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嵩山少林寺从禅宗祖庭到曹洞宗的改变历程

嵩山少林寺从禅宗祖庭到曹洞宗的改变历程

时间:2020-02-25 05:32:03

相关推荐

嵩山少林寺从禅宗祖庭到曹洞宗的改变历程

少林寺塔林

嵩山少林寺从禅宗祖庭到曹洞宗的改变历程

在金庸、梁羽生等撰写的武侠小说中,少林寺作为江湖中重要的武术流派,有着各种版本的描述。寺内院堂门头林立,武术各循嫡传,异彩纷呈。最早少林寺门是以禅宗祖庭为世人所广知,从达摩祖师面壁到二祖慧可立雪求法,唐宋时期少林寺一直被视为禅宗祖庭之一,并没有划定禅“五家七宗”专属道场。至元朝初年雪庭福裕禅师主持少林寺时,正式确立少林寺为曹洞宗道场。

少林寺达摩洞

少林寺曹洞宗道场的确立

福裕、号雪庭,字好问(1203-1275),俗姓张,山西文水人。九岁入学,二十一岁时于家乡附近的仙岩寺礼休林出家,后参学于大都(今北京)。1249年福裕受万松白叟之托,住持少林寺,鼎力谋划,兴扑起废,训徒讲法。元宪宗时授他都僧省之符,命他总领天下僧众。他率众修复了嵩山一带因战乱毁坏的寺院,使少林寺恢复到金代时期的规模,被尊为少林寺中兴之祖。福裕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圆寂,元皇庆元年(13)被追封为大司空、是府仪同三司并晋国公。福裕统一了少林寺禅宗五系法脉,奠定了少林寺曹洞宗的地位,确立了少林寺法脉传承排序。据寺内立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敕赐祖庭少林释氏源流五家宗派世谱之碑》记载,元代雪庭福裕禅师立曹洞根本一宗,定70字法脉源流以供后来僧人按序取法名,定法裔辈数高下,从而确立了少林寺子孙庙的世代承袭制度。其法脉为: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玄同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喜祥,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明代以后,少林寺又相继衍生出十八门头之说:西院(西来堂),锤谱堂,南院(永化堂),北院(慈云堂),东院(千佛庵),清凉庵,延寿庵,大悲庵,弥陀庵,少室庵,初祖庵,二祖庵,广惠庵,道公堂,钦公堂,改公庵,魁公庵,文公庵,十方禅院等,也称十八门洞。

东院、北院宗统传承至今已无代表性,西院则以行正、永信为代表,南院以素喜、德禅为代表,成为少林寺主流法脉代表。

少林寺碑林达摩一苇渡江图

少林寺永化堂的创立

少林永化堂,由明朝少林寺主持无言正道禅师创于1606年,又名周府庵,八王子府。无言正道禅师(1547~1623),江西洪都(今南昌)人,俗姓胡,生于明嘉靖丁未年。出家于上蓝寺,他佛法精湛,医术高明,门徒繁兴,当时在社会已经颇具影响力。万历年间,慕名到少林寺依止幻休禅师习禅。在幻休禅师数百名弟子中,正道禅师最为出色,深得师父真传,被视为最得意弟子。幻休禅师圆寂后,正道禅师被登封县令及寺院众僧推举为少林寺主持。

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正道禅师被朝廷钦命为: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主持。当时有八位皇子随正道禅师出家,分别是圆宝、圆会、圆林、圆性、圆壐、圆明、圆亮和圆普,其中以圆会及圆宝两支传承最广。当时随同八位王子到少林寺的还有太医、御医、贤士才子及武功高强的护卫。这些各具所长的人材汇聚在少林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南院永化堂禅武医文化和修行法门。

正道禅师主持少林寺三十一年,重修寺院,整顿寺风,力倡禅修。他不但是少林寺主持,还是当时北方禅宗的首领,被尊为“僧中之杰”。在正道禅师主持少林寺期间,少林禅学,武学,医学得到空前的发展,而少林永化堂的传承,由明初一直延续至清末,持续兴盛发展。少林功夫素有:南院的崩,西院的搂,东、北院的罗汉手之说。东、西、南、北四院所练习的虽然都属于少林功夫,却又有着各自的体系。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少林寺

