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刘坤模

刘坤模

时间:2021-10-31 19:57:12

相关推荐

刘坤模

失踪十年的刘坤模,突然出现在彭德怀面前。夫妻重逢,彭德怀拿出攒了很久的军饷,交给刘坤模,还说以后两人再也不分开。谁知,刘坤模跪在他面前,哭着说道:“彭哥,我对不起你……”

彭德怀拉着刘坤模,让她起来好好说。原来,当年和彭德怀分开后,刘坤模以为丈夫很快会回来接她,一直等啊等。

谁知,刘坤模没有等来彭德怀,却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追捕。

1928年,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等人发动了平江起义,打败了当地的驻军第5师,占领了平江县城,释放监狱中的革命群众600多人,附近多支国民党部队也集体投诚。

随后,彭德怀率领的部队,改编为工农红军第五军,一路上突破国民党的多次围追堵截,到达井冈山。

彭德怀的所作所为,激怒了蒋介石。刘坤模是彭德怀的发妻,为躲避追捕,被迫漂泊他乡,生活一度陷入十分困苦的地步。

但是,刘坤模一直没有放弃,她四处打听彭德怀的消息。听说彭德怀打下了长沙,她一路乞讨过去找彭德怀。

后来,刘坤模又去了上海、武汉,有人告诉她,彭德怀已经死了。她不愿相信,奔波劳碌的刘坤模,晕倒在路边。

醒来时,她躺在一位教书先生家里。在教书先生家里养了一段时间,先生对她很好,两人就在一起了,还有了孩子。

十年来,彭德怀都是孤身一人,他一直都在寻找,他的发妻刘坤模。

得知曾经的坤模已嫁作他人妇,彭德怀很是悔恨,他不怪坤模,要怪,只能怪自己,让坤模跟着他受委屈了。

想当初,刘坤模嫁给彭德怀时,只有十来岁。她原名“满妹子”,“坤模”还是彭德怀给她取的名字,希望她能成为女性中的模范。

彭德怀教刘坤模读书识字,学习新思想新文化。这对出生在封建家的刘坤模来说,仿佛打开了一道大门,从此迈进了人生的新阶段。

彭德怀告诉刘坤模,在学习方面,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不能停下来,要保持学习的韧性。

刘坤模没有辜负彭德怀的嘱托,学习很认真,进步也很大,很快就会写信。后来,彭德怀还送刘坤模去湘潭的女子学校读书。

苦苦等待多年的爱人,嫁给了别人,破镜难以重圆,彭德怀只能接受。坤模是因为找不到他才选择再婚,十年逃亡,实属不易。

就这样,彭德怀对刘坤模的感情,由夫妻转成了兄妹。刘坤模继续在抗大学习,毕业之后投身到革命工作中,彭德怀还经常照顾她的生活和工作。

刘坤模晚年时,参观乌石彭德怀故居,静默许久。她为陈列室题诗一首:“横刀人不见,乌石缅雄风。华夏开新宇,犹忆大将军。”

这首诗,读来令人感慨落泪。一对原本相爱的恋人,因为革命不得不分开,失去联系后久别重逢,奈何时移世易,一切早已不复当初。

也许,在刘坤模心里,永远都会记得那个,曾带她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的“彭大将军”。

“这一辈子,既是我的不幸,也是她们的不幸啊!”

新中国开国元帅大都顺利成家,有儿有女,但彭德怀的婚恋却一波三折,三段感情三种滋味,但无一例外都是惨淡收场,其中有着怎样的曲折呢?

一、初恋被逼跳崖

彭德怀的初恋是表妹,舅舅的女儿。因为母亲病逝,父亲患有严重的哮喘,幼弟饿死,彭德怀在8岁时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舅舅看外甥可怜,时常会带着女儿瑞莲来帮忙。彭德怀最喜欢和表妹一起劳动,别人眼中“木头”一样的他,只有和表妹在一起才会有说有笑。

19,彭德怀已经是个15岁的小伙,当时家乡一带因旱灾闹饥荒,地主却屯粮不卖。彭德怀挺身而出,和村民一起去地主家,要求他粜(tiào)粮。结果被地主告了一状,险些面临牢狱之灾。

