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平度市技师学院对口帮扶抒写最美脱贫故事

平度市技师学院对口帮扶抒写最美脱贫故事

时间:2019-07-05 21:57:48

相关推荐

平度市技师学院对口帮扶抒写最美脱贫故事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大潮中, 青岛对口帮扶甘肃、贵州,两地在真挚频繁的交往中结下深厚情谊,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彩答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携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征程中中,抒写了许多“最美的脱贫故事”,为脱贫攻坚注入了磅礴的合力。

聚力凝心、砥砺前行。根据上级对扶贫协作地区人才支援选派任务安排,经自愿报名和青岛市人社部门遴选,平度市技师学院张克飞、王春浩两位教师作为技师技术人才赴陇南市对口帮扶。

三个月的时间,两位老师在陇南这片热土上,克服艰苦条件,不忘初心,深耕技能扶贫一线,凭一己之力为脱贫攻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充分展现出“平度技师人”良好风貌和综合素质,为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作出了积极贡献。

电气技术系教师 张克飞

时间流逝,转眼间三个月的对口帮扶工作已经结束,这三个月,有付出更有收获,使我充分感受着对口帮扶工作赋予我的生命精彩。

四周连绵不断的群山,错落有致的房子建在山坡或谷底,这里是陇南,是我们将要奋斗3个月的地方。刚到陇南,一幅幅向往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随之而来的,是2个小时在山区蜿蜒35公里的车程,有时只能通行一辆车,车外就是陡峻悬崖,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我来到了陇南市陇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接下来的时间里,从陇南市到文县,再到武都,三个月的时间里,我走过了9个村子,与在学院的工作不同,这里的培训大多在田间地头、在农户家里。海拔1600多米的山区,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从一户到另一户,交通工具基本靠走,几公里的路程就需要跋涉3个多小时。

山高林密,蛇虫很多。刚进村时不了解情况,一天晚上半夜上厕所,黑灯瞎火中突然感觉小腿一痛,不知被什么给咬了三个均匀的小孔,顿时鲜血流出。心中担心是毒蛇咬伤,急忙叫醒老乡帮忙处理伤口,被告知没有中毒,这才放下心来。

期间我遇到过山体滑坡,遇到过语言不通,每天只吃两顿饭,但村民们的热情和期盼深深感染着我,体力将要耗尽时村民骑着摩托车匆匆赶来,沟通遇到障碍时当地年轻人的热心翻译,肚子饿了的时候村民倾囊付出拿出他们最好的饭食,这些都鞭策着我要将技能培训做得更好更贴心。

山村住宿条件比较艰苦,20多天不洗澡很正常,5个人挤在一间屋里,床铺之间只能有30厘米空间,夜里4个人打呼噜,我只能蒙头加耳塞强迫自己入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我都习惯了,也适应了,也慢慢的爱上了这片热土。

培训电工94人,上课440课时,撰写教案54份,进行教师能力培训3次,指导武都校区专业建设及车间建设,全面负责建成电工实训车间1个……回想这3个月的时间,伴随着成绩,更有很多感动。

我所支援的村子大多处于大山最深处,98%为藏民,学员中有不识字的,大多数小学文化,初中文化的很少。入村前我就忐忑不安,担心自己语言不通,担心村民会不接受,于是我微笑面对,认真讲解,在授课时我讲得尽量简单易懂,注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员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同时我充分发挥好自身技能教育经验,帮助村民维修风扇、洗衣机、电动车、电饭锅、电动机等,通过努力,他们很快就认可了我、接受了我,每次讲课周围都围了好多学员。

通过我们的努力,广大村民真正的掌握了一技之长,不是将培训停留在书本上、证书上,而是真正的会干、能干、用他们的话说:“讲得好!”“能明白!”“会运用!”。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对口帮扶3个月,我工作着,收获着,付出着,感动着,尽管有离家路途遥远、生活不方便、经常吃不饱等种种困难,可以说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面临一种挑战,但我依然坚定,坚守着对口帮扶工作的那份执着,用行动战胜自我,从容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将在我的工作历程中写下不平凡的一页。

