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为了研究医学 他辞官隐居 写出了伟大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为了研究医学 他辞官隐居 写出了伟大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时间:2019-12-20 18:22:29

相关推荐

为了研究医学 他辞官隐居 写出了伟大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要说“建安三神医”里思想觉悟最高的一个人,当属医圣张仲景了,三人都怀着悬壶济世的决心入世救人,董奉厌恶官场的污浊故舍弃官职,如深山般出世,成为世外仙人;华佗虽游走于民间行医,却也一边想着入仕一边在达官贵族里拉仇恨,最后死于一场医闹;唯有张仲景,既能于官场沉浮中拯救人心,也能用医术救治人身,他的初心从不因身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少年立志,学医救民

张仲景出生于没落的官僚世家,家中藏书众多,他虽自小在家族的良好教育下熟读经史子集,但那只是为了完成长辈们的期许,闲暇之余,真正能够令他手不释卷的,却是万千书籍中落尘最多的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仲景在书中读到扁鹊给齐桓侯看病的故事,从此激发了他对医学的热爱,更是立志要成为像扁鹊那样济世救人的医者。在那个时代,秉性纯良的张仲景早早就见识到了世间的绝望,天灾人祸不断的世间,穷人都仿佛生活在炼狱之中,所以他对治世之道、救人之术都极为推崇,只要是能够救人的知识,他都想要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张仲景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的名医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为人细心谨慎,看病开方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张仲景跟在他身边,看着他是如何采药制药、看病开方,十分认真。张伯祖喜欢这个吃苦耐劳又天性纯善的学生,把自己毕生医术都尽数教给了张仲景,同乡何颙对张仲景评价极高,认为他日后必成良医。

为官亦为医,开衙门看病之先河

张仲景虽然不喜官场的尔虞我诈,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他也不会选择退缩。汉代实行举“孝廉”“良才”的选官制度,东汉末年能够被推举为“孝廉”的多为世家子弟,纵使家世已经不比前朝,但张仲景依然是世家子弟,再加上行医救人积攒的贤名,他终究被举为孝廉,进入了官场。几年后,因为为人清廉,又被升为长沙太守。

张仲景一边管理官场上的事物,一边仍不忘医者本分。由于等级制度森严,他一个朝廷命官若是随意出入百姓家里与普通人接触,哪怕是为治病救人,这种“屈尊降贵”的做法也相当于藐视法制,与他于百姓而言都没有好处。张仲景左思右想,想到了一个不用亲自去接触百姓就可以治病救人的方法,他贴出告示通知全城百姓,会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给自己换个身份,这两天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太守,不过问政事,他让太守府的衙门打开,全城的百姓若是谁身体抱恙都可以过来,他就坐在公堂上给人看病。这一举动在当时简直是惊世骇俗,百姓们仰慕他的人品和医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衙门口都排满了来看病的百姓,甚至有人携带行李,从外地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找他诊治,而他的医术,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苦心孤诣,终得佳作

连年的战乱导致了大规模瘟疫的发生,据记载,东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共发生了八次大规模的疫病,建安年间更是严重,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人口骤减,各地都上演着十室九空的悲剧。张仲景的家族里有近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瘟疫,其中因伤寒而亡的高达百分之七十。看着如炼狱般的人世,张仲景痛苦万分,更下定决心要研制出能够治愈伤寒的药方来。

为了能够专心研究医学,他辞去官职,来到了岭南隐居。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把《素问》、《汤液经法》、《胎胪药录》、《阴阳大论》等经方典籍都快翻烂了,一字一句地反复对照、研究、论证,再结合自己多年治病救人总结出来的临床实践经验,终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这本医书集古人的医药理论之大成,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在当时名声不显,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后人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一本怎样伟大的书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一生,真正做到了“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一本《伤寒杂病论》就可以封神,他为中国医学界所做出的贡献,纵使千年时光依然令人敬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