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9000万份最美初心 今天从这3个动人的故事说起……

9000万份最美初心 今天从这3个动人的故事说起……

时间:2023-03-17 18:56:36

相关推荐

9000万份最美初心 今天从这3个动人的故事说起……

98年前的南湖红船,

98年后的9000万共产党员。

从峥嵘岁月,到和平年代,

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

98年风雨兼程,98年底色不变。

一部国有企业发展史,就是国有企业千千万万干部职工跟着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史,也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光荣史。

国有企业的初心,在一代代爱国奉献、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国企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不久,国资委党委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中央企业“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小新发布了表彰名单(点此查看)

在“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名单中,三位同志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是的,他们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但是他们的事迹,早已成为国有企业的精神高地,成为党史篇章中的光辉注解,成为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生动缩影!

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之际,小新为您分享屈长龙、刘琦、郭强的故事。

1

中国“LNG”的拓路者

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原副主任兼工程总师屈长龙

11月22日,北京,手术前夜。47岁的屈长龙回复了此生最后一个工作邮件。

如果还能完整地回来,我会更加珍惜与大家相处的每一天。如果不能,就此道别了。”。

黎明时分,屈长龙最后一次更新了微信签名档:“我想,我梦见了故乡的白杨。”

自主创新在LNG领域必须实现

作为中国第一代“LNG人”,屈长龙是接收站的第一代中国管理者,自主储罐技术的第一代中国开发者,大型LNG工程项目的第一代中国设计建造者,关键设备国产化的第一代有力推动者。

屈长龙生于河北涿州大沙坎村。要走出大山,农家娃只能用功读书。父子俩在村口种了一棵树,是华北平原上最普通的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寄托着父亲屈永华对儿子殷切的期望。

越是艰苦,越能磨砺一个人的心性,屈长龙靠着超乎常人的坚毅和决心,考上了石油大学,加入了中国海油。师兄毕晓星对他印象深刻:“别看长龙腼腆斯文,可工作起来特有韧劲儿,两年就当上专业负责人,这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并不多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海上现场特别艰苦。虽然是专业负责人,屈长龙却在调试现场和工人一起剥电缆、穿线号。风暴将他隔绝在无人平台,他就在配电间里打地铺,蘸着方便面调料吃冷干粮充饥。

,33岁的屈长龙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他的攻关领域从海上油气开发转向了清洁能源,入列中国第一代“LNG人”。

天然气被誉为“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从发现以来,一直有个难题困扰着人类:怎样存储和长途运输它?距离近的,可以用管道,可跨越万水千山呢?于是LNG应运而生,它是将天然气超低温液化,以液体的形态用大型船舶运至目的地,进入专用储罐后再气化,通过管道送往千家万户。

整个流程看似简单,可这种神奇的淡蓝色液体非常“娇气”,只有在零下162℃的超低温环境中才能“生存”。难题只能交给大型LNG储罐来解决,材质要求极为严苛,核心技术更是只掌握在少数国家手里。

作为中国第一代“LNG人”,屈长龙参与了项目的运营管理,却没有资格参与设计建造——那是外国公司的“自留地”。对于合作初期的技术落后,屈长龙暗下决心:“海油人在海上实现的自主创新,在LNG领域也必须实现。”为了实现自主LNG储罐技术,他在北京如意里7号楼简朴的宿舍里度过了无数个孤灯难眠的日子,窗外遮天蔽日的雾霾对他来说如同战旗猎猎。

屈长龙的同事张超回忆说:“当时没有经验,我们是被人看不起的,他一直在与轻视和质疑作斗争。看到他全力以赴的样子,就觉得自己没有不奋斗的理由。”

屈长龙表面温和,可骨子里特别倔强。一次暴雨,时任天津LNG项目经理的朱闻达和屈长龙被困在京津唐高速上4个小时,屈长龙不知疲倦地给他讲了4个小时的自主LNG技术。朱闻达被屈长龙的执著打动了,他努力说服合作方同意屈长龙的建议,让自主储罐技术获得了工程化机会,迈出了艰难而又无比珍贵的第一步。回首往事,朱闻达感慨地说:“当时真是服了长龙。这样的人做不成功,谁能成功?”

没有愚公移山,哪来绿水青山?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屈长龙注定看不到自己付出心血的自主技术、重大项目付诸实施,可他并不介怀,“功成不必在我”是这位“现代愚公”坦荡胸怀的真实写照。

4月,屈永华在北京做了大手术。当时,上海LNG二期项目正进入攻坚期,父子俩只匆匆见过一面。妹妹有些埋怨地对屈长龙说:“你到底在忙什么?连陪爸爸说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吗?”

