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贵阳白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一瞥

贵阳白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一瞥

时间:2019-09-30 00:33:19

相关推荐

贵阳白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一瞥

这几天,家住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阿所村大寨组的29岁村民代俊燕终于得了点儿闲。自从4月底开始,在贵州万泰现代农业食品有限公司外贸出口食用菌加工生产车间工作以来,一直还没得空去逛逛街给孩子置办点夏装。“上班就在家门口,每天早八晚五,工资按天算,忙的时候天数多干点,头个月下来差不多有三千。上一批加工的干菇刚刚发出去,厂长说趁着现在下批货在组织货源,就先让我们休息几天。”代俊燕说。

代俊燕工作两个月的这条生产线位于云程大道白云区供销中心大楼二楼,是白云区首条外贸出口食用菌加工生产线,今年4月27日正式建成投产,目前首批已出口食用菌干菇产品5万斤,代俊燕和她同村姐妹们一起经手筛选加工的这批干菇,已销往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另一边,就在云程大道一条马路之隔,位于牛场乡阿所村和都拉乡上水村交界处,白云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标准化生产基地)也在加紧建设。在已建成投用的1号地块大棚里,近百个层架整齐排列,每一排还装置了自动喷灌设备。首批种植的10余万个菌棒已经覆土种植,两个工作人员正在大棚里进行对菌棒进行日常巡查管护,即将出菇上市。

不止如此,白云区各个乡镇也结合实际,通过搭建大棚种植、林下仿野生栽培等方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沙文镇蒙台村、四方坡村的香菇基地,靛山村林下仿野生羊肚菌种植基地,都拉乡冷水村、牛场乡大林村冬荪种植基地……目前,白云区各乡镇已建成有规模的食用菌基地十余个。从菌棒生产、到食用菌种植、再到干菇加工……白云区食用菌产业链条似乎已现雏形。

据白云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白云区农业规模较小,下辖5个乡镇中只有牛场布依族乡一个纯农业乡镇,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如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更好地推动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一直是近年来白云区着力思考的问题。

去年以来,白云区围绕贵州省、贵阳市农村产业革命相关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辖区农业发展实际,理清思路、抓好重点,明确了“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统揽,以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为此,该区立说立行,出台了《贵阳市白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依托白云的气候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方式,“龙头企业+平台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菌棒工厂化生产、菌种研发生产、珍稀食用菌示范生产、林下仿野生栽培等为重点,打造“一园多点”产业布局(一园,指牛场乡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园区;多点,指各乡镇食用菌种植基地及林下仿野生食用菌栽培基地),推进“菌文旅”一体化发展和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

“我区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班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还出台了补助政策、产销对接机制、科技支撑力度,做好食用菌产业发展各项保障措施。”该负责人介绍说,去年,白云区就完成了食用菌种植4245.6万棒,实现产值2.74亿元。今年1-6月,全区累计完成食用菌种植2353万棒,占市级目标任务4000万棒的58.8%,实现产量9490吨,占市级目标任务17000吨的55.8%,实现产值10156万元,占市级目标任务18000万元的56.4%。目前,白云区正“一园多点”布局强化招商引资、基地项目建设,力争在实现从菌种研发、菌棒生产、食用菌种植及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构建居游共享、产销互补的菌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小镇。

发展食用菌产业发展只是白云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白云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率先在全省消除绝对贫困,率先成为“全省首批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区”。近年来,白云区更是持续在农村产业革命上精准发力,牢牢把握“八要素”,扎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菜篮子、果盘子、花盆子、茶园子”等“四子”产业,深入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沙文镇蒙台村香菇食用菌基地、苹果桃基地项目双管齐下;牛场乡红锦村以猕猴桃产业为重点发展的千亩生态种植产业园已初见成效;石龙村与龙头企业村企联动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观光休闲农业,瓜果飘香、生态石龙,乡村旅游的名声越来越响……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白云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场农业产业革命。去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位于全市首位。

同时,白云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先后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20个、富美乡村6个,建成云程大道及农村组组通公路34.14公里,完成立面整治示范点3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座、小康房100户,厕所革命惠及1245户,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方面,“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均已达标,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15.46%,实现56个行政村卫生室和村医配备全覆盖,危房改造实现应改尽改、动态清零,全区农村集中供水惠及近10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

如今的白云,农文旅、果文旅、菌文旅等业态融合发展,塘溪环绕绿茵滴翠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变工人、变股东、变老板,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梁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