彭德怀连夜逃脱,之后三年杳无音信。原来他去做了挑夫,受尽苦头,还要被剥削。3年后终于回到表妹身边。

这段经历让彭德怀的世界观有了很大转变,他想要去闯一条穷人的路。当时湘军正在征兵,彭德怀决定前往长沙应征入伍。

表妹瑞莲一向懂他,虽然不舍,还是坚定支持他,答应会一直等他。然而,这次分别却成永别。

彭德怀被顺利录取,不出三年就当上了连长。不同其他吃喝嫖赌的长官,彭德怀依然生活简朴,他不仅每月给家里寄钱,还会资助“救贫会”。

19,23岁的彭德怀决定回乡完成对表妹的承诺,迎来的却是表妹已死的噩耗。地主逼死舅舅后,又想强卖瑞莲。

瑞莲被他们逼到悬崖,走投无路,为了保住清白,毅然跳崖,只道了一句:“表哥,来生再见。”

彭德怀一怒之下杀了地主,后因人告密被捕,但他没有坐以待毙,在押解途中逃了。

二、被自己带大的妻子背叛

之后彭德怀又回到老家务农,祖母见他一直单身,想给他张罗亲事,彭德怀明白老人家的心意,便答应了,唯一的要求是他自己选。

彭德怀最后看中了刘细妹子,当时刘细妹子只有12岁,所以即使两人成了亲,彭德怀也只说让刘细妹子把他当“大哥哥”,他愿意等这个姑娘长大。

刘细妹子只是个小名,彭德怀提出:“我给你取个名字,就叫坤模吧,意思是女中模范。”从此,刘细妹子有了大名,这也代表了彭德怀对她的尊重。

之后,彭德怀又教刘坤模读书识字,给他讲孙中山夫人有学问、广州女子不缠足,让这个大山女子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彭德怀满怀抱负,他决定报考湖南陆军讲武堂,于是把刘坤模送到自己的启蒙老师兼姨夫身边,叮嘱刘坤模一定不能把学习落下,之后两人一直靠书信来往。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彭德怀终于可以把刘坤模接到身边,但他没想到刘坤模竟是身着艳丽旗袍,脚蹬高跟皮鞋,烫了卷发的样子。

这让彭德怀很是疑惑,问:“你这些年怎么过来的?”

“我靠讨米过日子。”刘坤模有些不自然。

彭德怀不相信,却也问不出什么来,直到一张一家三口的合照寄到他手里。寄照片的人叫徐任吾,是刘坤模的后夫,两人生了一个女儿。

彭德怀的满心期待换来的只是背叛,刘坤模为自己辩解:“我走投无路啊!”

彭德怀能够理解她,也不怪她,但这始终是个疙瘩,两人不可能再回到从前,即便刘坤模选择和后夫分手,将后半生都投入革命,也挽回不了彭德怀的心。

三、不愿离婚,但必须离婚

浦安修是陪伴彭德怀时间最长,也算唯一一个真正有夫妻情谊的女人。初见时,浦安修是北师大学生,两人互有好感,不久就结婚了,之后一起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

但是在彭德怀遭受挫折时,浦安修迷茫了,犹豫了,她的不信任让彭德怀有些心寒,两人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冷淡。

浦安修提出离婚,彭德怀平静地答应了,他拿出一个梨,一分为二,把一半给浦安修,说:“吃完这一半梨,我们就离婚吧。”

但是,彭德怀却没有吃,他说:“这个梨我不吃,因为我本意是不愿离的。”

浦安修向组织递交了离婚报告,组织表示不管他们的家事,尽管夫妻关系没有解除,但从此两人各奔东西,很少往来。浦安修怀里始终揣着一张彭德怀的照片。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逝世,浦安修终是没去见他最后一面,她悔恨,却也无奈。

彭德怀对每一段感情都认真负责,却总被命运开玩笑。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彭德怀苦等发妻10多年 才再婚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军团司令彭德怀仍然是孤身一人,37岁,年近四旬,10多年苦等发妻团圆。