等妹妹走了,屈长龙轻声对父亲说:“以前大沙坎村不是这个样子,入冬就云遮雾绕,一年到头看不到几回蓝天。我的梦想是用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技术还给百姓绿水青山。到时候冬天就没有雾霾了,您站在院子里,就能看见最美的蓝天。”

干项目,屈长龙是出了名的“愚公”,对于这个“诨名”他很想得开:“绿水青山是一辈子的事业,没点儿痴气哪能做成?没有愚公移山,哪来绿水青山?”

九镍钢又叫“不变钢”,是大型LNG储罐的核心材料。决策层不敢冒风险,九镍钢国产化进程在层层报批中一再滞后。核心材料不自主,谈什么技术自主?“愚直”的屈长龙当即立下“军令状”:“九镍钢国产化带来的相关风险,我屈长龙一力承担。”

屈长龙的“愚气”感动了大家,最终国产钢的价格不到进口钢的一半,中国首个大型LNG储罐自主设计建造项目实现了核心材料国产化。

屈长龙的“愚”还表现在他在个人得失面前的“钝感力”。LNG液化专家刘淼儿至今对他心怀感激:“长龙做人毫无私心。他和9家中外公司打擂台,千辛万苦竞标成功的陕西LNG项目,却推荐了我做项目经理。”

我要为长龙种一棵树

追悼会上,日本IHI公司合作伙伴、曾与屈长龙共事多年的户田先生哭得像个孩子。他说:“等项目完工,我要为长龙种一棵树。”

上海外滩,十里洋场。这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埠通商的城市,业主申能集团执行国际化的项目标准。上海LNG一期项目由日本IHI公司设计建造,在二期项目9个竞标公司名单里,TGE、KOGAS、TR等国外知名公司赫然在列。为了打动业主,屈长龙带着张超频繁地往上海跑,短短两个月时间累计飞行了2万公里。

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仍然没有放弃争取上海LNG二期项目。申能方面直到收到讣告,才知道中国海油那个严谨沉稳的负责人是位恶性脑肿瘤患者。最终,屈长龙团队以技术分90分的好成绩中标上海二期项目,高出第二名20多分。

10月15日,在整理好竞标材料后,屈长龙忽然对张超说:“我最近头疼得厉害,去医院查了一下,好像情况不太好。”看到张超脸上混合着震惊和痛心的复杂表情,屈长龙平静地说:“尽量不要告诉大家,不要影响工作。如果有那么一天,我是说如果,你能不能帮我照顾瑞鑫,就像他还有父亲……”此时有点儿托孤的意味了。

“好。”张超努力睁大了眼睛,不让汹涌的泪水将眼前的一切淹没。

回到北京后,屈长龙工作如旧。他甚至更拼命了,似乎已经听到了生命最后的脚步。因为病痛,世界在他眼前愈发摇晃,可绿水青山的梦想却愈发清晰。冬日的清晨天光晦暗,他仍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从新街口骑车10公里到芍药居上班,早上7点进入工作状态。

作为和张超一样的知情人,过往的一幕幕在研发中心主任单彤文脑海中回放。十年,他们从同事、朋友,成为了战友、知己。11月22日,住院当天上午,屈长龙还参加了上海二期项目会议。看到他出现在会议室,单彤文恨铁不成钢地说:“你怎么还不去手术?!”

几天后,屈长龙的同事们从第十八届全球LNG峰会上捧回了世界LNG行业技术创新奖,这标志着中国LNG接收站技术水平已跃升为行业领先、国际一流。而曾为此付出全部心血的屈长龙或许再也不会醒来。

户田先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和屈君在北京见了最后一面。他还和往常一样,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听说他已经决定作生死一搏。离开的时候,他拉着我的手说:‘上海二期的冷能发电项目多多拜托了。’项目是项目人的孩子,我不会辜负一位值得尊敬的朋友此生最后的重托。”

留在身后的蓝天白云

作为共产党员,屈长龙此生孜孜以求的,是给孩子蓝天白云,给祖国绿水青山,给世界美丽中国。

11月28日,天坛医院,屈长龙陷入重度昏迷。当寒潮自遥远的西伯利亚咆哮而至,屈长龙参与设计建造的天津LNG正全力支援保供京津冀,每日可增加供应1550万立方米。这是十年来北京最干净的冬天。

屈长龙所参与的这些给城市带来蓝天白云的项目,就像它们所带来的天气一样干净。福建LNG二期项目耗资十几个亿,屈长龙从没和承包商吃过一顿饭。单彤文说:“长龙干过这么多大项目,经手的资金如流水,可是他很廉洁,公司对他特别放心。”

