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陈忱观《婚姻生活》有感:亲密关系的残忍真相 爱与权力的角逐

陈忱观《婚姻生活》有感:亲密关系的残忍真相 爱与权力的角逐

时间:2020-09-21 00:35:53

相关推荐

陈忱观《婚姻生活》有感:亲密关系的残忍真相 爱与权力的角逐

私人感情?还是暴力行为?

近几年来,关于“婚姻”的新闻屡见不鲜,部分人渐渐意识到,婚姻中的许多问题并不仅仅是“亲密关系问题”这么简单。随着电影《婚姻故事》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更是将一系列“亲密关系”的问题推向了大众面前。

我因为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关于女性伤害的问题,也多多少少有关注过这方面的问题。在亲密关系中,女性受到的伤害不如一般情况那样容易甄别,有时候甚至连本人都没有察觉。最近观看了《婚姻故事》,让我对这一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处处伏笔 经典之作

影片讲述了结婚多年并育有一子的戏剧导演查理和女演员妮可因工作分居而不得不走向离婚的故事。在这场为了争夺抚养权的离婚拉锯战中,导演为我们展现了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真实感人的细枝末节,十分牵动人心。

这部电影在开篇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通过回忆和独白介绍了两个主人公后,第一个引入的现实人物,既不是他们的父母,也不是他们的朋友,而是一个陌生的第三方——婚姻调解员。在片中,这种第三方的存在,对于剧情的发展和主题的描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占了极大篇幅,从而把一个属于夫妻之间的婚姻故事,延伸到了公开的社会层面。尤其是律师之后的介入,也让影片主题愈发明确,同时向观众和主角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相爱,却毫无意义?

顺着这个主旨,引发观众的思考,从而使观众带着猎奇,抑或些许代入感的心态去观赏这部电影,生活细节,以及感情线索、纠纷等等,让人感觉真实且有认同感。

影片中有两个小细节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一个是:律师在法庭上口若悬河,夫妻二人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只属于两个人的婚姻,以及隐私的事情被律师拿出来当作展现自己才华的“工具”,他们脸上尴尬的表情,让我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离婚真的是两个人的事吗?

第二个细节是在影片最后,导演再次强调了那2秒钟的一见钟情,以及那句:就算爱他已经毫无意义,我今生还是会爱着他。

我们经常说,爱情败给了生活。爱情所抗争的不仅是脑内的多巴胺与内啡呔的交替,或是日复一日的枯燥与争吵,而是在与支撑着现代婚姻体系的整个社会抗争。

关于亲密关系的残忍真相

在影片中,妮可是弱势的一方,也许因为她“在见到查理两分钟以后就爱上了他”;也许因为当时她更想结婚,而查理并不那么想结婚;也许因为她是女人,而社会对女人(特别是亲密关系里的女人,也就是妻子和母亲)的要求总比对男人高得多——父亲只要能陪孩子玩玩就值得称道,而母亲的任何小瑕疵都能被指控为不称职。

查理和妮可在故事一开始正在进行调解,可见此时的主导权依然在查理和妮可手中,双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要求并选择是否接受。但律师的出现,却标志着双方逐渐失去了对这件事的主导权,把婚姻交给了陌生却拥有裁判权的第三方。这或许也是查理坚持不找律师的原因之一。他和妮可始终认为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谁都不想更复杂,更难堪,所以离婚这件事也应该在两人之间解决。虽然妮可面对律师时才第一次完整说出她试图离婚的原因,但其实妮可一直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明白自己依然爱着查理。

影片中不断呈现着两人接触时的细节:妮可惊异于当时对着母亲和妹妹做出的一番表态,在见到查理时却变得不堪一击,甚至一直试图想拿回离婚协议书。当查理不知道点什么的时候,妮可依然可以当着律师的面毫无顾忌地为查理点一份不要希腊沙拉酱的希腊沙拉。尤其是当查理当着妮可的面咒骂妮可之后,她依然会抚慰查理,而不是摔门离开。如果说前面的一切都是理智下多年生活养成的习惯,那么这段失去理智的争吵与和解背后,就不仅仅是习惯那么简单,反而是对另一方的理解和信任,而信任与理解,也正是爱情的基石。

