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五百年前是一家:明初大移民——“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

五百年前是一家:明初大移民——“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

时间:2022-05-08 21:34:27

相关推荐

五百年前是一家:明初大移民——“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

关于大槐树,六百年来感天动地,要问故事有多少,实难说得完呢。移民登程时分,都想着故土有个特别之处以志纪念,回暮处唯见暮鸦四散,这就是大槐树老鸹窝的来缘,记住了老鸹窝便记住了大槐树,记住了大槐树便有了今天移民洪洞寻根祭祖热,几百年来移民后裔念念不忘。

点点滴滴,别具匠心,一景一物非虚设,睹物思远流连忘返。清末洪洞有人景大启在菏泽做官,受到洪洞移民后裔极大欢迎,是以有感而产生一念头,如何使后人有一思乡凭祭处,因是动作最为积极,集资捐款在原迁民处请人大书一通古大槐树处,并建亭以为保护。

自1991年始每年清明举办寻根祭祖节,其它如摄影比赛,网站架设,文化纪录片,等,不一而足,打造多年,成为5A级景区,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惟桑与梓。大槐树不老,古今情通一理。1991年68万老家人清明始祭前夕,成千上万只老鸹突然降临,盘旋在二代与三代大槐树上,哀鸣莫侧,久久不去,这是从未有过的奇观,平添了一丝丝神秘,从此每临清明皆如此,从无间断。物与人同,景何以堪!

因称思乡鸟儿,佳话千秋。当其日,宣祭文,演歌舞,大槐树人齐相聚,必恭敬之,家在洪洞,此根参天。老家人多思远客,移民后裔也多感念老家,时在民国,老袁调兵镇压山西革命,兵匪不分,传说半日不点名,纵之烧杀掳掠,独临洪洞多恭敬,原来此军多有冀鲁豫士兵。

御灾捍患,老家永不相忘,六百年第一次有明确史载,大槐树多有功焉。华夏情相融,故土实难忘,故事感天动地。今天进得门去,名家大书一根,咸说那一捺如足如履,此奈文明足迹,洪洞印痕,永志不衰,爱我洪洞,处处有心。

三山五水。打锅牛,有牛姓兄弟五人于迁民日,分居于三山五水之间,生死难离,老大灵机一动,把一口锅摔为五瓣,兄弟各持一片,临别密语道,后人相见必问一句,打锅不打锅,以作亲情证件,至今相传不衰,这是河南林县一故事,如之这般故事成为遗民密码,代代相袭挥之不去。

五百年前是一家,移民之间格外亲,有李氏、岳氏和于氏三姓各居一村,都是移民,移民落地生根,生活多有不便,但他们三姓团结相处,感情越来越近,由是迁做一处照拂更加方便,名字就叫庄和,至今相沿相近。移民者的感情啊,如滔滔黄河之水,说之不完。

在山东莘县古城镇,村名起得多带有很深的移民烙印,宋姓遗民所居处名宋庄,黄姓移民靠堤而居者名为黄堤口,以种菜为生名菜园,以手工纺织为业有称坊子铺,定居于一土堠之旁离县城五里名称五里后,离县城三里而居名为三里营,瞧瞧这些名字,以姓为名,以名为村,因地而设,因业设村,莫不涂有厚厚的遗民色彩。

此根祖斯。移民们的根在大槐树,因而冀鲁豫广植之,并代代呵护,发生在河南济源的故事,清末1867年,捻军把一股清军包围于济源,清军摊粮摊响,穷凶极恶以作顽抗,百姓痛恶痛绝,变着法子抵抗,到最后清军头目想出一招,以伐掉城中一棵大槐树相要挟

身为洪洞移民后裔的姚家人拼命保护,然最终没有保住,一姚姓男子因此含恨而死,为祭父灵,其子孙便在原处又栽下一棵槐树苗,今已蓬勃参天了呢。故事可泣,犹见遗民对大槐树的感情,此根祖斯一辈辈,要把大槐树的故事讲下去,有多少移民专家笔耕不止,挖掘不完。

汇成一部洪洞移民史,和着那时腥风血雨,更著着遗民血和泪,汩汩流之不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