生病之后,屈长龙一直要求家属不给公司添麻烦。公司想安排车送他去手术,他说我自己打个车就行了;年轻人想去陪护,他说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有家人就够了。

屈长龙工作、外派,家里全靠妻子勉力照顾。入院准备手术的日子是屈长龙和妻子相处的最后时光。他一直在念叨:感觉浑身都是事,真想治好病赶紧回去上班。等退休后就陪妻子到处看看,好好享受生活。再过半年儿子就要高考了,一定要和儿子一起拆开录取通知书……

屈长龙从来不是浪漫的人,手术前夜,他轻声对妻子说:“靠在我的胸口上,再听听我的心跳吧。”

4月20日,上海。一位不苟言笑的日本友人在上海LNG二期项目园区里种下了一棵小树。这是一棵小小的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在更为广阔的华北平原,有千千万万棵这样的树。它们质朴坚毅、力争上游,为美丽中国铺上了动人的新绿。

年仅47 岁的屈长龙走了,但他用一颗共产党员最纯粹的初心,向我们印证了这个道理:人生有限,但奋斗和奉献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

2

用生命诠释敬业奉献

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大城县供电分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刘琦

4月15日,冀北廊坊大城县供电公司经理刘琦因肝癌晚期不幸去世。

刘琦(右二)生前在供电所调研

刘琦生前上门慰问离退休职工

生前建的微信群,没有一个人退出

4月3日,一份“喜报”呈现在冀北廊坊大城县县委书记齐德旺的办公桌上。县委书记看后十分欣喜,立即在报头上写道:“大城县供电公司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肯定,望继续努力!”

喜报所报之喜,正是“留各庄3号变增容工程于3月28日5时正式投产送电”。这一国美等五家大型企业盼望多年、历任供电公司经理接力建设的增容工程终于投产了。

10月,刘琦刚到大城县供电公司,了解到几家保温材料公司电力需求迫切,而规划中的增容工程,却持续努力数年不能落地,刘琦心急如焚。

“沿线征地协调非常困难!”“这工程现在干,要比前几年的概算超出很多……”面对同志们反映的各种困难,刘琦依然坚决,他常说:“知难而退,怕碰硬,不敢担责,要我们干什么?”他委托党委书记陈安源、主管副经理张永祥,在“廊桥”共产党员服务队中选调精英,一周内就招募了40人的增容工程突击队。

刘琦带领共产党员突击队日夜兼程,边向上级单位争取到2600万元的追加投资,边协调攻破属地问题,边调整优化增容方案,边有序组织施工。经过4个月奋战,增容工程全部竣工。

3月27日凌晨,工程投产在即。未到现场的刘琦,临时组建了“大城留各庄增容应急服务群”。从投运准备到28日5时送电成功,他连续工作25个小时。后来大家才知道,那个微信工作群,是刘琦在病床上组建的。

同事们现在回想起来,春节过后刘琦就日渐消瘦了。办公时,他时常用桌子角顶着腹部,会议间隙要吃一片止痛药。同事王凯回忆,每餐他只吃一碗挂面,由于腹部疼痛,要半个小时才费力吃进去,看上去十分痛苦。让他们后悔的是,虽然多次提醒刘琦去检查一下身体,但还是没能阻止他做那么多的工作。

“送电临时群”随着工作结束沉寂了。群里120余名干部员工,到今天仍然将它置顶着,没有一个人舍得退群,甚至不舍得删掉任何一个信息。党建部副主任马荣芳说:“大家想他了,就进群里看看,那晚的叮嘱还在,还是那么温暖、有力量!”

大城电网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到了夏季负荷高峰,存在卡脖子情况。若能从220千伏祖寺变电站出线破入220千伏广安变电站,即可在大负荷期间转走城区110千伏变电站的满载负荷,抓住平稳度夏的“七寸”。“一定要架通这条线!如果夏天,再让城区居民用电紧张,我们难辞其咎!”在员工大会上的话音未落,刘琦已踏遍了线路沿线旺村镇、现代工业园区、平舒镇的14个村街。他高效协调推进建设的49基铁塔,现已全部建完。

同时,刘琦还着手启动了城区配电网手拉手规划,带领发展策划部门同事走访调研,绘制规划图。可惜的是,这张图他没有亲眼看到,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同事们清晰记得,他把低压运维费的每一笔资金标注在电网地理接线图上:“咱们的低压运维费不多,要花在刀刃上,要在改善农村低电压上看到效果。”

