碧利回到中国长春,表面上为参加表弟婚礼,但其实是为见罹患肺癌祖母最后一面。

这是得知祖母肺癌发展到第4期,剩下3个月的时间这个噩耗,一家人商量后的统一口径——叔叔婶婶一家以给儿子举办婚礼的名义从日本回国,碧利一家则顺理成章以参加婚礼的名义从美国回国。这个分散了25年家,迎来了首次团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无所知的祖母,对难得的家庭大团聚表现得欢天喜地,她甚至要亲自筹备喜宴,但其实是她的告别宴。

这,就是电影《别告诉她》讲述的故事,改编自华裔导演王子逸的亲身经历。

《别告诉她》评论呈现两极分化,但丝毫没有影响其票房成绩。此片甚至超过了同期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刷新了去年的北美平均单场票房纪录,意外地成为了年度电影票房界的一匹黑马。同时,这部电影还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入选提名,主演奥卡菲娜更是凭借此片,获得音乐V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她也是首获此奖的华裔演员。

这部影片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魔力,竟然能获得如此佳绩?细究之下,你会发现,《别告诉她》叙事风格并不反常规,场景中国化,中西冲突真实,这就导致了居住在国外的观众感受到了熟悉的家国气息,而中国影迷则认为中国描摹偏符号化、景观化,且片中的价值观融入过于生硬。但是,我还是认为,镜头中关于细节、中国元素的捕捉真挚感人,且影片对“死亡教育”的反思,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中国式谎言」的背后,更是折射出“死亡教育”的缺失,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死亡的恐惧中渴望爱与温暖的内心,这些都是本片的魔力所在和独到之处。

01

一、为什么“别告诉她”?「中国式谎言」背后的3层原因

“别告诉她。”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家庭都会选择这么做。但是,如果某个家庭的老人被诊断出患绝症,家人一致选择以善意谎言来隐隐的现象,肯定不少见。从影片中为了说服碧利的情节,我们看到了关于中国人对「死亡」态度的推断,这些推断,正是「中国式谎言」背后,潜藏着的主要3层原因。

1.中国人传统的「避讳」心理。

从古到今,中国人都认为「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在中国家庭里,不管是祖辈还是父辈,都避免谈论死亡,每次当孩子无间说出这个词,或问起与之相关的话题。他们总是被粗暴地打断,被简单地阻止,且大人们不会孩子告知什么原因。被孩子的提问逼急了,大人会说 “不吉利”、“丧气”。

事实上,生老病死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但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很忌讳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呢?

主要还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想到一个好办法,可以完美地处理「死亡」这个问题。从正统宗教到民间都没有。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作为普通大众,我们难懂这句话中的深意,这句话就如同宗教上说的「死亡」一样,太过高深莫测,我们无法探知其意,而一般来说,神秘的、未知的事物都是最可怕的。因此,使得生与死显得更加神秘,更加不能说、不可说、不想说。

2. 「中国式大家长」作风。

在《别告诉她》中,面对家人隐瞒祖母这件事,碧利无法理解,因为在美国这么做等于触犯法律,所以她问了又问:“时间不多了,而不是更应该告诉她吗?”、“如果奶奶有工作要做吗?如果她想说再见?“

她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获知自身真实状态。

但是,医生告诉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自己的奶奶去世之前,他的家人也这么做。

阿姨反问她,“为什么要告诉她呢?说再见太痛苦了。”

叔叔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告诉奶奶,因为你不想承担责任。你告诉她,你是松了一口气。你没有告诉她,是对她的爱,对她的负责任,对她的报答。”叔叔这一番话,让碧利感动,似有所悟,她开始配合这个谎言。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也是这么做的——人人都不想死,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亲人永远在身边,「死亡」相当于再无回应,没有回应等同于绝望。所以在中国家庭中,如果子孙有孝心,就会一起隐瞒真相,隐藏恐惧,共享悲伤,一起帮老人分散和承受来自「死亡」的恐惧。

这个解释比较无私,但也有弊。细细想来,这明明就是「中国式大家长」作风,家庭中有权威的人来替他人做出决定,理由是:“我在帮你”、这是“为你好”。

其实,告知真相,由祖母决定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怎么度过,也未必就是不孝顺,对老人也更加尊重。就像电影《滚蛋吧!肿瘤君》里的女主角熊顿,正因为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她才会在有限有生命时间里,去完成自己的愿望,最后才走完了别人一生都无法走出的领悟。

3. 认为老人身心太脆弱。

中国人不知道从何时起,拥有了一个经验——如果你告诉一个老人,TA身患癌症的事实,TA大概很快就会死去。这个推理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人们认为老人身心脆弱的固执观点。

在电影中,碧利的妈妈也是这么警告女儿的。她说,比起死亡,恐惧更可怕,她认为老祖母根本就无法承受来自死亡的恐惧,并列举了身边的某个老人,因被宣布为癌症晚期,很快去世作为事例,说明不理解的碧利。

所以, 作为家人,如果告知真相,就是伤害

所以,如果不隐瞒事实真相,就是没有孝心。

所以,别告诉她!