彭德怀曾经他有过一位妻子,叫刘坤模,温柔秀丽,不知漂泊到何处天涯。

19,在亲友撮合下,24岁湘军军官彭德怀,娶了货郎之女刘细妹,外表美丽,给她改名刘坤模——“女中模范”之意,让她放足,还教她读书写字。

1928年平江起义时,彭德怀让她先回家,日后团圆,不料从此失去联系。刘坤模以“匪属”备受国民党压迫,漂泊辗转,历尽艰辛。

刘坤模去过上海、武汉等地谋生,生活非常艰难。在武汉时,刘坤模一次偶尔听人说,“匪首”彭德怀被击毙,刘坤模当场晕倒,后来为了活下去,就经人介绍,嫁给汉口一位教书先生,叫徐任吾,生有一女。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坤模从报上得知彭德怀还活着,已经是八路军副总司令,便修书一封,上写“平型关彭德怀收”。彭德怀居然收到了,彭德怀回信:

“坤模妹,在枪林弹雨中收到你的信,很兴奋。你要来,可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林伯渠主任”。

刘坤模到了延安,彭德怀才知道刘已另嫁,伤感不已。

彭德怀与刘坤模仍保持一般朋友关系。

此后,在陈赓介绍下,另娶了浦安修。

1938年10月,彭德怀与浦安修结婚,刘坤模在1939年跟陕甘宁边区人民银行业务处长任楚轩结为夫妻。

庐山会议后,彭老总受到批判,被免官,专案组还找到刘坤模,让她揭发彭德怀,刘坤模拒绝:

彭德怀是好人,也是我深爱过的人。

1938年以后我们中止了夫妻关系,责任主要在我,如果非要我讲他,那我要说的都是他的好话。

1962年,浦安修受不了压力,选择与彭德怀离婚,让彭德怀非常痛心,后来对人说:“要是坤模在,她是绝不会离开我的。”

1962年10月一天,浦安修回到吴家花园。这天晚饭,彭德怀坐在桌旁拿起一个梨,削了皮,把梨切成两半,递了半个给浦安修,说:

“你要想分离的话,咱们就分梨。”

浦安修拿起半个梨,默默地吃了下去:

那一年,彭德怀64岁,浦安修44岁。

从此两个人正式分居。

1973年,被关押的彭德怀,因大量便血被送进医院,经诊断,是直肠癌晚期 ,得不到有效治疗。

1974年癌细胞广泛扩散,病势垂危,临终前几个月,念念不忘往事,想见浦安修最后一面。

在彭德怀临终前,两个人未见到最后一面,是浦安修选择不见,也是她一生的遗憾。

彭老总在临终时,曾说:

我十分想念刘坤模。

1980年,彭老总侄女彭钢去哈尔滨,见到刘坤模,刘坤模拉着彭钢的手说:“我很感激德怀,要是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

1987年,77岁高龄的刘坤模在彭德怀侄儿彭起超的陪同下,从哈尔滨到彭德怀故居参观,题诗一首:

“横刀人不见,乌石缅雄风。

华夏开新宇,犹忆大将军。”

想起青春时的夫妻情深,宛如昨日,光阴如流水,如今已是黄泉之别。

不觉落泪。

1993年,刘坤模在哈尔滨去世,享年83岁。

彭德怀去世后,他的两任“前妻”刘坤模、浦安修,过得如何?

1974年11月29日,彭总元帅逝世,享年76岁;彭总戎马一生,叱咤风云,在战场上,他是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将,但在私生活中,彭总的情感生活却坎坎坷坷。

彭总初恋表妹周瑞莲,她是舅舅抚养的孤女,两人早就定下婚事,等已是湘军连长的彭总回乡准备娶亲时,表妹却已被地主逼死。

19,24岁的彭总娶了12岁的刘坤模,但由于彭总参加革命,婚后两人分隔多年,等再见面时,刘坤模已是人母。

1938年,40岁的彭总娶了20岁的浦安修,但在落难之时,浦安修主动离彭总而去。

刘坤模和浦安修后来的人生中,都受到了彭总的影响,那么彭总去世后,两任前妻刘坤模和浦安修过得如何呢?

