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从英雄弗拉德蜕变至吸血鬼德古拉 西方人为何对吸血鬼痴迷不已?

从英雄弗拉德蜕变至吸血鬼德古拉 西方人为何对吸血鬼痴迷不已?

时间:2021-11-21 23:24:21

相关推荐

从英雄弗拉德蜕变至吸血鬼德古拉 西方人为何对吸血鬼痴迷不已?

西方的影视作品似乎对吸血鬼元素有着莫名的执着和痴迷,最近重温《德古拉元年》,便突然对西方文化钟爱吸血鬼题材的行为感到疑惑,在很多影视和文学著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西方吸血鬼的影子,同时在日本的很多动漫中,也能看到以吸血鬼为创作元素的作品。

吸血鬼这一充满神秘、恐怖色彩的元素成为了众多影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而它的发展也十分古老而神秘,充满了黑暗与神秘的色彩。

浅识与《德古拉元年》类似的“吸血鬼”题材的作品

首先我们讲《德古拉元年》,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5世纪,主人公德古拉的人物原型是瓦拉几亚著名的“穿刺公”——弗拉德三世·采佩什。

在剧中,德古拉被塑造成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亲自率兵抵抗强大的土耳其军队。

在双方交战中,敌军兵分两路,一路与德古拉正面交战,一路偷渡进入城堡,迫使德古拉的妻子从城堡坠落,命悬一线。德古拉在妻子的要求下,喝下了妻子伊丽莎白的鲜血,化身成为真正不死的吸血鬼,一举战胜敌军,最后却与自己的国民一同自杀。

这是一部从根本上讲述吸血鬼诞生的电影,从这部影片中,吸血鬼的形象不再单纯嗜血凶残,而是充满正直、勇敢和大义,更多的塑造了一个血性方刚,霸气又温情的吸血鬼形象。

不管你看没看过《德古拉元年》,这部电影都是较为经典的吸血鬼影视作品。

除此之外,《暮光之城》《精灵旅社》等影视作品也都选用的是吸血鬼作为题材。

不仅如此,以吸血鬼为题材的小说也十分繁多,像早期柯勒律治所著的《克里斯特贝尔》、济慈写的《无情的美人》,谢里丹·勒·法努创作的《卡米拉》,以及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创作的《卡米拉》,都是以吸血鬼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但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布拉姆·斯托克在1897年出版的《德拉库拉》堪称吸血鬼题材小说的经典之作,书中的吸血鬼也是以弗拉德三世·采佩什作为原型,描绘了一个贵族吸血鬼的悲剧故事。

从很多吸血鬼作品中都可以窥见,弗拉德三世·采佩什受到很多吸血鬼创作者和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这大概因为他本身的特质与人们心中的吸血鬼设定十分契合。

首先,他的身份尊贵,是瓦拉几亚大公,很符合吸血鬼优雅的贵族身份。其次他勇猛无比,常年奔赴战场。特别是作为“领主”,敢于对抗当时极其强大的奥斯曼帝国,这对抑制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被认定为国家的英雄,是勇猛战士的化身。

同时,他还极度嗜血和残暴,见血就发狂。不仅对罪人、战俘的刑法十分残忍,对自己国家的贵族、百姓也毫不手软,酷爱将人钉在尖桩上,利用残暴的穿刺之刑巩固权威。他的这些特征使得他成为很多作家心中最合适的吸血鬼人物原型,他强大、勇猛却又嗜血残暴。

布拉姆·斯托克写作吸血鬼的时间还不是吸血鬼文化最盛行的年代,吸血鬼文化最盛行的时期应当是18世纪。

18世纪,启蒙运动下使理性主义取得胜利,在理性至上的年代,任何威胁到理性主义的因素都不被允许,特别是各种迷信元素和思想。

在极端理性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感到十分压抑和枯燥,从而逐渐渴望拥有更多人文主义的东西。

于是,许多作者开始了以吸血鬼为题材的文学创作,通过吸血鬼串联故事,为文学作品注入一些人文主义的思想血液。

而人们也可以从吸血鬼题材的小说中找到一些关于人性的怀念和想象,使常年处在极端理性主义下的思想得以喘息。

在以吸血鬼为题材的作品中,很多作者都选择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中世纪,不仅是出于对于中世纪历史的幻想,也由于中世纪总是给黑暗、恐怖、神秘的历史印象。

中世纪黑暗,其实是因为那段时期的欧洲没有统一的政权来统领,各国封建割据不断爆发战争,科技和生产都无限停滞,百姓整日活在战争与死亡的阴影中,苦不堪言。

战争对于统治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权力和财富,而对于老百姓来说,战争只能带来死亡和灾难,因此,只要提及欧洲的中世纪,大多数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时期。