永化堂“明传曹洞,暗传临济”的缘由

据少林寺永化堂《觉灵之位》序记载:

惟木有本,惟水有源。释教永传,有开必先。虽贫富不齐,而遗规皆可恪守。纵迁居不定,而宗支不容变。予传法嗣祖,系江西豫章人,祝发于上蓝寺,派本临济。至大明万历时,依入嵩山少林寺为第二十六代。传至五世,乃入曹洞正宗。迄今已十六世矣。本深者未必大,源远者流自长。返本溯源,世代昭然。

正道禅师出家的豫章上蓝寺今已不存,从宋代诗人艾性夫吟《上蓝寺吸江楼》诗中可知其大观:

拔地连云百尺楼,长风断雁十分秋。

绝无山硋天空阔,独与江邻水拍浮。

潭底老龙眠屋影,雨余雌霓跨帘钩。

愁来莫倚阑干北,一缕烽烟是汴州。

豫章、洪州皆是江西南昌的古称,是六祖惠能法师门下南岳系马祖道一禅师创立“洪州禅”的中心,也就是临济宗的前身。而六祖门下青原一系所衍生的曹洞宗则在临济以后。从序文中可知,无言正道禅师“予传法嗣祖,系江西豫章人,祝发于上蓝寺,派本临济”,其入少林以前已经禀受临济法脉。按照“小宗五世可迁”的传统礼制,当无言禅师宗统子孙传至五代时,他的灵位应当迁出少林寺永化堂入江西豫章上蓝寺祖堂。无言正道禅师在世时,曾亲遣弟子赴江西豫章上蓝寺礼祖。但从“传至五世,乃入曹洞正宗”的记载来看,从二代“园会”到五代“超然”用的是“正道”禅师所定的“园、通、行、超”字辈。从第六代“同禧”开始用“福裕禅师”所定的七十字辈。说明无言正道禅师的灵位已从永化堂迁入少林寺祖堂,他的子孙大概怕湮没了始祖本宗,才撰写了这段文字。据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修少林初祖庵大殿碑记》记载,无言正道禅师宗统子孙后来在少林寺专门修建了道公祠。在传统的宗统观念如此浓厚的少林寺文化环境中,为非雪庭福裕曹洞宗一系宗统的僧人修建祖祠,肯定存在着巨大的阻力,这可能也是无言正道禅师宗统子孙改宗的重要原因之一。

牛首山佛顶寺舍利殿

同样是非雪庭福裕曹洞宗一系的观月舟文载、大章宗书、幻休常润、寒灰慧喜、彼岸海宽等,其门徒并没有改宗入少林或另立门头的任何记录。说明这些宗支可能没有传至五世,皆已消散,没有条件自立门头。无言正道禅师宗支自立门头“例外”条件,是他住持少林寺期间,明藩周王为答谢其治疾之恩,捐建了白衣观音阁永化堂,俗称“周府庵”,又称“南庵”,专供无言正道禅师安居之用。

据明万历三十年(1602),《敕赐嵩山少林禅法住持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世嗣祖沙门无言正道公福居禅师行实碑记》记载:

师盛德著闻,遐迩倾慕,而汴梁周藩国王闻之,迎师为说保寿之法。……从是周藩国主,每岁捐禄,兼以士庶檀施,重修佛殿,钟楼轮藏二阁,祖师武圣二殿,法堂入室二所,退居白衣观音阁永化堂一区。所费檀施,悉委耆旧,管事分理,次第落成。名胜梵刹,焕然一新。众皆曰师乘悲愿而来也。汝宁嵩藩闻之,亦迎师为说法要。时世子病足,倚杖而立。师乃引之,周行七转,汗流如注,而足即瘳。亦为说药师十二愿,更复垂示:“心清则欲寡,欲寡则精足,精足则身安,身安则嗣续广衍,福禄无穷。”世子唯然受教,尊若严师。世子郎赍祖衣兼捐禄赀,助营退居方丈。

周王捐建永化堂,为无言道禅师非曹洞宗嫡传一系在少林寺繁衍不息打下了坚实基础;无言正道禅师作为永化堂的始祖(始迁祖),在少林寺的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一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