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选择了诗和远方的陶渊明晚年结局如何 你一定想不到

选择了诗和远方的陶渊明晚年结局如何 你一定想不到

时间:2021-01-20 12:16:59

相关推荐

选择了诗和远方的陶渊明晚年结局如何 你一定想不到

在古代,权势可以说是大部分读书人所求的人生夙愿了,为了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也是为了得到那些权力,苦读十年赶考,权势驱使出了读书人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恰好是国家昌盛所需要的。

不可否认,有一些读书人想要做官恰巧是为了能治国安邦,让地方百姓过更好的日子,但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功名而已,还有个别人选择抽身世外,过安逸的生活,陶渊明就是那些抽身世外隐士代表之一。

陶大帅哥当时的作风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潇洒的,一言不合就辞官回家,过自己的安逸生活,这个行为很类似于今天为了诗和远方,舍弃眼前苟且的行为。

千百年以来,陶渊明凭借着那个不为五斗米低声下气的做法成了许多和他一样有情怀的人的榜样,那些模仿陶大诗人的人,没有和他一样的心态,往往都是在追求远方和诗的路途中挫败而归,最后又选择苟且,这点倒和陶大诗人的行为恰好相反。

然而,他们真的了解陶渊明吗?还是说借用陶渊明的故事来麻痹自己,然后告诉自己有人能做到为什么自己不行!我们来看一下陶渊明晚年的生活,就知道这条路并不适合所有的人。

陶渊明辞官以后心情开朗无比,还有了池鱼思故渊的意境,那一段时间我也相信他是真的觉得内心自由的,就这样过了一阵子之后,他又回到了正常的人生轨道上,该结婚结婚,该生子生子,说是置身事外,却又完全摆脱不了尘世。

他选择的远方和诗并没有给他多少保障,反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难题,很现实的问题摆在这里,如果他选择继续抽身世外,那他儿子谁来养,所以生活也慢慢迫使他改变了最初的谋些初衷。

到他中年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专门吐槽自己的儿子,说自己的儿子不上进,还在诗中说自己才四十岁头发就白了。

为什么吐槽他的儿子呢?因为他觉得他的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大儿子二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而且大儿子还懒,三儿子四儿子都十三岁了连十以内的数字都数不清,陶渊明有五个儿子,最小的这个儿子只知道吃,看样子也不是读书的料!

想到这些事以后,他只好又借酒消愁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陶渊明当初自己选择的那个生活方式,并没有让他得到太多欢乐。

除了最初的时候孜然一身的潇洒外,其余时间他都在愁,他当初辞官回乡的这个做法,看似逃避其实在跟自己怄气,在不断的逃避。

在尘世中,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要做出种种选择,这些选择无论是选择哪一者,都要付出些许代价,无非是两条路,一条路是追名逐利,一条路是淡泊名利,陶大诗人明显选的是后者,选择后者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衣食住行。

陶大诗人选择了这条路,那他就不得不面对贫穷的问题,家里五个儿子都不成器,是人的话总要吃饭,庄稼在古代并不是四季都有,没有粮食的时候怎么办?就只能饿着!

就在他家贫穷,他吐槽自己儿子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场大火把房子都烧光了,没有房子,全家人都挤在船上过日子,生存来源靠什么呢?当然是亲朋好友的接济!在晚年的时候,陶大诗人写了一首诗反映了他家的一些情况,这首诗的名字叫“乞食”。

诗里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他们家人没有吃的,实在太饿了,不得不出去找吃的,他就找到了朋友家,到朋友家后,他又不好意思开口,好在朋友了解他,不仅拿了粮食出来,还拿了一些酒,陶大诗人就和朋友一边喝酒,一边一个劲的感谢朋友。

世事无常,当初不为五斗米低头的陶大诗人,最后却不得不为了吃的去找朋友接济,这么说吧,他选择了抽身世外的这条路以后就没有富有过,一直都是贫病交加,生活都是水深火热的,但他一直是一个幽默的人,即便在难的生活,他都非常豁达面对。

那些一门心思的想要模仿他的人,就要做好被这些问题困扰的准备,毕竟生活就没有完美的说法,选择追名逐利势必要见到许多黑暗,选择抽身世外见到的也并不一定就是阳光。

现在的人大多都向往陶式的生活方式,认为那样才是本真,但不要一门心思的去模仿,生活迟早有一天会让你吃更痛的代价。我觉得最好的模仿方式是,既能在追名逐利中获取生存基础,又能真正的享受抽身世外的安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