最幸福的除夕:零跳闸、零投诉

从检修工、供电所长、大客户班长、营业厅经理到土建、设计公司经理,再到安次客户服务分中心经理、县级企业负责人,刘琦一路走来,专业涉及安全生产、工程建设、营销服务、经营管理多个领域。“人民电业为人民”,过去了,刘琦无论担任什么角色,那七个字始终铭记。

刘琦的妻子回忆,刘琦教给儿子宁宁读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七个字。儿子问:“爸爸,什么是‘人民电业为人民’?”刘琦说:这是爸爸的人生誓言。儿子又问什么是誓言,他只好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刘琦到大城不久,电网即将进入迎峰度冬期。大城县是气代煤区域,由于气源供不上等原因,不少乡村改用电取暖,电力运行和服务压力激增。刘琦带领同事入户讲解安全用电,遇到留守老人、孩子在使用电炉子、电褥子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交代安全事项。

有一次,一路10千伏乡村支路夜晚跳闸,调度控制分中心主任觉得时间太晚,没有及时向刘琦汇报。第二天,刘琦严肃地批评了他:“无论何时何地发生跳闸,都要立即通知我。没了电,老百姓冻着,我们能睡得安稳吗?”

己亥年除夕,刘琦带班值守,实现了大城电网除夕夜零跳闸、零投诉。那一刻,站在调度室,望着大城县的万家灯火,刘琦曾深情地说:能给大城人民守岁,是他度过的最幸福的一个除夕夜。

弥留之际,哽咽着说出两个“对不起”

在京津冀上空俯瞰大地,大城县与雄安新区、天津静海、河北沧州比邻,处于冀北电网的南部边缘。作为冀北电网最南端的电源点,大城500千伏变电站是冀北电网的重要一环。

1月,国网冀北电力将大城500千伏变电站建设提上日程,并确定了10月为投产日期。刘琦及时向大城县委、县政府汇报沟通。县政府将该项目列为政治工程。

兵贵神速,刘琦与主管副经理李晓东等人马不停蹄,多方协调,仅一个月就将500千伏变电站站址确定在旺村镇北四岳村,征地62亩。为取得合法手续、与土地承包人达成共识,从己亥年正月初七开始,刘琦一直在镇政府和县里各部门间奔波,有时一天要往返三四次。

3月18日上午9点,大城供电公司在臧屯镇王纪庄村召开降跳闸、降投诉“双降”誓师大会。当天早上7点,刘琦还抽空跑了趟北四岳村和镇政府,协商土地流转、进场施工事宜。由于过度劳累,刘琦在誓师大会上突感不适,寒颤不已。

20天后,4月7日,500千伏变电站线路工程在大城县域率先进场施工。当晚收工后,李晓东特意把这一喜讯带到了刘琦的病房。

廊坊供电公司的同志们看望刘琦时,他心心念念仍是放不下建站要打的两眼水井。弥留之际,刘琦哽咽着说出两个“对不起”——“对不起组织的信任和培养,对不起父母、妻子和家人。”

整理他简单的遗物,只有案前一本“大城公司工作计划书”和一张“500千伏站协调进度图”。整理他生前照片,才发现他每一天都在佩戴着党徽。

大城县供电公司领导班子合影

3

奋斗,为了“中国制造”

记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试验中心副主任郭强

9月8日下午3点,中国西电集团所属西电常变特高压试验大厅里,一双双满怀期翼的眼睛,盯着局部放电分析仪上的波形,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走动。隔着特制的透明玻璃屏蔽窗,昌吉-古泉±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正在进行阀侧交流外施耐压试验,这台重达910吨的庞然大物是今天的焦点。这个试验项目是这台±1100千伏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全部20个项目中的第15个,也是最关键的绝缘试验项目,能否通过最严格的绝缘考验,国家电网资深专家、德国西门子专家、西电西变和西电常变技术人员拭目以待。

“昌吉—古泉”±1100kV首台换流变压器

此刻最揪心的人,是产品试验负责人郭强,虽然这已经是昌吉-古泉输电工程的第6台换流变压器,但作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四最”工程的关键设备——±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试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预料,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电压一步步加上去,郭强的心也一点点悬起来。双眼紧紧盯着观测仪屏幕,感觉自己的呼吸,都与波形的变化同频了。下午3点50分,电压和放电量稳定下来,试验项目要求的一个小时的计时正式开始。郭强轻轻吐出一口气,呷了一口水,与专家们交谈起来。当计时器走到3分38秒时,国家电网资深专家万达忽然发现,坐在椅子上的郭强闭上了眼睛,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万达和在场的人以为他太累了,正疑惑间,郭强突然从椅子上滑下去,倒在地上,昏迷过去。