19,彭总回到了老家湘潭,在众人的撮合下,娶了好友刘玉峰的妹妹刘细妹,并给她取了“坤模”的大名,希望她能成为一个女中豪杰。

受男尊女卑的影响,乡下人们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彭总却是一个支持妇女解放的人,主动教刘坤模读书识字。

为给底层百姓寻找一条出路,仅结婚三个月的彭总便告别新婚妻子考进了湖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因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彭总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军官,他也将刘坤模接到部队驻地。

1928年6月,时任湘军独立五师一团团长的彭总告别妻子,奉命率部到平江驻防;两人原本以为只是短暂的分别,但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近。

同年7月,彭总、滕代远一同领导了平江起义;在完成起义后,彭总带着部队走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合,在此后的时间里,彭总率部东征西战,每一天都是在战火中度过的。

这十年间,刘坤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她曾多次寻找起义队伍,但都无果;在万般无奈的窘境下,1935年刘坤模与徐任吾同居,第二年便生下一个女儿。

1937年10月,刘坤模在报纸上看到彭总已是八路军副总司令的消息,她写信给抗日前线的彭总,在收到回信后,即动身前往山西抗日前线。

在得知刘坤模已改嫁他人后,彭总也理解她的行为,让其回到武昌照顾孩子;但刘坤模没有回到武昌,而是留在延安参加革命。

彭总晚年曾对侄女彭刚遗憾的说:这不能怪她,也不能怪我。进入80年代后,刘坤模担任了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并著有《和彭总在一起的日子》一书;后还回到了乌石彭总故居参观,并提诗“横刀人不见,乌石缅雄风。华夏开新宇,犹忆大将军。由此可见,对彭总的一片深情。

彭总与浦安修相识于1938年的延安;当时彭总已到了不惑之年,但仍没有成家,这也牵挂着中央领导的心。

尤其是386旅旅长陈赓最为上心,他和原红三军团老政委李富春在背后为彭总物色了很多在延安的未婚女青年,最后认为中组部训练班的秘书浦安修最为合适。

浦安修出身名门,虽然只有20岁,但却有三年的党龄;陈赓也深知彭总的脾气,如果直接跟他说,不仅彭总不会同意,可能还会被批评;于是便以看球赛的名义,将彭总约到了篮球场,并时不时称赞赛场上的浦安修,以引起彭总的注意;在陈赓的引导之下,彭总开始被浦安修吸引,且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彭总和浦安修逐渐从相识到相恋,并在1938年10月喜结连理。

婚后不久,浦安修便和丈夫一同回到太行山根据地,彭总继续指挥千军万马与日寇血战,浦安修则进入北方局工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因美国的介入使得人民军一路溃败,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朝鲜政府紧急求援中国;但对于是否出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当时彭总正在主持西北地区的工作,毛主席派专机将其接到了北京。

彭总在反复分析之后,认为有必要出兵朝鲜,因为当年日本就是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前车之鉴不可忘;最后,彭总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率部入朝参战。

由于军情紧急加上保密需要,未马上告知在西北的妻子浦安修,直到一个月后,浦安修才得知丈夫已在朝鲜。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彭总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夫妻双方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在种种因素之下,浦安修在1962年主动提出与丈夫离婚,这让一生刚强的彭总也留下了泪水。

进入7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彭总的名誉得到恢复;虽然浦安修在彭总最困难的时候与其离婚,但中央从实际情况出发,原谅浦安修的行为,在彭总的追悼会上,浦安修仍与彭总夫人的身份出席。

在此后的时间里,浦安修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整理彭总生前的著述,出版了《彭总自述》一书,再现了彭大将军金戈铁马的一生。

1922 年,在亲友的撮合下,24岁的彭德怀和12周岁(虚岁14)的刘细妹结为夫妻,不过因为刘细妹年龄太小,他们只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

遇到彭德怀是刘细妹得福气,不但对她疼爱有加,还会教她读书、认字,并未她改名为“刘坤模”。

当时,时局动荡,彭德怀经常外出打仗,刘细妹就在家里等他回家,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每次彭德怀回来,刘细妹都非常开心,她也会给丈夫展示自己写的字,虽然有些龄差,可是他们感情却很牢固。

