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孟州篇:传承发扬黄河文化 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孟州篇:传承发扬黄河文化 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09-04 06:02:37

相关推荐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孟州篇:传承发扬黄河文化 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西南隅的孟州市是太行黄河雄山秀水交汇的神奇之地,是千里黄河大堤起始之处,是一个留得住乡愁,寻得住根的地方。

作为黄河沿岸崛起城市的翘楚,孟州市在黄河水的滋养下,积极发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时代发展精神,诞生了名人文化、乡愁文化、寻根文化等为代表的孟州文化。其“黄河灿烂文化、多彩风俗民情、古今治河变迁,辉煌治黄成就”在这里得以印证、传承、发扬。

7月15日下午,走进城西南七公里处中曹坡村,黄河左岸堤防起点的地方,寻访先辈治黄的足迹。就是从这里开始,黄河冲出高山峡谷进入广袤平原,河床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孟州以东直至郑州、开封、兰考世所罕见的“悬河”景观;千里长堤始起,修至黄河入海口,构筑抵挡滚滚黄河水的坚固防线,见证我国劳动人民同洪水斗争的艰苦卓绝。

据史料记载:黄河筑堤始于战国,当时,沿黄诸侯各国“雍防百川,各以为利”。后西汉水利专家王景奉命治河,率领几十万人修筑了左岸西起孟州,右岸西起荥阳,东到入海口的千里大堤,使黄河得到初步控制。

千里黄河左岸堤防修筑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1974年冬至1975年春,堤防对堤线进行加高加培,现堤线长15.43公里,形成今日的黄河大堤。黄河第一家水利科普教育基地——融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孟州市黄河文化苑就坐落在黄河堤岸上,由黄河风光迎宾区、太行奇石碑林区、黄河文化展示区和石方工程示范教学区四个区域组成。旨在以展示黄河文化为主线,融诗词佳句、谚语民谣及治黄策略等内容于一体,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为人们打开一扇“黄河文化之窗”,同时也为广大游客营造一种“舒适、自由、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

孟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霞说:“黄河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时也在考验着他们,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治黄英雄,从大禹治水开始,贾让、王景、潘季驯等历代治河名人都在治黄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孟州市历任领导班子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已任,经过淤滩改土、筑坝修堤、河道整治、集中安置移民,多措并举改善生态环境,让昔日杂草丛生、荒凉不堪的黄河滩区变成‘今朝米粮川’。”

为促进黄河两岸地区的经济协作发展,总投资23.6亿元,主桥全长3007米的国道207跨越黄河的咽喉工程——孟州黄河大桥项目目前也在加紧建设中,将于10月建成通车。大桥建成后,将打通焦作西部的南大门,有力地促进郑焦深度融合和郑焦洛的协同发展,为焦作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增效。

孟州是一个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之地,除历代治河名人外,受黄河文化滋养而孕育的历史文化名人数不胜收。后汉学者张玄、后魏山北侯张安祖、八仙之一韩湘子、北宋画家李唐、宋朝宰相冯拯,近代教育家和铃、中共早期领导人武怀让等都在此留驻过,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唐宋八大家之首,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就生于斯,长于斯,其墓祠——韩园也修于斯。始建于唐宝历元年(公元825)的韩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盛于清代,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园内建筑古朴典雅、古柏参天,是孟州市对外交往及旅游业发展的一张名片。

作为孟州的文化标志,韩愈承载着中华民族刚正不阿、英勇无畏、发奋图强的优秀精神品格,彰显了孟州人民独特的气质风范。虽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刻苦自修,终成一代大师。

据孟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孟州市将以金山丘陵黄土风貌和韩愈墓园为载体,立足中国国学文化,举办以“韩愈生平和祭祀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活动,用好用活名人文化,同时,打造韩愈文化主题园区,搭建韩学研究平台,迎接四海宾朋!

继续西行,来到老家莫沟,经夏雨洗礼后的莫沟村愈发古色古香,蓊蓊苍劲、翠色欲流。在莫沟村包村干部刘凯的引导下,踏着青石、碎旧砖块铺就的小路,走进村子深处,住窑洞、闻书香、摘蜜桃……迷惘的乡愁油然而升,化作眼角的哪滴湿润。

莫沟,三面环沟,是一个被列入拆迁计划的遗弃者,一个产业单一、村民纷纷外逃打工的空心村,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传统村落”,入选首届中国美学榜样。其山乡巨变缘于乡愁、归于寻根,结于从就积极践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本着“不砍树、不填窑、不扒房,让农村回归自然朴实状态”的原则,莫沟村将原本纳入产业集聚区拆迁规划的村落保留下来,打造“产村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实施了街区改造、窑洞修复、水系打造三大生态修复工程,留住了乡愁也留住了根。

老苗书馆是莫沟村的文化地标、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和村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全国最大的乡村窑洞图书馆,分为成人阅览室、少儿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仅藏书就拥有5万多册,内容涵盖党建、科技、教育、文学、少儿、种植、养殖等多个种类。

51岁的苗树生是书馆的第一任馆长,也是建设者之一,据他介绍说:“老苗书馆是由一户苗姓人家修建的8口废弃窑洞改建而成,为方便人们阅读,书馆从不上锁,也不需要借阅证,24小时全天开放,村民们可以把书拿回家,还可以把家里的书拿来换着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莫沟村包村干部刘凯说,“兴办图书馆,就是要培养农民及其子女好的阅读习惯,让农村飘书香,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

老苗书馆火了,莫沟村火了,致福商机也火了,每天慕名来书馆“打卡”的游客就有3万人。,莫沟村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吸引社会资本4000多万元,一个个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望舒民宿就是莫沟村发展乡村旅游创造出的一个亮点,是一个集餐饮、住宿、娱乐、拓展、孵化为一体的创业创新培训实践基地。由莫沟村巾帼标兵连的领头人,“莫沟大嫂双创基地”的创立人48岁的何翠萍带领13名妇女历时八个月对废弃旧窑洞进行修复、改造而成。修复后的窑洞不仅保存了传统窑洞的面貌,填补了窑洞潮湿的缺陷,同时也保留了窑洞冬暖夏凉的优势。

何翠萍说:“下一步,计划再开设10间窑洞住宿、可容纳100人的多功能影音培训室1间、手工制作培训室1间以及可同时容纳150人就餐的民宿餐厅,为更多的姐妹提供就业平台,共同走向富裕。”

天色已晚,回望暮沉下的莫沟村,新的生机和活力正氲然升起,一如莫沟大嫂心中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还有璀璨耀眼的孟州文化,必将世代传承发扬。

【来源:河南经济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