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江西河口古镇 曾因手工造纸独享纸上富贵 如今免门票游人稀少

江西河口古镇 曾因手工造纸独享纸上富贵 如今免门票游人稀少

时间:2021-01-29 11:15:56

相关推荐

江西河口古镇 曾因手工造纸独享纸上富贵 如今免门票游人稀少

信江下游雄伟的九狮山,隔岸相峙一座千年古镇铅山河口镇,对于这个小镇的记忆,停滞在16岁以前。随着求学、工作后的离开,很多关于小镇的故事,与稚嫩的童年,有着雕花窗棂的老屋,走廊厅堂挂满篾匠应师傅糊的纸灯笼,和逝去的亲人们一起,在时间的渡口走散了。

二堡街是古镇的繁华地段,有保留相对较为完好的“井邑之宅”,店铺、居宅、码头、街巷互相连通,阡陌逼仄巷弄缠绕如迷宫。这一带小时候常来,因为从一堡头五元第老房子里的奶奶家出发,无论是去三堡街的外婆家,吃一碗冲泡葛粉,还是到二堡街邀小伙伴上学,都要在此地逗留。

关于河口“九弄十三街”的完整名称,早已叫不全,但这栋矗立在二堡街口的“金利合”药店,却始终带着中草药的香气,氤氲在儿时的梦里。许多年以后,才知道这栋中西合璧的石库门精致楼房,气派的百年老字号,是一个叫何柱成的老板于1875年创建的。

河口古镇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繁华,如街角密布的蛛丝,吸附在沿街的纸号、茶号、布店等老门板,光滑但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和模糊不清的商号额枋上。明朝状元、内阁首辅费宏退隐故里,主持开挖的惠济渠水流浑浊,倒映着摇摇欲坠的吊脚楼,斑驳着历史陈迹和前尘往事。

而这些繁荣的源头,当追溯于河口曾经的商贾云集,是“八省通衢”的商埠重镇,曾以生产连史纸、制茶、贩茶而闻名。“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扰扰三更梦,嘻嘻一市狂。”号称“乾隆三才子”的翰林院编修铅山戏曲家蒋士铨,诗中这样描写河口市肆的盛况。

连史纸在中国手工造纸史上地位显赫,比肩宣纸,一度成为宫廷档案用纸。明清时期一夜之间,专营连史纸的各大纸号街头林立。蜂拥而至的纸号,把收购进的连史纸加工改装后,从河口集中分销全国各大市场,成就了河口古镇数百年的纸上富贵。

老街口的小店里,货架摆放着姜黄色的连史纸。美女店主告诉说,一拎500张,一刀为100张,每刀市场价600元。由于市场需求不大,她们在工业园区的纸厂已经停产。来这买连史纸的多是书画界人士,也有人用来收藏。

在电子产品普及,推崇无纸化办公的当下,很多人连钢笔书写的功能都已经退化,连史纸的滞销早已不为怪了。但这是张曾经支撑起铅山“江南纸都”名头的薄纸,对于它的日渐衰落,甚至濒临消失的窘境,我们的情感却又是复杂的。

早在元代时,铅山纸就已名扬天下了。铅山连史纸为古代中国品质最好的纸,被誉为“千年寿纸”。进入清代,铅山造纸因历史悠久、工艺领先、品种齐全,是江西乃至全国最优秀纸产品之一,行销全国至日本、南洋等地。

岁月无情,这样的荣光与辉煌,虽已无力挽留但必须记住。曾经前往铅山武夷山区,寻访80多岁的手工造纸老师傅,记录他们与纸的故事。凝视老人苍老的面容,担心也会在某一天,和那些纸槽、日渐式微的老手艺一样,突然间就消失殆尽了。

我们沿着老街街区,在商铺、民居、会馆、河岸、古桥兜兜转转,试图在历史的缝隙中,触摸衰朽失落的历史文化气息。

虽然是周六,但不收门票的老街清冷寂静,游人寥寥。一些端着饭碗的街坊邻居,稀稀落落坐在门前晒太阳。

吉生祥药店、福州会馆、吉安会馆等古建筑遗存,雄风犹在,沦陷于危旧破败与不伦不类的新旧夹杂中,苟延残喘。

繁华落尽的老街,清冷萧条的让人心痛。吉安会馆对面人家,一个50多岁的男人告诉我们,会馆平时大门紧锁,只有每周日才会有人来唱戏。

高高的风火墙,斑驳陆离的墙体,车辙深陷的石板路。精美繁复的镂雕,楼廊、阳台、栏杆、枋梁、花板。模糊不清的老招牌、居民晾晒的衣被,艳丽的鲜花,忽远忽近,如梦似幻。

如今在河口古镇,很少有人提及手工造纸、河红茶,游人更多的是冲着灯盏粿、烫粉这些经久不衰的小吃而来。味蕾上的故乡,对于离乡的人们,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念想。可当我费劲心思用乡音与灯盏粿女店主沟通,她还是拒绝了我们采访拍摄的请求,固执复杂的眼神,有质疑保守观念陈旧,也有对外部世界的警惕与疏离。

转身再次回望这条小时候走过无数次的古老街巷,心有戚戚,改不掉的乡音,回不去的故乡。越过吉安会馆户对、高墙和飘摇的衰草,咿咿呀呀的高腔隐约,似乎在和我一起凭吊远去的亲人,和故乡的岁月荣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