后来,刘细妹不放心彭德怀,干脆来到他身边,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彭德怀。

1928 年平江起义时,为了安全起见,彭德怀让刘细妹回来,并答应革命胜利后去接她,不料此后他们十年未见,再见已经物是人非。

和彭德怀分别后,刘细妹的日子并不干过,为了躲避敌人她东躲西藏,甚至过上了乞讨的生活。

后来为了活命,她不得不结婚,还给对方生了一个女儿。

1937年,刘细妹从报纸上看到彭德怀在延安,她兴奋得说不出话,并决定去找他。

这十年,虽然彼此失去联系,可是彭德怀一直在等她,甚至拒绝了几位极其优秀的女子,如此重情义,让人钦佩。

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盼了十年,妻子却改嫁,那一刻他的心是失落、难过。

其实,刘细妹想重修旧好,可是彭德怀拒绝了,最后他们成为了“同志”。

晚年时,彭德怀曾对身边人说:很想念刘妹子,其实当年并不怪她。

刘细妹又何尝不是如此,得知彭德怀去世的消息后,她哭到晕厥。

他们之间,更多的是造化弄人啊!

#历史人物#

1968年,彭德怀专案组的人找到他的前妻刘坤模,严厉地说道:你要去揭发彭德怀的“罪行”。

刘坤模听后,无比气氛,她大声喊:彭德怀是我深爱的人,1938年以后我们中止了夫妻关系,责任主要在我,如果非要我讲他,那我要说的都是他的好话,我没有什么可揭发的!

尽管专案组的人员言辞犀利,可刘坤模就是不屈服,她不断地强调:彭德怀是好人。

最后专案组的人无功而返。

自从专案组的人走后,刘坤模每天都为彭德怀担心,只是那个年代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她根本得不到彭德怀的任何消息。

1974年,彭德怀因病去世,孤零零地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直到四年后,刘坤模才在报纸上得到彭德怀去世的消息,当时她差点晕倒在地。

后来刘坤模不止一次地说过:如果当时知道彭德怀处在那样的情况,哪怕再艰难也要去照顾他,即便不是夫妻也是兄妹。

其实在和浦安修离婚后,彭德怀也曾对身边的警卫说:“我十分想念刘坤模同志。”

他们之间的错过,是彼此一生的遗憾啊!

1979年,刘坤模在给彭德怀传记编写组的亲笔信中称:我和德怀结婚是19农历三月七日,同大姑娘一样举行的结婚仪式,坐了红轿,拜了天地。因为我当时年纪小,不满12周岁,德怀为了照顾我的身体,虽然生活在一块,但未过夫妻生活。

大概也只有彭德怀这样正值的人,才不忍心去伤害一个12岁的小女孩吧。

最可惜的就是,因为战乱他们天各一方,十年后重逢,刘坤模已经被迫嫁人生女。

彭老总一生三段感情,初恋跳崖,二任被迫改嫁,最后的浦安修在最困难时,还离他而去。

好苍凉……

#​我要上头条#

大家好,我是@正版晨夕 喜欢历史故事和娱乐故事,如果感兴趣,期待您的关注,您的关注就是我创作的感觉能力,感谢阅读,祝您生活愉快[祈祷][祈祷][祈祷]

她12岁就是元帅夫人,再嫁后前夫身份大白,隐瞒婚姻只求再复合

刘坤模是彭德怀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妻子,之前的周瑞莲只是和他订了婚,还没来得及成亲就已经去世。刘坤模19生于湖南,地地道道的湘妹子,和彭德怀于19结婚。二人的结合颇有些戏剧性。

彭德怀24岁时,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湖南军军官,彼时,他失去未婚妻已经6年了。身边的亲朋好友不忍他继续在阴影里折磨自己,便有意撮合彭德怀和刘坤模,但是那个时候的刘坤模才12岁,二人年龄差距大不说,这刘姑娘还尚未成年,就与彭德怀结了婚,何况她还是一个货郎之女。不过那时的彭德怀并没有介意她的出身,反而还教她读书写字,替她放足,一点一点打开她的眼界,同他一起看得更远。

二人平平淡淡地生活在1928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到彻底改变了二人的命数。那一年恰巧是平江起义,彭德怀担心她的安全会受影响,便让她先回老家,并且承诺革命成功后,自己一定去接她。可是刘坤模忘记了,当年18岁的彭德怀也是这么承诺周瑞莲的,虽然他确实回来了。但你归来时,我已不在。

