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致家长:别再以长见识的名义带孩子去旅行了!

致家长:别再以长见识的名义带孩子去旅行了!

时间:2019-04-20 18:20:51

相关推荐

致家长:别再以长见识的名义带孩子去旅行了!

前几天去参加十周年同学聚会,当年的青涩气息早已褪去,反而都在“努力”踏上中年油腻的道路一去不返。大多已经成家立业生娃,茶余饭后的话题离不开“讨论”家庭,事业,孩子三部曲。都说同学聚会是一场大型的装逼秀,从以前攀比职业辉煌到现在人人都开启炫娃模式。

其中讲到带孩子去旅行的时候,同学A:“这次寒假带着我儿子去日本滑雪去了”同学B“我带我女儿参加了XXX夏令营”同学C也不甘弱后“日本去年就带他去过了,这次打算报个英国生活体验游学项目让孩子开开眼界…”

随着经济越来越景气,儿童旅行这几年也成了家长追捧的热门项目,甚至被安排进了大人“炫娃”的一种资本,将孩子优秀的标准与旅行次数,地点,娱乐挂钩。这不是教育观念的体现是消费层次的较量。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孩子去了几个国家走马观花报个团,那我劝你不如周末在家陪孩子打开电脑看一篇游记就好。

大多数人还是本着长见识,开阔眼界的心思带娃去旅行,你一定看到过很多文章说“带孩子去旅行可以结交很多人,也会有更多的阅历”“旅行的意义,在于见不同的风物,获得不同的思考”“旅行能够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想带娃长见识固然好,可盲目跟风瞎旅行,满足的只能是你自己。

什么叫长见识?长见识是为了拓宽你的见识、眼视、认知。而一个人认知的形成,需要充分的学习与实践。并非看到没见过的景物就能马上有一番全新的感悟。特别对于学龄儿童而言,孩子的年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身的大脑发育,思维逻辑都尚不足以支撑他去多维度地思考,又何来的旅行感悟和意义。

许多大人在带孩子游览名胜古迹时几乎都会脱口而出“你能从中看出什么?”“回去记得写一篇游记”拜托真的不要拥有这样的心态。例如参观一个历史悠久的欧式教堂,你想孩子能从中看出什么?宗教文化?洞鉴古今?先不说孩子对这个名胜古迹感不感兴趣,就算感兴趣,以孩子的心性与现阶段的理解只会有视觉上的震撼与欣赏。

不妨回顾你自己在游览的当下心里想的是什么?“是醍醐灌醒,思考人生还是理想自由”我想多数人的反应都是赞美惊讶一类的纯感叹吧。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求孩子思想驾驭在不属于他的层次之上呢?也许你能帮他写出让老师叹服赞赏的游记,但这并无法真正内化为孩子的精神财富。

听起别人的旅行总是无限风光,带娃全国各处走一遭,小小年纪就已经去过好几个国家,对此经济稍不富裕的家长不免会觉得亏欠于孩子,甚至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出趟国。

可去过几个国家能代表什么?什么都不能。听着很风光甚至让人焦虑,毕竟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大,直接导致的是学业负担的递增,社会都在要求多元化,再创新,孩子人人几项技能加身,再不济也曾经跨过山和大海,穿越过人山人海。家长们似乎认为旅行越多越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业和发展。

可长见识为什么只能在国外完成?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民族瑰宝还不足以打开孩子的眼界吗?重要的不是旅行的里程多远,而是旅行的过程。如果只是在名胜古迹合了张影,也算旅行吗,即便是去了欧洲,北美洲又如何?不过是带孩子去了不同的高级照相馆罢了。简单的参观游览,照照相不是真正长见识人生的旅行。等离开的那一刻,对于这个地方,留下的大抵只是“到此一游”的足迹。

盲目跟风炫耀的旅行不要去,不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旅行不要去,走马观花式的旅行不要去,那么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旅行?

在他选择了家门口的游乐场,老家的小乡村,我会陪着他探索属于那个阶段的快乐

在他渴望着眼神对我说想去某个地方看看我会陪着他一起设计旅行的目的

在他围绕着生活开始学会观察和思考,我会带他去不同的场景见识和体验

在他积攒了足够的勇气和能量,我会开始让他独立与同龄人自由体验外面的世界

你希望孩子能通过旅行开阔眼界,前提是孩子能独立地思考,没有探索欲望的旅行眼里装下再多也只是过眼云烟。

而孩子对于人生的体验,观察,思考不是急出来的,是循序渐进由一个个阶段演变走向成熟的。符合孩子当下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的出行,对她来说才是最佳的阅历开端。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