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王子与公主的婚后生活为何也会一地鸡毛?

王子与公主的婚后生活为何也会一地鸡毛?

时间:2023-06-11 11:08:38

相关推荐

王子与公主的婚后生活为何也会一地鸡毛?

参加过许多次朋友的婚礼,中式的、西式的、室内的、户外的……如今的婚礼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形式,也越来越浪漫唯美、盛大隆重。有着越来越新奇的出场方式,越来越煽情的相爱故事,然而每次让我印象最深的环节,还是交换戒指。那是一个仪式里最有分量的部分,两个人四目相对,颤抖着手,为对方戴上戒指,将自己的爱意和决心传递到对方的心里。尔后,通常是一个深情的拥抱或者亲吻,时间似乎都在漫天飘洒的花瓣中悄悄延长了。

坐在台下的我们——沉浸在氛围里的人,内心也跟着变得柔软。有人拍照,有人落泪,有人鼓掌。我们一起见证了一对情侣,从恋爱走到了婚姻,他们终于找到了盛放爱情的容器,这的确是一段恋情最美好的归宿了。你看,童话故事的结尾,通常不都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

可是啊,幸福哪有那么容易。我们常常会在那个幸福的恍惚中忘记,婚礼这一天也同时开启了新的篇章,它关乎勇气、耐心、责任和成长。

记得曾经的一位同事,因我与她表妹同龄而常常和我分享她表妹的故事。同事当时很羡慕刚刚结婚的表妹。说她是家族中最小的孩子,虽然生在小镇家庭环境一般,但是得到的宠爱还是不少。少女时代的她就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一路从初中到大学,总有献殷勤的小男孩在她左右。她似乎也没有吃过什么爱而不得的苦,剧情总是她喜欢的男孩也刚好喜欢她。而当时结婚的老公是她的大学同学,在很多毕业的情侣都各奔东西的时刻,俩人一结束学业就领了证,从校服变成了婚纱。因为男方家境不错,也是一路顺风顺水成长起来的大男孩。房、车父母早已备好,他们几乎什么也不用愁,在同龄人辛苦打拼的时刻,扮演着人生赢家的角色。

婚礼自然是风光无限的,尤其在女方这边,毫不夸张地说街坊邻里都羡慕。她变成了大人们口中的“别人家女儿”,作为一个幸福的模板在小镇上传开来。婚后她随男方去了另外的城市生活,离家也并不远,度过了浓情蜜意的第一年,然后麻烦慢慢浮现。

不是什么婆媳不和,也不是什么第三者,而是他们依旧是两个孩子。法律上,他们当然是到了法定结婚年纪的夫妻,但是心理成熟度却远远没有跟上。

原来他们俩本来毕业的学校也不够好,俩人忙着恋爱也没有提升自己的想法,工作不停地换,一不顺心俩人就辞职去追寻诗和远方。婚后第一年他们没有住进住自己的新房,而是与公婆同住了一年(一开始商量好的,两个小区也相隔不算太远,公婆住的是老房子),一切开销都是管公婆要。老两口不仅努力经营着一家小型超市,还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公婆觉得这样不是个办法,本来第一年提出和他们一起住就是怕他们还没办法独立运营一个家庭,暂时过渡一下。

事实证明和父母同住更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而他们虽是小康家庭,也实在经不起他们这样的挥霍和折腾。在他们又一次辞职旅行归来之后,公婆提出了让他们回自己小家去住的想法。两个人很爽快就答应了,然后度过了一段每天点外卖,宅家打游戏的神仙日子。家里变得很乱,工作没有着落,两人开始争吵。他们开始互相埋怨和指责对方。一周后两人灰溜溜跑回公婆家去蹭饭,顺便“借”一点生活费。然后来来回回地重复着这样的情节。

这个浪漫爱情的后续是,他们即使在父母的逼迫下,也没激发出能力来经营好那个小家。王子和公主在恋爱的激情渐渐消退后,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溃不成军。不清楚他们后来还有没有更严重的矛盾,总之没能撑完第二年就一拍两散。婚礼上钻戒的光芒似乎还在闪耀,可是说誓言的人已经食言。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婚姻很多,只不过有些还被父母支撑着在继续。夸张一点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我觉得这种现象的背后,要追根溯源的话,既有两个人的原因,也有父母的一些问题,或者说本身的亲子关系就不太健康。

首先,父母辈很多是从物质匮乏的时代走过来的,于是舍不得让儿女再受苦。只要自己打拼出来了,就毫无保留地满足儿女,这样就很容易养出“巨婴”(注:虽然已经成年,但心智仍然停留在幼儿阶段,极不成熟的人)。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习惯向别人索取,尤其是向家人。走上社会或者进入婚姻,依旧难改,于是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第二,父母基于自己对婚姻的理解来指导自己的子女,如果子女又恰好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便会选择顺从。比如许多女生的父母总是向女儿灌输到了年纪就应该嫁人的想法。读书时不让恋爱,但是一毕业就恨不得能马上结婚。并且过于看重物质条件。因为他们当时生活的年代,对于婚姻的需求还停留在“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即女方嫁给男方,两个人能有基本生活保障就行了。可是社会在进步,婚姻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精神追求以及双方的共同成长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光有物质保障,也并不能保证婚姻的长久。

第三,父母无法顺利完成与子女的分离,成年子女又享受着这种事无巨细的关心。中国传统的父母由于时代的烙印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是一生为了儿女操劳,他们没有自己热爱和追求的东西,也没有能力面对孤独。所以,即使他们很多都身体硬朗,暂时还不需要子女的照料,也非要同子女住在一起。他们喜欢包揽子女的一切事物,在这种过度地付出感里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样就和不愿意长大的子女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大家都在这种看似和谐的关系里,过着一种无法落地的幸福。这种捆绑的状态是十分危险的,只需要一点冲突就能瓦解。父母应该学会放手,子女才有机会长大。而子女应该学会脱离父母的庇护,才能拥有自己的人生。

很喜欢龙应台在目送里说的那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与子女的爱,注定是一场分离,这是双方成长的必然途径。而情侣之间的爱,要支撑我们进入婚姻,也不能只靠激情。哪怕有父母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也没有办法为我们剩下的人生保驾护航。

婚姻关系里需要的是两个成熟的个体,两个人主动成长,主动经营,在余生相互扶持、披荆斩棘、共经风雨。爱情中所有的浪漫,最后都要在生活琐碎的打磨中才能升华,才能降落。

所以婚礼上的双方,在许下诺言的同时,就要明白:两个人体会过风花雪月的温柔,即将一起迎接柴米油盐的浸润,毕竟谁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王子和公主。而这些听起来并不那么浪漫的后续,才是这场婚礼上交换戒指的意义。就像蔡健雅歌里唱的那样:“有过竞争,有过牺牲,被爱筛选过程。学会认真,学会忠诚,适者才能生存。懂得永恒,得要我们,进化成更好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