刘坤模答应了,为了不给彭德怀拖后腿,她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有联系上彭德怀。那天竟也是二人最后一次说话。几载夫妻情,也终是画上了句号。

刘坤模因是彭德怀妻子,彭德怀又是共产党人,所以她被冠以“匪属”之身。一路艰险无比,她那时也没有几岁,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吃尽了苦头。这时一个人拯救了她慌乱不安的心,让她从此过上安定的生活,那个人就是陶铸的母亲,陶铸的母亲见刘坤模一个女人家辗转飘泊,实在可怜,便擅自做主给刘坤模找了一门亲事,让她安定下来。那一年刘坤模在汉口嫁给了别人。二人婚后十分甜蜜,还生下了一个女儿。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坤模在报纸上看到了彭德怀,那是她这么多年头一次看到彭德怀的消息,拿着报纸的手抖到不停,立刻写信寄去。没过多久,二人终于见了面,这中间已经隔了十几年,早已物是人非。刘坤模见到彭德怀后,眼眶里止不住的泪水,彭德怀安慰她说:“坤妹,别哭了,我这不是活着好好的嘞。”刘坤模点点头,知二人再也回不去了,这辈子的缘分也就这么浅了。

“你有啥话对我说嘛?”彭德怀问。

“好好保重。”刘坤模回答道。

“好嘞。”

时间定格在那天,那一秒,二人再也没有感情上的交集。#历史##人物#

1928年平江起义,彭德怀让妻子刘坤模回家,答应她革命胜利了就接她,没想到多年后再次听到消息居然是妻子另嫁他人,还生有一女,两人只得解除了婚姻关系。

19,24岁的彭德怀在亲友的撮合下,娶了还不满12周岁的货郎之女刘细妹,彭德怀给刘细妹改名为刘坤模,即“女中模范”之意。婚后,彭德怀还让她放足,教她读书识字,在此之前彭德怀和表妹周瑞莲是有深厚感情的,但是如今和刘坤模成了夫妻,虽然感情比不上从前,倒也是彼此恩爱。

平江起义之时,彭德怀担心刘坤模的安全,于是叫她回家,等胜利了再接她回来,可是刘坤模回家之后成了“匪属”之身,一直漂泊在外,历尽艰辛,走投无路的时候,陶铸的母亲为其搭线在汉口找了人家,生有一女,所以彭德怀和刘坤模只得解除了婚姻关系。

1937年,只身一人的刘坤模从报上得知彭德怀已经是八路军副总司令,于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修书一封,上写“平型关彭德怀收”,没想到彭德怀居然收到了。

感念之前的情意,于是彭德怀将刘坤模接到了延安,还给安排了工作,但是此时的二人早已不可能再重归于好了。在彭德怀的心里,刘坤模永远是家人,两人之间是革命同志和兄妹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的亲属来探亲,彭德怀还将刘坤模一起接过去叙旧,可见彭老总也是念旧情的。

刘坤模后来又嫁给了陕甘宁银行的一位处长、山西老红军任楚轩,建国后辗转在北京和哈尔滨工作。

1987年,刘坤模回湖南乌石彭总故居参观,并写下一首诗:“横刀人不见,乌石缅雄风,华夏开新宇,犹忆大将军。”彭德怀多年后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也叹息道:“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

彭德怀一生无后,晚年曾两次修改遗嘱,临终前跟侄子交代了一件事。

彭德怀戎马一生,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的开国元勋;

在和平年间,积极投身国家国防建设,深受群众爱戴。但彭德怀的一生也充满坎坷,如同他的婚恋。

彭德怀的初恋是他的表妹周瑞莲,两人于19订婚,但两人并未能成功步入婚姻的殿堂。

19,彭德怀投身革命战争事业之中,而周瑞莲一家却被地主逼债,周瑞莲为了反抗卖身还债自杀身亡。

面对吃人的社会,彭德怀无法作出任何改变。

19,在亲友的介绍下,彭德怀认识了刘细妹。

很快,两人就成婚了,彭德怀给她取名为刘坤模,即“女中模范”,不仅让她放足,还教她读书写字。

但幸福生活并未维持多久,1928年,平江起义发生了,彭德怀劝刘坤模回家,并承诺革命胜利后回家接她,但却失去了联系。刘坤模辗转漂泊,走投无路后,在陶铸母亲的介绍下,嫁给了他人,并育有一女。

