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有何隐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情况?

《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有何隐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情况?

时间:2024-05-24 23:46:35

相关推荐

《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有何隐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情况?

导语:《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有何隐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情况?

在某种意义上,《水浒传》主要写了忠、义二字,正如杨定见所说:“《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作者把宋江塑造成“忠义之烈”的典型,并赋予宋江或者整个梁山事业悲剧的结局,从而升华了《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忠和义中国传统主流社会的儒家人格与传统民间社会的绿林人格矛盾而统一地集中呈现在宋江形象上,从而造成了宋江形象的复杂性。在《水浒传》中,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呈现出来的宋江形象,充满矛盾性,一点,从历代人们对宋江形象几乎截然相反的解读也可以得到证明。

对《水浒传》中宋江形象的截然不同的解读,以明末思想家李费和清初著名说批评家金圣叹的看法最有代表性。李赘与金圣叹先后对《水浒传》做了评点,概而言之,《水浒传》中宋江形象人格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宋江高举义的大旗,但却每每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义或行不义之事。梁山好汉中,有的是被官府“逼上梁山”的,如林冲和宋江,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则是被宋江算计、“赚上梁山”的。宋江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拉拢人才,聚集财富,宋江可谓不遗余力。

秦明本来是青州兵马都统制,被宋江俘虏后,拒绝归顺,立场坚定“秦明生是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宋江为了留住他,不惜让一队人马扮作秦明所部,半夜在城中烧杀抢掠,把秦明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入伙。而且,这些损人利己的行为还往往冠以“义”的大名。卢俊义本是大名府有名的富户,武艺高强,生活过得富足安乐,可是宋江却看中了他的武力和家产,让吴用假扮道士,勾得卢俊义上了梁山,其间又挑拨离间,让管家李固接管了卢家,故而卢俊义刚一回家,变成了阶下之囚,而后,宋江等人,又以救卢俊义的江湖大义为名,顺理成章地拉卢入伙,占有卢家的钱财。

柴进贵为前朝皇室的嫡系子孙,广有土地和钱粮,宋江借维持梁山内部和睦之名,让李选留在柴进庄上数月不归,李速此人性格鲁莽,恐怕宋江之意就是要给柴进惹事,果然,柴进戴着李逢去叔叔家时,李速打死了高球之堂兄高廉的女婿,让柴进身陷图圈。此时宋江再次出手,救了奄奄一息的柴进,“先把两家老小并夺转许多家财,共有二十余辆车子”,怎奈柴进的万贯家财,此时都化为乌有。第二,宋江一方面知法、守法,另一方面却又不断犯法。宋江在《水浒传》第十八回首次亮相,当时的身份是郑城县押司,职位虽然卑下,却有较强的功名思想。

第三,宋江一方面自己迟疑不决,另一方面却不时怂恿、劝说他人上梁山。宋江对朝廷始终抱有幻想,也一直不想与朝廷真正决裂,时时把“功名”挂在嘴边的宋江,宁愿浪迹江湖,吃尽流浪之苦,也不愿意上梁山聚义。第四,宋江一方面大谈对朝廷尽“忠”,一方面却时常行不忠之事。宋江从小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熏陶和教育,“忠君”思想是十分浓厚的,他的人生理想就是为国家出力,通过自己的奋斗,“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综上所述,《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表现出的人格特征的确多有矛盾之处,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会有不同的认识,这也就是人们对宋江做出不同评价的根本原因。

那么,宋江形象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多的矛盾?本文认为,一方面,应该与作者塑造宋江形象的目的和动机有关,另一方面,也跟宋江形象产生的文化背景相关。从本质上说,所有的梁山英雄,都是不愿走向反抗主流社会的道路的,他们乎都是被“逼上梁山”的。然后,走上反抗道路之后呢?又该何去何从?这是梁山英雄聚义后,需要面对的紧迫而现实的出路问题、归宿问题,也是传统中国社会中,所有与梁山英雄一样,走上反抗主流社会道路的英雄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此,《水浒传》作者有着深刻的思考,作者的思考,并通过宋江形象体现出来,那就是重新回归主流社会的道路选择。《水浒传》通过宋江形象,为反抗主流社会的梁山义军,选择并设定了一条通过招安重新回归主流社会的道路和归宿,其实,宋江“呼保义”的正式浑号也隐喻了这条道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