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国的悲哀:韩国电影《寄生虫》成为奥斯卡首部非英语最佳影片!

中国的悲哀:韩国电影《寄生虫》成为奥斯卡首部非英语最佳影片!

时间:2023-10-29 07:40:30

相关推荐

中国的悲哀:韩国电影《寄生虫》成为奥斯卡首部非英语最佳影片!

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竟然颁给了《寄生虫》!

作为奥斯卡92年历史中第一部拿到这座小金人的非英语片,网上一时间炸开了锅:《寄生虫》到底厉害在哪里?作为资深影迷,且听小凡给大家好好说一说。

No.1 故事:绝望的贫富阶级

奥斯卡获奖电影一向都要有够深度、够现实的故事,而这恰好是《寄生虫》所拥有的。与我们以往观看的电影不同,《寄生虫》不讲战争,不讲种族,不讲历史,而是讲了韩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与阶级矛盾。

剧情

主人公基宇一家都没有工作,挤在狭窄的半地下室里,整日浑浑噩噩。一天,基宇通过同学得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没有考上正经大学的他伪造了学历,顺利进入朴社长家。而后经过一系列策划,基宇将全家人都“安排”进朴社长家工作,一家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寄生虫”。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宇一家发现朴社长家中原来还有与他们一样的“寄生虫”——前保姆的丈夫在地下室里秘密生活了四年。基宇母亲误杀了前保姆,引发一场混战,前保姆的丈夫、朴社长都接连被杀。

在这样一个压抑的故事中,人不以好坏区分,而以穷富区分。穷人自私且狡诈,富人冷漠且高傲,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鸿沟成为一把刀,最终酿成了一场血色的悲剧。

手法

从小细节到大框架,奉俊昊将每个部分都诠释得淋漓尽致。

电影将贫富差异的体现非常明显,观众从衣着、住所就能简单判断出谁是穷人,谁是富人,甚至连味道都被导演赋予了意义:富人会嫌弃穷人身上“总坐地铁的人身上会有的味道”。

除此以外,奉俊昊对空间的把握调度能力也非常高,在仅有半地下室和别墅两个场景的条件下,奉俊昊却将优先空间充分利用,同时达到了渲染气氛、影射现实的目的。

内核

奉俊昊在采访中说:“虽然生活在一个国家和城市,但富人和穷人可能都没机会相遇。”

而基宇进入朴社长家工作,则让“相遇”成为了可能。但对于有着高度贫富差距、阶级差距的两端来说,“相遇”或许并非好事,在差距无法缩小之前,这只会引来对双方的负面冲击。

地下室与别墅是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的高度则由金钱决定。当穷人直面富人的生活时,不公平、怨恨、无能为力的情绪夹杂在一起,量变引起质变,最后只需一个小小的引子,就能让他“冲动”地毁掉他得不到的一切。

《寄生虫》的故事看起来有些异想天开,也有很多人说“逻辑不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看完电影后会觉得它现实。因为“贫穷”这个词离我们太近了。

之所以有人无法理解《寄生虫》,我想是因为我们没有像电影中的基宇一样直面富人的生活。我们永远在社交网站上看到富豪,对他们的认知仅仅在于那些千万级别的薪酬数字。

当有一天我们生活在一起,直面他的跑车、名表、别墅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时,或许就会懂得基于一家人为何怨恨、为何绝望,也会懂得贫富与阶级的差距如何难以跨域了。

No.2 共鸣:全世界底层人的声音

《寄生虫》讲述的贫富差距与阶级矛盾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无论发展如何,都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而《寄生虫》的故事讲述没有囿于韩国本土现实,直接以一种简单粗暴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基本上不会出现文化差异导致的观影障碍。中国人可以看懂《江湖儿女》,日本人可以看懂《无人知晓》,但《寄生虫》却可以让全世界都看懂,这是它能够斩获一向有些“排外”的奥斯卡四项大奖的原因之一。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人生中的绝大部分烦恼都可以用钱来解决。很久以前有一句话非常流行:钱不能买来幸福。但你要知道,钱能买来令你幸福的东西。漂亮的衣服、宽敞的公寓、爱豆的杂志……一切令你幸福的,都需要你付出金钱。就像《寄生虫》中所说的: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