1937年,刘坤模从报纸上看到了彭德怀的消息后,便写信给彭德怀,彭德怀收到信后,将她接到延安,并安排了工作。两人注定无法破镜重圆。

1938年,彭德怀经人介绍认识了浦安修,婚后并未生育子女,但在战争年代,两人携手相伴,感情甚笃,但这段婚姻也没有走到最后。

在60年代,彭德怀切开了一个大梨,两人各吃了一半,随后便分道扬镳。

彭德怀的婚恋不顺,也没有自己的孩子。

在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将两个烈士弟弟的孩子一共7人接到北京,供养他们读书上学。

彭德怀对侄子侄女不仅有着深切的舐犊之情,并且在彭德怀的言传身教,严厉要求下,这些革命后代也留下了清廉简朴、坦荡无私的彭家风范。

1952年,黄公略烈士的女儿黄岁新考取平原农学院,但不愿意离开北京,便向彭德怀商量再复习一年来年在考,但遭到了彭德怀的严厉批评:“就因为不喜欢新乡就不去报到,不服从国家招生的规定,这很不应该。”

在彭德怀的劝说和批评后,黄岁新开开心心地前往平原农学院读书。

1957年,即将毕业的黄岁新前往东北牡丹江国营农场实习,彭德怀鼓励并教育她要继承父亲黄公略烈士的遗志,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

在彭德怀的严格要求下,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们也不搞特殊。

1957年,侄女彭爱兰马上要生第一个孩子,但丈夫却出差不在家,原本想着给伯伯办公室打电话,要一个小车前去医院,但想到伯伯不允许家里人坐车,于是彭爱兰忍着疼痛,叫来三轮车,一个人坐着三轮车去北京公安医院。

侄女彭钢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她提出希望彭德怀帮忙以下,但彭德怀十分反感高级干部子女亲属“走后门”,于是特别严肃地拒绝了彭钢的要求,并且告知彭钢有军队院校在招收女学员,叮嘱彭钢努力学习。

彭钢记牢了彭德怀的要求,于是便和彭德怀表达自己的想法:“考得上就上,考不上就不上。”彭德怀连连赞许。

1959年,彭钢成功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深受伯伯彭德怀的影响,在部队纪委任职时,因办事坚持原则、不讲情面,被称为“军中女包公”。

彭德怀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先后三次与彭钢交待自己的身后事。

第一次是在中南海,当时刚结束了中共八大一次会议,表示死后火化,不保留尸体。

他诙谐地和彭钢说:“把我的骨灰烧好了,放到葫芦里,把葫芦盖严实后,扔到大海里,生前没有机会去世界各地,死后我要周游世界。”

第二次是在1960年,那时候的他一边学习,一边种果树,于是再次谈到身后事,他对彭钢说:“你看鱼死了以后,可以做肥料,我死了,你把我的骨灰埋在这里,再种一棵苹果树,让你们吃苹果。”

1974年,彭德怀第三次谈身后事,也是最后一次。

那时候的彭德怀已经病入膏肓了,彭钢喂了彭德怀吃了一些东西,彭德怀眼含热泪地说:“死后想和你们父亲葬在一起,但他们是革命烈士。”话还没说完,彭德怀就哭了起来,彭钢看到心疼不已,于是告诉他,一定会替他完成心愿,彭德怀听完后点点了头。

1996年,彭钢向中央申请将彭德怀的骨灰移回家乡,与两个弟弟葬在一起。

1999年,彭钢和几位亲属一起奉灵返乡,彭德怀终于实现了之前的愿望,与弟弟们葬在一起,游子回到家乡。

文案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坦荡无私 清廉简朴——彭德怀对后辈的言传身教》

政府法制《彭德怀的三次遗嘱》

人民网《揭彭德怀终身“无后”之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扩展阅读