战争已经带来足够的黑暗和恐惧,可黑暗远不止于此,与之相伴的还有无声肆虐的瘟疫。

14世纪的欧洲还曾爆发过大面积的瘟疫,这个时期的欧洲,医学、科学并不发达,人们面对肆虐的瘟疫毫无办法。

“死亡、苍白、传染”这几个词构成了14世纪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吸血鬼的传说也逐渐在欧洲蔓延。

到了17,瘟疫再度肆虐欧洲,这次的瘟疫直接将吸血鬼文化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东普鲁士也深受瘟疫荼毒而毫无办法,为了消除人民的恐惧,他们采用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手段,让人们相信造成这场灾难的是吸血鬼。

暴露在瘟疫下又饱受恐惧的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一荒诞的解释,吸血鬼的传说也在这个时期席卷欧洲。

事实上,后来医学和科学得到发展后,有人专门做了相应研究,并给出了一个相对认可度高的解释:吸血鬼实际上是患有卟啉病(紫质症)的患者。

卟啉病患病原因是由于人体缺乏合成血红素之酵素,从而造成“卟啉(porphyrin)“的积累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这类患者在受到阳光照射后会皮肤会溃烂、结痂甚至大面积黑色素沉着等症状,因此他们都十分惧怕阳光。

这些症状与人们口口相传的“吸血鬼”所持有的特征十分相似,很符合人们对于吸血鬼的幻想。

在医学极度不发达的年代,常年的战争和奇特的病理症状,加重了人们对于疾病、死亡的恐惧,因此各种关于吸血鬼的传说也被杜撰出来。

抛开时局动荡和瘟疫横行外,宗教文化也对吸血鬼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们可以追溯最早的吸血鬼原型应当是圣经中的女魔利利丝和亚当之子该隐。

利利丝是希腊神话中食婴儿并饮其血的女魔头,在《旧约》中,利利丝被描述成亚当的第一任妻子,因为不满亚当,而离开了伊甸园,到达了血之海,以血液为食。

在中世纪的传说中,利利丝有时会被认为是吸血鬼的鼻祖。

而该隐,则是亚当的第一个儿子。因为嫉妒杀死自己的弟弟亚伯,从而受到上帝惩罚,从此以后在黑暗中流浪生活,永远不死,只能以吸血为生。

除此之外,比较久远的一个人物应当是耶稣之徒犹大。

犹大作为耶稣的十二门徒因为耶稣的责备感到羞愤,于是将耶稣出卖给他的敌人,最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耶稣死后,犹大又为此感到后悔,遂自杀。但上帝不能原谅犹大的行为,让他在死后在夜间变成吸血鬼,不能见阳光,以惩罚他的背叛。

这些都是早期宗教中与吸血鬼相关的原型人物而已,要说确切的影响,还在于他们利用宣扬吸血鬼来达到宗教的统治目的。

中世纪的宗教文学曾利用虚构的吸血鬼的故事,来宣扬人与王国因为欲望和邪恶产生的罪恶,从而要求人们禁欲苦修,这一行为也为吸血鬼增添了一抹神秘的恐怖色彩。

而对吸血鬼文化起到奠基作用的宗教文化却是在18世纪。

这个时期的人们生活在极度理性的启蒙运动中,情感得不到宣泄,吸血鬼文化的传说和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吸血鬼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然而作为教会,不能对人们荒诞的吸血鬼话题视而不见。

于是,卡梅尔作为塞农修道院的院长不得不做出实际的行动来驳斥这些荒诞的思想和传说,因此在1746出版了《论匈牙利、摩尔达维亚等地的附体鬼魂、被开除教籍人、吸血鬼及活尸》。

可这一书籍的出版并没有对吸血鬼文化起到任何抑制作用,反而加强了人们对于吸血鬼的讨论,从而奠定了吸血鬼在人们心中的地位,“Vampire”=吸血鬼这个词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固定了下来。

小结:吸血鬼文化一路走来也是几经波折,而作为经典的吸血鬼人物原型之一的弗拉德三世·采佩什也从瓦拉几亚的国民英雄蜕变为高贵又狡猾的吸血鬼,这其中所包含的,不仅是人们对吸血鬼文化的痴迷,也满含着西方人对于人性的解读与思考。

当邪恶与良善、残暴和温和等极端相反的特质在一个人身上不断碰撞的时候,人最终会选择哪一种属性继续存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西方的作品,总觉得他们的故事不像中国的经典故事那样情节恢宏,没有家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反而更关注个人的善恶分明和思想斗争的原因吧。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们哟。

(文:原创。图:网络,侵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