《别告诉她》中的家人,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层面的原因,决定不让祖母知道这个坏消息,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场虚假的回国结婚典礼,以此为借口,让居住在别国的家人们,好一起去见祖母最后一面。

02

二、到底该不该“告诉她”?「中国式谎言」背后潜藏着3种危害

对「中国式谎言」,曾有人追问导演王子逸,“你觉得这种谎言的做法对吗?”

王子逸很矛盾:“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我确实知道的是,这个谎言让我和祖母在中国度过了三个月时光。它让我拥有了和家人的所有这些平常不会有的经历。但从道德层面上说,我还是很矛盾。”

片中的华裔女演员奥卡菲娜,第一反应觉得隐瞒病情是错误的做法。但经过拍摄此片,她表示出了理解:“这都是因为爱”。 但是,理解并不代表正确,爱一个人,首先是尊重,而不是替TA作决定。

在《别告诉她》中,碧莉选择了不冒犯中国传统。甚至在和祖母告别时,她说出了这样的谎言:“我很快回来看你”。这部电影从始至终充满温情,但不得不承认,片中对家庭关系,相亲相爱的伤害,尤其是对死亡教育的缺失,都只是点到即止,没有深入追究。其实,在「中国式谎言」的背后,潜藏着的3种危害:

1. 「中国式谎言」,会造成孩子对死亡的深度恐惧。

《名侦探柯南》里有一句话特别有道理:畏惧死亡比死亡更可怕!

「关于死亡」,父母越不愿意与孩子谈论,越讳莫如深,孩子越好奇,最后感受到的恐惧感越深。甚至,会变成孩子一生无法突破的困境。

由于「中国式谎言」,是害怕对方承受不住,以保护为目的而说出的善意谎言,它既不会真正教会孩子正确认识死亡,仅仅就是避而不谈,结果又往往只是“掩耳盗铃”。 谎言也许一度让对方觉得自己让死亡很远,暂时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但一旦对方明白真相,就会感觉那才是世上最恐怖的存在。

中国古代“讳疾忌医”的故事就是明显的「中国式谎言」,因为害怕得病,所以干脆不就医。但医与不医,病就在那里,不会改变,反而延误病情。同理,死亡也是这样,每个人都会经历,不管你避与不避,它都存在。

正如日本纪录片《人生的果实》中说的那样:“现在人们越来越害怕讨论生命终结,电视中也慢慢地不再出现了,人们厌恶,但它终会到来。”

许多事,本来没那么可怕,却因为未知,产生巨大的恐惧。死亡终会发生,与其逃避,不如积极面对。

2.孩子将会以“为你好”为名义,延续「中国式大家长」的做法

在《别告诉她》中,每个大人都复制着「中国式大家长」的做法。

祖母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大家长」,她是家中不可动摇的权威人物,同时也是家中矛盾的调和者,她外表看起来极温和,实则控制欲极强。比如她在筹备喜宴的过程中,为“假婚宴”菜谱本上是用龙虾,还是螃蟹而计较。

子女们已经长大,成家立业,移民他国,家人们一致选择隐瞒祖母事实,把祖母放在一个被动的、被保护者的角色,就像母亲保护小时候的自己,这正是延续和复制「中国式大家长」的做法。

反观现实中国家庭, “别告诉她”无处不在,简直是生活中的常态。由于担心,干脆把对方蒙在鼓里,把对方放在一个被动的、被呵护的区域里。报喜不报忧,大家心照不宣。

这种「中国式大家长」的做法,看起来是“为你好”,实充满了控制欲,是令人感觉窒息的相处模式,其危害不可小视,比如会出现“直升机式父母”,令很多人感到了沉重和道德捆绑。

3. 「中国式谎言」,导致孩子不珍惜时间,甚至虚度余生。

「中国式谎言」本是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却让孩子没有了正面接触死亡的机会,平时大人们也不会跟孩子严肃地谈论这个话题,所以很多人长到成人以后,都对死亡一无所知。比如现在的很多孩子,就意识不到时间和生命的珍贵,他们不明白生命有限,明日未知。