救护车凄厉的警报声,从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划破了试验大厅的宁静,也搅乱了工作组所有人的心。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血管动脉瘤破裂”的诊断,残酷地宣告着一个生命的垂危。

9月7日,郭强和工作人员一起,清理试验室场地,检查接线,调试设备,反复调整产品位置,以最好的状态迎接第二天专家的检测。晚上做完空载和预局放试验,回到宿舍又是11点多了。

作为变压器产品试验负责人,电压有多高,心理压力就有多大。这句话,只有从事特高压产品试验的人,才有深刻体会。从“向家坝-上海”±800千伏到“昌吉-古泉”±1100千伏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从“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到“蒙西-天津南” 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 ,西电西变承接了数百台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和电力变压器的研制任务,从参与试验的普通一员,成长为主持试验的负责人,身经百战的郭强,伴随着西电西变的“智造”一路成长,他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随着电压等级一路飙升。

昌吉-古泉“四最” 输电工程开始前,国家电网向西电西变负责人点名要人:“产品的试验,必须由郭强总负责。”三年外派常州生产基地工作的经历、多台里程碑产品试验的经验、多个国家现场调试的历练,让郭强成为国家电网“四最”工程关键设备质量把关的不二人选。

郭强生前工作照

对于西电西变来说,±1100千伏产品的研发、制造史无前例,特别是特高压试验对厂房、设备、接线、环境要求特别高,试验电压高,影响因素多,操作难度大,会出现什么情况,没有人能预测。5月24日,首台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昌吉-古泉±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一次性顺利通过全部出厂试验,产品主要性能参数均优于用户要求。6月20日,第二台±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顺利完工进入试验阶段。试验大厅现场指挥的郭强,看上去和往常一样平静、自信。当局放指标突然增大的时候,他走近仪器屏幕仔细看,这次的波形有些异常,凭经验判断,不像是外界干扰。放电后,他仔细检查试验接线,调整设备位置,反复观察波形。忽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阀侧套管上,试验人员也循着他的目光看向套管。郭强敏锐的捕捉到套管根部轻微的噪音,打开一看,末屏与套管接触处出现炭黑。他拧成一疙瘩的眉头顿时松了下来:故障点找到了!

“从发现问题,到排除本体问题、到准确判断是外方提供的阀侧套管有问题,只用了不到3小时,真是快、准、狠!”国家电网资深专家卢理成赞不绝口。郭强及时排除了换流变压器本体的质量原因,确保了后续产品的按期交付,确保了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的工期。

特高压,是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最艰难,最成功的创新实践之一,郭强,就是探索者、创新者之一。其艰,他懂得,其难,他也懂得,但他愿意。他要用一个个更为理想的数据,完美呈现产品的性能。

9月10日16点35分,常州第一人民医院,经过三次手术、多次抢救,依然没能挽回郭强的生命。郭强的生命时钟,停摆在45岁。

一切戛然而止。

全力守护的同事、亲友无语凝噎。此刻,在西电常变试验大厅,郭强生命中的最后一台产品的试验——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第6台换流变压器已顺利通过各项试验,静静地矗立着,似乎在为郭强默哀。

在25年的试验岗位上,一台又一台的变压器,在郭强和试验人员的严格把关下,以优于用户要求的性能参数,相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些变压器默默肩负着它的使命,郭强却走了。他的名字最后一次被国家电网公司点名时,却是一份唁电,一行行白纸黑字,凝结了他付出的汗水和心血:“郭强同志兢兢业业,奋斗不息,亲历了向-上工程以来,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到±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近百台变压器的试验工作,是杰出的特高压工程建设者,为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制造装备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昌吉—古泉”±1100kV直流输电工程最后一台产品正在试验中

可以告慰郭强的是,“昌吉—古泉”±1100kV直流输电工程最后两台换流变压器的试验任务,由西电西变首席高级技师陶明文接替进行。10月12日,由西电西变承接的目前国际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昌吉—古泉”±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最后一台换流变压器,在西电常变特高压试验大厅顺利通过型式等全部出厂项目,产品主要性能参数均优于用户要求。创造了世界最高电压等级换流变压器100%一次性通过出厂试验的新记录,标志着西电西变已完全掌握了±1100千伏高端换流变压器核心技术。

郭强在西电西变六十华诞这天的留影

郭强倒下了,他还活着,亲人、同事、好友,替他进行着未尽的事。

郭强倒下了,他的忠诚担当、专业专注,闪耀在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上。

郭强倒下了,却站得更高。他一定在天堂里,继续着他的变压器试验。

强者不息!

小新说

三个不同的故事,一种相同的精神。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小新和您一起致敬建党98周年,

一起点燃榜样的力量,

一起为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 / END/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