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你以为皇帝的“家”只有紫禁城吗?盘点下明清帝王在北京的“家”

你以为皇帝的“家”只有紫禁城吗?盘点下明清帝王在北京的“家”

时间:2022-04-27 08:26:36

相关推荐

你以为皇帝的“家”只有紫禁城吗?盘点下明清帝王在北京的“家”

文/东城阴阳鱼,个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百家号:东城阴阳鱼。

如今的故宫就是曾经的紫禁城,是明清两朝帝王的家。虽然这样一个“家”已足够雄伟、足够壮观,但是帝王的“家”并不止这一处。北京境内就有着大大小小的行宫或者离宫,行宫就是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离宫指在皇城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您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北京城内除故宫之外的帝王“房产”。

东城区内的行宫和离宫

雍和宫

雍和宫在明代太监官房的基础上修建的,起先为四贝勒府,后来四贝勒被封为雍亲王。随之也被改为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王府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

乾隆皇帝诞生于雍和宫,由于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因此被称为“潜龙邸”。按照惯例,“潜龙邸”不是被改作祠堂,就被改成庙宇。所以最终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雍和宫。

雍和宫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位于第一院落宝坊院的三座牌坊原来是由金丝楠木制成。1937 年,北平沦陷,日本人将金丝楠木柱子拆走,改换水泥柱子。五座雄伟的大殿为天王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

大兴区内的行宫和离宫

南苑四座行宫

南苑之所以建造四座行宫,因为这里有着全北京最大的猎场。

元世祖忽必烈来到燕京,在这里圈建了一个“广40顷”的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迁走了居住在海子里的居民,扩建殿堂宫室,四周修砌围墙120里,谓之“南海子”。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风”,就是指南海子一带。周辟四门,内建衙署,设总提督、提督负责管理。苑内分为四部分,各有一名提督管理,管辖海户400人。苑内设立二十四园,养育禽兽,种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贵族打猎享乐。

麋鹿苑

团河行宫遗址公园

团河行宫遗址公园

清朝入主中原后,南海子被称南苑。修建4处行宫、若干庙宇,原明朝的两处提督衙门改建为行宫(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新建团河行宫。此三个行宫和南红门行宫并列南苑四大行宫。如今只有团河行宫被保留下来,团河行宫遗址位于黄村卫星城东部三公里处,是大兴区一处著名的古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2年春,北京市政府决定由大兴县基本建设委员会管理,并拨付部分修缮补助款,改团河行宫遗址为团河公园。

海淀区内的行宫和离宫

“三山五园”离宫别苑"三山五园"即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

1.香山静宜园

即今天的香山公园。景区内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早在元、明时期,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

清朝康熙中叶,朝廷启动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的营造工程。康熙十六年(1677年),建成游赏、临幸、驻的行宫,并命名为“香山行宫”。其址选在香山永安村地,其地背山面水原有五色金莲池,范围是后来乾隆皇帝寝宫,即虚朗斋、学古堂一带,建筑质朴,殿堂、房舍、楼阁、院落、亭台俱全。

乾隆八年(公元1743)初夏,33岁的乾隆皇帝第一次来到香山就被香山的景致深深吸引。回宫后传谕为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增定皇上驻跸香山时守卫和清跸等职责。乾隆九年(1744)又降旨成立香山工程处,开始筹备建园工作。乾隆十年七月(1745)正式动工,大规模修建香山的皇家了。乾隆十一年三月(1746年)建成,历时九个月。乾隆帝赐名“静宜园”。

2.玉泉山静明园

玉泉山,金、元以来的“燕京八景”之一,名曰“玉泉垂虹”,清乾隆时改称“玉泉趵突”,并赐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最早的建筑为金章宗避暑之所“芙蓉殿”,称玉泉行宫。明正德年间(1506—1521)建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建行宫,初名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更名静明园。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

3.万寿山清漪园

即今天的颐和园。自明朝明武宗时期就在此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到了清乾隆年间,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乾隆二十九年建成清漪园。

颐和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4.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眀园”,“圆眀”为雍正法号。雍正即位以后,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5.畅春园离宫

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

康熙帝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去世于园内清溪书屋。此后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于圆明园,畅春园凝春堂一带改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园内居住了四十二年。

至道光年间,畅春园已趋破败,迫使道光帝将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圆明园绮春园居住。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此后畅春园废址失于保护,园内残存建筑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驻军的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

紫竹院行宫

即今天的紫竹院公园。行宫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万寿寺下院,于乾隆年间建成行宫。据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紫竹院碑记载:“古刹紫竹院者,万寿寺之下院也。”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后钮钴禄氏,在庙中供奉观音大士像一尊,并仿江南苏州城外的水乡修建“芦花渡”,并把原广源闸河港南山坡上的明代庙宇修葺一新赐名“紫竹禅院”,并在西侧修建一座行宫,作为他陪同母后去万寿寺和游逛苏州街的驻跸之所。

