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一文了解24节气: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到

一文了解24节气: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到

时间:2022-12-25 11:48:00

相关推荐

一文了解24节气: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到

大寒之后是立春,冷到极致便转暖。

没有一个冬天过不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亦如此。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节”指的是一段时间,“气”指的是气候,“节气”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每季六个节气。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表示每一个季节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为“四立”,而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比如立春时,许多地区还处于隆冬。

“分”表示平分。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至”是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

歌云: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习俗

立春:万物起始、一切更生。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后阳气开始上升,日照增加,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生长的季节,万物至此渐次复苏。

古人相当重视立春,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年、迎春和农耕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

雨水:降雨开始。

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惊蛰:春雷惊醒动物。

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此时家中的爬虫走蚁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春分:平分昼夜和春季。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是早稻的播种期。在春分那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春分到,蛋儿俏”,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清明:大地清新明朗。

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春游与墓祭的好时节。

谷雨:雨生百谷。

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就是“雨生百谷”,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谷雨时节,“雨前香椿嫩如丝”,人们采摘、食用香椿,称“吃春”。

立夏:万物长大。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

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套上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小满:雨水增多。

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小满江河满”(南方)。另有解释说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北方)。

小满这一天,民间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

芒种:田间忙碌。

芒种,谐音“忙种”,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着种”了,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此时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夏至:白昼最长。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古时夏至节气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小暑:开始炎热。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

在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大暑:一年中最热。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在南方某些地区,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可清凉祛暑。

立秋:秋季的起点。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但“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酷暑并没有过完,立秋并不代表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

立秋时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处暑:炎热基本结束。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不过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处在秋老虎期内,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前后。

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右,民间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白露:天气转凉。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

秋分:昼夜等长。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如今的中秋节即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寒露:寒气渐生。

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

此时南方秋意渐浓,北方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过去人们寒露时节一般外出赏秋,尤其爱登高望远。

霜降:秋冬过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立冬:冬季的开始。

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古时候在我国很多地方,立冬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小雪:气温骤降。

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大雪:降雪量增多。

节气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意义亦不同,它代表的是气候特征,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

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如有的地区在春季“雨水”节气降雪最多。

俗俗语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一些地区家家户户忙着腌肉,称为“咸货”。

冬至:夜最长、昼最短。

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以后,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至作为寒冷气候的开始。冬至节气,意味着开始进入寒天,民间也开始“数九”了,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就暖和了。

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南方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

小寒:冷气积久而寒。

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俗话“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又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在民间,小寒时节有吃糯米饭的习俗。

大寒:寒冷的极致、转暖的契机。

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出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每年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

了解更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