因为无知,所以行事鲁莽。所以做出不爱惜生命的事件。比如轻生、打架斗殴等等,因为他们觉得生命无常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同时,不懂生死的孩子,总以为有大把的日子可以用来挥霍,所以他们浑浑噩噩过日子,蹉跎岁月而不觉。许多孩子都快30岁了,依然生活在象牙塔里,青春已经过去,他们意识不到生命有限,不懂趁年轻追逐梦想,所以空度余生。

就如《别告诉她》的祖母,她终究是遗憾的,因为她毫不知情,她以为生活会照旧,她以为来日方长……

三、用开放的、诚实的态度,破解中国式谎言和「死亡教育」的缺失

一部电影的意义,在于给人启示和反思。

在《别告诉她》中,女主角碧莉呈现出来的那样纠结和矛盾:她对中国的一切都感到陌生,疑惑“美女”与“拔罐”的意思?她从小随父母在国外,因而没有见爷爷最后一面,如今祖母也即将离世,带着她已经失去的童年回忆和羁绊。面对中国式善意的谎言与内心的遗憾,还有西方文化,她有些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尊重中国家庭的传统文化。这大概也是导演心底的反思:「中国式谎言」到底好不好?对于缺失的「死亡教育」,这其中的裂隙,到底应该怎么填补呢?两者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化解呢?

1.面对死亡,开放的、诚实的态度,让人更珍惜时光。

有研究显示,开放的、诚实地讨论死亡,远比独自去理解这件事情,或者骤然得知真相要好得多。尤其是对资讯发达的现代来说,既然早晚都要面临,何必隐瞒真相?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如《别告诉她》中的祖母那样,直到离世都被隐瞒得很好。对于老人们来说,得知即将面临死亡,会更加珍惜生命:一是会对周围的人或事更宽容;二是遇到困难时,会及时地调整好心态。不会因小事生气伤害身体;三是尽量不留遗憾地过完宝贵的时光。

对孩子来说,相比中国式善意的谎言,一旦知道家里的老人即将离世,他们会更珍惜眼前的时光,早尽孝道。

对年龄幼小的孩子们来说,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认知死亡和生命的关系,孩子会更加懂得尊重生命。

2. 正确的死亡教育,能让人更积极地生活。

乔布斯坦言,他的人生是“向死而生”的一生。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他甚至还说:“死亡是生命的最伟大发明。”

在《奇葩说》第五季半决赛上,邱晨也坦言自己曾被查出甲状腺恶性肿瘤加淋巴结转移,这让她不得不面对死亡,她说:“只有面对它……愿意谈论它……我们才能对抗它。”

由此可见,唯有面对死亡,才能令我们理解生命真正的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生活。

3. 最好能在合适的时间探讨。

作为父母,当有一天,我的孩子问:“我会死吗?”,这个时候的孩子,应该是孩子对死亡和生命的关系产生了好奇心,此时此刻,正是最好的探讨时间。

我不认为自己会如《别告诉她》里的家人一样,选择善意的谎言,然后避而不谈,我会试着与TA讨论死亡,告诉TA,我们每个人都会死,但好好生活就不会留有遗憾。当然,我还会用TA听得懂的方式,告诉TA父母终总有一天也会离世,而正因为注定要分别,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彼此相爱地在一起。同时,若在生活中有植物、宠物、亲人朋友离世,父母应该学会用孩子理解的方式讲给TA听,并给TA安慰。

作为孩子,如果有一天,我的父母在即将离世时,问我:“我的病怎么样”这个时候,应该是父母有所感应之时,坦言相告是最好的时机。因为真正的孝心,不仅仅只是让一切如常,更应该是尊重,是平等沟通,是要让父母最后的时光尽量不留下遗憾。

03

结束语:

总之,《别告诉她》让我们在「中国式谎言」的背后,看到了死亡教育的严重缺失,给了我们深刻的反思——没有对生命和死亡的正确理解,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这种的未知恐惧时,就会因为没有好出口而更加恐惧,加讨论的禁忌,使我们从小就得不到合理的引导,结果,导致几乎大多数中国家庭视若「死亡」为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而破解中国式谎言和「死亡教育」的缺失,关键是开放的、诚实的态度,当我们愿意谈论死亡时,才能够明白活着的可贵,从而不再贪图享乐,懒散度日,而是懂得利用有限的时日,积极实践自己的美妙人生。

我是@小晓样儿,欢迎关注我。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小晓样儿购买专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