万寿寺行宫位于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东侧长河北岸。万寿寺始建于唐朝,称聚瑟寺。明万历五年(1577年)重修,万历皇帝之母慈圣李太后出资,司礼监冯保督建而成,改名万寿寺,成为皇家寺庙。主要用做藏经卷,后经板、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万寿寺便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

寺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各殿两侧有配殿配房。东路为方丈院和圃园,即僧人生活区。西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院。

寺庙前,长河奔流,旧时设有码头。每当春末夏初,帝王太后从紫禁城走水路到颐和园避暑,均在此驻跸下船稍事休息。

昌平区内的行宫和离宫

行宫位于昌平县东蔺沟村 ,驻宫,建于康熙年间,拆于道光年间。《光绪畿辅通志》载,蔺沟行宫宽三十一丈四尺,深十八丈,为清帝从圆明园去承德避暑山庄途中驻跸处之一。汤泉行宫

北京汤泉行宫位于昌平区小汤山镇,因其地有温泉,加之平地突起一座小山,小山得名“汤山”。汤泉行宫建于康熙五年,《日下旧闻考》记载:原圣汤一在昌平北二十五里一在昌平南三十五里,汤山有寺。汤山泉康熙五年始加疏引甃池二,并恭建行宫。行宫是皇帝去热河的驻跸之处。清末汤泉行宫逐渐衰败,建国后政府利用地热在此建了小汤山疗养院。昌平郑家庄皇城昌平郑家庄皇城即所谓的“平西王府”。4月,经著名的清史学家、历史学家阎崇年研究证明,康熙行宫和王府所在地为北京德外郑家庄,即目前的昌平郑家庄,这里曾一度被认为是平西王府。阎先生特意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寻找答案,他查到了现存唯一一份满文奏折——《康熙满文朱批奏折》,从中发现昌平郑家庄皇城是康熙行宫及王府。清史稿关于康熙行宫、王府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的记载是错误的。

康熙晚年在郑家庄兴建了行宫、王府、城墙、护城河、庙宇、营房等;雍正元年(17),理王弘皙的王府就在郑家庄;郑家庄北面温榆河岸的御码头,曾经见证康熙帝乘船渡河前往小汤山温泉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清朝既有城墙、又有护城河的皇帝行宫,仅郑家庄一处。顺义区内的行宫和离宫南石槽行宫位于顺义县北石槽乡南石槽村,建于康熙四十六年,毁于民国,现无存。由圆明园巡幸热河避暑山庄驻跸之所。大新庄行宫位于今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侯庄子村南,旧属三河县(今河北省三河市),是清朝所建的皇家行宫。1960年代,大新庄行宫被人为拆毁。如今,原行宫的地面建筑均已无存。密云区内的行宫和离宫河漕行宫位于密云县城南7.5公里河漕村,尖宫,建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现无存。古北口行宫

清代皇帝每年去承德避暑,必经古北口。康熙年间,修建了行宫。古北口有御道,已辟为游览去处。御道跨越潮河。如今河上建起大桥,连接河东河西。走进河西,大街东西走向,这应是当年柳林营了。河西没建城堡,而是利用自然地形,“依山设险”,“卧虎山据其北,潮河带其南”,天然的防御屏障,正可安营扎寨。营盘不大,东西长3里,南北仅半里,像条船,“东西横三里,南北纵仅半里,如簸船形,置东西凡二门”。两座营门称为东阁门、西阁门,俗称东栅子、西栅子。见到老照片记录的影像,上建门楼三楹,殿顶形式。东阁殿内供奉文魁星。西阁殿内供奉观音像,门券上有石额“柳林营”。白龙潭行宫

行宫坐落在白龙潭景区进口处,与纱帽石相对。行宫前有一条川谷小河,河水潺潺,小河道上架着两孔石桥,更有郊野意趣。行宫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乾隆皇帝去承德离宫,总要到白龙潭观光览胜。刘家庄行宫地点位于密云东门外一里的刘家庄,驻宫,建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现已无存。密云行宫(刘家庄行宫)是从东直门出京和从圆明园出发的必经之路。康熙、乾隆、嘉庆三帝北巡曾六十次在此驻跸。位于平谷区的行宫和离宫丫髻山行宫

位于北京平谷刘家店乡境内,旧时属怀柔县。尖宫,建于康熙年间,现行宫已毁,庙修复。位于怀柔区的行宫和离宫怀柔行宫

也称袛园寺行宫,驻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位于怀柔县南门外,现无存,据考察遗址在怀柔县南门外烟酒公司处。《日下旧闻考》记载:行宫在南门外,康熙四十九年始,以三教堂旧址改建袛园寺遂建行宫于其地。五十三年增修。正殿恭悬皇帝御书“袛园寺”,后殿匾额“示真实相”。帝王的“房产”数不胜数,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东城阴阳鱼,写作为乐趣,鱼眼观古今,思想皆可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