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脑髓地狱》这本书99%的人看不懂 却让宫崎骏疯狂打Call

《脑髓地狱》这本书99%的人看不懂 却让宫崎骏疯狂打Call

时间:2019-04-13 20:05:44

相关推荐

《脑髓地狱》这本书99%的人看不懂 却让宫崎骏疯狂打Call

本文共3195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去年6月,《千与千寻》在中国正式上映,这部2001年诞生、曾荣获过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作品,后仍然感动人心。

但相比人们对《千与千寻》的盛赞,导演宫崎骏却有自己的想法:

“在我看来,属于日本自己的艺术品只有三件:大阪的太阁之城,黑泽明的《罗生门》,梦野久作的《脑髓地狱》。而我的《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还远远够不上。”

梦野久作的《脑髓地狱》?

梦野久作《脑髓地狱》

作为一名“书籍爱好者”,这个从名字里就散发着令人着迷的悬疑意味的书,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能让宫崎骏甘拜下风、并盖章为日本三大奇迹之一,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奇书?

日本四大奇书之首

宫崎骏的赞誉并不为过。《脑髓地狱》出版于1935年,是作者梦野久作耗时9年完成的一本“变格派”经典悬疑推理小说。

尽管距今已经85年,但它仍被公认为“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首”。一本450多页、字数多达48万字的长篇推理小说,何以年代如此久远仍深受追捧?一切还要从故事中那个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年说起。

1926年11月20日,九州帝国大学精神病科第七病房中,一个不知道昏迷了多久的青年男子,随着病房内钟表的“滴答”声猛然惊醒。但令人奇怪的是,他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想不起之前的任何事情,甚至连自己姓甚名谁都不清楚。

隔壁病房住着一个跟他年纪相仿的女子,见他醒后一直悲痛地向他喊:哥,我是你的未婚妻,你想起来了吗?

正当他疑惑不已时,一个自称是若林教授的医生告知他此刻正住在精神病院,他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同时也是一名绞杀自己新婚妻子的嫌犯……

精神病?嫌犯?怎么可能?那另一间病房中自称是我未婚妻的女子又是谁?

电影《脑髓地狱》1988年

为了帮助青年找回记忆,若林教授带着他来到了医院的标本间。

在这里,一份一个月前自杀的正木博士的遗物资料引起了青年的注意。他拒绝了若林教授为他提供的书籍,转而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正木博士的遗物资料。

果然,阅读的过程中,他似乎发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并惊恐地得知,站在他面前的这位仪表堂堂的若林教授,接近他的目的并不单纯……

这一切,究竟是命运所为的现实还是一场人为操控的阴谋?

“我”到底是谁,又因何走到今天这一步?逐渐得知真相的青年,却陷入了另一团令他癫狂的迷雾之中……

电影《脑髓地狱》1988

回到书名《脑髓地狱》。

梦野久作在这部作品中想要探讨的地狱,其实并非宗教信仰中的“彼岸”,而是人脑髓中的“不堪”。

随着青年掀开真相之帘,医院、教授、博士……本书中,这些科学的“代言人”表面上打着探究精神世界的旗号,实则上演着一场违背伦理的“学术罪恶”……科学,多少邪恶假汝之名而行之。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看不完

有知乎用户这样评价《脑髓地狱》: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看不完;

看完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看不懂。

在《脑髓地狱》的豆瓣短评中,也是有的读者赞其为“凌驾推理领域之上的好书”,有的读者却大吐苦水“头晕,完全看不下去啊……”

《脑髓地狱》豆瓣网友评论

是啊,什么鬼?

身为“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首”的《脑髓地狱》为什么会有如此两极化的口碑?

同一本书,为什么有人读起来备受折磨,有人却爱不释手呢?

其实不怪读者,本书确实是有些难懂。 从整体结构上看,本书杂乱无序。

这部书没有明确的章节段落划分,也并不是一个平铺直叙的奇异推理故事,而是以几份已经自杀的正木博士的遗物资料展开。

这些资料包括:长篇精神分析论文、新闻报道、剧本、遗书、回忆录等内容。其中又大量使用专业名词、方言俚语、古文俳句、传说故事等。

书中的主人公还经常陷入幻觉,这部分的文字则天马行空,极具幻想性。

以上种种,不仅译者翻译工作繁重,对于读者来说,多个内容跳入跳出,理解起来也是相当不容易。

一个不小心,就读得云里雾里。 从故事内容上看,本书时间线横贯千余年。

虽然讲的是一个20世纪的现代故事,但若想揭开这起悬疑故事的最终答案、弄清患病青年的身世及行事之谜,却要从公元748年、也就是天宝八年的中国唐朝讲起。

患病青年的祖先,是中国唐代皇室的一个画家,一番风波后,他和夫人乘船前往日本,这才开始了这家人在日本的血脉繁衍。

自那之后的千余年间,这家子几代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就像这迷离悬案的一块块拼图,少了哪一块都拼不出完整的真相。所以想看懂这本书,捋清这一条长达千年的时间线至关重要。

电影《脑髓地狱》1988年

关于本书的阅读体验,网友“午餐”的这份总结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前46页极度吸引我,47到84页若林教授的自言自语几乎让我崩溃,85页到168页的论文让我想“打死”作者,169页开始稍显趣味,但直至380页之前,我也只认为这是个受刺激的中二病写的疯书,心中默默打了一颗星……但是!在380页之后,梦野久作开始教我做人,这才叫牛X啊!这才叫下一大盘棋啊!所有批判,结构的回转……在此刻爆发!一直到最后一页!

没错,虽然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看不懂,但只要你是那百分之一,你就会发现这本看似冗长的书,没有一句废话。这个故事的每一个字都在为它的诡计服务。你越想识破它,你就陷得越深。

迟到了三十年的赞誉

同现在《脑髓地狱》不能被很多人接受一样,在这本书刚刚出版的1935年,评论界也是毁誉参半。

这部1926年就开始动笔,原稿被拒、多次改稿,历经九年才得以出版的“心血之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书中那些过于吊诡的故事、艰涩的科学原理、长篇累牍的精神分析,显然不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如果梦野久作不是《新青年》(日本推理杂志)出身的推理作家,这本书说不定都不会被认定为推理小说。

几个月后,梦野久作在一次与访客的谈话中突发脑溢血猝然离世,甚至没来得及为这个“孩子”辩解什么。

好在,优秀的作品即便一时被定义,还是能够在时代的旋涡中冲破局限,流传后世。

20世纪60年代,推理文坛中盛行起一股重估战前作品的风气,深埋已久的《脑髓地狱》被挖掘出来。

这部内涵超越时代、超前探讨人格本性与科学伦理的作品,终于在三十年后,等来了“懂它的人”。一时间,推理界、文艺界、医学界,纷纷给予这部小说极高的评价。赞赏它的评论家不胜枚举,与《脑髓地狱》有关的论文数量超过50篇。

《脑髓地狱》成了推理小说中罕见的超越推理小说范畴并得以跨入纯文学殿堂的异端文学作品,“足以比肩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夏目漱石的《心》等经典名作”。

也是那时,它被冠以“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首”的称号。

“梦野久作”其实是一个笔名,取自福冈博多地区的方言,意指精神恍惚、经常寻找梦幻的人。

写到这,有人可能会介绍一下他的原名。

但我不想。梦野久作就是梦野久作,他就是那个寻找梦幻的人,也谢谢他为我们留下的这一纸“梦幻”。

脑髓地狱 小说 书籍¥44.64京东购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