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唐太宗扪心自问 隋朝之亡 亡在哪里 隋炀帝要为隋朝灭亡负责吗

唐太宗扪心自问 隋朝之亡 亡在哪里 隋炀帝要为隋朝灭亡负责吗

时间:2018-10-14 12:39:29

相关推荐

唐太宗扪心自问 隋朝之亡 亡在哪里 隋炀帝要为隋朝灭亡负责吗

唐太宗常常心存疑虑,他扪心自问,隋朝之亡,亡在哪里?隋炀帝应该为隋朝的灭亡负责吗?在唐太宗看来,前朝的历史,比任何时代的历史都重要,因为前朝的失败,正是本朝建立的依据,因此,前朝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本朝最直接,也最有实际意义。这就是唐太宗特别重视,编修《隋书》的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们交谈/作者截频

唐太宗登基之后,精心挑选一批,有文史之才的官员,主持编纂前代史书。《北周书》《北齐书》《隋书》《梁书》《陈书》,都由宰相魏征总负责,增删修改,最后定稿。其中由于《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成为二十四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书之一,唐朝编纂的其他几部史书,也都被后世称作良史。那么在唐太宗看来,隋朝之亡,亡在哪里?

唐太宗曾经和他的大臣们,有一个很有名的讨论,讲隋朝,隋朝为什么失败?魏征做了一个总结。魏征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隋文帝、隋炀帝两个人,都是励精图治的。

唐太宗李世民亲批奏折/作者截频

我们一定要给隋炀帝,做一个平反,因为中国后代这些小说家,这些人,抹黑的水平实在高。隋炀帝这一辈子后宫,还真没几个人。他的皇后、妃子不多,孩子也不多,从这个方面来说,他远远不如唐太宗。但是,他竟然在这些文人笔下,被描写成中国第一淫棍,因为寻花问柳而亡国。这就把整个历史的真相给倒没了,完全颠倒了,不是这么回事。

唐太宗的君臣,在对待前人的问题上,还是非常客观、公正的。他就说,隋文帝、隋炀帝,都想把国家治好。每个人坐在这个位置上,不可能有什么人上台就想说,我要把这个国家搞垮。有哪个人开公司,就想把公司开倒闭了?做崩了,没有的。所以,这是前提,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那么,既然他想把国家做好,为什么做完了?为什么就做崩了?

突厥可汗入侵大唐/作者截频

魏征说,隋朝统一中国以后,军队是最强大的。隋朝的军队,唐朝在很长时间都比不上,军力非常强大。隋朝统一中国以后,30多年间被称作“风行万里,威动殊俗”,周边没人敢和隋朝较量。但是突然间就崩溃了,一旦崩溃,这么强大的国家,这么好的制度,都成了别人的东西,变成了唐朝的东西。所以,隋文帝、隋炀帝,成了天下的笑柄。难道他们是故意做坏吗?不是的。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几个总结:

第一,恃其富强不虞后患。太强大了,政治、军事、经济都强大。因为强大,有恃无恐。资源都在我手上,我怕什么?不怕,就一定完蛋,治国一定要懂得怕。所以,唐朝一直说,要懂得怕,不能说不怕,不怕就完了!隋朝就是因为不怕,才38年就完了。

唐太宗李世民与民同乐/作者截频

第二,罄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女子,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把所有的国家资源都调集上来,把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都搜罗来,国家做了很多事,但是大家要想想,国家做事的钱从哪里来?国家是不会产生钱的呀。国家的钱还是要从老百姓那里收上来。国家事情做多了,老百姓的负担就重了。重到老百姓承受不起了,越过限度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魏征给这段历史做了一个概括,前提是说,他是想把国家治好,他没治好的原因,这几点我把它抽出来,指出了隋朝的病根在哪几个地方?第一个,“恃其富强,不虞后患”,这个是骄,从政的骄。第二个,“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这是苛,税收,苛。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作者截频

第三个,“大兴土木”。修建华丽的宫苑,这个是奢,对老百姓的税,徭役无时,不断加重。加税、征收征税,是争。以权术治国,这个是险。小人得志,都讲顺耳的话,讲真话的人都倒霉,这个叫做邪。整个政治风气已经邪掉了。上下相蒙,君臣倒戈这个是隔。社会学讲阶层的断裂,完全隔开了。最后是离不堪命,率土分崩,这个是夺。夺民之时,夺四季之时。

八个问题,这八个问题归纳起来,那就是恃力而骄。仗着自己有力量,骄傲了。纵欲而奢,任用小人,阻塞言路。与民争利,兵役无度。这几点恰好讲到了隋朝的要害。

大唐公主寝室/作者截频

唐太宗客观总结出这一点来,依然要保持清廉,要改变唐朝的基本国策,否则还要重蹈覆辙。隋朝失败的政治责任,应该由谁来负责?中国人喜欢以成败论英雄,所以我们看到亡国之君就倒霉,大家把隋朝所有责任,都推到隋炀帝身上。所以,才有各种小说家跑出来,什么“隋炀帝艳史”这本那本,写得很开心。随便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所有的坏事,都是隋炀帝做的。如果是这样写,这个历史就不要写了,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真正的问题,不只是在隋炀帝身上。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作者截频

唐太宗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他问大臣们,你们能不能告诉我,隋文帝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我们看到,他是开国皇帝,励精图治。从早上班,批公文批到晚上,都不回去。然后,又是身为表率,和他的皇后发誓一夫一妻。别的皇帝就是因为妻妾成群,才有骨肉相残。发誓生生世世一夫一妻,只有亲骨肉,为人品格很好,从政非常勤奋,有什么不好呢?

唐朝的宰相就跟唐太宗说,这个皇帝就是这样的皇帝,很好,励精图治之主。说完以后,唐太宗说不对。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这个人太过精明,查察为民,派了很多人去探听,什么消息,什么小道消息,什么传闻,对他的评价,官员之间的事情,通通都要知道,信息都收上来。信息多了,整天就是打探这些事情。

唐太宗李世民看演出/作者截频

唐太宗就说道,会造成什么呢?至察。什么无所不知,至察而心不明。心就不清楚了。心暗则造有不通,心暗了,很多地方,就不通了。所以,这个人太精明,这些小道消息,这些传言听得太多,就会多疑。整天疑神疑鬼的,看人家交头接耳,肯定是不讲我坏话,派一个什么特务去听听,就多疑了。更何况,他得天下来路不太正。他是抢外孙的政权,有人说杨坚是欺人家孤儿寡母得天下。从外孙手里政变,把政权夺过来,所以人家看不起他,越看不起他,他越多疑。越多疑就越想知道,下面到底在议论什么?这样,就把握不好整个政局。因为他太怀疑下面,他不相信下面。就迫使他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批示,所以,他才会那么忙。

唐太宗李世民在读书/作者截频

唐太宗一点都不欣赏他忙,从早上上班到晚上都不下班,在那批公文,唐太宗说这是不对的,这就是因为你不相信下面,把下面的权都抓上来,什么事都你自己批。天下的事,你都懂吗?在皇宫里面,你知道农村那些事情吗?你不懂,你不懂你批示,假如你一天批十条,错了五条,你不懂你就批错了。错五条还没关系,问题是你天天都错五条,积累下来,这个政策就差得太远了。与其你劳神在那边批公文,不如任贤,才能防止错误,否则,你的错误积累到后面,这个国家不灭亡才奇怪。

这就说明了,他对隋文帝的评价,以及他对隋朝的评价,不是一个隋炀帝,好色亡国的问题,而是更加深刻的问题,是一个如何执政的问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