电影是文艺作品,天生有着引发共鸣、反映现实的使命,不管是科幻片、动作片、剧情片,一部好的电影永远能在题材的大框架下戳中观众的某一个共鸣点,就连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好莱坞爽片也是迎合了我们对英雄的向往与幻想,更不用说直接用“贫穷”来戳观众心口的《寄生虫》了。

No.3 土壤:韩国电影的胜利

《寄生虫》一部电影就拿下了“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四项大奖,在后台时奉俊昊还小小地“炫耀”了一下:So many, Im so sorry~

四项大奖不仅对奉俊昊意义重大,也同样是韩国电影历史上亮眼的一笔。熟悉韩国电影的朋友应该知道,其实韩国产出过非常多的“致郁系”现实主义电影,有原创剧本,也有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影片,《寄生虫》并不是唯一一部。

奉俊昊就曾导演过《杀人回忆》,取材于韩国33年未破的悬案“华城连环杀人案”,此外还有同样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素媛》、《孩子们》、《7号房的礼物》等,甚至还有直接取材总统案件的《辩护人》。

韩国导演擅长挖掘现实来创作电影,而他们的电影也在同样改变着社会。例如,改编于光州聋哑儿童性侵案件的《熔炉》在上映37天之后,韩国国会就以207票通过,1票弃权压倒性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这部轰动全国的电影也被称为“改变韩国国家的影片”。

一部文艺作品可以直接改变国家法律,这足以看出韩国影业的自由与强大。

这种电影在我们眼中看来是有相当大的尺度的,就算拍摄成功,恐怕也无法顺利上映。而这也是韩国电影能够茁壮成长的背景之一——政府支持。

《寄生虫》获奖后,韩国总统文在寅在SNS和推特上说:“今后政府将进一步为广大电影人提供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并放心大胆制作电影的环境。”

此话一出,广大网友心中的酸味便倒出来了。说实话,本凡也酸得不行。谁不想自由地看电影呢?但在文化产业尚不成熟的中国,几乎所有导演都要面临“审查制度”这一问题。

与其他国家的“分级制度”不同的是,我们无法在国产电影开头看到“18R”、“19R”这样的字样,因为一旦被认为是限制级或是有敏感因素,那就只有删减、撤档的结局。

审查这把刀不仅架在小导演的脖子上,就连我们熟知的名导也逃不过同样的宿命。姜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只拍了四部电影,但我受的煎熬可多了去了,《鬼子来了》到现在还没通过,你不要戳我的伤口好吗。这个是我最弱的方面,我没有这个本事避开政治审查。”要知道,距离《鬼子来了》在未通过审查的前提下获戛纳评审团大奖已有之久。

,管虎的《八佰》、曾国祥的《少年的你》都遭遇了撤档,背后也都有着审查不过关的猜测。此外,存在部分敏感性剧情的电影通常也会被要求删减之后上映,比如《唐顿庄园》删减掉了两名男同性恋人的吻戏,虽然仅仅只有几秒钟,但也无法在中国的大荧幕上呈现。

韩国曾经的文化部长李沧东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开玩笑说过:“不希望中国电影取消审查制度,否则的话你们很快会超过韩国。”

是的,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从不缺少好的故事、好的编剧、好的导演与制作人,缺的是一条畅通的通道。没有政策的支持,却有制度的打压、资本的压制,中国影业注定要在夹缝中生存,好的影片也只能被剪得支离破碎甚至无法上映。

我们心里都清楚,虽然我们“酸”《寄生虫》、“酸”韩国电影的自由,但也希望着有朝一日中国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或许有一天,我们的电影市场上也会重现百花齐放的绚烂景色,那时,我们才会真正拥有“文化自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