诸如此类的爱情碎片参杂在这部以离婚主题的电影中,多少显得矛盾。以往的电影,总是把爱情与婚姻相联系,抑或单一地讲述婚姻,爱情。人们在婚姻中的结合与离别,也多少把婚姻和爱情等同起来。

类似于另外一部同类型的影片《阿黛尔的生活》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叙述两人如何相识相爱,接着又是如何被阻隔在了婚姻面前,但阻碍她们的,同样并非爱情,也不是来自父母的阻力。而是各自的生活背景,这个背景包括交友圈,文化层次,个人理想等诸多方面,概括而言就是我们每个人背后的“社会”。

婚姻故事的背后 爱与权力的角逐

妮可和查理两人围绕着离婚这一话题延展出的生活中的细节是影片的一条明线,而“权利”是潜藏在影片明线之下的另一条脉络。不管我们多不想承认这个事实,任何亲密关系归根结底都逃不开权力关系。《婚姻故事》中所展现的正是在现有权利结构下女性的觉醒和男性的不自知与对女性觉醒的不适应,以及这两者带来的不可调和的冲突。

近期女性觉醒的代表人物我想大家都知道,周扬青。她在被“浪费”了九年的青春之后,终于觉醒,壮士断腕,结束了这段不值得的爱情。这件事本身没什么,而让我惊讶的是,很多男性对这件事的看法。在周的帖子下面,奇葩留言层出不穷,基本言论直指周想毁了罗,认为感情是私人的事,不应该拿到台面上去说,认为她在报复。

更令我觉得心惊的是,同样的言论同时出自许多女性之口,甚至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女性代表。我认为,男性的不自知乃千百年来思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女性自己拥有这样“没得救”的三观,让我觉得心寒。自己都不觉醒,如何让男人觉醒呢?

最可怕的不是男权主义,而是女人拥有男权社会的思想。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一句话: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现实往往就是,女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成为了侵害另一名女性的帮凶,比如对周扬青这样的言语伤害。

亲密关系不是暴力行为的挡箭牌

亲密关系与婚姻中的权力不对等的行为其实屡见不鲜。出轨、家暴、冷暴力等,我们经常在新闻,甚至有时就是身边的人口中听到这些事情。

具有私密性、隐蔽性的家庭关系,长期以来被视为法外之地。一方面,建立在“三纲五常”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家庭伦理秩序,导致夫妻和代际间的暴力行为被视为家务事;另一方面,“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使绝大多数家暴受害者不愿意从家庭外部寻找保护力量,导致受害人逆来顺受或走向极端,而家庭之外的人也往往不愿意干涉。

这让我想起之前的网红宇芽事件。她的情况还没那么糟糕,因为她尚未和施暴人结婚,而试想与沱沱拥有实质婚姻关系的几位前妻,那可就是苦不堪言了。但在最后结束采访时宇芽自己也说了,他的那几位前妻觉得十分抱歉,如果当初勇敢的站出来,也许今天不会有宇芽受害的事件。

亲密关系绝对不是暴力行为的挡箭牌。我认为,除了司法的介入,更多的是还是应该不断去改变大众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家暴、出轨等问题,不仅仅涉及法律底线,更是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绝对不是一句“家务事”可以轻描淡写带过的。

在婚姻或者亲密关系中,我觉得对于渣男,或者家暴,果断结束关系,不要拖泥带水。必要时勇敢的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一段感情是否合适,其实大部分人自己心中都非常清楚,切忌被爱情迷惑双眼。当然,若没有发生原则性事件的婚姻,要尝试着去沟通,去珍惜。

《婚姻故事》这部电影我推荐大家都可以去看看,它对亲密关系的解读真的非常值得思考。而我也会考虑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写写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触动和思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