3个月的对口帮扶工作结束了,但一颗牵挂的心还留在那里。也许我的到来不能马上改变什么,可是我想至少给他们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能让他们感受到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利好,感受到青岛对陇南的牵挂,感受到技能带给他们的改变。

现代服务系教师 王春浩

5月初,我申请由青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技师技术人才对口支援陇南扶贫协作”行动。5月18日,满怀着一腔热血和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作为对口帮扶工作教师踏上了奔赴甘肃陇南的路途。作为对口帮扶工作老师,我深深懂得,不但要搞好自己的教学,还要当好使者,加强城乡教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为陇南的技工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要照亮一片山,首先要点亮一盏灯,到达陇南后为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我首先对陇南的历史、社会、风俗、人文等进行全面了解。积极主动向宝口中学的老师询问情况,增加了解和互信,做到有条不紊,并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他们都非常热情友好给了我帮助和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开拓了视野也增加了见识。这些对口帮扶工作经历和经验对我来说,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终生受用。

为了让村民们更好的掌握“一技之长”,我所对口帮扶的培训站,大多通过“下乡”的方式,实施小规模培训,重点打造美食烹饪品牌。在琵琶镇培训时,为了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我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就食材的挑选、调料的合理搭配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向学员传授家常菜肴的烹饪方法。大伙围在灶台旁,仔细聆听讲解,认真地学习记录着点点滴滴,害怕一不留神的错过什么,学员们对技能培训充满好奇,课堂上问题连连不断,整个课堂如“炉火”一般的火热。

经过两周期培训后,我渐渐地熟悉了当地的饮食习惯、历史、社会、风俗、人文等。陇南日常喜食土豆、酸菜、花椒等,特别是土豆和我们日常的土豆不太相同,这边土豆淀粉含量极高,粘性极大,所以当地有一款风味小吃“搅团”。我结合当地的饮食特点和主要食材,认真研究培训标准,先后以土豆为主要原料制作菜肴20余种,拔丝土豆、红糖土豆芋圆以及西式菜肴土豆培根橄榄沙拉、意式土豆浓汤等,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夸赞。

山路崎岖,陡峭难行,每次转换培训点都充满危险和挑战。在前往龙凤乡培训时,蜿蜒盘旋的砂石路只能通行一辆车,旁边没有护栏,悬崖下面乱石林立,特别是转弯时,感觉身体都是悬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还好当地司机师傅驾驶技术过硬,我们平安到达。

我们进入山区后几乎与外界隔绝,一日三餐以酸菜为主,十天半月才能吃上次肉,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有时住在党员会议室、有时住在老乡家里,我们戏称自己是“游击队”。当地老乡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口坛子,里面都是腌的酸菜。在支教结束后我曾把酸菜带回给家人吃,直呼享受不了,但我却已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给我特殊“味道”的地方。

口帮扶期间,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青岛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义瑛一行前往陇南市宕昌县进行调研,并慰问青岛赴陇南市支教教师,叮嘱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自身技能教育经验,助力脱贫攻坚,这对我是极大的鼓舞,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选择了对口帮扶工作,我就会不辱使命,真正让自己的技能之火扎根当地,为陇南、安顺地区脱贫致富贡献技师力量。

通过对陇南进行扶贫协作,陇南人民的热情、淳朴,处处打动着我,影响着我,我更加的爱上了这片热土。从陇南回家的途中,遇到当地洪涝灾害,高速公路被冲毁,航班被迫取消,我们从徐州辗转,几经波折回到了家。新的生活终要开启,希望3个月的技能培训能实实在在对村民们有所帮助,帮助大家重拾灾后信心,助力他们渡过生活难关,实现大家“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的美好愿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