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垓下之战前韩信本可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为何他放弃这个机会?

垓下之战前韩信本可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为何他放弃这个机会?

时间:2021-05-08 16:29:50

相关推荐

垓下之战前韩信本可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为何他放弃这个机会?

垓下之战是决定楚汉战争胜负的一次决定性战争,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刘邦和项羽已经互相僵持了数年,尽管刘邦和项羽作战屡次失败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但是项羽在这数年之中也被刘邦消耗的差不多了。不过项羽和刘邦的僵持却给了韩信很好的机会,正当项羽和刘邦僵持部下的时候韩信已经先后攻下了战国时期赵燕齐三国的故地,这时的韩信手握雄兵数十万其实力已足以和刘邦和项羽相抗衡了。

我们说韩信当时尽管是名义上刘邦的手下,但是齐、赵等国都是韩信一手打下的而刘邦又被项羽缠住无法脱身。所以在当时韩信可以说已经又保持独立的一种姿态了,我们从垓下之战就可以看出。原来项羽由于在正面战场上无法挫败刘邦,后方又遭到彭越的骚扰导致粮草不继,再加上拉拢韩信不成逐渐陷入了被动了局面。在公元前203年项羽无奈之下只得与刘邦和谈并且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然而刘邦的谋士张良认为项羽败局已定建议刘邦连同韩信彭越等人在垓下合围项羽一举歼灭楚国大军。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在项羽退军之时前去追击楚军,然后却由于韩信和彭越的军队未出现在战场上而被楚军杀的大败。韩信和彭越为什么不能及时到达战场呢?原来韩信和彭越都是裂土封王,所以这次军事行动故意磨洋工以此为筹码来胁迫刘邦。其实早在垓下战争之前韩信就曾得到了齐王的封号,在韩信平定齐国之后他以齐国刚经过战乱必须立一个齐王来稳定形势向刘邦请求封王,尽管刘邦不情愿但是为了稳住韩信还是将韩信立为了齐王,不过这个齐王只是刘邦给韩信的一个名号而已,然而这次垓下之战刘邦为了请动韩信助战将划陈地以东至海大片地区划给了韩信为封地,这下韩信可就是真的实打实的裂土为王了。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是当时韩信已经占据了齐国故地,而且垓下之战前刘邦和项羽已经互相消耗的差不多了,韩信为何还要听命于刘邦呢?他自己为何不自立为王然后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呢?

首先这个问题在当时就有人向韩信提出过,这个人就是韩信手下的门客蒯通。蒯通分析韩信在刘邦手下虽然是臣子的身份但是却功高震主,所以将来刘邦得了天下之后韩信必定不会有好下场。蒯通建议韩信整顿齐国的甲兵然后联合燕赵地区雄踞一方与刘邦项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蒯通最后还指出韩信现在出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如果不果断下定决心将来必定会招致大祸。

尽管韩信认为蒯通说的有道理,但是他还是以汉王对他有恩不忍背叛为由带着齐国的军队前往垓下帮助刘邦歼灭了项羽。那么韩信真的是出于对刘邦的感恩而不忍自立为王割据一方吗?事实上我们看韩信对刘邦的确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毕竟他以前是一无所有的寒士,在为项羽效力时还备受冷落,后来在刘邦虽然经历也很曲折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和重用。通过韩信的这些经历来看他对刘邦肯定是存在一定的感恩之情的,但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这真的是韩信不背叛刘邦的主要原因吗?

事实上我认为在当时韩信尽管有称王的机会但是却没有称王的实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当时韩信占据着齐地他想称齐王那肯定是能办到的,但是一旦称王韩信就是一个独立的割据势力了,要想稳定齐国韩信手下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文武班子。然而在当时我们看韩信手下显然是没有这样的班底的,我们知道韩信打下齐 赵等国用的兵都是从刘邦这里带出的,而且韩信手下的将军如曹参、灌婴、靳歙等人都是刘邦的心腹将军,这些人对韩信是谈不上忠诚的,这就说明了如果韩信要造反他很难取得手下中下级将领的支持。再者韩信也没有像张良萧何那样的人辅佐,他仅仅是在军事上出众是很难具备成为王者的条件。当时的韩信应该也明白他的处境所以他对于自己能割据一方称王是缺乏信心的,这应该是他不敢背叛刘邦的真实原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